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电路板外形检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13998发布日期:2022-05-31 13:07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PCB电路板外形检测机的制作方法
一种pcb电路板外形检测机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外形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cb电路板外形检测机。


背景技术:

2.pcb即印制线路板,简称印制板,是电子工业的重要部件之一,几乎每种电子设备,小到电子手表、计算器,大到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军用武器系统,只要有集成电路等电子元件,为了使各个元件之间的电气互连,都要使用印制板,印制线路板由绝缘底板、连接导线和装配焊接电子元件的焊盘组成,具有导电线路和绝缘底板的双重作用。
3.现有的pcb电路板外形检测机,无法在检测时对输送带上的电路板进行限流,使电路板间歇性进行输送,同时在对输送中的电路板进行防护,使其始终保持在中心位置,对此我们设计出一种pcb电路板外形检测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pcb电路板外形检测机,无法在检测时对输送带上的电路板进行限流,使电路板间歇性进行输送,同时在对输送中的电路板进行防护,使其始终保持在中心位置,对此我们设计出一种pcb电路板外形检测机。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pcb电路板外形检测机,包括有支架外壳,所述支架外壳一侧安装有输送带,且支架外壳顶端安装有检测器,所述支架外壳内部安装有限位机构,且限位机构内部包括有第一空心杆,所述第一空心杆一侧活动套接有第二空心杆,所述第一空心杆与支架外壳顶端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第二空心杆顶端活动套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表面啮合连接有链条,所述链条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底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块,且螺纹块一侧嵌合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条,且第一活动条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表面嵌合连接有限位板,且第二转轴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活动条,所述第二活动条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且第三转轴表面嵌合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第一空心杆内部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固定块与螺纹杆底端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支架外壳顶端安装有限流机构。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第一齿轮通过链条与第二齿轮构成转动结构,且第一活动条通过第一转轴与螺纹块构成传动结构。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螺纹块与固定块中轴线相重合,且限位板与第一空心杆之间呈平行状态。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限流机构内部包括有固定杆,且固定杆与支架外壳顶端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一侧嵌合连接有第四转轴,且第四转轴表面转动连接有l型杆,所述l型杆底端活
动连接有凸轮,且凸轮一侧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一侧转动连接有轴承,且轴承与支架外壳内壁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转杆表面转动连接有传送带,且传送带与输送带表面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凸轮表面活动套接有通槽,且通槽与支架外壳顶端为嵌合连接。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l型杆通过第四转轴与固定杆构成转动结构,且凸轮通过转杆与传送带构成传动结构。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凸轮通过通槽与支架外壳构成滑动结构,且固定杆与支架外壳顶端之间呈状态。
1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实用新型中,在限位机构的作用下,通过拧动活动杆,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链条,在带动第二齿轮进行转动,使螺纹杆在第二空心杆内部进行转动,也带动螺纹块在螺纹杆表面移动,从而使第一活动条、第二活动条进行转动,在推动限位板进行移动,通过这样的设置,使输送带上输送的电路板进行防护,防止发生偏移,通过限位板让电路板始终保持在输送带中心位置进行移动,从而对电路板进行检测的更加准确。
19.2、本实用新型中,在限位机构的作用下,通过输送带转动,带动传送带动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转杆进行转动,在带动凸轮通过通槽进行转动,从而推动l型杆通过第四转轴进行转动,通过这样的设置,对输送带上的电路进行间歇性进行输送,使电路板可以进行有效的输送,防止输送过快,导致检测不准,从而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pcb电路板外形检测机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限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限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例说明:
26.1、支架外壳;2、输送带;3、检测器;4、限位机构;401、第一空心杆;402、第二空心杆;403、活动杆;404、第一齿轮;405、链条;406、第二齿轮;407、螺纹杆;408、螺纹块;409、第一转轴;4010、第一活动条;4011、第二转轴;4012、限位板;4013、第二活动条;4014、第三转轴;4015、固定块;5、限流机构;501、固定杆;502、第四转轴;503、l型杆;504、凸轮;505、转杆;506、轴承;507、传送带;508、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参照图1-5,一种pcb电路板外形检测机,包括有支架外壳1,支架外壳1一侧安装有
输送带2,且支架外壳1顶端安装有检测器3,支架外壳1内部安装有限位机构4,且限位机构4内部包括有第一空心杆401,第一空心杆401一侧活动套接有第二空心杆402,第一空心杆401与支架外壳1顶端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第二空心杆402顶端活动套接有活动杆403,活动杆403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404,且第一齿轮404表面啮合连接有链条405,链条405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406,且第二齿轮406底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407,螺纹杆407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块408,且螺纹块408一侧嵌合连接有第一转轴409,第一转轴409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条4010,且第一活动条4010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4011,第二转轴4011表面嵌合连接有限位板4012,且第二转轴4011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活动条4013,第二活动条4013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4014,且第三转轴4014表面嵌合连接有固定块4015,固定块4015与第一空心杆401内部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固定块4015与螺纹杆407底端之间为活动连接,支架外壳1顶端安装有限流机构5,通过转动活动杆403,使其带动第一齿轮404,从而带动链条405,使链条405带动第二齿轮406进行转动。
29.进一步,第一齿轮404通过链条405与第二齿轮406构成转动结构,且第一活动条4010通过第一转轴409与螺纹块408构成传动结构,通过第一转轴409移动,使第一活动条4010通过第二转轴4011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二活动条4013通过第三转轴4014进行转动。
30.进一步,螺纹块408与固定块4015中轴线相重合,且限位板4012与第一空心杆401之间呈平行状态,通过螺纹块408在螺纹杆407表面进行移动,从而带动第一转轴409进行移动。
31.进一步,限流机构5内部包括有固定杆501,且固定杆501与支架外壳1顶端之间为固定连接,固定杆501一侧嵌合连接有第四转轴502,且第四转轴502表面转动连接有l型杆503,l型杆503底端活动连接有凸轮504,且凸轮504一侧固定连接有转杆505,转杆505一侧转动连接有轴承506,且轴承506与支架外壳1内壁之间为转动连接,转杆505表面转动连接有传送带507,且传送带507与输送带2表面之间为转动连接,凸轮504表面活动套接有通槽508,且通槽508与支架外壳1顶端为嵌合连接,通过输送带2转动,带动传送带507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转杆505通过轴承506进行转动。
32.进一步,l型杆503通过第四转轴502与固定杆501构成转动结构,且凸轮504通过转杆505与传送带507构成传动结构,通过转杆505进行转动,使其带动凸轮504进行转动,从而间歇性推动l型杆503。
33.进一步,凸轮504通过通槽508与支架外壳1构成滑动结构,且固定杆501与支架外壳1顶端之间呈状态,通过凸轮504在通槽508中滑动,从而推动l型杆503通过第四转轴502进行转动。
34.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输送带2转动,从而带动传送带507,使转杆505通过轴承506进行转动,从而在带动转杆505表面的凸轮504进行转动,使凸轮504推动l型杆503通过第四转轴502进行转动,使凸轮504通过通槽508进行滑动,从而间歇性推动l型杆503,对输送带2上的电路进行间歇性进行输送,使电路板可以进行有效的输送,防止输送过快,导致检测不准,从而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拧动活动杆403,使其通过第二空心杆402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404进行转动,在带动链条405进行转动,通过链条405带动第二齿轮406进行转动,使螺纹杆407在第一空心杆401内部进行转动,也带动螺纹块408在其表面进行移动,从而带动第一转轴409,使第一活动条4010通过第二转轴4011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二活
动条4013通过第三转轴4014进行转动,从而推动限位板4012向一侧进行移动,对输送带2上输送的电路板进行防护,防止发生偏移,通过限位板4012让电路板始终保持在输送带2中心位置进行移动,从而对电路板进行检测的更加准确,就这样完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3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