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索波形负载测试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26987发布日期:2021-11-22 20:06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索波形负载测试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箱换挡拉索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拉索波形负载测试机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开始进入个人家庭后,国内对汽车的需求量每年都在快速增长,汽车工业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这种情况下汽车各零部件的生产制造也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汽车拉索是汽车上的一个重要配件,能通过远距离操控汽车的执行机构,汽车拉索有换挡拉索、离合拉索、油门拉索、车门拉索、刹车拉索等。
3.目前针对汽车换挡拉索的拉索传递力值进行检测时需要模拟汽车操作过程中的动作环境,目前的汽车换挡拉索的模拟过程中,驱动端的模拟已经解决了,但是负载端的模拟还是没有很好地方式来进行解决,如若将换挡拉索直接与变速箱相连接,这样便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测试效率以及测试效果,当需要检测不同型号的变速箱时就显得更加不便利,因此,我们需要针对现有的负载测试机构进行优化,以改善现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拉索波形负载测试机构。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拉索波形负载测试机构,包括:机架;转柄组件,所述转柄组件的转柄通过转动轴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一侧,所述转柄的负载端上连接换挡拉索的前接头;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转柄位于同一侧,所述安装支架用于固定换挡拉索的安装支座;扇形齿,所述扇形齿与所述转动轴相连接,所述扇形齿位于所述转柄相对的一侧;测试组件,包括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的测试件,所述测试件为“l”型结构,所述测试件在靠近扇形齿的一侧还设有测试轴,所述测试轴与所述扇形齿相接触;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机架上端一侧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测试件的中部通过螺栓和螺母相连接,所述螺母位于所述限位板的下方,所述螺栓的螺杆外部还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螺母和所述限位板之间,所述测试件位于所述限位板的上方。
7.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汽车换挡拉索的前接头套设至转柄的负载端上,然后将换挡拉索的安装支座固定于所述安装支架上,即实现了换挡拉索的前端固定,然后再将换挡拉索的另一端与驱动端总成相连接,便可以进行模拟测试;所述转柄是通过转动轴与扇形齿相连接,转柄的转动会带动扇形齿进行转动,测试件与限位板之间是通过螺栓和螺母相连接,螺母与限位板之间还设有弹簧,此时弹簧会提供给测试件一个下压的力,这个下压的力可以带动测试轴与扇形齿相接触,当驱动端给到一个合适的力时,转柄转动带动扇形齿转动,测试轴则会在扇形齿上进行上下起伏运动;当驱动端给的力过大时,转柄转动较快,扇形齿的转动也变快;当驱动端给的力较小时,该力度可能无法带动转柄转动,从而扇
形齿也无法进行转动;本技术方案主要是采用弹簧的形变力来模拟变速箱本体,当需要对不同型号的变速箱进行模拟时,可以采用更换弹簧或者是调节弹簧的压缩量来实现变速箱的模拟,从而模拟出不同变速箱上换挡拉索传递的力值,转柄和扇形齿可以实现正常换挡转动。
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两侧均固定有支撑柱,两个支撑柱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转柄组件和所述扇形齿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两侧。
9.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整个测试机构设置在机架上,便于对整个测试机构进行搬运测试,十分便利。
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柄组件包括倾斜固定于所述连接板一侧的加载板,所述加载板的一侧固定有安装座一,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与所述转柄相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安装座一、加载板和连接板并且延伸至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所述安装支架固定于所述加载板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端,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固定底板和垂直固定于所述固定底板一侧的定位板,所述固定底板为“l”型结构,所述固定底板与所述加载板通过螺栓紧固连接,所述定位板为“凹”字型结构,换挡拉索的安装支座固定于所述定位板的缺口内。
11.上述技术方案中,加载板的倾斜设置用于实现汽车换挡拉索的安装环境模拟,更加贴合实际;定位板上的缺口用于安装换挡拉索的安装支座。
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柄为矩形板状结构,所述转柄的一端为转动端,所述转柄的另一端为负载端,所述转动端与所述转动轴相连接,所述负载端上固定设置有套轴,换挡拉索的前接头套设于所述套轴上。
1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测试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限位板上端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为“凸”字型结构,所述支撑块的顶部侧壁穿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测试件包括测试件主体以及垂直设置于所述测试件主体一侧下端的测试件杆部,所述测试件主体的另一侧通过销轴与所述支撑块转动连接;所述测试件杆部的下端中部还设有凹槽,所述测试轴固定于所述凹槽内。
1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测试件主体表面还贯穿有一供所述螺栓滑动的矩形通孔,所述螺栓的头部位于所述测试件主体上端且与所述测试件主体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螺栓的杆部依次穿过测试件主体和限位板并且延伸至所述限位板下方。
1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在靠近扇形齿的一侧还设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用于对扇形齿限位。
1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索波形负载测试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
17.1)通过转柄组件、测试组件以及限位组件的结构设计,来实现换挡拉索的负载模拟测试,效率大大提成;
18.2)通过限位组件的弹簧的形变力来模拟换挡器,可以模拟出当驱动端提供多大的力值时,转柄和扇形齿的转动情况,驱动端的力值传感器可以模拟出一条波形曲线,即可模拟出变速箱上换挡拉索传递的力值;
19.3)通过更换弹簧或者改变弹簧的形变力来模拟不同型号的变速箱,可适应性大大增强,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可以实现对不同型号变速箱的测试,根据不同型号的变速箱得出的模拟波形曲线,从而得出该换挡拉索的传递效率,更加准确和直观。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架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柄组件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测试组件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换挡拉索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理解。
25.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26.其中:10、机架;10a、底板;10b、支撑柱;10c、连接板;20、转柄组件;20a、转柄;20b、负载端;20c、加载板;20d、安装座一;30、转动轴;40、安装支架;40a、固定底板;40b、定位板;50、扇形齿;60、测试组件;60a、测试件;60a1、测试件主体;60a2、测试件杆部;60b、测试轴;60c、支撑块;70、限位组件;70a、限位块;70b、螺栓;70c、螺母;70d、弹簧;70e、矩形通孔;80、限位座;a、前接头;b、安装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28.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2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30.参阅图1至图5所示,一种拉索波形负载测试机构,包括:机架10;转柄组件20,所述转柄组件20的转柄20a通过转动轴30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10的一侧,所述转柄20a的负载端20b上连接换挡拉索的前接头a;安装支架40,所述安装支架40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且与所述转柄20位于同一侧,所述安装支架40用于固定换挡拉索的安装支座b;扇形齿50,所述扇形齿50与所述转动轴30相连接,所述扇形齿50位于所述转柄20a相对的一侧;测试组件60,包括与所述机架10转动连接的测试件60a,所述测试件60a为“l”型结构,所述测试件60a在靠近扇形齿50的一侧还设有测试轴60b,所述测试轴60b与所述扇形齿50相接触;限位组件70,所述限位组件70包括固定于所述机架10上端一侧的限位板70a,所述限位板70a与所述测试件60a的中部通过螺栓70b和螺母70c相连接,所述螺母70c位于所述限位板70a的下方,所述螺栓70b的螺杆外部还套设有弹簧70d,所述弹簧70d位于所述螺母70c和所述限位板70a之间,所述测试件60a位于所述限位板70a的上方。其中,所述测试件60a转动设置于所述限位板70a上方,而测试板60a与限位板70a之间又是通过螺栓70b、螺母70c和弹簧70d相连接,值得注意的是,弹簧70d套设于螺栓70b的螺杆外部,弹簧70d通过螺母70c的挤压使得弹簧70d处于压缩状态下,因此,弹簧70d的形变力则会使得限位板件60a处的测试轴60b与扇
形齿50相接触并且测试轴60b压紧在扇形齿50的表面,只有当转柄20a处产生拉力时,转柄20a才会向靠近安装支架40的一侧进行转动。
31.参阅图1至图4所示,所述机架10包括底板10a,所述底板10a的上端两侧均固定有支撑柱10b,两个支撑柱10b之间设置有连接板10c,所述转柄组件20和所述扇形齿50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板10c的两侧;所述转柄组件20包括倾斜固定于所述连接板10c一侧的加载板20c,所述加载板20c的一侧固定有安装座一20d,所述转动轴30的一端与所述转柄20a相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安装座一20d、加载板20c和连接板10c并且延伸至所述连接板10c的另一侧,所述安装支架40固定于所述加载板20c远离所述转动轴30的一端,所述安装支架40包括固定底板40a和垂直固定于所述固定底板40a一侧的定位板40b,所述固定底板40a为“l”型结构,所述固定底板40a与所述加载板20c通过螺栓紧固连接,所述定位板40b为“凹”字型结构,换挡拉索的安装支座b固定于所述定位板40b的缺口内。其中,倾斜固定的加载板20c用于模拟换挡拉索在汽车中安装状态,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所述连接板10c处设有一供转动轴30穿过的转动孔,所述转动孔内固定有轴承,转动轴30依次从安装座一20d、加载板20c和轴承穿过并且延伸至连接板10c的另一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所述连接板10c的另一侧在对应安装座一20d的位置还设有安装座二;所述固定底板40a为“l”型结构,所述固定底板40a包括一水平端和竖直端,竖直端通过螺栓紧固与加载板20c紧固连接,水平端上垂直固定定位板40b,定位板40b处的缺口内插接固定换挡拉索的安装支座b。
32.参阅图3和图5所示,所述转柄20a为矩形板状结构,所述转柄20a的一端为转动端,所述转柄20a的另一端为负载端20b,所述转动端与所述转动轴30相连接,所述负载端20b上固定设置有套轴,换挡拉索的前接头套设于所述套轴上。其中,负载端20b在远离连接板10c的一侧设置套轴,换挡拉索的前接头a上设有安装孔,该安装孔套设在套轴的外部;值得注意的是,参阅专利号“cn2007200767930”公开的变速箱档位拉出杆与换挡拉索的连接结构可知,本技术方案中的换挡拉索的前接头a就是套设在档位拉出杆上的,从而再以转柄20a配合扇形齿50,并且辅以测试件60a以及测试轴60b的方式来模拟变速箱内部的档位拉出杆的实际操作使用状态,更加贴合实际。
33.参阅图3和图4所示,所述测试组件60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限位板70a上端的支撑块60c,所述支撑块60c为“凸”字型结构,所述支撑块60c的顶部侧壁穿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测试件60a包括测试件主体60a1以及垂直设置于所述测试件主体60a1一侧下端的测试件杆部60a2,所述测试件主体60a1的另一侧通过销轴与所述支撑块60c转动连接;所述测试件杆部60a2的下端中部还设有凹槽,所述测试轴60b固定于所述凹槽内。其中,测试件60a的测试件主体60a1的另一侧是与支撑块60c的上部转动连接的,测试件主体60a1的另一侧端部设置有两个连接件,连接件在对应第一通孔的位置设置有销轴孔,销轴穿过销轴孔和第一通孔从而使得测试件60a和支撑块60c转动连接;值得注意的是,测试件杆部60a2的凹槽用于固定测试轴60b,且该凹槽的侧壁位于扇形齿50的外部并且不与扇形齿50相接触。
34.参阅图4所示,所述测试件主体60a1表面还贯穿有一供所述螺栓70b滑动的矩形通孔70e,所述螺栓70b的头部位于所述测试件主体60a1上端且与所述测试件主体60a1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螺栓70b的杆部依次穿过测试件主体60a1和限位板70a并且延伸至所述限位板70a下方。其中,矩形通孔70e的两端均为圆弧形结构,矩形通孔70e设置的目的在于便于螺栓70b进行滑动。
35.参阅图4所示,所述连接板10c在靠近扇形齿50的一侧还设有限位座80,所述限位座80用于对扇形齿50限位。其中,限位座80设置的目的在于可以防止在测试完需要将扇形齿50回复初始位置时扇形齿50转动过多,起到一个阻挡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限位板70a延伸至限位座80的上方,限位板70a也可以防止测试件60a转动过多,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
36.值得注意的是,本技术方案是针对换挡拉索的负载端测试进行优化调整,关于换挡拉索的驱动端可采用现有技术,换挡拉索的驱动端主要对换挡拉索提供一个驱动力,换挡拉索在驱动端处设置有力值传感器一,而换挡拉索的负载端处设置有力值传感器二,以此来对换挡拉索的力值传递效率进行测试,同时,换挡拉索测试效率的设备还包括一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显示屏电连接,控制系统还与力值传感器一和力值传感器二电连接,在进行负载测试时,显示屏上会显示出波形效率曲线,从而更加直观地进行判断,此外,负载端根据不同型号的变速箱模拟,从而测试对不同变速器上换挡拉索的力值传递效率,测试更加精准与准确;而驱动端模拟总成、力值传感器一、力值传感器二、控制系统、显示屏这些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选用,本技术方案的目的仅在于针对将实际的变速箱上测试模拟为本技术方案中的负载测试机构,从而达到检测换挡拉索力值传递效率的结果,从而判断换挡拉索的质量。
3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38.需要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