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电跨越封网测距及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53286发布日期:2022-05-17 15:49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带电跨越封网测距及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线路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电跨越封网测距及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2.新建及改扩建线路工程跨越电气化铁路、通电线路。经常存在被跨越物跨度太大和通电线路高度太高因素致使搭设跨越架跨越施工困难,此时采用跨越两基塔横担下方绑扎抱杆(抱杆平行于铁塔横担),封网绳绑在抱杆上这种跨越方法。但存在因天气和绑扎不牢固等因素,封网绳向下掉落,导致与通电线路安全距离不够高;还由于施工原因,新牵导线与封网绳安全距离不足,导致封网绳下方通电线路跳闸故障,甚至有可能引起人身伤亡的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电跨越封网测距及报警系统,主要目的是时时监测封网和其上方、下方导线的安全距离。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电跨越封网测距及报警系统,该系统包括:封网和测距部;
6.所述封网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基塔的横担下方的塔体,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基塔的横担下方的塔体,所述封网包括多个主绳和多个副绳,多个所述主绳分别沿第一基塔和第二基塔连线方向延伸,多个所述主绳和多个所述副绳纵横交错连接;
7.其中,所述封网交叉跨越通电线路,第一基塔的横担和第二基塔的横担之间架设有新牵引导线;
8.所述测距部包括多个第一测距机构和多个第二测距机构,多个所述第一测距机构依次固定排列于其中一个所述副绳上,用于使多个所述第一测距机构位于通电线路的正上方,从而测量所述封网和通电线路之间的距离,多个所述第二测距机构依次固定排列于其中一个所述主绳上,用于使多个所述第二测距机构位于新牵引导线的下方,从而测量所述封网和新牵引导线之间的距离,多个所述第一测距机构和多个第二测距机构分别无线连接于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于显示屏。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10.可选的,所述第一测距机构为红外探测器。
11.可选的,所述第二测距机构包括雷达波发射器和雷达波接收器。
12.可选的,多个所述第二测距机构依次固定排列于所述封网边缘的所述主绳上。
13.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测距机构的距离为八米,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测距机构的距离为六米。
14.可选的,所述第一测距机构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二测距机构的数量为三个。
15.可选的,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显示屏集成于手机。
16.可选的,所述主绳和所述副绳均采用迪尼玛绳。
17.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8.因为封网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横担下方的塔体,所以当新牵引导线意外掉落时,新牵引导线也只能掉落至封网上,避免新牵引导线接触通电线路,从而避免通电线路跳闸故障。
19.在上述基础上,多个第一测距机构测量封网和通电线路之间的距离,并将该距离值转化为第一电信号,并传递至控制器,并在显示屏上以第一数字显示出来,以备工作人员及时查看。
20.同时,多个第二测距机构测量封网和新牵引导线之间的距离,并将该距离值转化为第二电信号,并传递至控制器,并在显示屏上以第二数字形式显示出来,以备工作人员及时查看。
21.同时,控制器内还存储有封网和通电线路之间距离的安全阈值所对应的电平阈值,当第一电信号低于该电平阈值的最小值时,控制器通过显示屏显示报警信号,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封网有向下掉落的趋势,从而及时拉高封网。
22.同时,控制器内还存储有封网和新牵引导线之间距离的安全阈值所对应的电平阈值,当第二电信号低于该电平阈值的最小值时,控制器通过显示屏显示报警信号,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发现新牵导线的高度不够高,从而再次及时拉紧两基塔之间的新牵引导线。
23.通过本系统,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事故发生,防患于未然。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封网、第一基塔和第二基塔的位置关系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封网的俯视图。
26.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封网1、第一基塔2、第二基塔3、横担4、主绳5、副绳6、通电线路7、新牵引导线8、第一测距机构9、第二测距机构10、抱杆11。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电跨越封网1测距及报警系统,其包括:封网1和测距部;
30.所述封网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基塔2的横担4下方的塔体,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基塔3的横担4下方的塔体,所述封网1包括多个主绳5和多个副绳6,多个所述主绳5分别沿第一基塔2和第二基塔3连线方向延伸,多个所述主绳5和多个所述副绳6纵横交错连接;
31.其中,所述封网1交叉跨越通电线路7,第一基塔2的横担4和第二基塔3的横担4之间架设有新牵引导线8;
32.所述测距部包括多个第一测距机构9和多个第二测距机构10,多个所述第一测距机构9依次固定排列于其中一个所述副绳6上,用于使多个所述第一测距机构9位于通电线路7的正上方,从而测量所述封网1和通电线路7之间的距离,多个所述第二测距机构10依次固定排列于其中一个所述主绳5上,用于使多个所述第二测距机构10位于新牵引导线8的下方,从而测量所述封网1和新牵引导线8之间的距离,多个所述第一测距机构9和多个第二测距机构10分别无线连接于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于显示屏。
33.带电跨越封网1测距及报警系统工作过程如下:
34.因为封网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横担4下方的塔体,所以当新牵引导线8意外掉落时,新牵引导线8也只能掉落至封网1上,避免新牵引导线8接触通电线路7,从而避免通电线路7跳闸故障。
35.在上述基础上,多个第一测距机构9测量封网1和通电线路7之间的距离,并将该距离值转化为第一电信号,并传递至控制器,并在显示屏上以第一数字显示出来,以备工作人员及时查看。
36.同时,多个第二测距机构10测量封网1和新牵引导线8之间的距离,并将该距离值转化为第二电信号,并传递至控制器,并在显示屏上以第二数字形式显示出来,以备工作人员及时查看。
37.同时,控制器内还存储有封网1和通电线路7之间距离的安全阈值所对应的电平阈值,当第一电信号低于该电平阈值的最小值时,控制器通过显示屏显示报警信号,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封网1有向下掉落的趋势,从而及时拉高封网1。
38.同时,控制器内还存储有封网1和新牵引导线8之间距离的安全阈值所对应的电平阈值,当第二电信号低于该电平阈值的最小值时,控制器通过显示屏显示报警信号,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发现新牵导线的高度不够高,从而再次及时拉紧两基塔之间的新牵引导线8。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本系统,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事故发生,防患于未然。
40.具体的,第一基塔2的横担4下方的塔体绑扎有抱杆11(即假横担),抱杆11平行于横担4,封网的四角分别绑扎于抱杆11的端部。
41.具体的,多个所述主绳5和多个所述副绳6纵横交错固定连接,形成网状。
42.具体的,相邻两个主绳5之间的距离为六米,相邻两个副绳6之间的距离为两米。
43.具体的,多个第一测距机构9测得的第一电信号传递至控制器,可以互为校准;多个第二测距机构10测得的第二电信号传递至控制器,可以互为校准。
44.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测距机构9为红外探测器。
45.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因为通电线路7通电产生热量,所以红外探测器可以接收通电导线的红外辐射能量,从而确定封网1和通电导线的距离,并转化成第一电信号。
46.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测距机构10包括雷达波发射器和雷达波接收器。
47.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新牵引导线8位于封网1的上方,封网1和新牵引导线8之间没有其他物体,所以雷达波发射器发出的电磁波大概率只能被新牵引导线8反射,从而雷达波接收器由接收的电磁波,可以获得新牵引导线8和封网1的距离,并转化为第二电信号。
48.如图2所示,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二测距机构10依次固定排列于所述封网1边缘的所述主绳5上。
49.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因为新牵引导线8连接于相邻基塔横担4的端部,新牵引导线8位于封网1边缘的主绳5正上方,多个第二测距机构10依次固定排列于封网1边缘的主绳5上,第二测距机构10所测得的距离值基本为新牵引导线8和封网1之间的竖直距离,相对于第二测距机构10固定连接于封网1中间的主绳5,本实施方式测得的距离值更加客观。
50.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测距机构10的距离为八米,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测距机构9的距离为六米。
51.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因为主绳5和新牵引导线8都比较长,所以多个第二测距机构10的相邻间隔比较大,可以监测较大长度范围内的新牵引导线8和封网1的间距,所测距离值更加具有代表性。
52.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测距机构9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二测距机构10的数量为三个。
5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测距机构9和第二测距机构10的数量均为三个,控制器所接收的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均为三个,控制器可以选择最小的第一电信号和最小的第二电信号作为判断对象,以确定距离是否安全。
54.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显示屏集成于手机。
55.在本实施方式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机时时观察第一数字和第二数字,并及时接收报警信息。
56.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主绳5和所述副绳6均采用迪尼玛绳。
57.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迪尼玛绳强度高,是优质钢的10余倍;弹性模量高,仅次于特级碳纤维。所以迪尼玛绳制作的封网1可以长期使用,避免封网1部分破损而不能承载意外掉落新牵引导线8。
5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