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密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67250发布日期:2022-02-08 03:5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品密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安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食品密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食品安全指食品具有无毒和无害的特征,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在液体食品当中,因含有的主要营养元素的配比达不到要求而经常受到投诉和报道,而液体中的各元素配比在检测时主要是针对其密度检测,而密度的大小经常会受到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3.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液体食品密度检测装置大多结构较为简单,并且检测精度也达不到一个高标准,综合来讲,液体在检测时无法对其温度范围进行精准控制,同时检测手法也较为繁琐,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食品密度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品密度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液体食品密度检测装置大多结构较为简单,并且检测精度也达不到一个高标准,综合来讲,液体在检测时无法对其温度范围进行精准控制,同时检测手法也较为繁琐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品密度检测装置,包括防护显示结构、恒温机构和测试机构,所述防护显示结构的内部下方设置有恒温机构,所述防护显示结构的内部上方设置有测试机构;
6.所述恒温机构包括:
7.保温盒,设置于所述测试机构的下方位置;
8.温度发生器,其设置于所述保温盒的下端;
9.杯孔,其开设于所述保温盒的上端两侧;
10.密封圈,其环绕于所述杯孔的内侧一圈;
11.量筒,其贯穿于所述密封圈的内侧;
12.第一测温计,上设置于所述杯孔的一侧;
13.第二测温计,设置于所述杯孔的另一侧。
14.优选的,所述杯孔沿保温盒的中轴线对称分布,且量筒贯穿于杯孔和密封圈并位于保温盒的内部。
15.优选的,所述防护显示结构包括:
16.箱外壳,其包围于所述恒温机构和测试机构的外部;
17.盒盖,其卡合于所述箱外壳的顶端;
18.把手,其设置于所述盒盖的上端居中处;
19.控制显示板,其设置于所述盒盖的上端一侧;
20.卡台,其设置于所述箱外壳的内侧壁两端。
21.优选的,所述盒盖、把手和控制显示板之间为固定一体结构,且盒盖下端的箱外壳呈矩形垂直状分布。
22.优选的,所述测试机构包括:
23.密度检测器,其设置于所述恒温机构的上方位置;
24.安装块,其设置于所述密度检测器的下端;
25.检测探针,其设置于所述安装块的下端;
26.橡胶圈,其设置于所述检测探针与安装块衔接部位;
27.端子连接部,其设置于所述密度检测器的下端一侧。
28.优选的,所述安装块下端的检测探针呈垂直状分布,且安装块上端的密度检测器呈水平状分布。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食品密度检测装置通过恒温机构的设置,温度发生器能够对保温盒的内舱温度进行控制及调整,第一测温计和第二测温计的双重测量取平均值,并对保温盒内的温度进行及时精确检测,从而确保舱温的精准度,两个杯孔可保证两个量筒同时插入保温盒的内舱,通过测试机构的设置,检测探针能够对量筒内的液体进行探入接触,并将其测出的数据及时输送至密度检测器,再由密度检测器进行自动分析,分析后的数据通过端子连接部输送至控制显示板,并方便操作人员及时了解密度数据;
30.通过恒温机构的设置,多数的液体食品密度和浓度极易受到温度的变化而出现改变,为了统一规格并保证其在标准温度环境下检测,则温度发生器能够对保温盒的内舱温度进行控制及调整,第一测温计和第二测温计的双重测量取平均值,并对保温盒内的温度进行及时精确检测,从而确保舱温的精准度,两个杯孔可保证两个量筒同时插入保温盒的内舱,量筒可对待检测液体进行容纳,密封圈则能够避免保温盒内部温度从杯孔处溢出;
31.通过护显示结构的设置,箱外壳主要起到对装置的作业机构进行外部防护和限位安装的作用,盒盖和把手的作用在于方便操作人员将整个装置进行拎起携带,控制显示板则可对检测装置的各个测试数值进行及时显示,并方便操作人员对各个检测机构进行操控设定,卡台主要起到对密度检测器进行搭接固定,并方便端子连接部接入的作用;
32.通过测试机构的设置,不同介质的液体需要用到不同的检测探针,因此安装块主要起到对检测探针进行安装固定和更换的作用,检测探针能够对量筒内的液体进行探入接触,并将其测出的数据及时输送至密度检测器,再由密度检测器进行自动分析,分析后的数据通过端子连接部输送至控制显示板,并方便操作人员及时了解密度数据,橡胶圈则能够避免量筒内的温度溢出并防止液体因晃动而渗出。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实用新型保温盒俯视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本实用新型盒盖俯视结构示意图。
36.图中:1、防护显示结构;101、箱外壳;102、盒盖;103、把手;104、控制显示板;105、卡台;2、恒温机构;201、保温盒;202、温度发生器;203、杯孔;204、密封圈;205、量筒;206、第
一测温计;206、第二测温计;3、测试机构;301、密度检测器;302、安装块;303、检测探针;304、橡胶圈;305、端子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37.如图1所示,一种食品密度检测装置,包括:防护显示结构1,防护显示结构1的内部下方设置有恒温机构2,防护显示结构1的内部上方设置有测试机构3,恒温机构2包括:保温盒201,设置于测试机构3的下方位置;温度发生器202,其设置于保温盒201的下端;杯孔203,其开设于保温盒201的上端两侧;密封圈204,其环绕于杯孔203的内侧一圈;量筒205,其贯穿于密封圈204的内侧;第一测温计206,上设置于杯孔203的一侧;第二测温计207,设置于杯孔203的另一侧,杯孔203沿保温盒201的中轴线对称分布,且量筒205贯穿于杯孔203和密封圈204并位于保温盒201的内部,多数的液体食品密度和浓度极易受到温度的变化而出现改变,为了统一规格并保证其在标准温度环境下检测,则温度发生器202能够对保温盒201的内舱温度进行控制及调整,第一测温计206和第二测温计207的双重测量取平均值,并对保温盒201内的温度进行及时精确检测,从而确保舱温的精准度,两个杯孔203可保证两个量筒205同时插入保温盒201的内舱,量筒205可对待检测液体进行容纳,密封圈204则能够避免保温盒201内部温度从杯孔203处溢出,测试机构3包括:密度检测器301,其设置于恒温机构2的上方位置;安装块302,其设置于密度检测器301的下端;检测探针303,其设置于安装块302的下端;橡胶圈304,其设置于检测探针303与安装块302衔接部位;端子连接部305,其设置于密度检测器301的下端一侧,安装块302下端的检测探针303呈垂直状分布,且安装块302上端的密度检测器301呈水平状分布,不同介质的液体需要用到不同的检测探针303,因此安装块302主要起到对检测探针303进行安装固定和更换的作用,检测探针303能够对量筒205内的液体进行探入接触,并将其测出的数据及时输送至密度检测器301,再由密度检测器301进行自动分析,分析后的数据通过端子连接部305输送至控制显示板104,并方便操作人员及时了解密度数据,橡胶圈304则能够避免量筒205内的温度溢出并防止液体因晃动而渗出。
38.如图2-3所示,一种食品密度检测装置,防护显示结构1包括:箱外壳101,其包围于恒温机构2和测试机构3的外部;盒盖102,其卡合于箱外壳101的顶端;把手103,其设置于盒盖102的上端居中处;控制显示板104,其设置于盒盖102的上端一侧;卡台105,其设置于箱外壳101的内侧壁两端,盒盖102、把手103和控制显示板104之间为固定一体结构,且盒盖102下端的箱外壳101呈矩形垂直状分布,箱外壳101主要起到对装置的作业机构进行外部防护和限位安装的作用,盒盖102和把手103的作用在于方便操作人员将整个装置进行拎起携带,控制显示板104则可对检测装置的各个测试数值进行及时显示,并方便操作人员对各个检测机构进行操控设定,卡台105主要起到对密度检测器301进行搭接固定,并方便端子连接部305接入的作用。
39.综上,该食品密度检测装置,首先将盒盖102打开,然后待检测液体导入量筒205,并将量筒205插入保温盒201上端的杯孔203中,随后可将密度检测器301直接搭接在卡台105上,搭接固定完以后,密度检测器301下端的检测探针303也会同步插入量筒205中,最后再将盒盖102关闭,接下来通过控制显示板104的设定对温度发生器202进行启动,在这里,由于液体食品的密度和浓度极易受到温度的变化而出现改变,为了统一规格并保证其在标
准温度环境下检测,则温度发生器202能够对保温盒201的内舱温度进行控制及调整,第一测温计206和第二测温计207的双重测量取平均值,并对保温盒201内的温度进行及时精确检测,从而确保舱温的精准度,静置2-3分钟以后密度检测器301开始介入检测工作,在这里,检测探针303能够对量筒205内的液体进行探入接触,并将其测出的数据及时输送至密度检测器301,再由密度检测器301进行自动分析,分析后的数据通过端子连接部305输送至控制显示板104,操作人员便可通过控制显示板104了解到检测液体的密度数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