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托举稳定的岩石力学测试荷载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23038发布日期:2022-04-16 19:47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托举稳定的岩石力学测试荷载平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岩石力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托举稳定的岩石力学测试荷载平台。


背景技术:

2.岩石力学是一门研究岩石在外界因素(如荷载、水流、温度变化等)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破坏、稳定性及加固的学科,又称岩体力学。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岩石与岩体已有严格的区分,因此有人认为应将岩石力学改为岩体力学更切合本学科的研究主题,但是,岩石力学这一名词沿用已久且使用普遍,所以岩石力学和岩体力学是同一学科。
3.当进行岩石力学测试时,经常需要用到荷载平台来达到支撑的效果,现有技术中的荷载平台在工作时,荷载平台本身存在容易晃动的现象,导致在托举时的稳定性不够理想。
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托举稳定的岩石力学测试荷载平台,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6.一种托举稳定的岩石力学测试荷载平台,包括底座和荷载平台,所述底座顶部外壁开设有开口,且开口内壁滑动连接有托举座,所述托举座的顶端固定在荷载平台底部中部外壁上,所述底座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导向杆,两个所述导向杆外壁均滑动连接有导向块,两个所述导向块相对一侧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升降板,所述托举座位于底座内侧的底端固定在升降板顶部中部外壁上;
7.所述底座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在升降板底部中部外壁上,所述底座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限位板,且两个限位板顶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海绵块,两个所述海绵块分别位于升降板的底部两侧。
8.进一步地,所述底座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顶部外壁均开设有第一通孔,且两个第一通孔内壁均滑动连接有缓冲杆,两个所述缓冲杆顶端分别固定在荷载平台底部两侧外壁上。
9.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缓冲杆外壁均套接有缓冲弹簧,且两个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支撑柱顶端和荷载平台底部两侧外壁上,两个所述支撑柱中部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活塞板,且两个缓冲杆底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活塞板顶部外壁上。
10.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支撑柱底部内壁均开设有滑槽,且两个滑槽内壁均滑动连接有螺纹块,两个所述螺纹块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且两个连接块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楔形块,两个所述第二楔形块底端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11.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活塞板底部一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楔形块,且两个第一楔形块底部外壁和两个限位块顶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12.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支撑柱一侧内壁均转动连接有丝杆,两个所述支撑柱一侧外壁均开设有第二通孔,且两个丝杆一端分别位于两个第二通孔内侧,两个所述丝杆位于两个支撑柱外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手轮。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导向杆、导向块、升降板和托举座,启动气缸带动升降板竖向移动,升降板带动托举座竖向移动,托举座带动荷载平台竖向移动,从而实现在进行岩石力学测试时对荷载平台的托举效果。
1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限位板和海绵块,能够对升降板的竖向移动起到限位缓冲的作用,通过设置的支撑柱、缓冲杆和缓冲弹簧,能够对荷载平台在竖向移动时达到缓冲的效果。
1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第一楔形块、第二楔形块、滑槽、螺纹块、连接块、丝杆和手轮,配合橡胶垫的作用,能够达到对活塞板的支撑作用,配合缓冲杆的作用,达到对荷载平台的稳固支撑效果,从而能够在进行岩石力学测试托举时,荷载平台具有更加稳定的状态。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18.附图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座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支撑柱剖视示意图。
22.图中:1-底座;2-荷载平台;3-托举座;4-支撑柱;5-缓冲杆;6-缓冲弹簧;7-手轮;8-导向杆;9-导向块;10-升降板;11-气缸;12-限位板;13-海绵块;14-活塞板;15-第一楔形块;16-第二楔形块;17-滑槽;18-螺纹块;19-连接块;20-丝杆;21-限位块;22-橡胶垫。
23.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实施例一
28.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托举稳定的岩石力学测试荷载平台,包括底座1和荷载平台2,底座1顶部外壁开设有开口,且开口内壁滑动连接有托举座3,托举座3的顶端固定在荷载平台2底部中部外壁上,底座1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导向杆8,两个导向杆8外壁均滑动连接有导向块9,两个导向块9相对一侧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升降板10,托举座3位于底座1内侧的底端固定在升降板10顶部中部外壁上,升降板10带动托举座3竖向移动,从而托举座3带动荷载平台2竖向移动,从而实现在进行岩石力学测试时对荷载平台2的托举效果;
29.底座1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气缸11,气缸11的活塞杆连接在升降板10底部中部外壁上,启动气缸11工作,气缸11带动升降板10经过导向杆8和导向块9的作用竖向移动,底座1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限位板12,且两个限位板12顶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海绵块13,两个海绵块13分别位于升降板10的底部两侧,能够对升降板10的移动起到限位缓冲的作用。
30.底座1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支撑柱4,两个支撑柱4顶部外壁均开设有第一通孔,且两个第一通孔内壁均滑动连接有缓冲杆5,两个缓冲杆5顶端分别固定在荷载平台2底部两侧外壁上,两个缓冲杆5外壁均套接有缓冲弹簧6,且两个缓冲弹簧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支撑柱4顶端和荷载平台2底部两侧外壁上,能够在荷载平台2竖向移动时达到缓冲的效果,两个支撑柱4中部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活塞板14,且两个缓冲杆5底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活塞板14顶部外壁上,缓冲杆5带动活塞板14向下移动,活塞板14带动第一楔形块15向下移动。
31.两个支撑柱4底部内壁均开设有滑槽17,且两个滑槽17内壁均滑动连接有螺纹块18,两个螺纹块18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9,且两个连接块19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楔形块16,两个第二楔形块16底端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1,两个活塞板14底部一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楔形块15,且两个第一楔形块15底部外壁和两个限位块21顶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22,当限位块21上的橡胶垫22和第一楔形块15底部的橡胶垫22相接触并且处于对称的状态时,能够达到对活塞板14的支撑作用,配合缓冲杆5的作用,达到对荷载平台2的稳固支撑效果,从而能够在进行岩石力学测试托举时,使得荷载平台2具有更加稳定的状态,两个支撑柱4一侧内壁均转动连接有丝杆20,两个支撑柱4一侧外壁均开设有第二通孔,且两个丝杆20一端分别位于两个第二通孔内侧,两个丝杆20位于两个支撑柱4外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手轮7,经过手轮7的作用转动丝杆20,丝杆20带动螺纹块18在滑槽17上滑动,螺纹块18经过连接块19的作用带动第二楔形块16向第一楔形块15处移动。
32.使用时,启动气缸11工作,气缸11带动升降板10经过导向杆8和导向块9的作用竖向移动,升降板10带动托举座3竖向移动,从而托举座3带动荷载平台2竖向移动,从而实现在进行岩石力学测试时对荷载平台2的托举效果,在此过程中,通过设置的限位板12和海绵块13,能够对升降板10的移动起到限位缓冲的作用,然后通过设置的支撑柱4、缓冲杆5和缓
冲弹簧6,能够在荷载平台2竖向移动时达到缓冲的效果,通过在支撑柱4内设置有第一楔形块15和活塞板14,缓冲杆5带动活塞板14向下移动,活塞板14带动第一楔形块15向下移动,移动至一定的位置时,经过手轮7的作用转动丝杆20,丝杆20带动螺纹块18在滑槽17上滑动,螺纹块18经过连接块19的作用带动第二楔形块16向第一楔形块15处移动,直到第二楔形块16底端限位块21上的橡胶垫22和第一楔形块15底部的橡胶垫22相接触,并且两个橡胶垫22处于对称的状态,从而达到对活塞板14的支撑作用,配合缓冲杆5的作用,达到对荷载平台2的稳固支撑效果,从而能够在进行岩石力学测试托举时,使得荷载平台2具有更加稳定的状态。
3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