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28961发布日期:2022-03-26 16:00阅读:83来源:国知局
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零部件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子产品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多,从耳机、手机、智能手环到汽车、机器人,这些设备都在内部设置有各类电子器件。电子器件生产后是否可以正常的运行,直接影响到了的这些设备的使用中的稳定性。因此,如何快速、高效的对电子器件进行检测,成为本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装置,以提高对电子器件的测试效率,降低人工操作难度。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试装置,包括:
5.定位治具,包括底座和盖板,所述底座上形成有容置待测产品的容置槽,所述盖板压合在所述底座上,用于将所述待测产品定位于所述底座上;
6.测试机构,包括第一测试部件、第二测试部件、测试板和测试探针,第一测试部件用于承载所述测试板,并用于驱动所述测试板朝向所述底座上所述待测产品一端的插接口移动;所述第二测试部件用于承载所述测试探针,并用于驱动所述测试探针朝向所述底座上所述待测产品一侧的功能元件移动,所述测试探针电连接至所述测试板。
7.进一步地,所述容置槽上设置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设置于靠近所述测试机构一侧,用于容置所述待测产品的功能元件部分。
8.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相邻并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用于容置所述待测产品上固定的夹块,所述第二容置槽用于和所述夹块配合,定位所述待测产品在所述底座上的位置。
9.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还包括第一垫块,所述第一垫块设置于靠近所述测试机构的位置,所述第一垫块具有第一仿形槽,所述第一仿形槽构成所述第一容置槽的一部分所述第一仿形槽包括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凹陷部,在所述第一凹陷部上还设置有凸起面以及窗口,其中,所述窗口与所述底座连通并位于所述凸起面与第二凹陷部之间。
10.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垫块相邻并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二垫块,所述第二垫块具有第二仿形槽,所述第二仿形槽构成所述第一容置槽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垫块被配置为对称于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两个部分,所述第二垫块的两个部分的中间设置有连接部,所述第二垫块的两个部分的中间侧还对称设置有第三凹陷部以及承接部。
11.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还包括第三垫块,所述底座上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垫块相邻并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三垫块,所述第三垫块靠近所述第二容置槽设置,所述第三垫块具有第三仿形槽,所述第三仿形槽构成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剩余部分,所述第三仿形槽靠
近所述第二容置槽一侧的形状为圆弧面,所述第三垫块与所述第二垫块相邻的端面设置有定位台阶以及第四凹陷部,所述第四凹陷部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定位台阶被配置为对称于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并向所述第一方向两侧延伸的两个部分。
12.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五凹陷部,所述第五凹陷部上设置有相互间隔的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第三凸台以及第四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并远离所述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三凸台与所述第四凸台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并靠近所述第二容置槽,其中,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之间的位置用于容置所述第一垫块,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三凸台以及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第四凸台之间用于容置所述第二垫块和所述定位台阶,所述第三凸台与所述第四凸台与所述定位台阶配合,用于限制所述第三垫块向所述第二容置槽移动。
13.进一步地,所述盖板压合在所述待测产品的功能元件的位置设置有第四垫块,所述盖板一侧还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测试探针的缺口。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测试部件包括:
15.第一线性导轨;
16.第一固定块,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线性导轨上,所述测试板固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以及
17.第一防护罩,与所述第一固定块连接,并罩设于所述测试板上。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测试部件包括:
19.支撑部,固定于所述第一防护罩上;
20.第二线性导轨,固定在所述支撑部上;
21.第二固定块,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线性导轨上;
22.探针固定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块上并与所述测试探针固定连接;
23.第二防护罩,与所述支撑部连接,并罩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块、所述探针固定块以及所述测试探针外,其中,所述测试探针数量为多个。
24.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还包括:
25.凸起部,位于所述底座的端面向所述第一测试部件伸出;
26.伸出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伸出部被配置为在第一方向两侧设置的两个部分;
27.所述第一测试部件还包括:
28.配合凹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上并与所述凸起部配合;
29.导向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上并通过衬套与所述伸出部连接。
30.进一步地,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
31.底板,固定于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一测试部件的底部;
32.支脚,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底部且数量为多个;
33.托盘,设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部并与所述底座相邻;
34.第一气缸,通过第一气缸连接块安装于所述底板的底部;
35.第一驱动臂,与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并通过驱动臂连接块与所述第一固定块连接;
36.第二气缸,通过第二气缸连接块安装于所述支撑部上;以及
37.第二驱动臂,连接于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和所述第二固定块之间。
3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定位治具的底座与盖板的配合,实现了对待测产品的定位支撑;通过第一测试部件承载测试板并驱动测试板朝向待测产品移动,实现了测试板与待测产品的插接配合;通过第二测试部件的承载测试探针,并驱动测试探针朝向待测产品的功能元件移动,实现了测试探针与待测产品的功能元件的接触配合,并使测试探针与测试板电性连接构成回路,如此,形成了一种可用于诸如type-c类型的连接器的测试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且能够满足测试需要。。
附图说明
39.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4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试装置结构示意图;
4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与盖板在打开状态下的装配示意图;
4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与盖板在关闭状态下的装配示意图;
43.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测试部件装配示意图;
44.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测试部件装配示意图;
45.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垫块结构示意图;
46.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47.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试装置的仰视图;
48.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被测产品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49.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试装置与被测产品处于测试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50.附图标记说明:
51.1-底座;
52.11-第一垫块;
53.111-第二凹陷部;112-第一凹陷部;113-窗口;114-凸起面;
54.12-第二垫块;
55.121-连接部;122-第三凹陷部;123-承接部;
56.13-第三垫块;
57.131-定位台阶;132-第四凹陷部;
58.14-前部;
59.141-第一凸台;142-第二凸台;143-第三凸台;144-第四凸台;145-第五凹陷部;146-伸出部;
60.15-后部;16-挡块;
61.2-盖板;
62.21-第四垫块;22-缺口;23-卡爪;24-限位块;
63.3-第二测试部件;
64.31-第二防护罩;32-支撑部;33-第二固定块;34-探针固定块;35-第二线性导轨;36-测试探针;37第二气缸;371第二气缸连接块;38第二驱动臂;
65.4-第一测试部件;
66.41-第一防护罩;42-第一固定块;43-第一线性导轨;431-滑块;432-导轨;44-测试板;45-配合凹部;46-衬套;47-导向轴;48-第一驱动臂;481驱动臂连接块;49-第一气缸;491-第一气缸连接块;
67.51-底板;52-支脚;53-托盘;54-避让槽;
68.61-第一容置槽;62-第二容置槽;63-第三容置槽;64-凸起部;
69.7-待测产品;
70.71-插接口;72-功能元件;73-夹块;74-线材。
具体实施方式
7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72.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73.为易于说明,诸如“内”、“外”、“之下”、“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等的空间相关术语在此被用于描述图中例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将理解的是,空间相关术语可意欲包含设备在使用或操作中的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不同的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元件于是将被定位为在该其它元件或特征“上方”。因而,示例术语“下方”能包含上方和下方的方位二者。设备可以以其它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处于其它方位),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相关描述词应该被相应地解释。
74.图1-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试装置结构示意图以及可用于该测试装置的一种待测产品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测试装置包括具有底座1和盖板2的定位治具,以及具有第一测试部件4和第二测试部件3的测试机构。把产品放入被测位置后,可使用盖板2对待测产品进行固定。第一测试部件4可以在产品固定好后,从产品水平方向上与产品进行电连接。而后,再利用可固定于第一测试部件4上的第二测试部件3对产品进行电连接,第二测试部件3运动方向可设置为垂直于第一测试部件4运动的方向。
75.本技术中的测试装置可以测试的电子器件,包括但不限于如图9中所示的产品外形。例如,仅为图9中产品外形的部分形状,亦或是仅部分形状可放置于容置槽上的产品。该产品(电子器件)可以应用于不同领域,如应用于手机并具有type-c接口的电子器件。容易理解,在符合上述条件的待测产品,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可以使用于本技术中的测试装置进行检测。
76.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试装置包括定位治具以及测试机构,定位治具具有底座1和盖板2,底座1上形成有容置待测产品7的容置槽,盖板2压合在底座1上,用于将待测产品7定位于底座2上。测试机构具有第一测试部件4、第二测试部件3、测试板44和测试探针36。第一测试部件4用于承载测试板44,并用于驱动测试板44朝向底座1上待测产
品7一端的插接口71移动,第二测试部件3用于承载测试探针36,并用于驱动测试探针36朝向底座1上待测产品7一侧的功能元件72移动,测试探针36电连接至测试板44。
77.本实施例通过定位治具的底座与盖板的配合,实现了对待测产品的定位支撑;通过第一测试部件承载测试板并驱动测试板朝向待测产品移动,实现了测试板与待测产品的插接配合;通过第二测试部件的承载测试探针,并驱动测试探针朝向待测产品的功能元件移动,实现了测试探针与待测产品的功能元件的接触配合,并使测试探针与测试板电性连接构成回路,如此,形成了一种可用于诸如type-c类型的连接器的测试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且能够满足测试需要。
78.图3中示出了底座1上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位置,图中的a方向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方向,也即第一测试部件4的运动方向。b方向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方向,也即第二测试部件3的运动方向。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处于垂直的位置关系。
79.如图2和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1上还设置有挡块16,挡块16用于形成第三容置槽63,第三容置槽63可为方形槽,用于避让待测产品7的线材74部分。优选地,在底座1承载挡块16的位置,还设置有凹槽(如图7所示),该凹槽可以提高挡块16在底座1上的位置精度。
8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容置槽上设置有第一容置槽61,第一容置槽61设置于靠近测试机构一侧,用于容置待测产品7的功能元件72部分。
8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1上还设置有与第一容置槽61相邻并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二容置槽62,第二容置槽62用于容置待测产品7上固定的夹块73,第二容置槽62用于和夹块73配合,定位待测产品7在底座1上的位置,限制待测产品7的线材74沿第一方向移动,从而可以精确定位待测产品7放置在底座1上的位置。具体地,第二容置槽可设置为方形槽
82.图6是第一、第二和第三垫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进一步地,底座1上还包括第一垫块11,第一垫块11设置于靠近测试机构的位置,第一垫块11具有第一仿形槽,第一仿形槽构成第一容置槽61的一部分。第一仿形槽包括第一凹陷部112和第二凹陷部111,第一凹陷部112的深度大于第二凹陷部111,在第一凹陷部112上还设置有凸起面114以及窗口113,其中窗口113与底座1连通并位于凸起面114与第二凹陷部111之间。凸起面144可以为待测产品7的插接口71与测试板44的插接起到导向作用,同时在测试的过程中测试板44与插接口71会产生热量,窗口113可以提供更好的散热效果。
83.进一步地,底座1上还包括与第一垫块11相邻并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二垫块12,该第二垫块12具有第二仿形槽,第二仿形槽构成第一容置槽61的一部分,该分布位于第一容置槽61中间位置。第二垫块12被配置为对称于第一方向设置的两个部分,第二垫块12的两个部分的中间设置有连接部121,第二垫块12的两个部分的中间侧还对称设置有第三凹陷部122以及承接部123。第三凹陷部122位于产品的两侧,并对称布置。可以为产品的抓取提供位置空间,例如工人可使用镊子来对产品位置进行调整,避免划伤产品的表面。在第三凹陷部122旁边设置的承接部123用于对产品支撑。优选地,承接部123可以被配置为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两条窄边,此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第二垫块12与功能元件72的接触面积,从而在带电测试中,避免了底座1与待测产品7短接的情况发生。
84.进一步地,底座1上还包括与第二垫块12相邻并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三垫块13,第三垫块13靠近第二容置槽62设置,第三垫块13具有第三仿形槽。第三仿形槽构成第一容置
槽61的剩余部分,该剩余部分位于第一容置槽61与第二容置槽62相邻的位置。第三仿形槽靠近第二容置槽62一侧的形状为圆弧面,第三垫块13与第二垫块12相邻的端面设置有定位台阶131以及第四凹陷部132,第四凹陷部132位于第一方向上,定位台阶131被配置为对称于第一方向设置并向第一方向两侧延伸的两个部分。通过增加具有其他仿形槽的垫块,可以使得底座1可以适配更多形式的产品,在承载不用的产品时,可以仅更换其上设置的垫块,而不必为了适配不同的产品整体更换底座1,实现测试装置模块化。
85.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还包括第五凹陷部145,第五凹陷部145上设置有相互间隔的第一凸台141、第二凸台142、第三凸台143以及第四凸台144,第一凸台141与第二凸台142对称分布于第一方向的两侧并远离第二容置槽62,第三凸台143与第四凸台144对称分布于第一方向的两侧并靠近第二容置槽62,其中,第一凸台141与第二凸台142之间的位置用于容置第一垫块11,第一凸台141与第三凸台143以及第二凸台142与第四凸台144之间用于容置第二垫块12和定位台阶131,第三凸台143与第四凸台144与定位台阶131配合,用于限制第三垫块13向第二容置槽62移动。通过第一凸台141到第四凸台144可以实现对于第一、第二和第三垫块13的容置,同时还可以定位各个垫块之间的位置关系。
8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盖板2压合在待测产品7的功能元件72的位置设置有第四垫块21,盖板2一侧还设置有用于避让测试探针的缺口22。盖板2与底座1配合形成的空间会直接与功能元件72接触,并处于和功能元件72较为紧密的连接。因此避免盖板2对待测产品7表面的挤压,第四垫块21可以选用具有弹性的材质,例如聚酯纤维(ur)、橡胶等。可使用的第四垫块21的材料并不限于以上两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测试情况进行选择。
8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测试部件包括第一线性导轨43以及第一固定块42,该第一固定块42移动设置在第一线性导轨43上,用于固定测试板44。第一测试部件还包括第一防护罩41,第一防护罩41与第一固定块42连接,用于保护测试板44。
8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测试部件包括支撑部32、第二线性导轨35、第二固定块33、探针固定块34和第二防护罩31。支撑部32固定于第一防护罩41上,用于支撑第二测试部件3,第二线性导轨35固定在支撑部32上。同时,第二固定块33移动设置在第二线性导轨35上,探针固定块34设置在第二固定块33上并与测试探针36固定连接。第二防护罩31与支撑部32连接用于保护第二固定块33、探针固定块34以及测试探针36。如图10所示,测试探针36数量可为多个,例如2个或3个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待测产品7上的待测触点数量选择相应数量的测试探针36。
89.如图2和图4所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底座1还包括凸起部64和伸出部146,第一测试部件4还包括配合凹部45和导向轴47,凸起部64位于底座1的端面向第一测试部件4伸出,伸出部146设置于底座1上,伸出部146被配置为在第一方向两侧设置的两个部分。配合凹部45设置于第一固定块42上并与凸起部64配合,用于定位测试板44与待测产品7一端的插接口71的相对位置。导向轴47设置于第一固定块42上并通过衬套46与伸出部146连接。优选地,在配合凹部45上与伸出部146上具有导向结构,即分别具有与两个斜面。通过两组斜面的导向,避免了底座1与第一固定块42相对运动时的磕碰。导向轴47可以极大的承担大部分沿第二方向的载荷,避免第二测试部件3的全部重量都压在第一线性轨道43上,从而提高第一测试部件4的运行稳定性。
90.具体地,第一固定块42与第二固定块33与滑块431固定,第一测试部件4的导轨432与底板51固定,第二测试部3的导轨432与支撑部32固定。
91.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底座1还包括卡爪23以及限位块24,卡爪23与盖板2分别铰接于两个伸出部146上,卡爪23用于固定或打开盖板2。限位块24设置于盖板2与伸出部1铰接的位置,用于限制盖板2的打开角度。
9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卡爪23、盖板2与伸出部146铰接的位置还可以设置扭转弹簧,从而实现盖板2从固定到打开过程中,卡爪23与盖板2的自动复位。优选地,在盖板处于被固定的位置时,盖板2的上表面与卡爪23配合的位置还设置有凹槽,从而便于卡爪23更加稳定的固定盖板2。
93.如图5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测试装置还包括底板51、支脚52、托盘53、第一气缸49、第一驱动臂48、第二气缸37和第二驱动臂38。底板51固定于底座1与第一测试部件4的底部,支脚52设置于底板51的底部且数量为多个,托盘53设置于底板51的顶部并与底座1相邻。第一气缸49通过第一气缸连接块491安装于底板51的底部。,第一驱动臂48与第一气缸4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并通过驱动臂连接块481与第一固定块42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一测试部件4。第二气缸37通过第二气缸连接块371安装于支撑部32上,第二驱动臂38连接于第二气缸37的输出轴,第二驱动臂38还与第二固定块33连接,用于驱动第二测试部件3。
94.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底板51还设置有避让槽54,避让槽54用于为驱动臂连接块481的移动预留空间。优选地,托盘52用于承载产品的表面可以进行抛光处理,从而避免托盘53上面放置的待测产品7表面被划伤。
9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1还可被配置为前部14与后部15两个部分,前部可设置第一垫块11、第二垫块12、盖板2、卡爪23以及部分第三垫块13,以及与导向轴47连接的衬套46也设置在前部14上。后部15设置于第三垫块13的剩余部分和挡块16。
96.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测试装置,在对待测产品7进行测试时可分为四个步骤进行操作。第一步,如图1所示,使测试装置处于打开状态,即盖板2处于打开位置(盖板2与限位块24接触),第一、第二测试部件3位于远离于底座1的位置,此时放入待检测产品7;第二步,使盖板2压盖在待测产品7上并用卡爪23锁紧,而后依次利用第一气缸49和第二气缸37推动第一测试部4以及第二测试部3,使测试板44与探针36分别与产品电连接,如图10所示;第三步,在检测完成后使第二测试部3首先复位,而后第一测试部4复位,最后打开压盖在产品上的盖板2。第四步,取出被检测的产品。
97.优选地,为提高测试装置的自动化水平,在测试装置下方(位于操作工人的站立位置)还可以设置启停开关,工人通过用脚踩踏,即可对第一测试部件和第二测试部件的运动进行控制。
9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