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联网温湿度监测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94919发布日期:2021-11-06 04:54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联网温湿度监测面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温湿度检测面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物联网温湿度监测面板。


背景技术:

2.温湿度监测是生活中常见的室内外环境监测设备,通过监测传感器对环境温度与湿度取样采集,随后利用数化展示的方式对温湿度进行监测。温湿度检测面板使用广泛,在对鸡舍等孵化棚使用时,可通过控制板显示和监测棚内的温湿度变化,以便适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现有专利(公告号:cn202020243684.9)一种蛋鸡养殖用鸡舍气体环境监测设备,包括触屏显示器,所述触屏显示器的外壁面安装有若干连接线组,若干所述接线组的另一端分别安装有空气成分分析结构、温度监测结构、报警结构以及换气结构;所述接线组包括:接线头、连接线以及用电器连接头;所述接线头安装在触屏显示器的外壁,所述连接线的一端安装在接线头,所述连接线的一端安装有用电器连接头。
4.在实现上述对比专利的过程中,发现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根据孵化所需,鸡舍等孵化棚内的温度一般设置较高,控制面板在其内部进行温湿度监测时,其显示屏表面易产生水汽,该水汽不间断的向下滴落,易进入面板上的操作按钮的内部,长此以往,水汽通过操作按扭的空隙进入控制面板的内部,易造成其内部零件的受潮损坏,影响控制面板的使用效果。
5.为此,提出一种物联网温湿度监测面板。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联网温湿度监测面板,该装置能够减少显示屏上的水汽滴落渗入按钮槽内而造成面板本体的内部受潮损坏的情况,同时可方便操控按钮,减少按钮误触的情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联网温湿度监测面板,包括面板本体,所述面板本体包括显示屏和多组操作按钮,所述操作按钮等距离安装在显示屏的下端,每个操作按钮的外部设置有触动机构,所述触动机构包括底圈、固定框、顶触杆、按压块和弹力带,所述底圈固定安装在面板本体的前端外表面靠近操作按钮的外部位置,且底圈的内径大于操作按钮的直径,所述底圈的前端外表面靠外环的位置设置有内环槽,且固定框螺纹连接在内环槽的内部,所述按压块通过四组弹力带活动安装在固定框内部相适应的梯形槽的内部,所述弹力带呈三十度至四十度倾斜,且其固定连接在梯形槽与按压块之间,所述顶触杆固定安装在按压块的后端位置,且顶触杆贯穿在固定框内部相适应的横槽的内部与操作按钮前后相对应,所述横槽与梯形槽相连通。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触动机构,使用者将其安装在面板本体前端的操作按钮的外部,固定框与底框螺纹衔接,将操作按钮的外部进行防护,从而减少显示屏上
的水汽滴落渗入按钮槽内而造成按钮及面板本体的内部受潮损坏,同时,若需通过操作按钮来操控面板本体时只需通过内推按压块,在弹力带的作用下,顶触杆随之向内按压,与此同时,连接在顶触杆上下端的发条弹簧绳随之受到牵引,其内圈收缩,该机构可在按钮进行防潮的情况下也可方便操控按钮。
9.优选的,所述固定框呈凹形状,且按压块位于固定框的内部。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块内嵌在固定框的内部,可防止外部人员的误触按钮的情况。
11.优选的,所述顶触杆为柱形正极磁块,且其后端与操作按钮相对面呈半圆状。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半圆状的顶触杆的顶触点在中心,从而可方便顶触杆的用力准确。
13.优选的,所述顶触杆的前端贯穿至梯形槽的内部,且按压块延伸出梯形槽的内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按压块延伸出梯形槽的内部时,才有对其回推的空间,从而才可推动顶触杆顶出横槽的内部。
15.优选的,所述底圈的内部靠近左侧位置设置有横杆,且横杆的左侧设置有负极磁块,所述负极磁块呈半圆状,且其内径大于操作按钮的直径。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按压块推动顶触杆的按压,顶触杆贯穿横槽向按钮靠近,在负极磁块的作用下,顶触杆受到磁力吸引,其与负极磁块平行相吸,同时,随着按压块的推动,可准确与按钮对准且按压,减少顶触杆在按压的过程中偏移。
17.优选的,所述横槽的内部靠近上下端的位置均设置有矩形槽,且矩形槽的内部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发条弹簧绳、转轴,所述转轴呈横向转动连接在矩形槽的内部,且发条弹簧绳通过环圈缠绕在转轴的外表面,所述发条弹簧绳的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且其另一端贯穿矩形槽与顶触杆固定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横槽的上下位置设置限位组件,可辅助按压块及顶触杆在操作完毕后的归位,减少其回弹而二次碰触按钮的情况发生。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通过设置触动机构,将底圈和固定框设置在操作按钮的外部,从而减少显示屏上的水汽滴落渗入按钮槽内而造成按钮及面板本体的内部受潮损坏;再利用内推按压块,在弹力带的作用下,顶触杆随之向内按压,从而在按钮进行防潮的情况下也可方便操控按钮,再通过设置限位组件,可减少顶触杆在回弹时的二次碰触而造成误触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视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面板本体的左视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

a处左侧内剖结构视图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圈及内部结构结合的平面视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机构的放大视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面板本体;2、触动机构;22、底圈;221、内环槽;23、固定框;24、顶触杆;241、横槽;25、按压块;251、梯形槽;26、弹力带;3、横杆;31、负极磁块;4、矩形槽;5、限位组件;51、发条弹簧绳;52、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33.一种物联网温湿度监测面板,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面板本体1,所述面板本体1包括显示屏和多组操作按钮,所述操作按钮等距离安装在显示屏的下端,每个操作按钮的外部设置有触动机构2,所述触动机构2包括底圈22、固定框23、顶触杆24、按压块25和弹力带26,所述底圈22固定安装在面板本体1的前端外表面靠近操作按钮的外部位置,且底圈22的内径大于操作按钮的直径,所述底圈22的前端外表面靠外环的位置设置有内环槽221,且固定框23螺纹连接在内环槽221的内部,所述按压块25通过四组弹力带26活动安装在固定框23内部相适应的梯形槽251的内部,所述弹力带26呈三十度至四十度倾斜,且其固定连接在梯形槽251与按压块25之间,所述顶触杆24固定安装在按压块25的后端位置,且顶触杆24贯穿在固定框23内部相适应的横槽241的内部与操作按钮前后相对应,所述横槽241与梯形槽251相连通。
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触动机构2,使用者将其安装在面板本体1前端的操作按钮的外部,固定框23与底框螺纹衔接,将操作按钮的外部进行防护,从而减少显示屏上的水汽滴落渗入按钮槽内而造成按钮及面板本体1的内部受潮损坏,同时,若需通过操作按钮来操控面板本体1时只需通过内推按压块25,在弹力带26的作用下,顶触杆24随之向内按压,与此同时,连接在顶触杆24上下端的发条弹簧绳51随之受到牵引,其内圈收缩,该
机构可在按钮进行防潮的情况下也可方便操控按钮。
35.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框23呈凹形状,且按压块25位于固定框23的内部。
3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块25内嵌在固定框23的内部,可防止外部人员的误触按钮的情况。
37.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顶触杆24为柱形正极磁块,且其后端与操作按钮相对面呈半圆状。
3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半圆状的顶触杆24的顶触点在中心,从而可方便顶触杆24的用力准确。
39.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顶触杆24的前端贯穿至梯形槽251的内部,且按压块25延伸出梯形槽251的内部。
4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按压块25延伸出梯形槽251的内部时,才有对其回推的空间,从而才可推动顶触杆24顶出横槽241的内部。
41.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底圈22的内部靠近左侧位置设置有横杆3,且横杆3的左侧设置有负极磁块31,所述负极磁块31呈半圆状,且其内径大于操作按钮的直径。
4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按压块25推动顶触杆24的按压,顶触杆24贯穿横槽241向按钮靠近,在负极磁块31的作用下,顶触杆24受到磁力吸引,其与负极磁块31平行相吸,同时,随着按压块25的推动,可准确与按钮对准且按压,减少顶触杆24在按压的过程中偏移。
43.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横槽241的内部靠近上下端的位置均设置有矩形槽4,且矩形槽4的内部设置有限位组件5,所述限位组件5包括发条弹簧绳51、转轴52,所述转轴52呈横向转动连接在矩形槽4的内部,且发条弹簧绳51通过环圈缠绕在转轴52的外表面,所述发条弹簧绳51的一端与转轴52固定连接,且其另一端贯穿矩形槽4与顶触杆24固定连接。
4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横槽241的上下位置设置限位组件5,可辅助按压块25及顶触杆24在操作完毕后的归位,减少其回弹而二次碰触按钮的情况发生。
45.工作原理:通过设置触动机构2,使用者将其安装在面板本体1前端的操作按钮的外部,固定框23与底框螺纹衔接,将操作按钮的外部进行防护,从而减少显示屏上的水汽滴落渗入按钮槽内而造成按钮及面板本体1的内部受潮损坏,同时,若需通过操作按钮来操控面板本体1时只需通过内推按压块25,在弹力带26的作用下,顶触杆24随之向内按压,与此同时,连接在顶触杆24上下端的发条弹簧绳51随之受到牵引,其内圈收缩,该机构可在按钮进行防潮的情况下也可方便操控按钮;当简单内推按压块25后,可将手移开,按压块25及顶触杆24随之回弹,在其回弹的过程中,发条弹簧绳51随之收缩,带动顶触杆24及按压块25的归位,同时,可减少其两者回弹,减少其回弹而二次碰触按钮的情况发生。
46.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面板本体1部件使用的过程均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景资料所给出的,并且配合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的阐述,所属技术领域人员能得出其使用过程,并且得到相应的使用效果,故没有一一公开。
4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
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