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远程监控的气体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44322发布日期:2021-12-01 13:12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远程监控的气体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远程监控的气体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2.气体检测仪广泛应用在石化、煤炭、冶金、化工、市政燃气、环境监测等多种场所现场检测,可以实现特殊场合测量需要,可对坑道、管道、罐体、密闭空间等进行气体浓度探测或泄漏探测。
3.现有气体检测设备主要采用传统人工控制设备,或采用本地局域网安装相关控制软件的方式控制设备,人工控制操作方式下设备维护人员必须去现场操作设备,对于像室外井口检测的空气有毒气体就需要有人值班操作设备,一定程度上比较麻烦,且用于检测比重大于空气的有毒气体的气体检测装置,一般装在进口边缘或井下,当井口内发生有毒气体泄漏时,由于其比重大于空气的特性,将使得有毒气体聚集在井内底部,此时,安装于方井边缘的气体检测仪便无法对有毒气体泄漏情况进行有效地检测,因此我们需要提出一种可远程监控的气体检测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远程监控的气体检测设备,通过可旋转的第一气体管道可以放置在地表上或者井下进行气体检测,通过微处理器里的网络传输模块和远程监控连接模块方便从远程设备接收控制指令进行对应控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远程监控的气体检测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的一侧分别连通有第一气体管道和第二气体管道,所述第一气体管道和第二气体管道的一侧均设置有气体收集罩,所述第一气体管道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风速传感器,所述气泵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检测仪壳体,所述检测仪壳体的内顶部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和颗粒传感器,所述检测仪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屏幕,所述检测仪壳体内部固定安装有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上设置有网络传输模块、远程监控连接模块和报警模块。
6.优选的,所述检测仪壳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一侧通过固定螺栓栓接于底座的上端。
7.优选的,所述第一气体管道和第二气体管道的连接处均通过旋转接头铰接,所述第一气体管道包括有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均通过旋转接头铰接。
8.优选的,所述气泵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气体管道,所述第三气体管道贯穿检测仪壳体的外壁,且所述第三气体管道延伸到检测仪壳体的内部。
9.优选的,所述第二气体管道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单向阀,所述气泵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挡雨板。
10.优选的,所述检测仪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颗粒传感器均设置在挡板的上方位置,且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颗粒传感器均通过连接线与微处理器电性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检测仪壳体的一侧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呈等间距排列设置。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气体管道上的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第一连接管通过旋转接头铰接,可以用以地表上进口边缘进行检测,也可以在通过旋转接头旋转第一气体管道方向在井下进行检测,得出的检测结果一定程度上比较精确,在有毒的气体泄漏的情况能更快的检测到予以后去处理;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微处理器的控制网络传输模块将检测的气体检测数据发送给远程设备、以及根据从远程设备接收的控制指令进行对应控制,通过网络传输模块,远程监控连接模块,方便远程设备方便快捷地实现了气体检测数据的无线传输和气体检测设备的远程控制,相比传统的现场人工操作比较便捷。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气体管道在地面上状态的结构平面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气体管道在井下状态的结构平面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检测仪壳体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微处理器的结构平面示意图。
20.图中:1、底座;2、气泵;3、第一气体管道;4、第二气体管道;5、速传感器;6、单向阀;7、旋转接头;8、检测仪壳体;9、支撑座;10、气体收集罩;11、屏幕;12、温度传感器;13、湿度传感器;14、气压传感器;15、颗粒传感器;16、微处理器;17、第三气体管道;18、第一连接管;19、第二连接管;20、第三连接管;21、挡雨板;22、网络传输模块;23、远程监控连接模块;24、报警模块;25、挡板;26、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远程监控的气体检测设备,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气泵2,气泵2的一侧分别连通有第一气体管道3和第二气体管道4,第一气体管道3和第二气体管道4的一侧均设置有气体收集罩10,通过气泵2进行抽气将气体输入到一侧检测仪壳体8内进行检测;
23.第一气体管道3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风速传感器5,螺旋桨风速传感器5由螺旋桨叶片、传感器轴、传感器支架及磁感应线圈等组成,它利用流动空气的动能来推动传感器的螺旋桨旋转,然后通过螺旋桨的转速求出流过末端装置的空气流速,通过风速传感器5去感应空气的流速,以及可以了解井下的空气流速;
24.气泵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检测仪壳体8,检测仪壳体8的内顶部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2、湿度传感器13、气压传感器14和颗粒传感器15,检测仪壳体8的内部设置有挡板25,温度传感器12、湿度传感器13、气压传感器14,颗粒传感器15均设置在挡板的上方位置,且温度传感器12、湿度传感器13、气压传感器14,颗粒传感器15均通过连接线与微处理器16电性连接;
25.温度传感器12首先就需要选择正确的温度仪表也就是温度传感器,其中热电偶、热敏电阻、铂电阻和温度ic都是测试中最常用的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在两条线上测量的是绝对温度有较好的精度,可测温度范围也小于热偶,一种常用热敏电阻在25℃时的阻值为5kω,每1℃的温度改变造成200ω的电阻变化,注意10ω的引线电阻仅造成可忽略的0.05℃误差,它非常适合需要进行快速和灵敏温度测量的电流控制应用;
26.湿度传感器13湿敏元件是最简单的湿度传感器,湿敏元件主要有电阻式、电容式两大类,湿敏电阻的特点是在基片上覆盖一层用感湿材料制成的膜,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吸附在感湿膜上时,元件的电阻率和电阻值都发生变化,利用这一特性即可测量湿度,湿敏电容一般是用高分子薄膜电容制成的,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有聚苯乙烯、聚酰亚胺、酪酸等,当环境湿度发生改变时,湿敏电容的介电常数发生变化,使其电容量也发生变化,其电容变化量与相对湿度成正比;
27.气压传感器14主要用来测量气体的压强大小,其中一个大气压量程的气压传感器通常用来测量天气的变化和利用气压和海拔高度的对应关系用于海拔高度的测量;
28.颗粒传感器15pm10传感器是基于激光散射原理,对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进行实时监测;
29.检测仪壳体8的一侧设置有屏幕11,检测仪壳体8内部固定安装有微处理器16,微处理器16,是指用一片或少数几片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中央处理器与传统的中央处理器相比,微处理器16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和容易模块化等优点,能完成取指令、执行指令,以及与外界存储器和逻辑部件交换信息等操作,微处理器16上设置有网络传输模块22、远程监控连接模块23和报警模块24;
30.网络传输模块22有线传输通信模块,可为usb、mini

usb、micro

usb等其中之一的有线传输模块,而无线传输通信模块可为wi

fi模块、蓝芽模块、无线射频辨识模块、一近场通讯模块等其中之一的无线传输模块;
31.远程监控连接模块23就是连接计算机或者手机端口远程对气体检测进行监控,网络人远程控制软件,软件是一款通过输入对方的ip和控制密码就能实现远程监控的远程控制软件穿透内网,不用做端口映射;微处理器16用于控制网络传输模块22将检测的气体检测数据发送给远程设备、以及根据从远程设备接收的控制指令进行对应控制,通过网络传输模块22,远程监控连接模块23,方便远程设备方便快捷地实现了气体检测数据的无线传输和气体检测设备的远程控制,相比传统的现场人工操作比较便捷;
32.检测仪壳体8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支撑座9,支撑座9用于支撑的作用,支撑座9的一侧通过固定螺栓栓接于底座1的上端;
33.第一气体管道3和第二气体管道4的连接处均通过旋转接头7铰接,第一气体管道3包括有第一连接管18、第二连接管19、和第三连接管20,第一连接管18、第二连接管19和第三连接管20均通过旋转接头7铰接,通过旋转接头7旋转改变高低角度,可以调整第一气体
管道3和第二气体管道4顶端气体收集罩10的高低,且通过旋转接头7也方便拆卸;
34.请参阅图2,图3,第一气体管道3在图2中是在地表上检测气体,相反在图3中第一气体管道3是在地表井下检测空气以及空气流速,只需要旋转旋转接头7改变方向,一定程度上方便测试不同高低的气体,增加了精确度;
35.气泵2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气体管道17,第三气体管道17贯穿检测仪壳体8的外壁,且第三气体管道17延伸到检测仪壳体8的内部,第二气体管道4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单向阀6,气泵2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挡雨板21;
36.检测仪壳体8的一侧开设有排气孔26,排气孔26呈等间距排列设置。
3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