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包电池探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47958发布日期:2022-06-02 01:01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软包电池探针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探针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软包电池探针。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实现产业化且规模不断扩大,锂电池的生产包括搅拌、涂布、冷压与预分切、极耳模切与分条、卷绕、烘焙与注液、化成、上料、等离子清洗、电芯涂胶、激光焊接和下线测试等步骤,其中,化成过程中进行充放电测试是生产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环,通常采用探针进行充放电测试。
3.锂电池通常设计为硬包(方形)电池,硬包电池的极耳通常为圆柱状且尺寸较小,为配合该种极耳,目前探针的结构通常由电流针和电压针组合构成,电压针穿设在电流针上,该种探针通常为圆形,从而使得该种圆形探针能够适配适用于硬包电池,随着对电池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锂电池采用软包电池,软包电池的极耳通常为薄片状,传统的探针不适用于软包电池。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探针不适用于软包电池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更适用于软包电池的探针。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包电池探针,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内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上下叠放的电流针和电压针,所述电流针与电压针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电压针的针头和电流针的针头均伸出所述容纳槽的开口,所述电流针的针头与所述电压针的针头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容纳槽内具有供所述电压针的针头活动的避空槽。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避空槽包括多个避空单元,所述电压针的针头具有与所述避空单元适配的形变槽。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压针为片状结构,所述电压针的针头从所述电流针侧边弯折伸出所述容纳槽的开口。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压针的针头与所述容纳槽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流针包括电流针头和电流针杆,所述电流针杆的连接面具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的侧沿具有卡止部,所述电流针头的连接面具有与所述凸出部适配的凹入槽,所述凹入槽内具有供所述卡止部卡入的卡止槽,当所述凸出部卡入所述凹入槽时,所述卡止部形变后卡入所述卡止槽。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出部朝向所述凹入槽的一面设有容纳粘接剂的连接槽。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流针头的硬度大于所述电流针杆的硬度,所述电流针头的导电率小于所述电流针杆的导电率。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的一端具有倾斜面。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包括两个。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流针的上方均设有第二绝缘层。
1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探针,基座内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内设置有上下叠放的电流针和电压针,电压针的针头和电流针的针头均伸出容纳槽的开口,容纳槽内具有供电压针的针头活动的避空槽,本实用新型的探针更适用于软包电池的充放电测试。
附图说明
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软包电池探针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如图1所示软包电池探针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20.图3是如图1所示软包电池探针中电流针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21.图4是如图1所示软包电池探针中电流针的另一视角结构分解示意图。
22.图5是如图1所示软包电池探针中电流针的一侧视角剖视图。
23.图6是如图1所示软包电池探针中电流针的一侧视角剖视分解图。
24.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101、倾斜面;2、电流针;201、电流针头;2011、凹入槽;2012、卡止槽;202、电流针杆;2021、凸出部;2022、卡止部;3、电压针;4、容纳槽;5、第一绝缘层;6、避空槽;601、避空单元;7、形变槽;8、连接槽;9、第二绝缘层;10、接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6.参照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包电池探针,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内设置有容纳槽4,所述容纳槽4内设置有上下叠放的电流针2和电压针3,所述电流针2与电压针3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层5,所述电压针3的针头和电流针2的针头均伸出所述容纳槽4的开口,所述电流针2的针头与所述电压针3的针头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容纳槽4内具有供所述电压针3的针头活动的避空槽6。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压针3的针头沿所述容纳槽4开口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电流针2的针头沿所述容纳槽4开口方向的长度,所述电压针3的针头受压时,所述电压针3的针头朝向所述避空槽5内形变,直至所述电压针3的针头沿所述容纳槽4开口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电流针2的针头沿所述容纳槽4开口方向的长度。
27.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避空槽6包括多个避空单元601,所述电压针3的针头具有与所述避空单元601适配的形变槽7,相对在容纳槽内设置单独一个较大的避空槽,设置多个较小的避空单元的方式更容易加工,且能够保证基座1的强度,同时,当所述电压针3的针头产生形变时,避空单元之间的部分能够对所述第一绝缘层5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若整个电压针3的针头产生形变,弹性势能可能较大,形变较为困难,通过设置形变槽7,减小了电压针3的针头形变时的弹性势能,利于产生形变。
28.具体地,所述电压针3为片状结构,所述电压针3的针头从所述电流针2侧边弯折伸
出所述容纳槽4的开口,即所述电压针3的针头仅具有一排或一列接触点,由于当电流针2与电压针3的针头的接触点位于同一平面时的面积为固定值,故本实施例中,电压针3的针头仅设有一排或一列接触点,提高了电流针2的针头的接触点的数量,从而可以减小电流针2间使用时与极耳的接触电阻,电阻稳定性更好。另一方面,由于电流针2和电压针3均位于所述容纳槽4内,即层叠设置,当所述电压针3为片状结构时,更利于整个探针的加工和组装。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片状结构指厚度较薄的结构,即厚度远小于长度和宽度的结构,具体地,厚度小于长度的十分之一且同时小于宽度的十分之一。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压针3的接触点可为齿尖状,所述电流针2的接触点可为三棱锥、四棱锥等多棱锥形状。
29.具体地,所述电压针3的针头与所述容纳槽4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由于电压针3产生形变时,无法保证其仅产生沿容纳槽4开口方向的形变,形变方向也可能沿与容纳槽4开口方向垂直的方向,故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电压针3的针头与所述容纳槽4的内壁之间设置间隙,利于电压针3的针头的形变,防止干涉时电压针3针头的接触点磨损以及探针的使用。
30.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层7的形状与所述电压针3的形状适配,由于电流针2和电压针3为层叠设置,本实施例中,电压针3的针头与所述容纳槽4的内壁之间能够保证电流针2与电压针3之间完全绝缘,避免了电流针2与电压针3之间相互导通,影响使用。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层7同样为片状结构。
31.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流针2包括电流针头201和电流针杆202,所述电流针杆202的连接面具有凸出部2021,所述凸出部2021的侧沿具有卡止部2022,所述电流针头201的连接面具有与所述凸出部2021适配的凹入槽2011,所述凹入槽2011内具有供所述卡止部2022卡入的卡止槽2012。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出部2021的高度与所述凹入槽2011的深度相同,所述卡止部2022沿所述凸出部2021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卡止槽2012沿与所述凹入槽2011深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当所述凸出部2021卡入所述凹入槽2011时,所述卡止部2022向所述卡止槽2012内产生形变,从而使得所述电流针头201与电流针杆202能够稳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止部2022可采用紫铜材质制成,所述卡止部2022形变后不会产生弹性势能复位。
32.优选地,所述凸出部2021朝向所述凹入槽2011的一面设有容纳粘接剂的连接槽8,通过粘接剂使得所述电流针头201与电流针杆202的连接更为牢固,更为优选地,所述粘接剂为锡膏,当所述卡止部2022卡入所述卡止槽2012后,对所述电流针头201部位进行加热,使锡膏熔化,从而连接所述凸出部2021与凹入槽2011,同时,由于锡具备导电性能,在弥补电流针头201与电流针杆202间隙的同时,提高了导电性能,且由于电流针2通常为铜片,故加热时,不会使得电流针2同时熔化。
33.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流针头201的硬度大于所述电流针杆202的硬度,所述电流针头201的导电率小于所述电流针杆202的导电率,由于所述电流针头201主要用于刺破极耳氧化层,故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流针头201选用硬度好,导电性能相对较差的铍铜,而电流针杆202主要用于导电,故选用硬度较低,导电性能很好的紫铜,提高整个电流针2的使用效果。
34.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的一端具有倾斜面101,由于软包电池的极耳通常为薄片状,易出现正负极的极耳不在同一平面的情况,而探针使用时,软包电池通常自一端
移至探针的接触点处,故,通过所述倾斜面101,可使极耳自基座1一端移入时,受所述倾斜面101的干涉,逐步形变至同一水平面,从而便于检测。
35.优选地,为了能够同时对软包电池的正负极进行检测,所述容纳槽4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其中,所述第一容纳槽可为l状,所述第二容纳槽可为i状,从而使得两个容纳槽4内电流针2以及电压针3的接触点能够位于同一直线上,从而便于同时对软包电池的正负极进行检测,优选地,所述电流针2的上方均设有第二绝缘层9,从而避免使用时,正极或负极的极耳同时接触两个电流针2或电压针3。
36.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4靠近所述基座1侧沿的一端具有接线槽10,所述电流针杆202具有接线部,所述接线部位于所述接线槽内,从而使得所述电流针2能够在侧面进行接线,在空间相对较小的场合等更利于组装和使用。
37.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