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焦炭试验的取样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65639发布日期:2021-12-08 13:36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焦炭试验的取样铲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样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焦炭试验的取样铲。


背景技术:

2.焦炭是固体燃料的一种;由煤在约1000℃的高温条件下经干馏而获得;主要成分为固定碳,其次为灰分,所含挥发分和硫分均甚少;呈银灰色,具金属光泽;质硬而多孔;其发热量大多为26380~31400kj/kg(6300~7500kcal/kg);按用途不同,有冶金焦炭、铸造用焦和化工用焦三大类;按尺寸大小,又有块焦、碎焦和焦屑等之分;主要用于冶炼钢铁或其他金属,亦可用作制造水煤气、气化和化学工业等的原料;
3.公告号为cn205079960u的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开口尺寸取样铲,包括取样铲体,所述取样铲体包括铲主体、左活动挡板和右活动挡板,所述左活动挡板和右活动挡板侧向滑动装配于所述铲主体内,所述铲主体分别与所述左活动挡板和右活动挡板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可实现应对现场不同矿产品粒度情况而只用一把取样铲进行工作,并且在取样铲面增加刻度尺,可以更好的在现场预估货物粒度情况,从而调节取样工具的开口尺寸达到取样规范要求。该设备的使用可以更好完善现场取样工作质量,并且减少现场取样工具的预备、携带工作,在不影响工作质量的情况下减少现场工作量。
4.但在该方案中,对取样铲开口的调节和定位不方便,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焦炭试验的取样铲,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对取样铲开口的调节和定位不方便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焦炭试验的取样铲。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焦炭试验的取样铲,包括主体铲,所述主体铲为中空结构,所述主体铲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侧边铲,两个侧边铲均延伸至主体铲外,两个侧边铲相互靠近的一侧上均固定安装有带动齿条,所述主体铲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齿轮,所述主体铲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的一侧滑动连接有带动杆,所述带动杆的底部一侧固定安装有定位齿条,所述定位齿条延伸至主体铲内,所述定位齿条与连接齿轮相啮合,两个带动齿条均与主动齿轮相啮合,带动杆的一侧设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与带动杆相配合。
8.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滑动杆、带动杆、啮合杆、挡杆、定位弹簧、配合块、拉杆、复位弹簧、啮合块,所述定位弹簧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拉杆滑动连接在带动杆上,所述复位弹簧固定套设在拉杆上,所述复位弹簧的底端固定安装在带动杆上,所述配合块与拉杆固定连接,所述啮合块固定安装在滑动杆的一侧顶部,所述滑动杆与带动杆相配合,所述带动杆的一侧与啮合杆滑动连接,所述啮合杆滑动连接在把手上,所述啮合杆与带动杆相配
合,两个定位弹簧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啮合杆的一侧顶部和底部,所述挡杆固定安装在把手的一侧,两个定位弹簧的一端均固定安装在挡杆的一侧,定位机构用于在拉杆处于中间位置时,定位机构可将带动杆定位住,也就定位住了定位齿条、带动齿条、连接齿轮和主动齿轮,也就定位住了两个侧边铲与主体铲的位置,方便使用。
9.优选的,所述带动杆上开设有等间距排列的多个啮合槽,所述啮合槽与啮合杆相适配,所述啮合杆与啮合槽滑动接触,当啮合杆与啮合槽接触时啮合杆就会将带动杆定位住。
10.优选的,所述带动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滑动架,两个滑动架分别与啮合杆的顶端和底端滑动接触,所述两个滑动架均与滑动杆滑动连接,用于连接滑动杆和带动杆,使得滑动杆可在带动杆上滑动并向一侧推动啮合杆对带动杆进行解锁。
11.优选的,所述把手上开设有矩形滑槽,所述啮合杆与矩形滑槽滑动连接,用于定位住啮合杆,使得啮合杆在把手上水平移动。
12.优选的,所述啮合块上开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与配合块相适配,所述配合块与弧形凹槽的内壁滑动连接,使得配合杆再被拉杆带动向上或者向下滑动时都可带动啮合块向一侧移动来推动啮合杆。
13.有益效果:拉动拉杆,拉杆拉动配合块,配合块向一侧推动滑动杆,滑动杆再推动啮合杆与带动杆脱离,再通过拉杆来拉动带动杆,带动杆带动定位齿条向上移动,移动的同时就会带动连接齿轮旋转,连接齿轮再带动主动齿轮旋转,主动齿轮就会带动两个带动齿条相互靠近,就会带动两个侧边铲相互靠近,就对取样铲卡扣间距的减小;
14.通过推动拉杆时,配合块同样的会向一侧推动滑动杆,滑动杆再推动啮合杆与带动杆脱离,带动杆再推动定位齿条,主动齿轮再带动两个带动齿条相互远离,就实现了对取样铲开口间距的增大;
15.通过松开拉杆,拉杆通过复位弹簧复位,拉杆放开滑动杆,滑动杆放开啮合杆,啮合杆再通过两个定位弹簧复位,啮合杆再次定位住带动杆,也就定位住了两个侧边铲与主体铲的位置,方便使用;
1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把手的一侧拉动拉杆,拉杆通过配合块和啮合块来推动滑动杆,滑动杆再推动啮合杆与带动杆脱离,就实现了对带动杆的解锁,然后再通过带动杆带动定位齿条来带动连接齿轮和主动齿轮旋转,就带动了两个带动齿条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来增大和减小取样铲开口的间距。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焦炭试验的取样铲的结构三维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焦炭试验的取样铲的结构主剖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焦炭试验的取样铲的结构带动杆与啮合杆的连接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焦炭试验的取样铲的结构a放大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焦炭试验的取样铲的结构b放大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焦炭试验的取样铲的结构c放大示意图。
23.图中:1主体铲、2侧边铲、3带动齿条、4滑动杆、5把手、6带动杆、7啮合杆、8挡杆、9
定位弹簧、10定位齿条、11连接齿轮、12主动齿轮、13配合块、14拉杆、15复位弹簧、16啮合块。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5.参照图1

6,一种用于焦炭试验的取样铲,包括主体铲1,主体铲1为中空结构,主体铲1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侧边铲2,两个侧边铲2均延伸至主体铲1外,两个侧边铲2相互靠近的一侧上均固定安装有带动齿条3,主体铲1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主动齿轮13,主动齿轮1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齿轮12,主体铲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5,把手5的一侧滑动连接有带动杆7,带动杆7的底部一侧固定安装有定位齿条11,定位齿条11延伸至主体铲1内,定位齿条11与连接齿轮12相啮合,两个带动齿条3均与主动齿轮13相啮合,带动杆7的一侧设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与带动杆7相配合,定位机构包括滑动杆4、带动杆7、啮合杆8、挡杆9、定位弹簧10、配合块14、拉杆15、复位弹簧16、啮合块17,定位弹簧10的数量为两个,拉杆15滑动连接在带动杆7上,复位弹簧16固定套设在拉杆15上,复位弹簧16的底端固定安装在带动杆7上,配合块14与拉杆15固定连接,啮合块17固定安装在滑动杆4的一侧顶部,滑动杆4与带动杆7相配合,带动杆7的一侧与啮合杆8滑动连接,啮合杆8滑动连接在把手5上,啮合杆8与带动杆7相配合,两个定位弹簧10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啮合杆8的一侧顶部和底部,挡杆固定安装在把手5的一侧,两个定位弹簧10的一端均固定安装在挡杆的一侧,定位机构用于在拉杆15处于中间位置时,定位机构可将带动杆7定位住,也就定位住了定位齿条11、带动齿条3、连接齿轮12和主动齿轮13,也就定位住了两个侧边铲2与主体铲1的位置,方便使用,带动杆7上开设有等间距排列的多个啮合槽,啮合槽与啮合杆8相适配,啮合杆8与啮合槽滑动接触,当啮合杆8与啮合槽接触时啮合杆8就会将带动杆7定位住,带动杆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滑动架,两个滑动架分别与啮合杆8的顶端和底端滑动接触,两个滑动架均与滑动杆4滑动连接,用于连接滑动杆4和带动杆7,使得滑动杆4可在带动杆7上滑动并向一侧推动啮合杆8对带动杆7进行解锁,把手5上开设有矩形滑槽,啮合杆8与矩形滑槽滑动连接,用于定位住啮合杆8,使得啮合杆8在把手5上水平移动,啮合块17上开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与配合块14相适配,配合块14与弧形凹槽的内壁滑动连接,使得配合杆再被拉杆15带动向上或者向下滑动时都可带动啮合块17向一侧移动来推动啮合杆8。
26.工作原理:在需要调节取样铲开口的间距时,先在带动杆7上拉动拉杆15,拉杆15先拉伸复位弹簧16然后再拉动配合块14在弧形凹槽的内壁上滑动,就会向一侧推动滑动杆4,滑动杆4再推动啮合杆8与带动杆7脱离,然后带动杆7就可自由滑动滑动,再通过拉杆15来拉动带动杆7,带动杆7带动定位齿条11向上移动,移动的同时就会带动连接齿轮12旋转,连接齿轮12再带动主动齿轮13旋转,主动齿轮13就会带动两个带动齿条3相互靠近,就会带动两个侧边铲2相互靠近,就对取样铲开口间距的减小,向下推动拉杆15时,配合块14同样的会向一侧推动滑动杆4,滑动杆4再推动啮合杆8与带动杆7脱离,带动杆7再推动定位齿条11,主动齿轮13再带动两个带动齿条3相互远离,就实现了对取样铲开口间距的增大,松开拉杆15后,拉杆15通过复位弹簧16复位,配合杆重新与啮合块17啮合,啮合杆8再通过两个
定位弹簧10复位,啮合杆8再次定位住带动杆7,也就定位住了两个侧边铲2与主体铲1的位置,方便使用。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