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定量输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板材连续称重装置。
背景技术:2.在工业生产中,有许多的产品在生产时需要对其进行称重,以确定其重量是否满足生产或者使用需要,并将其重量作为衡量产品是否合格的标准。
3.现有技术中,称重平台是产品通过皮带传输,传送到电子称上方,电子称重平台上配有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感应到产品重量之后通过电子称重平台显示出来。电子称重平台安装在连续运动的皮带下方并且和皮带是整体的,产品在传输皮带上运动到称重传感器上方的时候,称重传感器感应到皮带和产品的总重量,由plc控制计算,减去皮带的重量,得出产品的重量。但是,由于称重器是与皮带集成为一体的,而皮带在长时间的运转过程中会对称重器的表面造成磨损,称重器与皮带集成一体,使得称重器不便于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材连续称重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称重机构与皮带一体,而皮带在长时间的磨损称重器,导致不便于维修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板材连续称重装置,包括支架本体、输送装置、称重机构和中控台;其中,输送装置、称重机构和中控台均设置在支架本体上,输送装置与称重机构配合,用于对板材连续称重,中控台设置在称重机构的侧面,中控台用于显示板材的重量;
7.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支架、支撑座、辊筒、输送带和第一驱动装置;输送支架的侧面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用于将输送支架安装在支架本体上,在输送支架的两端均安装有辊筒,辊筒与输送支架转动连接,输送带绕过设置在输送支架两端的辊筒,形成首尾连接的闭合输送带;驱动装置设置在输送支架的端部,输送装置用于辊筒,辊筒用于驱动输送带;
8.所述称重机构包括转动轴、转动皮带、称重器,第二驱动装置;其中,在称重机构的侧面设置有安装箱体,转动轴穿过安装箱体延伸至安装箱体的外部,转动轴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在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凹槽,凹槽用于安装转动皮带,称重器与转动轴配合,用于对板材进行称重。
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输送装置设置有两台,包括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
1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称重机构设置在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之间的位置。
1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中部还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用于安装称重机构、安装箱体和中控台。
1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中控台安装在安装箱体的上方。
1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凹槽为v形结构,凹槽设置有5-8道。
1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转动轴设置有两根,包括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称重器设置在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之间的位置。
1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均为电机。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有支架本体、输送装置、称重机构和中控台,将输送装置通过输送支架安装在支架本体上,在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输送装置,使得板材可以连续输送;并且将称重机构设置在输送装置的侧边,当板材通过输送装置送至称重机构时,由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转动轴转动,并带动皮带转动,通过皮带的转动带动板材移动至称重器上完成对板材的称重,并通过输送装置将板材输送至下一工序。
18.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设置,将输送装置和称重机构分开,使得在皮带不会对称重器造成持续的磨损,提高了称重的准确性,同时也方便了称重器的维修和更换,节约了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19.图1为板材连续称重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板材连续称重机构输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板材连续称重机构称重机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板材连续称重机构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示意图。
23.图中标记:1-支架本体,2-输送装置,201-输送支架,202-支撑座,203-辊筒,204-输送带,205-第一驱动装置,3-称重机构,301-第一转动轴,302-第二转动轴,303-转动皮带,304-称重器,305-第二驱动装置,306-安装箱体,307-凹槽,308-支撑块,309-称重器本体,310-方形槽,4-中控台,5-第一输送装置,6-第二输送装置,7-安装板,8-传感器,9-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一
26.如图1所示,一种板材连续称重装置,包括支架本体1、输送装置2、称重机构3和中控台4;其中,输送装置2、称重机构3和中控台4均设置在支架本体1上,输送装置2与称重机构3配合,用于对板材连续称重,中控台4设置在称重机构3的侧面,中控台4用于显示板材的重量;
27.所述输送装置2包括输送支架201、支撑座202、辊筒203、输送带204和第一驱动装置205;输送支架201的侧面设置有支撑座202,支撑座202用于将输送支架201安装在支架本体1上,在输送支架201的两端均安装有辊筒203,辊筒203与输送支架201转动连接,输送带204绕过设置在输送支架201两端的辊筒203,形成首尾连接的闭合输送带204;驱动装置设
置在输送支架201的端部,输送装置2用于驱动输送带204;
28.所述称重机构3包括转动轴、转动皮带303、称重器304,第二驱动装置305;其中,在称重机构3的侧面设置有安装箱体306,转动轴穿过安装箱体306延伸至安装箱体306的外部,转动轴通过第二驱动装置305驱动,在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凹槽307,凹槽307用于安装转动皮带303,称重器304与转动轴配合,用于对板材进行称重。
29.所述输送装置2设置有两台,包括第一输送装置5和第二输送装置62。
30.所述称重机构3设置在第一输送装置5和第二输送装置62之间。
31.在所述支架本体1的中部还设置有安装板7,安装板7用于安装称重机构3、安装箱体306和中控台4。
32.所述中控台4安装在安装箱体306的上方。
33.所述凹槽307为v形结构,凹槽307设置有5-8条。
34.所述转动轴设置有两根,包括第一转动轴301和第二转动轴302,称重器304设置在第一转动轴301和第二转动轴302之间的位置。
35.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05和第二驱动装置305均为电机。
36.进一步的,称重器304包括支撑块308和称重器本体309;支撑块308设置在称重器本体309的上端,支撑块308的上端设置有方形槽310。
37.实施例二
38.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05驱动输送装置2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如图3、图4所示,第一驱动装置205的输出轴与联轴器的一端连接,联轴器的另一端连接有辊筒203的输入轴,通过第一驱动装置205驱动联轴器转动,由联轴器驱动辊筒203转动,从而驱动输送带204转动。
39.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05驱动第一转动轴301和第二转动轴302转动的具体实施方式为:第二驱动装置305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传动皮带,第一传动皮带连接第二驱动装置305与第一转动轴301,在第一转动轴301上还设置有第二传动皮带,第二传动皮带连接第一转动轴301和第二转动轴302。第二驱动装置305通过第一传动皮带驱动第一转动轴301,第一转动轴301通过第二传动皮带驱动第二转动轴302,使得第一转动轴301和第二转动轴302同时、同向转动,方便运送板材。
40.优选的,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均选用齿带。
41.实施例三
4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在使用时,首先将板材放置在第一输送装置5上,第一驱动装置205驱动辊筒203转动,辊筒203驱动输送带204转动,将板材向称重机构3输送;当板材到达称重机构3时,板材离开第一输送装置5,并落在第一转动轴301上,通过第一转动轴301和第二转动轴302驱动皮带转动,将板材进行输送,并使板材处于称重器304的上方,进行称重。
43.实施例四
44.本实施例为实施例一的进一步细化。如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称重的准确性,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具体的称重机构。
45.在称重器本体309的上设置有传感器8,传感器8设置在第二转动轴302的外侧;传感器8用于检测板材的位置,传感器8与中控台4电性连接,称重器本体309与中控台4电性连接,中控台4与第二驱动装置305电性连接。在称重器本体309的下端还设置有液压缸9,液压
缸9用于撑起称重器本体309,使称重器309主动对板材进行称重。
46.进一步的,中控台4上设置有显示器,显示器与称重器304电性连接,显示器用于显示板材的重量。
47.进一步的,传感器8为光电传感器。
48.使用时,板材通过第一转动轴301、第二转动轴302和转动皮带303运输至称重器304的上方,当板材的前端被传感器8检测到时,第二驱动装置305停止,并通过液压缸9将称重器304升起,使得支撑块308去顶住板材,板材脱离转动皮带303。称重器本体309对板材进行称重,并停留5s,完成称重并将称重结果显示在中控台4的显示屏上。此后,称重器304下降,板材落到转动皮带303上被运走。
4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5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