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防爆试验箱。
背景技术:2.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具有正极、负极之分,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如太阳能电池,电池的性能参数主要有电动势、容量、比能量和电阻,利用电池作为能量来源,可以得到具有稳定电压,稳定电流,长时间稳定供电,受外界影响很小的电流,并且电池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充放电操作简便易行,不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性能稳定可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有很大作用。
3.但是现有技术中,现有的电池防爆实验箱在实验时,需要将用于实验的电池进行过量的充电,在对其进行爆炸记录,而实验中的电池固定并不稳定,且在爆炸后产生的碎裂容易对实验壳的内壁造成残留,严重可能导致实验壳内壁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通过增加防护结构和固定结构相互配合,能够对电池达到有效固定,且防护结构能使电池在实验后不对实验壳的内壁造成损伤。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防爆试验箱,包括试验箱本体,试验箱本体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实验壳,实验壳的底面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滑板,滑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结构,滑板通过固定结构连接有防护结构,防护结构包括与固定结构滑动连接的承接柱,承接柱的顶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外壳,防护外壳的外表面开设有适配孔,且适配孔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包覆管,防护外壳的顶面开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限位板,防护外壳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吸板。
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限位板的外表面开设有与包覆管外表面相适配的通孔,且通孔的内表面与包覆管的外表面为滑动连接,包覆管呈开口状,且包覆管的后表面与吸板的前表面相贴合。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固定结构包括与承接柱滑动连接的空心壳,空心壳的外表面开设有与承接柱外表面相适配的通孔,且通孔的内表面与承接柱的外表面为滑动连接。
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空心壳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远离空心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持块。
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夹持块的外表面开设有承接柱底面相适配的凹槽。
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实验壳的前表面开设有勘探窗,勘探窗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观察板。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中,在进行防爆实验前,需要对电池进行固定和防止其爆裂碎屑损坏实验壳内壁时,首先将防护结构通过固定结构进行固定,随后推动滑板,滑板在滑槽的内表面进行滑动,推动至滑板无法再发生位移后,即固定完毕,随后将用于实验的电池放入包覆管的内表面,待包覆管将电池的外表面包覆完毕后,推动包覆管,使其后表面与吸板的外表面相贴合,吸板逐渐对包覆管进行吸附固定,再拉动限位板,使限位板的外表面与包覆管相贴合后,包覆管便固定完毕,可开始正常电池过充防爆实验。
13.2、本实用新型中,需要对防护结构进行拆卸时,首先拉动防护外壳,随后防护外壳带动承接柱在空心壳的内表面进行滑动,承接柱的底面逐渐远离与其适配的夹持块,待承接柱完全离开后,即可将防护结构取下,此时推动限位板,使其不再对包覆管进行限位,再将包覆管取下进行更换,更换完毕后,将承接柱对准空心壳的通孔处,随后缓缓按压,在承接柱底面与夹持块的外表面相接触时,夹持块受力发生位移,夹持块带动复位弹簧进行压缩,复位弹簧压缩完毕后带动夹持块对承接柱进行夹持固定,通过固定结构可对防护结构进行快速维检拆修。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防爆试验箱的立体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防爆试验箱的实验壳的立体剖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防爆试验箱的防护结构的立体剖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防爆试验箱的固定结构的立体剖视图。
18.图例说明:
19.1、试验箱本体;2、实验壳;3、勘探窗;4、滑槽;5、滑板;6、固定结构;601、空心壳;602、复位弹簧;603、夹持块;7、防护结构;701、承接柱;702、防护外壳;703、吸板;704、包覆管;705、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1
22.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池防爆试验箱,包括试验箱本体1,试验箱本体1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实验壳2,实验壳2的底面开设有滑槽4,且滑槽4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滑板5,滑板5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结构6,滑板5通过固定结构6连接有防护结构7,防护结构7包括与固定结构6滑动连接的承接柱701,承接柱70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外壳702,防护外壳702的外表面开设有适配孔,且适配孔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包覆管704,防护外壳702的顶面开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限位板705,防护外壳702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吸板703,限位板705的外表面开设有与包覆管704外表面相适配的通孔,且通孔的内表面与包覆管704 的外表面为滑动连接,包覆管704呈开口状,且包覆管704的后表面与吸板 703的前表面相贴合。
23.在本实施例中,在进行防爆实验前,需要对电池进行固定和防止其爆裂碎屑损坏实验壳2内壁时,首先将防护结构7通过固定结构6进行固定,随后推动滑板5,滑板5在滑槽4的内表面进行滑动,推动至滑板5无法再发生位移后,即固定完毕,随后将用于实验的电池放入包覆管704的内表面,待包覆管704将电池的外表面包覆完毕后,推动包覆管704,使其后表面与吸板 703的外表面相贴合,吸板703逐渐对包覆管704进行吸附固定,再拉动限位板705,使限位板705的外表面与包覆管704相贴合后,包覆管704便固定完毕,可开始正常电池过充防爆实验。
24.实施例2
25.如图1-4所示,固定结构6包括与承接柱701滑动连接的空心壳601,空心壳601的外表面开设有与承接柱701外表面相适配的通孔,且通孔的内表面与承接柱701的外表面为滑动连接,空心壳601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602,复位弹簧602远离空心壳6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持块603,夹持块603的外表面开设有承接柱701底面相适配的凹槽,实验壳2的前表面开设有勘探窗3,勘探窗3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观察板。
26.在本实施例中,需要对防护结构7进行拆卸时,首先拉动防护外壳702,随后防护外壳702带动承接柱701在空心壳601的内表面进行滑动,承接柱 701的底面逐渐远离与其适配的夹持块603,待承接柱701完全离开后,即可将防护结构7取下,此时推动限位板705,使其不再对包覆管704进行限位,再将包覆管704取下进行更换,更换完毕后,将承接柱701对准空心壳601 的通孔处,随后缓缓按压,在承接柱701底面与夹持块603的外表面相接触时,夹持块603受力发生位移,夹持块603带动复位弹簧602进行压缩,复位弹簧602压缩完毕后带动夹持块603对承接柱701进行夹持固定,通过固定结构6可对防护结构7进行快速维检拆修。
27.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28.如图1-4所示,在进行防爆实验前,需要对电池进行固定和防止其爆裂碎屑损坏实验壳2内壁时,首先将防护结构7通过固定结构6进行固定,随后推动滑板5,滑板5在滑槽4的内表面进行滑动,推动至滑板5无法再发生位移后,即固定完毕,随后将用于实验的电池放入包覆管704的内表面,待包覆管704将电池的外表面包覆完毕后,推动包覆管704,使其后表面与吸板 703的外表面相贴合,吸板703逐渐对包覆管704进行吸附固定,再拉动限位板705,使限位板705的外表面与包覆管704相贴合后,包覆管704便固定完毕,可开始正常电池过充防爆实验,需要对防护结构7进行拆卸时,首先拉动防护外壳702,随后防护外壳702带动承接柱701在空心壳601的内表面进行滑动,承接柱701的底面逐渐远离与其适配的夹持块603,待承接柱701完全离开后,即可将防护结构7取下,此时推动限位板705,使其不再对包覆管 704进行限位,再将包覆管704取下进行更换,更换完毕后,将承接柱701对准空心壳601的通孔处,随后缓缓按压,在承接柱701底面与夹持块603的外表面相接触时,夹持块603受力发生位移,夹持块603带动复位弹簧602 进行压缩,复位弹簧602压缩完毕后带动夹持块603对承接柱701进行夹持固定,通过固定结构6可对防护结构7进行快速维检拆修。
2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
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