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检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左后门外条总成检具。
背景技术:2.车门是为驾驶员以及乘客提供出入车辆的通道,并隔绝车外的干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侧面的撞击,从而保护车内乘员。车门的好坏,主要体现在,车门的防撞性能,车门的密封性能,车门的开合便利性,这些性能主要体现在左后门外条上,左后门外条在生产后需要进行产品尺寸和形状进行检测,因此需要使用到检具。
3.现有的左后门外条总成检具,无法做到一次检测,需要分部进行检测,导致检测效率低下,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左后门外条总成检具。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左后门外条总成检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第一座板、第二座板、第三座板和第四座板,所述底板顶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侧设置有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翻转底座,所述底板顶部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翻转底座,所述第二翻转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块,所述底板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安装有第一滑移底座、第二滑移底座、第三滑移底座和第四滑移底座,所述第一滑移底座、第二滑移底座、第三滑移底座和第四滑移底座的顶部均安装有滑移机构,所述第一滑移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模拟块,所述第二滑移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模拟块,所述第三滑移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模拟块,所述第四滑移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模拟块,所述第一座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五模拟块,所述第二座板的顶部设置有第六模拟块,所述第三座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七模拟块,所述第四座板的顶部设置有第八模拟块,所述第一模拟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检测支座,所述第四模拟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检测支座,所述第一检测支座和第二检测支座上均设置有检测销,所述第一座板、第二座板、第三座板和第四座板的顶部均设置有检测块,所述第五模拟块的顶部设置有卡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拉绳机构。
6.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底板的拐角处均设计为弧形结构。
7.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底板与第一座板、第二座板、第三座板和第四座板均为垂直设计。
8.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滑移机构设置有四个,所述四个滑移机构高度从左到右依次升高。
9.通过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左后门外条总成检具能够带来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四个滑移机构、第五模拟块、第六模拟块、第七模拟块、第八模拟块、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能够围成指定的左后门外条形状,使得合格的左后门外条能够放进去,不合格的放不进去,从而提升了左后门外条检测的效率。
附图说明
1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4.1、底板;2、第一连接块;3、第一翻转底座;4、翻转机构;5、第二翻转底座;6、第二连接块;7、第一滑移底座;8、第二滑移底座;9、第三滑移底座;10、第四滑移底座;11、滑移机构;12、第一模拟块;13、第二模拟块;14、第三模拟块;15、第四模拟块;16、第五模拟块;17、第一座板;18、第六模拟块;19、第二座板;20、第七模拟块;21、第三座板;22、第八模拟块;23、第四座板;24、第一检测支座;25、第二检测支座;26、检测销;27、检测块;28、卡板;29、拉绳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1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1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方案”、“一些方案”、“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方案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方案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方案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方案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20.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左后门外条总成检具,包括:底
板1,底板1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第一座板17、第二座板19、第三座板21和第四座板23,底板1顶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块2,第一连接块2的一侧设置有翻转机构4,翻转机构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翻转底座3,底板1顶部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翻转底座5,第二翻转底座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块6,底板1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安装有第一滑移底座7、第二滑移底座8、第三滑移底座9和第四滑移底座10,第一滑移底座7、第二滑移底座8、第三滑移底座9和第四滑移底座10的顶部均安装有滑移机构11,第一滑移底座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模拟块12,第二滑移底座8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模拟块13,第三滑移底座9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模拟块14,第四滑移底座10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模拟块15,第一座板17的顶部设置有第五模拟块16,第二座板19的顶部设置有第六模拟块18,第三座板21的顶部设置有第七模拟块20,第四座板23的顶部设置有第八模拟块22,第一模拟块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检测支座24,第四模拟块1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检测支座25,第一检测支座24和第二检测支座25上均设置有检测销26,第一座板17、第二座板19、第三座板21和第四座板23的顶部均设置有检测块27,第五模拟块16的顶部设置有卡板28,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拉绳机构29。
21.具体地,底板1的拐角处均设计为弧形结构,避免了底板1的拐角处伤害到使用者。
22.具体地,底板1与第一座板17、第二座板19、第三座板21和第四座板23均为垂直设计,保证了整个检具检测的准确性。
23.具体地,滑移机构11设置有四个,四个滑移机构11高度从左到右依次升高,能够根据左后门外条的形状进行调节。
24.工作原理:首先将第一模拟块12放置在第五模拟块16的一侧,接着将第二模拟块13放置在第六模拟块18的一侧,再接着将第三模拟块14放置在第七模拟块20的一侧,然后将第四模拟块15放置在第八模拟块22的一侧,接着将第一滑移底座7、第二滑移底座8、第三滑移底座9和第四滑移底座10上的滑移机构11的一端移动至与第一模拟块12、第二模拟块13、第三模拟块14和第四模拟块15一侧贴合,接着将第二连接块6的一侧与第四模拟块15端部贴合,然后将第一连接块2的一侧与第一模拟块12的端部贴合,然后将第一模拟块12、第二模拟块13、第三模拟块14和第四模拟块15取下来,此时第一模拟块12、第二模拟块13、第三模拟块14和第四模拟块15的位置刚好放置左后门外条,由于左后门外条被四个滑移机构11、第五模拟块16、第六模拟块18、第七模拟块20、第八模拟块22、第一连接块2和第二连接块6限位住,从而合格的左后门外条可以放置进去,不合格的不可以放置进去,进而提升了间距检测的效率。
25.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