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条接触充分式反应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02156发布日期:2021-11-25 13:57阅读:97来源:国知局
膜条接触充分式反应槽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体外诊断试剂实验操作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膜条接触充分式反应槽。


背景技术:

2.在酶联免疫斑点法实验中,反应槽是不可或缺的装置,在检测之前需将膜条放入反应槽中充分与液体接触,再将反应槽放在摇床或免疫印迹机上进行检测实验和结果判读。
3.现有的反应槽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反应槽顶面开口。实验时,将膜条放入反应槽内,将实验液体倒入反应槽内使膜条与液体接触,再将反应槽放在摇床或免疫印迹机上进行后续检测。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将液体倒入反应槽时,膜条受到液体冲击力会出现翻折、贴壁现象,且膜条由于浮力会漂浮在液体表面,存在膜条部分不能与液体充分接触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膜条部分不能与液体充分接触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膜条接触充分式反应槽。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膜条接触充分式反应槽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膜条接触充分式反应槽,包括反应槽,在所述反应槽内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滤网,在反应槽与滤网之间设置有两组用于限定滤网的限位卡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卡件与滤网配合使用,将膜条限位在滤网与反应槽底面之间,有效防止膜条在反应槽内翻折及漂浮在液体表面;限位卡件限定滤网的位置,避免滤网掉落压住膜条而使膜条不能与液体充分接触。
9.优选的,所述限位卡件包括支撑块,支撑块位于滤网底面并且支撑块与滤网抵接,支撑块与反应槽内壁固定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块支撑滤网,使滤网对膜条起限位作用,改善膜条由于浮力上浮至液体表面而不能与液体充分接触的缺陷。
11.优选的,所述限位卡件还包括限位块与弹簧,限位块位于滤网顶面并且限位块与滤网抵接,反应槽内壁与限位块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固定孔,弹簧长度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孔内壁上,弹簧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限位块固定连接,限位块部分位于固定孔中。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的设置可以保证滤网限定在限位块与支撑块之间,因此滤网不会由于浮力上浮而失去对膜条的限制作用;操作员将滤网放入反应槽以及从反应槽取出的过程中,弹簧受到挤压力牵引限位块进入固定孔中,从而使滤网与限位卡件固定或分离。
13.优选的,在所述反应槽底面开设有防粘槽。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膜条底面不会整体粘附在反应槽底部,防粘槽的设置可以增大膜条底面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反应效果更好。
15.优选的,在所述反应槽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上下贯通的防粘柱。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膜条侧面不会整体粘附在反应槽侧壁上,防粘柱的设置可以增大膜条侧面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反应效果更好。
17.优选的,所述防粘柱顶面与支撑块底面平齐,防粘柱底面与防粘槽顶部平齐。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粘柱的设置方式避免膜条进入防粘柱与支撑块或防粘槽的间隙中,进一步增大膜条与液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9.优选的,在所述防粘柱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疏水孔。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疏水孔的设置保证防粘柱内部液体流通,因此在膜条与防粘柱接触时,疏水孔中的液体可以与膜条充分接触,保证膜条检测过程中的有效性。
21.优选的,在所述反应槽顶面延伸出托片。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员在将反应槽放入摇床或免疫印迹机的过程中手持托片,避免了由于操作失误使反应槽翻扣的现象。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1、限位卡件与滤网配合使用,膜条被限位在滤网与反应槽底面之间,因此膜条浸入液体中不易发生翻折或漂浮现象,膜条与液体的接触更加充分;
25.2、防粘槽与防粘柱的设置减小了膜条与反应槽壁面的接触面积,从而膜条可以与液体充分接触;防粘柱上的疏水孔保证了液体在防粘柱内部流通,因此当膜条粘附在防粘柱上时,疏水孔中的液体可以与膜条充分接触,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旨在显示反应槽内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反应槽;11、固定孔;2、滤网;3、限位卡件;31、支撑块;32、限位块;33、弹簧;4、防粘槽;5、防粘柱;51、疏水孔;6、托片。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一种膜条接触充分式反应槽1,如图1所示,包括反应槽1,反应槽1内水平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滤网2,滤网2与反应槽1相对固定连接,在反应槽1与滤网2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定滤网2的限位卡件3。实验时,将实验液体倒入反应槽1后,限位卡件3低于液体表面。
33.如图2所示,反应槽1为顶部开口的中空长方体结构,滤网2为长方形网状结构,滤网2大小与反应槽1横截面相同。
34.如图3所示,限位卡件3设置有两组,限位卡件3包括支撑块31、限位块32与弹簧33,支撑块31为正方体结构,支撑块31设置在滤网2底面且支撑块31与滤网2抵接,两个支撑块31分别与反应槽1宽度方向的两个内壁固定连接,且两个支撑块31对称设置;在反应槽1宽
度方向的内壁上开设有固定孔11,固定孔11水平开设有两个,且两个固定孔11在反应槽1宽度方向的内壁上对称设置,固定孔11与弹簧33配合使用,弹簧33长度方向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孔11内壁上,弹簧33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限位块32固定连接,限位块32部分位于固定孔11内,限位块32为半球型结构,限位块32圆形壁面大小与固定孔11相同。
35.实验时,将膜条放入反应槽1内,将滤网2卡在限位块32与支撑块31之间,膜条被限制在滤网2与反应槽1底面之间,因此可以有效避免膜条翻折和漂浮在液体表面的现象。
36.如图2和图3所示,在反应槽1底面开设有锯齿状的防粘槽4,在反应槽1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防粘柱5,多个防粘柱5在反应槽1内壁上等间距对称设置,防粘柱5为上下贯通的长方体结构,防粘柱5的顶面与支撑块31底面平齐,防粘柱5底面与防粘槽4顶部平齐,在防粘柱5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圆形的疏水孔51。
37.防粘槽4与防粘柱5的设置能增大膜条与液体的接触面积,有效防止膜条粘附在反应槽1内壁上,即使膜条粘附在防粘柱5上,疏水孔51能保证防粘柱5内液体流通,使液体与膜条充分接触。
38.如图1所示,在反应槽1顶面水平延伸出托片6,托片6的设置能避免操作员将反应槽1放置到免疫印迹机或摇床的过程中因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的反应槽1翻扣的情况。
39.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40.实验时,先将膜条放入反应槽1内,再将滤网2放入反应槽1内,在滤网2与限位块32半球面接触时,弹簧33受到挤压力收缩,限位块32被弹簧33牵引完全进入固定孔11中,滤网2下置,弹簧33形变恢复,限位块32回到原位,滤网2固定在限位块32与支撑块31之间,再手持托片6将反应槽1放入免疫印迹机上进行后续检测,检测完毕后取出滤网2,最后取出膜条即可。
41.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