一种对蜂窝催化剂模块非取样块单体的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77002发布日期:2021-11-18 12:27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蜂窝催化剂模块非取样块单体的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对蜂窝催化剂模块非取样块单体的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2.scr脱硝装置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scr催化剂是最重要组成部分,蜂窝催化剂又是scr催化剂中最多被采用的形式。催化剂需要定期进行检测,以判断其寿命,并实施有效的管理,保证scr安全运行。
3.催化剂的最基本单位为一个单元体,若干单元体排列好封装于金属箱内,形成一个模块,若干模块安装在反应器内。催化剂的检测需抽取单元体进行试验,为方便抽取,部分模块箱内对其中的一个单元体做特殊处理,可以直接抽出,称为取样单元体。但是由于催化剂运行条件较恶劣,取样单元体多会出现积灰填满缝隙,难以抽出或无法抽出的情况。寿命管理需定期检测,有时会出现两次抽取同一位置的情况,最终得到无效的结果。
4.综上所述,如何方便抽取取样单元体、避免两次抽取同一位置的单元体,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蜂窝催化剂模块非取样块单体的取样装置,利用该对蜂窝催化剂模块非取样块单体的取样装置可轻易取出取样单元体,对取样单元体周围的单元体切割后,可轻易分辨单元体是否已被取出。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对蜂窝催化剂模块非取样块单体的取样装置,包括:切割装置和提取装置,所述切割装置的上部设置第一把手,下部设置切割部,所述提取装置的上部设置第二把手,下部设置提取部。
8.优选地,所述第一把手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横向把手,所述切割部的上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把手包括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二横向把手,所述提取部的上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本体。
9.优选地,所述切割部包括切刀及连接件,所述切刀的刀刃朝下,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切刀及所述第一本体之间。
10.优选地,所述提取部包括提拉板及连接板,所述提拉板铰接于所述连接板的底部,所述连接板的上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本体。
11.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提取装置上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把手连接。
12.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动力件及连接杆,所述动力件连接于减速器,所述减速器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下部与所述第二把手连接。
13.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的一侧设置齿条,所述减速器与所述齿条啮合连接。
14.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的上部设置吊装部。
15.在取样时,先持握切割装置的第一把手,向下施加切割力,使切割部向下切割取样单元体四周的单元体,使取样单元体每一侧的切割缝隙平行于取样单元体的侧面,保证取样单元体可竖直活动后,持握提取装置的第二把手,使提取部沿其中一个缝隙向下运动至取样单元体的下表后,使提取部运动至取样单元体的底面,提拉第二把手,使提取部提出取样单元体,并在取样单元体取出后的空隙填入新的单元体。在二次取样时,观察切割的单元体即可得知哪个单元体已被提取过,可轻易辨别,避免了重复取出同一位置的单元体的情况。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对蜂窝催化剂模块非取样块单体的取样装置的主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驱动装置的透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切割装置的主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提取装置的主视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提取装置的侧视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提取装置的提拉板提拉时的侧视图。
23.图1

6中:
[0024]1‑
吊装部、2

动力件、3

减速器、4

连接杆、5

第二横向把手、6

第二本体、7

连接板、8

铰链、9

第一本体、10

第一横向把手、11

连接件、12

切刀、13

提拉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6]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对蜂窝催化剂模块非取样块单体的取样装置,利用该对蜂窝催化剂模块非取样块单体的取样装置可轻易取出取样单元体,对取样单元体周围的单元体切割后,可轻易分辨单元体是否已被取出。
[0027]
请参考图1~6,一种对蜂窝催化剂模块非取样块单体的取样装置,包括:切割装置和提取装置,切割装置的上部设置第一把手,下部设置切割部,提取装置的上部设置第二把手,下部设置提取部。
[0028]
需要说明的是,切割装置可以切割单元体,由于所有单元体为矩阵式排列,且排列矩阵朝上,切割装置可沿上向下切割单元体,由于单元体之间的缝隙较小,且为了避免切割装置对单元体造成不必要的损坏,使切割装置在向下切割单元体时,单元体只受到竖直的
切伤,不会被划伤。
[0029]
提取装置可沿切割部的切割位置向下运动,由于切割装置切割的缝隙较小,所以提取装置的体积设置不宜过大,以免无法沿切割的缝隙进入。提取装置可沿切割的缝隙向下运动至提取部可提取的位置。
[0030]
在取样时,先持握切割装置的第一把手,向下施加切割力,使切割部向下切割取样单元体四周的单元体,使取样单元体每一侧的切割缝隙平行于取样单元体的侧面,保证取样单元体可竖直活动后,持握提取装置的第二把手,使提取部沿其中一个缝隙向下运动至取样单元体的下表后,使提取部运动至取样单元体的底面,提拉第二把手,使提取部提出取样单元体,并在取样单元体取出后的空隙填入新的单元体。在二次取样时,观察切割的单元体即可得知哪个单元体已被提取过,可轻易辨别,避免了重复取出同一位置的单元体的情况。
[0031]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第一把手包括第一本体9,第一本体9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横向把手10,切割部的上部连接于第一本体9;第二把手包括第二本体6,第二本体6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二横向把手5,提取部的上部连接于第二本体6。
[003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本体9和第二本体6可以为长方形结构,第一横向把手10分别横向设置于第一本体9的两侧,以便于施加向下和向上的力,当施加向下的力时,可以带动切割部向下运动,力的传递为刚性传递,无延迟,保证切割效果。第二横向把手5分别横向设置于第二本体6的两侧,以便于施加向下和向上的力,当施加向下的力时,可以带动提取部沿切割缝隙向下运动,当施加向上的力时,力的传递为刚性传递,无延迟,可以稳定提取单元体。
[0033]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切割部包括切刀12及连接件11,切刀12的刀刃朝下,连接件11设置于切刀12及第一本体9之间。
[0034]
需要说明的是,切刀12可以为半圆形刀,刀刃设置在半圆形刀的弧形位置,连接件11分别连接于半圆形刀的平面部分和第一本体9,弧形刀刃可以充分与单元体接触,且相对于直线刀刃,切割接触面积小,便于刀刃向下切割。
[0035]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提取部包括提拉板13及连接板7,提拉板13铰接于连接板7的底部,连接板7的上部连接于第二本体6。
[0036]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板7与提拉板13通过铰链8铰接,连接板7竖直设置于第二本体6与提拉板13之间,提拉板13可运动至垂直于连接板7的位置,以支撑单元体的底面,可带动单元体向上运动。在提拉板13上设置驱动机构,可带动提拉板13沿铰接处转动,保证提拉板13可转动至水平位置。
[0037]
为了达到省力的目的,可以利用机械装置提拉提取装置,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还包括设置于提取装置上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第二把手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驱动装置为机械装置,可对第二把手施加更大的提拉力,更便于提取单元体。
[0038]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驱动装置包括动力件2及连接杆4,动力件2连接于减速器3,减速器3与连接杆4连接,连接杆4的下部与第二把手连接。
[0039]
需要说明的是,动力件2可以为电动机,由于电动机转速较高,需要连接减速器3以降低输出转速。减速器3与连接杆4传动连接,减速器3可带动连接杆4竖直运动,以带动连接杆4竖直运动,通过减速器3的减速可以降低连接杆4的运动速度,保证输出速度为需要的提
拉速度,保证平稳提拉单元体。
[0040]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连接杆4的一侧设置齿条,减速器3与齿条啮合连接。减速器3包括设置于减速器3两侧的输出齿轮,两个输出齿轮分别与两个齿条啮合,保证了同时驱动两个连接杆4,使两个连接杆4同时向上或向下运动,以稳定提拉单元体。
[0041]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驱动装置的上部设置吊装部1。为了便于提取取样单元体,可通过吊装部1与反应器连接,以达到省力的目的,无需人工举持。
[0042]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43]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对蜂窝催化剂模块非取样块单体的取样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