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度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30250发布日期:2022-05-07 12:42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粘度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粘度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粘度计。


背景技术:

2.粘度计是用于测量液体的粘性阻力与液体动力粘度,广泛用于测定油脂、油漆、塑料、食品、药物、化妆品、胶沾品等各种流体的粘度,是监测和控制生产中产品质量稳定的精密仪器。
3.现有的粘度计多安装有桶体,在测试时,需要将桶体取下,然后再将装备有液体的烧杯等桶状器皿放进桶体内部,最后再将装备有桶体的烧杯重新装回,同理的,再测试完成后,取回烧杯同样需要先将桶体取下,再将烧杯取下,再将桶体装回,操作过程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背景技术中的缺陷,提出一种粘度计,本实用新型将器皿放置桶一分为二形成可通过旋转来实现开合的第一桶体、第二桶体,在取出和安装烧杯等器皿时,只需通过开合所述第一桶体或第二桶体,令烧杯等器皿的安装、拆卸变得非常方便。
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粘度计,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立有升降立柱,所述升降立柱滑动安装有升降检测电机,所述升降检测电机的轴体末端安装有检测转子;
7.所述底座固定安装有基座,所述基座用于固定器皿放置桶;
8.所述器皿放置桶包括第一桶体、第二桶体和旋转轴,所述第一桶体和第二桶体均开设有腔室,所述第一桶体设置有凹陷部,所述第二桶体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契合于所述凹陷部;
9.所述第一桶体还设置有上安装槽孔和下安装槽孔,所述上安装槽孔设置于所述凹陷部上方且与所述凹陷部相互连通,所述下安装槽孔设置于所述凹陷部下方且与所述凹陷部相互连通;
10.所述凸起部设置有衔接槽孔,所述衔接槽孔从上至下贯穿所述凸起部;
11.当所述凸起部契合于所述凹陷部时,所述旋转轴依次插入所述上安装槽孔、衔接槽孔和下安装槽孔,以使所述第二桶体可通过所述旋转轴实现与所述第一桶体的开合。
12.优选的,当所述第一桶体闭合于所述第二桶体时,所述第一桶体和所述第二桶体的腔室相互合并形成放置内腔;
13.所述器皿放置桶的开口一端端面朝向所述放置内腔一侧设置有一圈凹台。
14.优选的,所述器皿放置桶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凸出环绕设置于所述器皿放置桶的底部端面;
15.所述基座设置滑槽,所述滑块滑动安装于所述滑槽,通过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的配合,可使所述器皿放置桶相对于所述基座旋转。
16.优选的,所述基座的边缘垂直安装有两组防护弧板,两组所述防护弧板相对设置;
17.当所述器皿放置桶安装于所述基座时,所述防护弧板与所述器皿放置桶的外桶壁留存有活动间隙。
18.优选的,所述凹台的内壁间距开设有通水孔,所述通水孔一端外接管路,另一端安装有喷嘴;
19.所述喷嘴的朝向所述凹台的台面。
20.优选的,所述器皿放置桶的底部开设有夹层,所述夹层通过漏水孔连通所述放置内腔;
21.所述夹层开设有走水孔,所述走水孔连通外界。
22.有益效果:
23.本实用新型将器皿放置桶一分为二形成可通过旋转来实现开合的第一桶体、第二桶体,在取出和安装烧杯等器皿时,只需通过开合所述第一桶体或第二桶体,令烧杯等器皿的安装、拆卸变得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粘度计(不带器皿放置桶和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桶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桶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28.其中:底座1、升降立柱2、升降检测电机3、检测转子4、基座5、第一桶体6、第二桶体7、凹陷部8、凸起部9、上安装槽孔10、下安装槽孔11、衔接槽孔12、旋转轴13、凹台14、通水孔15、夹层16、漏水孔17、走水孔18、滑块19、滑槽20、防护弧板21。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现有的粘度计多安装有桶体,在测试时,需要将桶体取下,然后再将装备有液体的烧杯等桶状器皿放进桶体内部,最后再将装备有桶体的烧杯重新装回,同理的,再测试完成后,取回烧杯同样需要先将桶体取下,再将烧杯取下,再将桶体装回,操作过程非常麻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粘度计,包括底座1,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底座1上设立有升降立柱2,所述升降立柱2滑动安装有升降检测电机3,所述升降检测电机3的轴体末端安装有检测转子4;
32.所述底座1固定安装有基座5,所述基座5用于固定器皿放置桶;
33.所述器皿放置桶包括第一桶体6、第二桶体7和旋转轴13,所述第一桶体6和第二桶体7均开设有腔室,所述第一桶体6设置有凹陷部8,所述第二桶体7设置有凸起部9,所述凸
起部9契合于所述凹陷部8;
34.所述第一桶体6还设置有上安装槽孔10和下安装槽孔11,所述上安装槽孔10设置于所述凹陷部8上方且与所述凹陷部8相互连通,所述下安装槽孔11设置于所述凹陷部8下方且与所述凹陷部8相互连通;
35.所述凸起部9设置有衔接槽孔12,所述衔接槽孔12从上至下贯穿所述凸起部9;
36.当所述凸起部9契合于所述凹陷部8时,所述旋转轴13依次插入所述上安装槽孔10、衔接槽孔12和下安装槽孔11,以使所述第二桶体7可通过所述旋转轴13实现与所述第一桶体6的开合。
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检测电机3滑动安装于所述升降立柱2,且所述升降检测电机3的轴体末端安装有所述检测转子4,所述升降检测电机3能够通过在所述升降立柱2上进行升降从而带动所述检测转子4进行升降,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升降检测电机3与所述升降立柱2的升降配合为常规技术,故在本技术中不做过多阐述。
38.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还安装有基座5,基座5用于固定器皿放置桶,所述器皿放置桶由第一桶体6和第二桶体7两部分组成,所述第一桶体6和第二桶体7能够通过凹陷部8、凸起部9和旋转轴13的衔接配合来实现彼此的开合,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器皿放置桶为圆柱筒状结构,所述第一桶体6和第二桶体7分别为圆柱筒状结构从上至下一分为二的半筒结构,所述第一桶体6能够通过旋转轴13实现与所述第二通体的闭合;当所述第一桶体6和所述第二通体完全闭合时,所述器皿放置桶的内部形成放置内腔,用于放置烧杯等器皿;
39.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桶体6和第二通体的旋转开合通过如下结构实现,在所述第一桶体6的侧边开设凹陷部8,所述凹陷部8可开设在侧边的中部,所述凹陷部8可为凹槽结构;在所述凹陷部8的上方开设上安装槽孔10,在所述凹陷部8的下方开设下安装槽孔11,两个安装槽孔分别连通所述凹陷部8,使得所述旋转轴13单独插入所述第一桶体6时,所述旋转轴13的部分轴体露出于所述凹陷部8,所述旋转轴13的两端部的轴体分别置于所述上安装槽孔10和下安装槽孔11内;在所述第二桶体7的侧边凸出设置凸起部9,所述凸起部9与所述凹陷部8相互契合,当所述第一桶体6的侧边与所述第二桶体7的侧边相互贴合时,所述凸起部9嵌入所述凹陷部8;在所述凸起部9开设衔接槽孔12,所述衔接槽孔12的从上之下贯穿所述凸起部9,并且当所述凸起部9契合所述凹陷部8时,所述衔接槽孔12分别连通所述上安装槽孔10和下安装槽孔11,令所述旋转轴13能够依次贯穿所述上安装槽孔10、衔接槽孔12和下安装槽孔11,将所述第一桶体6和第二桶体7连接在一起,并且所述第二桶体7能够通过所述旋转轴13与所述第一桶体6发生相对旋转,进而完成开合;
40.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先通过所述升降检测电机3将所述检测转子4升高,打开所述第二桶体7,使所述第一桶体6的腔室暴露,将烧杯等器皿置入所述第一桶体6,然后闭合所述第二桶体7,即可实现将烧杯置入所述器皿放置桶内,最后通过所述升降检测电机3将所述检测转子4降低,插入烧杯内,即可进行测试。
41.优选的,当所述第一桶体6闭合于所述第二桶体7时,所述第一桶体6和所述第二桶体7的腔室相互合并形成放置内腔;
42.所述器皿放置桶的开口一端端面朝向所述放置内腔一侧设置有一圈凹台14。
4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放置内腔用于契合烧杯等筒状器皿的筒身,而筒身上方的筒沿是相对凸出于筒身的,故本技术设置一圈凹台14,使得筒沿能够抵触在所述凹台14上,完
成对烧杯等器皿的固定。
44.优选的,所述器皿放置桶安装有滑块19,所述滑块19凸出环绕设置于所述器皿放置桶的底部端面;
45.所述基座5设置滑槽20,所述滑块19滑动安装于所述滑槽20,通过所述滑块19与所述滑槽20的配合,可使所述器皿放置桶相对于所述基座5旋转。
46.优选的,所述基座5的边缘垂直安装有两组防护弧板21,两组所述防护弧板21相对设置;
47.当所述器皿放置桶安装于所述基座5时,所述防护弧板21与所述器皿放置桶的外桶壁留存有活动间隙。
4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桶体6和第二桶体7通过旋转轴13来完成两者之间的闭合,使得所述器皿放置桶内腔形成所述放置内腔;但是由于所述第一桶体6和所述第二桶体7通过旋转轴13可以很轻松完成闭合,但在测试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第二桶体7脱离所述第一桶体6的情况;因此本技术通过如下结构解决第一桶体6和第二桶体7在闭合后,发生相互脱落的问题;
49.具体的,在所述基座5的边缘垂直安装两组防护弧板21,两组防护弧板21相互对立,且两组防护弧板21并不相互接触;当闭合后的器皿放置桶置于所述基座5上时,通过所述滑块19和所述滑槽20的配合,将所述第一桶体6和所述第二桶体7转动至对准所述防护弧板21的位置,即所述第一桶体6和所述第二桶体7均被所述防护弧板21所挡住,令两者受限于所述防护弧板21,无法打开;当需要分开第一桶体6和第二桶体7时,将所述第一桶体6或第二桶体7转动至无防护弧板21的位置,即可实现第一桶体6和第二桶体7的分离;
50.进一步的,由于所述防护弧板21和所述第一桶体6、第二桶体7之间留存有活动间隙,因此相互之间不会发生摩擦,需要注意的是,所述活动间隙应尽可能地小,过大则容易出现防护弧板21无法限制第一桶体6和第二桶体7,导致两个桶体之间发生半分离的情况。
51.优选的,所述凹台14的内壁间距开设有通水孔15,所述通水孔15一端外接管路,另一端安装有喷嘴;
52.所述喷嘴的朝向所述凹台14的台面。
53.优选的,所述器皿放置桶的底部开设有夹层16,所述夹层16通过漏水孔17连通所述放置内腔;
54.所述夹层16开设有走水孔18,所述走水孔18连通外界。
55.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有用于承托烧杯的杯沿的凹台14,使得在测试的过程中,所述凹台14很容易积攒测量液体,故为了清洗所述凹台14,本实施例在所述凹台14的内壁间距开设多个通水孔15,在所述通水孔15安装喷嘴,利用所述通水孔15一端外接水管,通过喷嘴喷洗所述凹台14,清洗后的污水会流入所述放置内腔,而所述放置内腔里面的污水可通过所述漏水口流入所述夹层16,所述夹层16再通过所述走水孔18将污水排向外界,完成清洗。
56.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