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51159发布日期:2021-12-22 21:15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波纹管作为一种柔性耐压管件安装于液体输送系统中,使用时波纹管内腔充有一定压力的气体或液体介质,如燃气等易燃气体,因此,必须保证其密封性,确保其安全性能。
3.现有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在对波纹管进行气密性检测时,若检测现场无法提供压缩空气装置,则无法进行波纹管的气密性检测工作,导致其存在使用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存在使用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5.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
6.第一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并联设置的第二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均连通的出气通道、及充气件;
7.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所述充气件连通;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用于连接压缩空气装置;所述出气通道用于与待测物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充气件通过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及所述出气通道向所述待测物注入检测气体。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的压力检测通道、以及与所述压力检测通道连通的压力检测仪;所述压力检测仪用于检测所述待测物内的气体压力。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的排气通道、及设置于所述排气通道内的排气阀。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置于所述排气通道内,所述过滤器用于对流出排气通道的气体进行过滤。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进气通道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连通的第一输入件,所述第一输入件与所述充气件连通;
13.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连通的第二输入件,所述第二输入件用于连通压缩空气装置。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入件与所述第二单向阀之间设置有调节阀;所述调节阀用于调节第二输入件输入的气体流量。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入件为气嘴接头;所述气嘴接头与所述充气件连通。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入件为输入转接头;所述输入转接头用于与所
述压缩空气装置连接。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的输出接头,所述输出接头用于与所述待测物的进气口连通。
18.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第一进气通道、与第一进气通道并联设置的第二进气通道、与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均连通的出气通道、及充气件。充气件通过第一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向待测物内通入气体;压缩空气装置通过第二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向待测物内通入压缩空气。当检测现场能够提供压缩空气装置时,通过第二进气通道与压缩空气装置连接,从而对待测物内通入压缩气体以检测其气密性;当检测现场无法提供压缩空气装置时,由于该气密性检测装置自身具有充气件,因此能够利用充气件通过第一进气通道向待测物内充入气体,使得该气密性检测装置不受外部条件的制约,能够对待测物持续供给气体,使用更加灵活,从而能够提升气密性检测装置的使用便利性和使用适应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气密性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号:10

气密性检测装置;110

第一进气通道;120

出气通道;130

压力检测通道;140

压力检测仪;150

排气通道;160

过滤器;170

第二进气通道;210

第一输入件;220

充气件;230

第二输入件;310

输出接头;311

输出软管;410

排气阀;420

第一单向阀;430

第二单向阀;440

调节阀;500

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
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气密性检测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气密性检测装置10包括第一进气通道110、与第一进气通道110并联设置的第二进气通道170、与第一进气通道110和第二进气通道170均连通的出气通道120、及充气件220;第一进气通道110与充气件220连通;第二进气通道170用于连接压缩空气装置;出气通道120用于与待测物的进气口连通;充气件220通过第一进气通道110及出气通道120向待测物注入检测气体。
29.在本实施例中,当检测现场能够提供压缩空气装置时,通过第二进气通道170与压缩空气装置连接,外部的压缩空气装置通过第二进气通道170和出气通道120向待测物内通入气体。当检测现场无法提供压缩空气装置,由于该气密性检测装置10自身具有充气件220,因此能够利用充气件220通过第一进气通道110向待测物内充入气体,使得该气密性检测装置10不受外部条件的制约,能够对待测物持续供给气体,使用更加灵活,从而能够提升气密性检测装置10的使用便利性和使用适应性。
30.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气密性检测装置10还包括与出气通道120连通的压力检测通道130、以及与压力检测通道130连通的压力检测仪140,压力检测仪140用于检测待测物内的气体压力。由于容器体积一定时,气体的体积与压力成反比。当待测物的气密性良好时,若持续向待测物内通入气体,则待测物内的压力值会下降,因此,通入气体后压力检测仪140检测的压力值与通入气体前压力检测仪检测的压力值相比会降低。若待测物存在裂纹导致气密性不佳时,则通入的气体会通过裂纹漏出去,因此待测物内的压力值没有变化,通过压力检测仪140从而能够判断待测物的气密性是否良好。压力检测仪可为直读式数显压力表,通过压力表即时显示通入待测物的气体压力值,使得检测操作更加直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将待测物的出气口封闭再浸入水中,查看是否有气泡冒出,若有气泡产生,则说明待测物漏气,气密性较差。该气密性检测装置10可以用于波纹管或者是气动阀等待测物的气密性能。充气件220可以为打气泵或者是充气筒等。
31.在又一实施例中,气密性检测装置1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进气通道110和出气通道120之间的减压阀和截止阀。通过减压阀控制通道内的压力大小,实现对待测物的进气口精确且连续的供气操作。截止阀则可严密截断气流,确保通道的密封性能。
32.如图1所示,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气密性检测装置10还包括与出气通道120连通的排气通道150、及设置于排气通道150内的排气阀410。当需要检测另一个待测物的气密性时,可通过排气阀410快速且彻底地将通道内的残留气体排出,便于提高检测二次检测的精准性。进气通道、出气通道和排气通道具体可分别为进气管、出气管和排气管。
33.请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气密性检测装置10还包括过滤器160,过滤器160设置于排气通道150内,过滤器160用于对流出排气通道150的气体进行过滤。通过过滤器160对排出气体中的颗粒物或者是对人体不利的粉尘进行过滤,防止有害气体直接排出到操作人员的工作场地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系数,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过滤器160可以为活性炭或者过滤网等。
34.请继续参阅图1,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气密性检测装置1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进气通道110与充气件220之间的第一输入件210、及与第二进气通道170连通的第二输入件230。如此,当检测现场能够提供压缩空气装置时,即可通过第二输入件230与外部的压缩空气装置连接,使得压缩空气能够通过第二输入件230进入第二进气通道170,进而能够通过出气通道120与待测物的进气口连通。当检测现场无法提供压缩空气装置时,即可通过第一输入件210与充气件220连通,使得充气件220对待测物进行充气,通过持续供给气体,并通过减压阀对气体压力进行灵活调节,从而实现对待测物例如波纹管的密封性检测,避免波纹管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安全隐患。
3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输入件210与第一进气通道110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阀420;第一单向阀420的进气口与第一输入件210连通;第二输入件230与第二进气通道170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阀430,第二单向阀430的进气口与第二输入件230连通。通过设置第一单向阀420和第二单向阀430,防止通入待测物内的气体从第一输入件210和第二输入件230流出,影响气密性检测。另外,当待测物的工作环境为放射性环境时,待测物内也可能沾染有放射性粉尘,因此第一单向阀420和第二单向阀430能够起到防止放射性气体外泄的功能,从而降低对操作人员的危害,提高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36.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二输入件230与第二单向阀430之间设置有调节阀440,调节阀440用于调节第二输入件230输入的气体流量。通过这样的设置,从而能够灵活的调节从第二输入件230输入的气体的流量,以适应不同的进气口尺寸的待测物。
37.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输入件210为气嘴接头,第二输入件230为输入转接头。输入转接头具体可采用快速转接头,如此可通过快速转接头实现与外部压缩空气装置的高效连接,通过气嘴接头实现与充气件220的快速连接,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缩短检修工期,通过快速转接头提升设备与外部压缩空气装置的连接便利性,有利于提升设备的使用性能和适用范围。
38.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气密性检测装置10还包括与出气通道120连通的输出接头310,输出接头310与待测物的进气口连通。通过输出接头310将气体通入待测物内。如此可通过输出接头310实现与待测物进气口的快速、高效连接,从而提高检测效率,缩短检修工期。气密性检测装置10还可包括与输出接头310插接配合的输出软管311,输出软管311的一端与输出接头310插接,另一端与待测物的进气口插接,当待测物不方便移动且与输出接头310距离较远时,可通过输出软管311进行衔接,有利于提升设备的使用性能和适用范围。
39.如图1所示,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气密性检测装置10还包括壳体500,壳体500内
构造有容纳腔,第一进气通道110、第二进气通道170、出气通道120和充气件220等均容置于腔体内。如此可通过壳体500对容纳腔内的元件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外部的粉尘和水汽等进入腔体内部,使得该气密性检测装置10在较为恶劣和污脏的工作环境下也能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同时,第一进气通道110、第二进气通道170、出气通道120和充气件220等均集成于该气密性检测装置10的内部,能够直接进行待测物的气密性检测工作,无需现场组装,从而能够缩短检测工期,节省人力,且便于携带和保存。
40.在又一实施例中,壳体500还设置有供排气通道150穿出的第一开口以及供出气通道120穿出的第二开口,通过设置第一开口,保证残留气体的顺利排出。通过设置第二开口,保证出气通道120能够与外部的待测物的进气口连接,以进行供气操作。
41.在又一实施例中,壳体500上还设有与减压阀、截止阀和排气阀410的操作手柄相对应的装配孔,操作手柄可伸出装配孔,便于检修人员进行操作,而且方便装拆和更换。
42.上述气密性检测装置10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根据启闭不同的阀门可实现不同的检测功能。例如,打开截止阀、关闭排气阀410时,通过操作减压阀,同时观察压力表,可实现对待测物的连续和精确供气。当关闭截止阀、打开排气阀410时,则可将待测物和第一进气通道110内的气体排出。同时关闭截止阀和排气阀410时,又可以通过观察压力表的压力值变化,判断待测物的气密性能。在供气时,可通过第二输入件230与外部的压缩空气装置连接,实现气体的供给。若检测现场无法提供压缩空气装置,通过第一输入件210与充气件220连接,从而利用充气件220向第一进气通道110充入气体,进而对待测物持续供给气体,实现待测物的气密性检测功能,使用更加灵活,不受外部条件等约束,从而能够提升该气密性检测装置10的使用便利性和使用适应性。
43.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