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牛用智能化全方位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79961发布日期:2022-03-16 22:59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牛用智能化全方位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牛用智能化全方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牛脸识别技术是对牛的面部进行识别,首先需要找到合适的位置,并且保持牛头静止不动,对牛的面部进行照相,并将图像数据传输到后台进行存储,通过对牛的脸部进行识别后,可以方便保险、金融身份鉴定,并保证记录数据与图像能够形成一一对应,使得养牛生产能够实现信息化。目前的牛脸识别是通过人工找到最佳的角度,手动拍照后上传到后台,人员工作量大,不能将牛生长过程中的全部数据进行整合。
3.授权公告号为cn21351829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一种牛脸识别装置》,其具有牛头固定架和识别摄像头的牛脸识别装置,通过牛头固定架将牛头固定住,并利用识别摄像头对固定住的牛脸进行照相识别,并将数据传输到后台。这种装置单独设置,只能单独的对数据进行存储,也不能将牛生长过程中的全部数据进行整合。缺少对牛头和牛身一次性完成数据采集的相关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牛用智能化全方位检测装置。
5.一种牛用智能化全方位检测装置,包括地磅盘、缓冲平台、牛头影像采集组件、牛身数据采集组件、前板、顶盖、两个前立柱、两个中间立柱、两个后立柱、两个大侧门和两个小侧门,地磅盘和缓冲平台之间水平并列设置,两个前立柱竖直并列设置在地磅盘的一端处,两个中间立柱竖直并列设置在地磅盘的另一端处,两个中间立柱靠近缓冲平台设置,两个后立柱竖直并列设置在缓冲平台上,两个前立柱和两个中间立柱上设置有顶盖,两个前立柱之间设置有前板,前板上加工有窗口,牛头影像采集组件设置在前板外,牛头影像采集组件的摄像端朝向窗口设置,每个前立柱和其靠近的中间立柱之间铰接有一个大侧门,每个中间立柱和其靠近的后立柱之间设置有一个小侧门,牛身数据采集组件设置在地磅盘和顶盖之间。
6.作为优选方案:牛头影像采集组件包括总支撑座、竖杆、支撑杆、摄像头和大转筒,总支撑座设置在处于前板外的顶盖一端上,竖杆的一端设置在总支撑座上,竖杆的另一端铰接有支撑杆,摄像头设置在支撑杆上,大转筒套装在摄像头上。
7.作为优选方案:牛身数据采集组件包括上测量总成和下测量总成,上测量总成和下测量总成的结构相同,上测量总成设置在顶盖上,下测量总成设置在地磅盘上,上测量总成包括第一测量软尺、两个第一通过管、两个第一缠绕盒、两个第一支撑座和两个第一伸缩杆,两个第一支撑座并列设置在顶盖的底面上,每个第一支撑座的底面上设置有一个第一伸缩杆,每个第一伸缩杆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一通过管,每个第一伸缩杆的下端与其对应的第一通过管的外壁相连接,第一通过管的一端处连通有一个第一缠绕盒,第一通过管的另
10-第二伸缩杆;5-前板;6-前立柱;7-中间立柱;8-后立柱;9-大侧门;10-小侧门;13-顶盖;15-窗口;16-第一滑轨;17-第二滑轨;20-驱动器;20-1-转轮;20-2-电机;21-颗粒;22-第一磁片。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27.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28.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包括地磅盘1、缓冲平台2、顶盖13、牛头影像采集组件、牛身数据采集组件、前板5、两个前立柱6、两个中间立柱7、两个后立柱8、两个大侧门9和两个小侧门10,地磅盘1和缓冲平台2之间水平并列设置,两个前立柱6竖直并列设置在地磅盘1的一端处,两个中间立柱7竖直并列设置在地磅盘1的另一端处,两个中间立柱7靠近缓冲平台2设置,两个后立柱8竖直并列设置在缓冲平台2上,两个前立柱6和两个中间立柱7上设置有顶盖13,两个前立柱6之间设置有前板5,前板5上加工有窗口15,牛头影像采集组件设置在前板5外,牛头影像采集组件的摄像端朝向窗口15设置,每个前立柱6和其靠近的中间立柱7之间铰接有一个大侧门9,每个中间立柱7和其靠近的后立柱8之间设置有一个小侧门10,牛身数据采集组件设置在地磅盘1和顶盖13之间。
29.本实施方式中每个小侧门10都具有两个转动极限位置,两个大侧门9和两个小侧门10一一对应设置,第一个极限转动位置是每个小侧门10与其对应的大侧门9处于地磅盘1和缓冲平台2的同一侧面上,该位置关系下,用于为牛提供进入通道,其通道的长度为地磅盘1和缓冲平台2组成的总长度,第二个位置是两个小侧门10中的一个小侧门10转动到与其对应的大侧门9呈90度夹角,其一侧铰接在一个中间立柱7上,另一侧与另一个中间立柱7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对进入到地磅盘1上的牛进行围合定位的效果。
30.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进一步限定,牛头影像采集组件包括总支撑座3-1、竖杆3-2、支撑杆3-3、摄像头3-4和大转筒3-5,总支撑座3-1设置在处于前板5外的顶盖13一端上,竖杆3-2的一端设置在总支撑座3-1上,竖杆3-2的另一端铰接有支撑杆3-3,摄像头3-4设置在支撑杆3-3上,大转筒3-5套装在摄像头3-4上。
31.本实施方式中竖杆3-2为伸缩杆,能够调节摄像头3-4和大转筒3-5的所处高度。支撑杆3-3与竖杆3-2的另一端相铰接,用于调节摄像头3-4和大转筒3-5的俯仰角度,利于不同身高的牛使用。
32.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的进一步限定,牛身数据采集组件包括上测量总成和下测量总成,上测量总成和下测量总成的结构相同,上测量总成设置在顶盖13上,下测量总成设置在地磅盘1上,上测量总成包括第一测量软尺4-1、两个第一通过管4-2、两个第一缠绕盒4-3、两个第一支撑座4-4和两个第一伸缩杆4-5,两个第一支
撑座4-4并列设置在顶盖13的底面上,每个第一支撑座4-4的底面上设置有一个第一伸缩杆4-5,每个第一伸缩杆4-5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一通过管4-2,每个第一伸缩杆4-5的下端与其对应的第一通过管4-2的外壁相连接,第一通过管4-2的一端处连通有一个第一缠绕盒4-3,第一通过管4-2的另一端为配合第一测量软尺4-1的进出尺端,第一测量软尺4-1的一端穿过一个第一通过管4-2的进出尺端与一个第一缠绕盒4-3相连接,第一测量软尺4-1的另一端穿过另一个第一通过管4-2的进出尺端与另一个第一缠绕盒4-3相连接。
33.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三的进一步限定,第一缠绕盒4-3为圆形盒体,每个第一缠绕盒4-3内设置有扭簧,扭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缠绕盒4-3的盒内壁上,扭簧的另一端与第一测量软尺4-1的端部相连接。
34.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或四进一步限定,每个中间立柱7上设置有与两个小侧门10中一个所述小侧门10相配合的铰接部11,每个中间立柱7上还设置有与两个小侧门10中另一个所述小侧门10相配合的可拆卸部12。
35.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或五进一步限定,大转筒3-5配合设置有驱动器20,驱动器20包括转轮20-1和电机20-2,电机20-2设置在支撑杆3-3上,转轮20-1套装在电机20-2的输出轴上,转轮20-1与大转筒3-5啮合配合。
36.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头3-4为圆筒形式摄像头,其为现有产品,大转筒3-5套装在摄像头3-4外,大转筒3-5的内壁与摄像头3-4的外壁滑动配合。
37.本实施方式中驱动器20用于为大转筒3-5提供转动动力,驱动器20配合大转筒3-5的工作过程为:
38.启动电机20-2,电机20-2带动转轮20-1转动,转轮20-1转动带动大转筒3-5沿摄像头3-4的外壁作出自转圆周运动。
39.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或六的进一步限定,大转筒3-5内设置有数个颗粒21。
40.本实施方式中大转筒3-5包括圆筒体、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圆筒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第一端盖朝向圆筒体内部的端面设置有镜面,镜面的外边缘处镶嵌有数个灯珠,第二端盖为透明材质制成的端盖,圆筒体内设置有数个颗粒21,颗粒为球体、三棱锥、正方体或其他形态的颗粒体,在圆筒体转动下使数个颗粒21沿圆筒体的内壁滚动,配合镜面和灯珠产生的效果更加明显,用于吸引牛的注意力,使其避免乱晃产生不利于快速拍摄的动作,便于摄像头3-4更加清晰且准确的拍摄牛面部。
41.摄像头3-4处还设置有现有rfid读写器,用于快速获取牛头部处的耳标,从而读取牛的生长数据。
42.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或七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测量软尺4-1内沿其长度方向布置有多个第一磁片22。第一测量软尺4-1包括第一上尺条和第一下尺条,第一上尺条和第一下尺条之间相粘结,第一上尺条和第一下尺条之间夹持有多个第一磁片22。
43.本实施方式中上测量总成和下测量总成的结构相同,上测量总成设置在顶盖13上,下测量总成设置在地磅盘1上,下测量总成包括第二测量软尺4-6、两个第二通过管4-7、两个第二缠绕盒4-8、两个第二支撑座4-9和两个第二伸缩杆4-10,两个第二支撑座4-9并列设置在顶盖13的底面上,每个第二支撑座4-9的底面上设置有一个第二伸缩杆4-10,每个第
二伸缩杆4-10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二通过管4-7,每个第二伸缩杆4-10的下端与其对应的第二通过管4-7的外壁相连接,第二通过管4-7的一端处连通有一个第二缠绕盒4-8,第二通过管4-7的另一端为配合第二测量软尺4-6的进出尺端,第二测量软尺4-6的一端穿过一个第二通过管4-7的进出尺端与一个第二缠绕盒4-8相连接,第二测量软尺4-6的另一端穿过另一个第二通过管4-7的进出尺端与另一个第二缠绕盒4-8相连接。第二测量软尺4-6为双层尺体,第二测量软尺4-6包括第二上尺条和第二下尺条,第二上尺条和第二下尺条之间相粘结,第二上尺条和第二下尺条之间夹持有多个第二磁片。
44.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测量软尺4-1在两个第一通过管4-2、两个第一缠绕盒4-3、两个第一支撑座4-4和两个第一伸缩杆4-5相互配合下实现下落并围合在牛身的上半部分,与此同时,第二测量软尺4-6在两个第二通过管4-7、两个第二缠绕盒4-8、两个第二支撑座4-9和两个第二伸缩杆4-10相互配合下上升并围合在牛身的下半部分,第一测量软尺4-1的一端与其靠近的第二测量软尺4-6的一端通过临近的一个第一磁片22和一个第二磁片相吸合实现连接,第一测量软尺4-1的另一端与其靠近的第二测量软尺4-6的另一端通过临近的另一个第一磁片22和另一个第二磁片相吸合实现连接,从而实现对牛胸围的围合测量过程,也是对牛胸围的估算过程。
45.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测量软尺4-1还可划定多个区域,其中间尺段为一种颜色,其两端尺段分别设置有至少一种颜色,通过不同颜色的尺段相配合,也能够快速获取牛属于的牛体类型。第二测量软尺4-6与第一测量软尺4-1的结构以及设置形式相同。
46.第二通过管4-7为扁管,其纵向截面形状为矩形。
47.本实施方式中当第一测量软尺4-1和第二测量软尺4-6从牛身上方和下方依次包裹牛身并吸合固定了包裹尺寸后,可通过调节摄像头3-4的偏摆角度对第一测量软尺4-1和第二测量软尺4-6连接刻度进行拍摄,保存数据。也可另在两个大侧门9的内壁=、地磅盘1和/或顶盖13上另设多个摄像头,对第一测量软尺4-1和第二测量软尺4-6包围时的连接位置进行多角度拍摄,利于牛身测量结果的多位置获取。
48.进一步的,第一测量软尺4-1和第二测量软尺4-6均为非弹性材料制成的软尺。
49.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八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支撑座4-4在顶盖13上配合设置有两条第一滑轨16,每个第一支撑座4-4对应设置有一条第一滑轨16,用于调节第一支撑座4-4在顶盖13上的移动位置。
50.两个第二支撑座4-9在地磅盘1上配合设置有两条第二滑轨17,每个第二支撑座4-9对应设置有一条第二滑轨17,用于调节第二支撑座4-9在地磅盘1上的移动位置,从而实现对停留在地磅盘1上的不同位置的牛进行围合测量,也可对同一头牛的不同位置进行围合测量。
51.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支撑座4-4和两个第二支撑座4-9的移动过程同步进行。
52.本实用新型中地磅盘1、牛头影像采集组件和牛身数据采集组件配合设置有后台处理控制系统,后台处理控制系统为现有系统,用于通过牛头影像采集组件对牛的面部进行拍摄后,牛头影像采集组件获取的图像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通过对牛的脸部进行识别后,可以方便办理保险,并保证记录数据与图像能够形成一一对应,使得养牛生产能够实现信息化处理过程。
53.地磅盘1去掉设置在其上的下测量总成及其他相关结构体重量后,能够直接用于
测量牛体重数据,并将称量出牛的体重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后台。
54.摄像头3-4处的rfid读写器用于读取牛的耳标,从而能够读取到牛的产地、牧户、出生体重等信息,并将数据传输到后台。
55.牛脸识别照片、牛体尺数据与体重数据均传输到后台,通过后台整合在一起,节省了人工操作工作量,降低了获取数据难度,提升智能化处理程度。
5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