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压紧结构的体外诊断检测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28877发布日期:2022-03-26 15:58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压紧结构的体外诊断检测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毒品检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压紧结构的体外诊断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2.目前,毒品检测主要以金标法进行待测液检测为主,具有快速、方便、便于携带、准确率高等特点。
3.相关技术中,大多数试剂盒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盒体1和下盒体2,以及卡设在下盒体2内的试纸条3。参照图1,试纸条3包括底片材31、层析膜32、标记垫33、样品垫34和吸收垫35。上盒体1对应样品垫34的位置开设有滴样口4,上盒体1对应层析膜32的位置开设有观测窗5。在进行检测时,将试剂盒水平放置,使上盒体1表面朝上,将待测样液滴入滴样口4内,待测样液被样品垫34吸收并渗透至标记垫33上,然后从标记垫33中与胶体金结合,随后通过毛细作用在层析膜32上层析,一段时间后,通过观测窗5观察层析膜32上是否出现红线,层析结束后多余的样液被吸收垫35吸收。
4.目前大多数试纸条3的连接结构为一层压一层的搭接结构,具体可参照图1,即样品垫34的端部压住标记垫33的端部,标记垫33的端部压住层析膜32的端部,吸收垫35的端部压住层析膜32远离标记垫33的一端,并且层析膜32、标记垫33、样品垫34和吸收垫35均通过胶粘剂固定在底片材31上。
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因试纸条3为一层一层搭接的结构,若相邻的层与层之间发生分离,会导致待测样液无法顺利通过,特别是当样品垫34与标记垫33,或标记垫33与层析膜32之间发生分离,会使检测无法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减少因试纸条各结构之间分离而造成检测无法顺利进行的情况发生,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压紧结构的体外诊断检测试剂盒。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有压紧结构的体外诊断检测试剂盒,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带有压紧结构的体外诊断检测试剂盒,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盒体和下盒体,以及卡设在下盒体内的试纸条,试纸条包括底片材、层析膜、标记垫、样品垫和吸收垫,上盒体对应样品垫的位置开设有滴样口,上盒体对应层析膜的位置开设有观测窗,所述下盒体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试纸条的固定组件和用于支撑所述试纸条的支撑组件,所述上盒体内固定设置有第一压紧条和第二压紧条,所述第一压紧条与所述样品垫抵接,并将所述样品垫与所述标记垫抵紧,所述第二压紧条与所述标记垫抵接,并将所述标记垫与所述层析膜抵紧。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压紧条将样品垫与标记垫抵紧固定,保证了样品垫与标记垫之间的固定牢度,使得待测样液可顺利从样品垫渗透至标记垫上。第二压紧条将标记垫与层析膜抵紧固定,保证了标记垫与层析膜之间的固定牢度,使得待测样液可进一
步从标记垫转移至层析膜上,并顺利在层析膜上层析,保证了检测顺利进行。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压紧条靠近所述样品垫的一端、所述第二压紧条靠近所述标记垫的一端均设置为圆弧状。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圆弧状的第一压紧条和第二压紧条可减少对试纸条的磨损,另一方面,通过如上设置,将第一压紧条与样品垫之间,以及第二压紧条与标记垫之间的接触从面面接触改变成了线面接触,降低了因第一压紧条和第二压紧条的压紧而对待测样液渗透或层析带来的影响,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12.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下盒体内底面的两个夹持板,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下盒体内底面并将两所述夹持板固定连接的连接板,且两所述夹持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吸收垫的两侧,两所述夹持板通过将所述吸收垫夹持而将试纸条固定在下盒体内,且所述试纸条底部与所述连接板抵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夹持板对吸收垫进行夹持,减少了试纸条在试剂盒内的偏移,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连接板对试纸条起到支撑作用,还提高了两夹持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14.优选的,所述夹持板位于所述吸收垫顶部的侧壁上还固定设置有限位凸块。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凸块对试纸条起到限位作用,使得试纸条牢牢固定在限位凸块与连接板之间,进一步减少了试剂条在试剂盒内偏移的情况发生,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6.优选的,所述上盒体对应层析膜的位置向内凹陷形成观测漏斗,所述观测窗开设在所述观测漏斗底部,且所述观测漏斗的底部与所述层析膜表面相抵。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观测漏斗的底部与层析膜表面相抵,使试纸条牢牢固定在支撑组件上,提高了试纸条的固定牢度。
18.优选的,所述观测漏斗位于所述上盒体内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压紧凸点,所述压紧凸点与所述吸收垫抵接,并将所述吸收垫与所述层析膜抵紧。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紧凸点将吸收垫与层析膜抵紧,从而减少了吸收垫与层析膜分离的情况发生,保证了检测顺利进行。
20.优选的,所述吸收垫远离所述底片材的一侧设置有种类标签。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批量生产试纸条时,可在种类标签上印上该试纸条检测项目的名称,便于后续分选、组装试剂盒,减少因分不清试剂条种类而错装的情况发生,保证了试剂盒检测的准确性。
22.优选的,所述上盒体表面对应所述种类标签的位置还开设有标签窗。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生产试剂盒时,批量制备上盒体与下盒体之后,直接将试纸条装进下盒体内,然后将上、下盒体扣紧,即完成组装。此时,试纸条表面的种类标签从标签窗漏出,使后续无需再增设喷码标记试剂盒种类的步骤,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压紧条和第二压紧条,提高了样品垫与标记垫之间,以及标记垫与层析膜之间压紧的牢固程度,使得待测样液可依次通过样品垫、标记垫后,在层析膜内层析,保证了检测顺利进行;
26.2.本技术通过将第一压紧条和第二压紧条的端部设置为圆弧状,一方面减少了对
试纸条的磨损,另一方面,将面面接触转变成了线面接触,降低了因压紧而对待测样液渗透或层析带来的影响,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27.3.本技术通过设置压紧凸点,提高了吸收垫与层析膜之间的抵紧牢度,减少了吸收垫与层析膜分离的情况发生,保证了检测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试纸条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带有压紧结构的体外诊断检测试剂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了凸显第一压紧条和第二压紧条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图3中的a部放大图。
32.附图标记:1、上盒体;2、下盒体;3、试纸条;31、底片材;32、层析膜;33、标记垫;34、样品垫;35、吸收垫;36、种类标签;4、滴样口;5、观测窗;6、固定组件;61、夹持板;62、连接板;63、限位凸块;7、支撑组件;71、第一支撑块;72、第二支撑块;73、第三支撑块;74、第四支撑块;8、第一压紧条;9、第二压紧条;10、滴样漏斗;11、观测漏斗;12、压紧凸点;13、标签窗。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参照图1和图2,试剂盒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盒体1和下盒体2,以及卡设在下盒体2内的试纸条3。试纸条3包括底片材31、层析膜32、标记垫33、样品垫34和吸收垫35,其中,样品垫34的端部压住标记垫33的端部,标记垫33的端部压住层析膜32的端部,吸收垫35的端部压住层析膜32远离标记垫33的一端,并且层析膜32、标记垫33、样品垫34和吸收垫35均通过胶粘剂固定在底片材31上。上盒体1对应样品垫34的位置开设有滴样口4,上盒体1对应层析膜32的位置开设有观测窗5。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带有压紧结构的体外诊断检测试剂盒,参照图2和图3,带有压紧结构的体外诊断检测试剂盒还包括设置在下盒体2内的固定组件6和支撑组件7,试纸条3放置在支撑组件7上,并被固定组件6夹持固定,从而使试纸条3在试剂盒内固定。上盒体1内对应样品垫34与标记垫33搭接处的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压紧条8,第一压紧条8与样品垫34抵接,并将样品垫34与标记垫33抵紧。上盒体1对应标记垫33与层析膜32搭接处的位置固定设置只有第二压紧条9,第二压紧条9与标记垫33抵接,并将标记垫33与层析膜32抵紧。通过第一压紧条8和第二压紧条9对试纸条3的抵紧作用,保证了待测样液可顺利从样品垫34渗透至标记垫33,并顺利从标记垫33转移至层析膜32层析,保证了检测顺利进行。
36.为了实现压紧功能,第一压紧条8和第二压紧条9靠近试纸条3的端部可设置为任意形状。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第一压紧条8和第二压紧条9的端部设置为圆弧状。不仅减少了第一压紧条8和第二压紧条9对试纸条3的磨损,还有效减少了与试纸条3的接触面积,降低对待测样液渗透的影响,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37.参照图3和图4,固定组件6包括固定在下盒体2内底面的两个夹持板61和固定在下盒体2内底面的连接板62。两夹持板61相对设置,且两夹持板61分别设置在吸收垫35的两侧。连接板62位于两夹持板61之间,连接板62的两端分别与两夹持板61固定连接,提高了两夹持板61之间的连接牢固。支撑组件7包括设置在样品垫34和标记垫33底部的第一支撑块
71、设置在层析膜32底部的第二支撑块72、设置在层析膜32与吸收垫35连接处的第三支撑块73,以及设置在吸收垫35底部的第四支撑块74,第一支撑块71、第二支撑块72、第三支撑块73和第四支撑块74均与下盒体2内底部固定连接。并且,连接板62、第一支撑块71、第二支撑块72、第三支撑块73和第四支撑块74的顶面高度一致,从而对试纸条3进行有效支撑。两夹持板61通过夹持吸收垫35而将试纸条3固定在支撑组件7上,减少了试纸条3在支撑组件7上偏移的情况发生。为了进一步提高固定组件6对试纸条3的固定程度,夹持板61位于吸收垫35顶部的侧壁上还固定设置有限位凸块63,限位凸块63将试纸条3卡接在限位凸块63与连接板62之间,从而实现固定。
38.参照图2和图3,上盒体1对应样品垫34的位置向内凹陷形成滴样漏斗10,滴样口4开设在滴样漏斗10内底部,且滴样口4正对样品垫34远离标记垫33的一端。在滴样时,滴样漏斗10可减缓待测样液的下漏速度,减少了因待测样液快速流入试纸条3而造成冲板现象的发生。上盒体1对应层析膜32的位置向内凹陷形成观测漏斗11,观测窗5开设在观测漏斗11底部,观测漏斗11凹陷形成的底部侧壁与层析膜32表面抵接,进一步提高了试纸条3固定的牢固程度。并且,在观测漏斗11外底部侧壁上还固定设置有多个压紧凸点12,压紧凸点12正对吸收垫35与层析膜32的搭接处,并将吸收垫35与层析膜32抵紧固定,从而保证了层析至层析膜32端部的检测样液可顺利被吸收垫35吸收,减少因大量样液堆积在层析膜32端部而造成漏液的情况发生。
39.一般情况下,在生产试剂盒时,需要先分别制得上盒体1、下盒体2和试纸条3,然后将试纸条3安装至下盒体2内,再将上盒体1与下盒体2扣合,即完成试剂盒的组装,组装完毕后,还需要在观测窗5上方喷印上该试纸条3检测的项目名称,这样就使得上盒体1与试纸条3需要一一对应使用,十分不便。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在试纸条3的吸收垫35远离底片材31的一侧粘附有种类标签36,在生产试纸条3时,就在种类标签36上标记上检测项目的名称,上盒体1表面对应种类标签36的位置还开设有标签窗13,种类标签36上的标记从标签窗13漏出,从而减少了在上盒体1表面喷印名称的步骤。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带有压紧结构的体外诊断检测试剂盒的实施原理为:在上盒体1与下盒体2扣合时,第一压紧条8将样品垫34与标记垫33搭接处压紧,第二压紧条9将标记垫33与层析膜32的搭接处压紧,压紧凸点12将吸收垫35与层析膜32搭接处压紧,从而保证了试纸条3各部分的有效接触,使待测样液可顺利渗透或层析,使检测顺利进行。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