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浇筑现场用空隙探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53308发布日期:2022-04-07 08:44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浇筑现场用空隙探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现场用空隙探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也称为骨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在实际使用时,需要测量混凝土的空隙程度,以更好把握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法,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现有的混凝土浇筑现场用空隙探测装置只能简单测量混凝土空隙率,无法精确量化混凝土的空隙率;
4.2、现有的混凝土浇筑现场用空隙探测装置只能检测混凝土的空隙率,无法对浇筑完成后的浇注现场混凝土凝固产生的裂缝宽度进行测量。
5.因此,现有的混凝土浇筑现场用空隙探测装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浇筑现场用空隙探测装置,通过设置,解决了现有的混凝土浇筑现场用空隙探测装置无法精确量化混凝土的空隙率和无法对浇筑完成后的浇注现场混凝土凝固产生的裂缝宽度进行测量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混凝土浇筑现场用空隙探测装置,包括弹性角铁、高度尺、第一套框、宽度尺和第二套框,所述弹性角铁的一侧固定有高度尺,所述高度尺通过第一套框活动连接有位置板,所述弹性角铁远离高度尺的一侧固定有宽度尺,所述宽度尺通过第二套框活动连接有宽度板,本使用新型通过弹性角铁和高度尺上的连接弹簧配合,使得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垂直于地面上,通过高度尺上的结构接耳第一套框上的位置板配合,测量混凝土的空隙率,通过宽度尺上的结构和第二套框上的宽度板配合,测量混凝土产生的裂缝宽度。
9.进一步地,所述高度尺远离宽度尺的一侧面上部印刷有高度刻度,所述高度尺远离弹性角铁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挡板,高度尺通过高度刻度显示测量的物品的高度。
10.进一步地,所述高度尺靠近第二套框的一侧面固定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远离高度尺的一端固定在宽度尺上,高度尺通过第一弹簧和宽度尺支撑在地面上。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框外侧靠近弹性角铁的一侧固定有位置板,所述第一套框
活动连接在高度尺上,通过第一套框上位置板和高度尺配合,将测得的混凝土高度进行测量。
12.进一步地,所述宽度尺远离高度尺的一侧面上部印刷有宽度刻度,所述宽度刻度远离弹性角铁一侧的宽度尺上固定有配合板,所述宽度尺远离弹性角铁的一端固定有第二挡板,宽度尺通过宽度刻度显示测量的混凝土开裂的宽度。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套框外侧远离弹性角铁的一侧固定有宽度板,所述第二套框活动连接在宽度尺上,第二套框上的宽度板通过和其对应的宽度刻度进行配合,读出缝隙的宽度。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弹性角铁、高度尺、第一套和宽度尺,解决了现有的混凝土浇筑现场用空隙探测装置无法精确量化混凝土的空隙率的问题,通过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将本实用新型支撑在地面上,通过对宽度尺上施加一定的挤压力,即可使本实用新型稳固地立于地面上,在测试混凝土空隙率的装置中盛放未凝固的混凝土时,将第一套框和其上的位置板降到和未凝固的混凝土平齐的位置,在混凝土凝固后,取出凝固的混凝土,将混凝土块置于地面上,通过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将本实用新型支撑在地面上,将第一挡板抵在混凝土块上,再将第一套框和其上的位置板降到混凝土块上,通过高度尺上高度刻度两次在位置板上的读数落差,即可计算出混凝土的空隙率,使得混凝土的空隙率检测可以量化,让施工人员对建筑施工的把控程度更高。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宽度尺和第二套框,解决了现有的混凝土浇筑现场用空隙探测装置无法对浇筑完成后的浇注现场混凝土凝固产生的裂缝宽度进行测量的问题,混凝土产生裂隙后,通过将宽度尺上的配合板对准缝隙的一侧,再移动第二套框到缝隙的另一侧,通过宽度尺上宽度刻度的读数即可显示需要测量的裂隙的宽度,通过测出的裂隙宽度以确定修补的方法,使得混凝土浇筑现场用空隙探测装置的使用范围更大。
17.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装结构立体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弹性角铁结构立体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高度尺结构立体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套框结构立体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宽度尺结构立体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套框结构立体图。
25.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6.100、弹性角铁;200、高度尺;201、高度刻度;202、第一挡板;203、连接弹簧;300、第一套框;301、位置板;400、宽度尺;401、宽度刻度;402、配合板;403、第二挡板;500、第二套
框;501、宽度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8.请参阅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混凝土浇筑现场用空隙探测装置,包括弹性角铁100、高度尺200、第一套框300、宽度尺400和第二套框500,弹性角铁100的一侧固定有高度尺200,弹性角铁100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时候辅助连接弹簧203,在外力的挤压下,使得高度尺200和宽度尺400垂直放置在地面上,通过高度尺200和第一套框300上的位置板301配合,将空隙的高度进行测量,高度尺200通过第一套框300活动连接有位置板301,弹性角铁100远离高度尺200的一侧固定有宽度尺400,宽度尺400在其上配合板402和宽度板501配合宽度刻度401的作用下,将空隙的宽度进行测量,宽度尺400通过第二套框500活动连接有宽度板501。
29.其中如图1-5所示,高度尺200远离宽度尺400的一侧面上部印刷有高度刻度201,高度刻度201在高度尺200和位置板301的配合下,将高度尺200和凝固的混凝土接触机后,通过位置板301在高度尺200上对应位置的高度刻度201读数测得混凝土凝固后的高度,高度尺200远离弹性角铁100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挡板202,通过第一挡板202和第二挡板403配合,使得人手使用本实用新型时的舒适度提高;
30.高度尺200靠近第二套框500的一侧面固定有连接弹簧203,连接弹簧203远离高度尺200的一端固定在宽度尺400上,通过连接弹簧203,将高度尺200和宽度尺400连接在一起;
31.第一套框300外侧靠近弹性角铁100的一侧固定有位置板301,第一套框300活动连接在高度尺200上,通过第一套框300套接在高度尺200上,位置板301和第一套框300在高度尺200上移动,在第一套框300上的位置板301接触混凝土后,通过位置板301对应的高度刻度201显示高度尺200插入空隙的高度;
32.宽度尺400远离高度尺200的一侧面上部印刷有宽度刻度401,宽度刻度401通过和第二套框500配合,显示测量的空隙的宽度,宽度刻度401远离弹性角铁100一侧的宽度尺400上固定有配合板402,配合板402配合宽度板501,在宽度刻度401的显示下,显示测量的空隙的宽度,宽度尺400远离弹性角铁100的一端固定有第二挡板403;
33.使用时,通过第一挡板202和第二挡板403将本实用新型支撑在地面上,通过对宽度尺400上施加一定的挤压力,即可使本实用新型稳固地立于地面上,在测试混凝土空隙率的装置中盛放未凝固的混凝土时,将第一套框300和其上的位置板301降到和未凝固的混凝土平齐的位置,在混凝土凝固后,取出凝固的混凝土,将混凝土块置于地面上,通过第一挡板202和第二挡板403将本实用新型支撑在地面上,将第一挡板202抵在混凝土块上,再将第一套框300和其上的位置板301降到混凝土块上,通过高度尺200上高度刻度201两次在位置板301上的读数落差,即可计算出混凝土的空隙率。
34.其中如图1、5、6所示,宽度尺400远离高度尺200的一侧面上部印刷有宽度刻度401,宽度刻度401通过和第二套框500配合,显示测量的裂隙的宽度,宽度刻度401远离弹性角铁100一侧的宽度尺400上固定有配合板402,配合板402配合宽度板501,在宽度刻度401
的显示下,显示测量的裂隙的宽度,宽度尺400远离弹性角铁100的一端固定有第二挡板403;
35.第二套框500外侧远离弹性角铁100的一侧固定有宽度板501,第二套框500活动连接在宽度尺400上,通过第二套框500互动连接在宽度尺400上,在使用的时候,将配合板402对准缝隙的一侧,再移动第二套框500到缝隙的另一侧,通过宽度尺400上宽度刻度401的读数即可显示需要测量的裂隙的宽度;
36.在混凝土施工后,混凝土干燥收缩可能会产生裂隙,产生裂隙后,通过将宽度尺400上的配合板402对准缝隙的一侧,再移动第二套框500到缝隙的另一侧,通过宽度尺400上宽度刻度401的读数即可显示需要测量的裂隙的宽度,通过测出的裂隙宽度以确定修补的方法。
3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