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尿液微量元素试剂检测装置

文档序号:28242106发布日期:2021-12-29 16:34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尿液微量元素试剂检测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尿液微量元素试剂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尿液检查,是医学的一种检测方式,包括尿常规分析、尿液中有形成分检测、蛋白成分定量测定、尿酶测定等,尿液检查对临床诊断、判断疗效和愈后有着十分重要的分析价值。
3.市场上的尿液微量元素检测装置大多数结构比较简单,不能够对尿液的检测过程提供恒温控制,检测的效果并不好,同时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反复将试剂管的密封塞打开、压紧,费时费力,为此我们推出了一种尿液微量元素试剂检测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尿液微量元素试剂检测装置,以解决市场上的尿液微量元素检测装置大多数结构比较简单,不能够对尿液的检测过程提供恒温控制,检测的效果并不好,同时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反复将试剂管的密封塞打开、压紧,费时费力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尿液微量元素试剂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存储箱,所述存储箱的内部设置有存储组件,所述存储箱的内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试剂管,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检测箱,所述检测箱的内部设置有放置组件。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存储组件包括放置板、一组保护套与橡胶垫,所述放置板固定连接至存储箱的内部,一组所述保护套均固定连接至放置板的内部,所述橡胶垫固定连接至存储箱内部的底面。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试剂管包括管体、堵塞块、固定环与密封塞,一组所述密封塞的内部均开设有通孔,一组所述管体分别插接至一组保护套的内部,一组所述堵塞块分别固定连接至一组管体的内部,一组所述固定环分别固定连接至一组管体的中部,一组所述密封塞分别转动连接至一组固定环的内部。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放置组件包括固定杆与一组橡胶环,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至检测箱的内部,一组所述橡胶环均固定连接至固定杆的内部。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检测箱的内部设置有水源,所述检测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加热板。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收集箱,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废液箱,所述废液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其连通的导管,所述导管的顶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底座的顶部。
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8.(1)本方案利用底座的设置,便于对整个装置起到支撑作用,利用存储箱的设置,便于对一组试剂管进行放置,利用检测箱内放置组件的设置,便于对试剂管进行支撑,当对尿液进行检测时,医护人员可将试剂管放置在放置组件内,随后利用一次性定管将尿液导入试剂管的内部,随后获得反应结果。
19.(2)本方案利用放置板内一组保护套的设置,便于对一组试剂管进行存放的同时对其中部起到保护作用,利用橡胶垫的设置,便于对一组试剂管的底端起到保护作用,减少试剂管发生破碎现象。
20.(3)本方案医护人员可利用通孔将尿液导入管体,当尿液导入管体内部后,医护人员可快速将密封塞转动,利用固定环的设置,便于对密封塞起到支撑作用,随后利用密封塞与堵塞块的配合,从而对管体起到密封作用,防止外界环境的干扰,之后可以看到管体中反应得出的检测结果。
21.(4)本方案利用固定杆与一组橡胶环的设置,便于对试剂管起到支撑作用,便于进行检测工作。
22.(5)本方案利用加热板运作,便于将检测箱内部水源温度提升,从而对试剂管起到加热效果,从而便于对尿液的检测过程提供恒温控制,保证检测效果。
23.(6)本方案当医护人员记录完毕检测结果后,可将试剂管内的混合液体倒入导管内部,从而使混合液体集中倒入废液箱的内部,便于后期集中处理,随后可将试剂管放置收集箱的内部,便于后期集中处理。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存储箱与存储组件结构爆炸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箱与放置结构爆炸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试剂管结构爆炸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试剂管结构正面剖视示意图。
29.图中标号说明:
30.1、底座;2、存储箱;3、存储组件;301、放置板;302、保护套;303、橡胶垫;4、试剂管;401、管体;402、堵塞块;403、固定环;404、密封塞;5、检测箱;6、放置组件;601、固定杆;602、橡胶环;7、通孔;8、加热板;9、收集箱;10、废液箱;11、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2.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尿液微量元素试剂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存储箱2,存储箱2的内部设置有存储组件3,存储箱2的内部设置有均匀
分布的试剂管4,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检测箱5,检测箱5的内部设置有放置组件6。
33.本实用新型中,利用底座1的设置,便于对整个装置起到支撑作用,利用存储箱2的设置,便于对一组试剂管4进行放置,利用检测箱5内放置组件6的设置,便于对试剂管4进行支撑,当对尿液进行检测时,医护人员可将试剂管4放置在放置组件6内,随后利用一次性定管将尿液导入试剂管4的内部,随后获得反应结果。
34.请参阅图1~2,其中:存储组件3包括放置板301、一组保护套302与橡胶垫303,放置板301固定连接至存储箱2的内部,一组保护套302均固定连接至放置板301的内部,橡胶垫303固定连接至存储箱2内部的底面。
35.本实用新型中,利用放置板301内一组保护套302的设置,便于对一组试剂管4进行存放的同时对其中部起到保护作用,利用橡胶垫303的设置,便于对一组试剂管4的底端起到保护作用,减少试剂管4发生破碎现象。
36.请参阅图1~5,其中:试剂管4包括管体401、堵塞块402、固定环403与密封塞404,一组密封塞404的内部均开设有通孔7,一组管体401分别插接至一组保护套302的内部,一组堵塞块402分别固定连接至一组管体401的内部,一组固定环403分别固定连接至一组管体401的中部,一组密封塞404分别转动连接至一组固定环403的内部。
37.本实用新型中,医护人员可利用通孔7将尿液导入管体401,当尿液导入管体401内部后,医护人员可快速将密封塞404转动,利用固定环403的设置,便于对密封塞404起到支撑作用,随后利用密封塞404与堵塞块402的配合,从而对管体401起到密封作用,防止外界环境的干扰,之后可以看到管体401中反应得出的检测结果。
38.请参阅图1~3,其中:放置组件6包括固定杆601与一组橡胶环602,固定杆601固定连接至检测箱5的内部,一组橡胶环602均固定连接至固定杆601的内部。
39.本实用新型中,利用固定杆601与一组橡胶环602的设置,便于对试剂管4起到支撑作用,便于进行检测工作。
40.请参阅图1~3,其中:检测箱5的内部设置有水源,检测箱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加热板8。
41.本实用新型中,利用加热板8运作,便于将检测箱5内部水源温度提升,从而对试剂管4起到加热效果,从而便于对尿液的检测过程提供恒温控制,保证检测效果。
42.请参阅图1,其中: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收集箱9,底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废液箱10,废液箱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其连通的导管11,导管11的顶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底座1的顶部。
43.本实用新型中,当医护人员记录完毕检测结果后,可将试剂管4内的混合液体倒入导管11内部,从而使混合液体集中倒入废液箱10的内部,便于后期集中处理,随后可将试剂管4放置收集箱9的内部,便于后期集中处理。
4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各设备均为市场常见设备,具体使用时可根据需求选择,且各设备的电路连接关系均属于简单的串联、并联连接电路,在电路连接这一块并不存在创新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较为容易的实现,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45.工作原理:利用底座1的设置,便于对整个装置起到支撑作用,利用存储箱2的设置,便于对一组试剂管4进行放置,利用放置板301内一组保护套302的设置,便于对一组试剂管4进行存放的同时对其中部起到保护作用,利用橡胶垫303的设置,便于对一组试剂管4
的底端起到保护作用,减少试剂管4发生破碎现象,利用加热板8运作,便于将检测箱5内部水源温度提升,从而对试剂管4起到加热效果,从而便于对尿液的检测过程提供恒温控制,保证检测效果,利用检测箱5内放置组件6的设置,便于对试剂管4进行支撑,利用固定杆601与一组橡胶环602的设置,便于对试剂管4起到支撑作用,便于进行检测工作,当对尿液进行检测时,医护人员可将试剂管4放置在放置组件6内,随后利用一次性定管将尿液导入试剂管4的内部,医护人员可利用通孔7将尿液导入管体401,当尿液导入管体401内部后,医护人员可快速将密封塞404转动,利用固定环403的设置,便于对密封塞404起到支撑作用,随后利用密封塞404与堵塞块402的配合,从而对管体401起到密封作用,防止外界环境的干扰,之后可以看到管体401中反应得出的检测结果,当医护人员记录完毕检测结果后,可将试剂管4内的混合液体倒入导管11内部,从而使混合液体集中倒入废液箱10的内部,便于后期集中处理,随后可将试剂管4放置收集箱9的内部,便于后期集中处理,整个装置,可对尿液的检测过程提供恒温控制,保证检测效果,同时可减少医护人员对试剂管4上密封塞404的反复操作,省时省力。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