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桥梁隧道裂缝深度测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04024发布日期:2022-04-09 10:48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路桥梁隧道裂缝深度测量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裂缝测深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公路桥梁隧道裂缝深度测量设备。


背景技术:

2.裂缝测深仪,是裂缝深度检测是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表面裂缝深度检测的专用智能化检测仪,振动能量在混凝土内传播,穿过裂缝时,振动能量在裂缝端点产生衍射,衍射角与裂缝深度具有几何关系,使用裂缝深度仪时裂缝深度数值及接收波形同屏显示,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3.裂缝深度测量设备的使用环境通常是户外,且通过手持或装包的方式进行拿取,通过探头向墙体内部发射振动能量完成测量,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手持不稳滑落的情况,磕碰下对设备造成严重损伤,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公路桥梁隧道裂缝深度测量设备,具备抗摔能力强,便于手持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裂缝深度测量设备手持不稳定,容易滑落造成摔损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桥梁隧道裂缝深度测量设备,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防护组件和第二防护组件。
6.所述第一防护组件包括异型罩、设置于所述异型罩内壁上的气筒,设置于所述气筒内部的滑板,以及贯穿所述气筒固定安装在滑板上的连杆。
7.所述第二防护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两个异型罩之间的阻尼套、固定安装在所述阻尼套内部的固定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板远离设备本体一侧面的弹簧组,固定安装在所述弹簧组上的活动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活动板远离设备本体一侧面上的贴合件。
8.进一步,所述异型罩为五边形,该五边形的一侧面开口,并与所述设备本体的四个顶角相互卡合固定连接。
9.进一步,所述滑板的外部套设有橡胶套,实现与所述气筒内壁紧密贴合滑动连接。
10.进一步,所述异型罩上固定安装有贯穿异型罩的密封管,所述密封管紧密贴合连杆滑动连接,同时所述密封管和滑板之间固定安装有位于连杆外部的阻力弹簧。
11.进一步,所述连杆远离气筒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贴合设备本体顶角的吸盘。
12.进一步,所述活动板不与阻尼罩的内壁相接触,通过所述弹簧组固定连接并相对于固定板进行活动,所述弹簧组包括至少四个等距离排布的弹簧。
13.进一步,所述贴合件包括连通管、滚珠和顶杆,所述顶杆滑动安装在连通管的两端管口内,并与所述阻尼套的内壁之间相互贴合,所述滚珠滚动设置在连通管的内部,所述连通管呈两端相互连通的u形管状,固定安装在所述活动板上。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该公路桥梁隧道裂缝深度测量设备,通过设置异型罩和设备本体之间通过气筒和滑板滑动连接,使得设备本体在顶角摔落接触地面下,能够挤压滑板在气筒内部滑动并挤压缓冲反作用力,通过弹簧组在阻尼套的挤压下吸收侧面的冲击力,从而能够防止边框处碰撞对设备造成较大的损伤。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防护组件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防护组件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贴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设备本体、2第一防护组件、21异型罩、22气筒、23滑板、24连杆、3第二防护组件、31阻尼套、32固定板、33弹簧组、34活动板、35贴合件。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4,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公路桥梁隧道裂缝深度测量设备,包括设备本体1,设备本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防护组件2和第二防护组件3。
23.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防护组件2包括异型罩21、固定安装在异型罩21内壁上的气筒22,气筒22内部封闭,气密性好,气筒22内部滑动安装有滑板23,连杆24贯穿气筒22并固定连接滑板23,连杆24同时固定连接设备本体1,用于连接支撑。
24.需要说明的是,异型罩21为五边形,一侧面开口,并与设备本体1的四个顶角相互卡合固定连接,异型罩21的侧边为阻尼结构,能够在挤压下形变以及复原,从而对冲击进行吸收,并传递至连杆24上,滑板23的外部套设有橡胶套,实现与气筒22内壁紧密贴合滑动连接,异型罩21上固定安装有贯穿异型罩21的密封管,密封管紧密贴合连杆24滑动连接,同时密封管和滑板23之间固定安装有位于连杆24外部的阻力弹簧,阻力弹簧推动滑板23靠近设备本体1的一侧面滑动,从而使得正常状态下滑板23进行复位。
25.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防护组件3包括固定安装在两个异型罩21之间的阻尼套31,阻尼套31为弧形状,固定安装在设备本体1的侧边上,阻尼套31的外部开设有防护条,从而提升设备本体1的手持稳定性,固定板32固定安装在阻尼套31内部,固定板32与设备本体1的侧面相互接触,从而实现对阻尼套31的固定,弹簧组33固定安装在固定板32远离设备本体1一侧面上,活动板34固定安装在弹簧组33上,贴合件35固定安装在活动板34远离设备本体1一侧面上。
26.本实施例中的,活动板34不与阻尼罩31的内壁相接触,通过弹簧组33固定连接并相对于固定板32进行活动,从而实现滑动挤压弹簧组33吸收冲击力,其中弹簧组33包括至少四个等距离排布的弹簧,用于增大其弹性阻力,更好的提高反作用弹力,贴合件35由连通管、滚珠和顶杆组成,顶杆滑动安装在连通管的两端管口内,并与阻尼套31的内壁之间相互
贴合,滚珠滚动设置在连通管的内部,在实际情况下,侧面接触地面下,使得阻尼罩31产生形变,受限接触一侧面的顶杆,使得顶杆向连通管内部滑动,此时连通管内部的滚珠滚动挤压另一侧的顶杆延伸并贴合阻尼罩31形变处,保证了与撞击面的平整接触,并通过弹簧组33吸收冲击,实现缓冲,连通管呈两端相互连通的u形管状,固定安装在活动板34上。
27.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28.在设备本体1滑落下,其顶角接触地面时,通过挤压推动气筒22朝向设备本体1一侧进行活动,固定连接设备本体1的连杆24推动滑板23与气筒22内壁相对滑动,滑动下的滑板23挤压气筒22内部空气,形成正压状态,并在气压的反作用力下实现缓冲,在设备本体1侧面接触地面下,通过阻尼罩套31首先接触地面,并通过贴合件35滑动保持与冲击面相平行的状态下,使得作用力直接传导至活动板34上,并挤压弹簧组33实现对冲击力的吸收。
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