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QSFP-DD封装光模块三温测试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58189发布日期:2022-01-12 07:06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QSFP-DD封装光模块三温测试夹具的制作方法
一种qsfp-dd封装光模块三温测试夹具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qsfp-dd封装光模块三温测试夹具。


背景技术:

2.市面上的热流仪罩子直径尺寸140mm,比qsfp-dd模块长度尺寸(18.35mm x 118mm)大很多。如果三温测试环境需要带热流仪罩子,那么夹具设计需要将热流仪罩子考虑进去,则设计后的夹具需要将整个测试板包括在里面。做三温测试时,热流仪罩子扣在夹具上后通过罩子里的进气孔吹气实现温度变化。由于夹具固定整个测试板,使得从热流仪吹出的气流覆盖到整个测试板和模块。这样会导致温变区域变大,漏气风险增加,三温测试等待温度达到需要测试的温度点的时间变长,模块温变效率低。热流仪罩子会跟据程序的设定在三温开始测试后自动下降到夹具固定罩子的凹槽处,多次升降不能保证罩子完全罩在夹具里以保证气密性,需要手动调整位置后才能进行后续的测试。这样一来增加了测试时间和测试时不稳定性,降低了效率。模块的温度监控通常采用热电偶通过机械加持使得热电偶探头紧密接触在模块壳体表面这个方法来实现。长期使用无法保证弹簧装置的可靠性以及探头是否能紧密接触。同时由于探头接触在模块壳体上,探头和模块壳体表面产生热交换,导致监控的温度低于模块表面的实际温度,测试的数据不是实际温度的测试数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qsfp-dd封装光模块三温测试夹具,旨在解决三温测试时的密封性,模块温变效率和模块温度读取精度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qsfp-dd封装光模块三温测试夹具,包括夹具底座、t型盖及模块固定件,所述t型盖设于所述夹具底座的顶部,所述模块固定件连接在所述夹具底座的一端,所述夹具底座的中部设有用于放置测试板的第一空腔,所述模块固定件的中部设有用于限位待测模块的第二空腔,所述待测模块与所述测试板的插座连接,所述t型盖的顶部设有用于放置红外探头的测温口,所述模块固定件包括夹具合页盖、合页及锁扣,所述夹具合页盖的一侧与所述夹具底座的一侧通过所述合页连接,所述夹具合页盖的另一侧与所述夹具底座的另一侧通过所述锁扣连接。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t型盖包括夹具进气盖及夹具上盖,所述夹具上盖的一端与所述夹具进气盖的中部连接,所述夹具进气盖内的顶部设有用于传输气体的第三空腔,所述夹具上盖的底部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待测模块的第四空腔。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具进气盖的一端与所述夹具底座的一侧配合形成进气孔,热流仪进气管固定于所述进气孔内,所述夹具进气盖的另一端与所述夹具底座的另一侧配合形成堵气孔,橡胶堵头固定在所述堵气孔内。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具上盖的顶部设有所述测温口。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具上盖的另一端与所述夹具底座的连接处设有导轨结构,用于导引所述待测模块插入到所述测试板的插座。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具上盖与所述夹具底座之间的缝隙填充有泡棉。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夹具去掉了热流仪罩子,采用直接连接热流仪出气管,解决了因热流仪罩子上下移动时需要手动对位增加的测试时间的问题。同时夹具系统搭建完成后,只需要插拔模块及翻转模块盖即可实现三温测试,热流仪进气部分是固定的,增加了测试系统的稳定性,由于三温测试系统去掉了热流仪罩子,夹具设计时可以不考虑固定罩子,只需要给模块和气流进气道提供适当的温变空间,进而减少了模块温变时需要等待的时间,提高了测试效率,本发明采用红外探头,避开了因探头和模块外壳接触产生的热交换,进而解决了模块温度采集不准确的问题。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未组装夹具合页盖及t型盖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附图说明:1-夹具底座,2-夹具进气盖,3-夹具上盖,4-测试板,5-进气孔,6-橡胶堵头,7-夹具合页盖,8-热流仪进气管,9-合页,10-测温口,11-锁扣,12-待测模块。
1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1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qsfp-dd封装光模块三温测试夹具,包括夹具底座1、t型盖及模块固定件,所述t型盖设于所述夹具底座1的顶部,所述模块固定件连接在所述夹具底座1的一端,所述夹具底座1的中部设有用于放置测试板4的第一空腔,所述模块固定件的中部设有用于限位待测模块12的第二空腔,所述待测模块12与所述测试板4的插座连接,所述t型盖的顶部设有用于放置红外探头的测温口10,所述模块固定件包括夹具合页盖7、合页9及锁扣11,所述夹具合页盖7的一侧与所述夹具底座1的一侧通过所述合页9连接,所述夹具合页盖7的另一侧与所述夹具底座1的另一侧通过所述锁扣11连接。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t型盖包括夹具进气盖2及夹具上盖3,所述夹具上盖3的一端与所述夹具进气盖2的中部连接,所述夹具进气盖2内的顶部设有用于传输气体的第三空腔,所述夹具上盖3的底部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待测模块12的第四空腔。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夹具进气盖2的一端与所述夹具底座1的一侧配合形成进气孔5,热流仪进气管8固定于所述进气孔5内,所述夹具进气盖2的另一端与所述夹具底座1的另一侧配合形成堵气孔,橡胶堵头6固定在所述堵气孔内。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夹具上盖3的顶部设有所述测温口10。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夹具上盖3的另一端与所述夹具底座1的连接处设有导轨结构,用于导引所述待测模块12插入到所述测试板4的插座。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夹具上盖3与所述夹具底座1之间的缝隙填充有泡棉。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qsfp-dd封装光模块三温测试夹具,该夹具通过所述夹具底座1与所述t型盖的配合固定,取代了原先的热流仪罩子,通过所述夹具进气盖2与所述夹具上盖3的配合,将所述热流仪进气管14所传输的气体输送到所述待测模块12处,简化了结构也减少了测试时间,同时增强了装置的气密性,同时所述待测模块12被所述模块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第二空腔内,并采用所述合页9及锁扣11进行锁止固定,避免了因摇晃等动作影响了测试结果。
22.所述夹具底座1主体为长方形,前端凸出的长方体做挖空处理是给插拔模块留出空间,所述夹具底座1中间部分的所述第一空腔用于放置所述测试板4,然后用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四周的螺栓或螺母固定。除了这四个通孔外,剩余的四个通孔用于和所述夹具上盖3螺栓连接。底部边缘部分在不影响所述夹具底座1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做挖空处理,给手动拧螺栓预留空间。
23.所述夹具合页盖7及夹具底座1在两边的壁面打通孔用于安装所述锁扣11及合页9,所述锁扣11及合页9用螺栓或螺母安装固定,保证测试过程中所述夹具合页盖7与所述夹具底座1配合结构的稳定性。插入模块前,将所述锁扣11打开后翻开所述夹具合页盖7。模块插入所述测试板4后将所述夹具合页盖7盖合上并扣紧所述锁扣11即可完成夹具的密封,所述夹具底座1前端面的底部进行挖空处理制作所述第二空腔,为的是给光纤跳线留出空间。
24.所述夹具上盖3前端开口外扩到80mm给手动插拔模块预留空间,开口部分最外侧部分设计成45
°
斜面,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保证添加填充物后,扣上所述夹具上盖3保证完全密封以防止由于在缝隙处产生凝露导致所述待测模块12及测试板4短路,同时在所述夹具上盖3的顶部设置了所述测温口10,所述测温口10直径为18mm,用于放置红外探头,在所述夹具上盖3的另一端与所述夹具底座1的连接处设有所述导轨结构,用于导引所述待测模块12插入到所述测试板4的插座。为了方便实际测试环境的搭建。测试时,将所述热流仪进气管8插接在所述进气孔5内,同时将所述橡胶堵头6放置在所述堵气孔内,同时所述第三空腔截面尽量设计成小尺寸,减少气流在进气道的温度损耗,根据不同的测试环境,所述橡胶堵头6和所述热流仪进气管8的位置可以对调以方便测试环境的搭建。所述测试板4固定在所述夹具底座1后,将所述t型盖用螺栓固定在夹具底座1上,中间用所述泡棉填充缝隙。为保证紧密固定且不漏缝隙,所述夹具进气盖2用九个螺栓进行固定,同时所述夹具进气盖2与所述夹具底座1的前端接合部分的平面做45
°
角处理。
25.所述测试板4主体是长方形,用于集中布局芯片、器件、电源接口和数据接口,所述测试板4的四角设计四个通孔用于和所述夹具底座1进行固定。
26.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