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原位采泥器

文档序号:29273072发布日期:2022-03-16 15:31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原位采泥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原位采泥器,属于底泥采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底泥,通常是黏土、泥沙、有机质及各种矿物的混合物,经过长时间物理、化学及生物等作用及水体传输而沉积于水体底部所形成。表面0至15公分厚之底泥称表层底泥,超过15公分厚之底泥称为深层底泥。底泥是河湖的沉积物,是自然水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水域受到污染后,水中部分污染物可通过沉淀或颗粒物吸附而蓄存在底泥中,适当条件下重新释放,成为二次污染源,这种污染称为底泥污染。可以通过采集底泥来分析底泥的迁移状况和污染物积累变化过程来帮助处理和解决底泥污染的问题,如果要治理河道或者在流域新建水利工程,不仅要考虑河流的流速、流量、所处地形环境等方面,底泥结构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采集和分析底泥结构对于河流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有重要意义,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采泥器分为抓取式采样器或钻取式采样器,表层底泥的采样可使用抓取式采样器或钻取式采样器,但深层底泥的采样仅能使用钻取式采样器水器。抓取式采样器因为其结构和原理往往很难保持采集的底泥的原状,尤其是泥沙含量高的底泥,如果要进行具体深度的底泥污染物分析,则很难确定污染物深度和位置,而钻取式采样器水器如果只是用于浅层底泥的采集则过于笨重,同时因其构造也会一定程度破环底泥完整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保持底泥的完整采集、适应复杂的水底环境和便于底泥采集的组合式原位采泥器。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组合式原位采泥器,包括中空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上端设置有橡胶单向阀,所述顶盖上固定连有横梁,所述横梁上活动连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横向板,所述横向板下面连有三根连杆,所述横梁上分别开设有用于所述连杆穿过的开孔,位于中间的所述连杆下面设置有实心铁球,位于两侧的所述连杆上套设有圆铁环,位于中间所述的连杆的长度大于位于两侧的所述连杆的长度,所述圆铁环位于所述横梁上面,所述横向板上连有麻绳的下端,所述横梁上连有长绳的下端,所述圆铁环连有链绳的上端,所述链绳的下端连有铁板,两个所述铁板左右方向对称竖直设置,所述铁板的下部分别固定连有两个直杆的外端,所述主体部前后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铰链,所述铰链分别对应与两个所述直杆的内端连接,两个所述铁板沿着所述铰链转动闭合后封住所述主体部的下部。
6.所述空心圆柱桶身与所述顶盖之间设置有圆柱型连接件,所述顶盖和圆柱型连接件的下端均设置有外螺旋结构,所述圆柱型连接件和空心圆柱桶身上部内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外螺旋结构配合的内螺旋结构。
7.所述圆柱型连接件的长度包括10cm、20cm、40cm、80cm和160cm。
8.所述横向板上面中间设置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上设置有砝码。
9.所述铁板的形状为长方形。
10.所述连接件的材质为铁。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合式原位采泥器,可通过不同长度可连接圆柱型连接件单独或组合使用实现从浅层到深层底泥的采集,有单独控制底板闭合的一连套装置,单独控制可尽可能少的受水域环境影响,能够保持底泥的完整采集且能够适应复杂的水底环境,便于底泥采集。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原位采泥器的主体框架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原位采泥器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14.图中附图标记如下:1-顶盖;2-圆柱型连接件;3-主体部;4-铰链接;5-直杆;6-铁板;7-链绳;8-橡胶单向阀;9-横梁;10-连接件;11-圆铁环;12-实心铁球;13-螺旋杆;14-长绳;15-麻绳;16-外螺旋结构和17-内螺旋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6.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原位采泥器,包括主体部3,主体部3包括空心圆柱桶身,空心圆柱桶身自身有一定的厚度。空心圆柱桶身上设置有顶盖1。空心圆柱桶身与顶盖1之间设置有圆柱型连接件2,顶盖1和圆柱型连接件2的下端均设置有外螺旋结构16,圆柱型连接件2和空心圆柱桶身上部内分别设置有与外螺旋结构16配合的内螺旋结构17。不同部分的内螺纹17与外螺纹16粗细、宽度都相等,可以将顶盖1、圆柱型连接件2和主体部3三者连接起来,也可以将不同长度的圆柱型连接件2连接起来。圆柱型连接件2有不同的长度,分别为10cm、20cm、40cm、80cm和160cm(除内外螺旋的长度外),组合搭配使用可以实现圆柱型连接件从10cm到310cm长度的变化(每个长度单位为10cm),实现新型采泥器整体长度的改变。通过旋转可轻易组装出所需要的长度,组装好后将采泥器沉入水中采集底泥,相比于现有的采泥器,可以灵活改变长度,携带轻松安装便捷。横梁9上连有长绳14的下端,长绳14控制整个底泥采集器的升降。顶盖1上端设置有橡胶单向阀8,可通过橡胶单向阀8进行有效的排水。
17.顶盖1上固定连有横梁9,横梁9与顶盖1上端焊死。横梁9上活动连有连接件10,连接件10的材质为铁。连接件10包括横向板,横向板下面连有三根连杆,位于中间的连杆的长度大于位于两侧的连杆的长度。横向板上面中间设置有螺旋杆13,可加砝码,根据情况增加配重。
18.横梁9上分别开设有用于连杆穿过的开孔,位于中间的连杆下面设置有实心铁球12,横梁上有3个开孔的距离与连接件上三根连杆之间的距离相等。实心铁球的直径大于开孔的直径,开孔的直径大于连接件上三根连杆的直径。位于两侧的连杆上套设有圆铁环11,圆铁环11的直径大于开孔的直径。圆铁环11位于横梁9上面,横向板上连有麻绳15的下端,麻绳15控制连接件10的升降。圆铁环11连有链绳7的上端。
19.链绳7的下端连有铁板6,铁板6的形状为长方形。由于设计的仪器长度范围较大,链绳7设计为可拆卸式设计。铁板6竖直设置且内侧下部前后方向分别固定连有两个直杆5的外端,主体部3前后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铰链4,铰链4分别对应与两个直杆5的内端连接,铰链4可以带动直杆5在左右两侧进行180
°
的转动,从而可以使铁板6在空心圆柱桶身下方闭合。
2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利用不同长度可连接圆柱型连接件2将主体3和顶盖1相连接,实现能配合相应环境相应采集和研究目标的所需要采泥器长度的长度,再连接配套的可拆卸链绳7,将本组合式原位采泥器从相应流域沉入水中,通过橡胶单向阀8进行有效的排水,利用其自重沉入泥里,采集底泥,当采集足够的底泥之后,缓缓拉动长绳14将其抬出,当底泥器被拉出泥层后,拉动麻绳15,麻绳15带动连接件10上升直至实心铁球12与横梁9的横梁下侧接触,此时圆铁环11从连杆上脱落,两个铁板6在自重的作用下旋转90度,使铁板6在空心圆柱桶身下方闭合,兜住底泥实现有效采集,继续拉动长绳14将采泥器拉出水面后取出底泥。
2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