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附加产品电性能测试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15514发布日期:2022-07-02 00:51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附加产品电性能测试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附件产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附加产品电性能测试工装。


背景技术:

2.电缆附件产品作为电缆线路中各种电缆的中间连接及终端连接,电缆附件产品与电缆一起构成电力输送网络,是连接电缆与输配电线路及相关配电装置的重要产品,而用于高压电缆线路中的电缆附件产品的可靠性尤为重要。电缆附件产品的材质为橡胶,电缆附件产品的电性能的好坏是评判电缆附件产品品质的首要原则,目前,电缆附件产品电性能测试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普遍存在试验效率低下,耗时耗力,测试成本高,测试精度差的问题,因此,应该提供一种操作便捷且测试精度高的电缆附件产品电性能测试工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缆附加产品电性能测试工装,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对多个电缆附件产品同时进行电性能的测试,便于试验人员手动安装与拆卸多个电缆附件产品,提高了电缆附件产品电性能试验的试验效率和试验精度,省时省力,便于推广应用。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缆附加产品电性能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安装在所述支架顶端的定模板、平行设置在所述定模板上方的动模板和平行设置在所述动模板上方的顶板,所述定模板与所述顶板之间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动模板滑动套装在所述导向柱上,所述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带动所述动模板沿所述导向柱上下移动的气缸,所述定模板上固定安装有多个用于支撑电缆附件产品的试验端盖,所述动模板上固定安装有多个绝缘子,多个所述试验端盖和多个所述绝缘子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绝缘子通过铜排串联为一体,所述铜排上连接有高压接线端,所述试验端盖上开设有供接地线安装的螺纹孔。
5.上述的一种电缆附加产品电性能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板的顶面和所述顶板的底面上均设置有绝缘橡胶板。
6.上述的一种电缆附加产品电性能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子的顶端套有不锈钢球形罩。
7.上述的一种电缆附加产品电性能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底端设置有行走轮。
8.上述的一种电缆附加产品电性能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板和所述动模板均为长方形,多个所述绝缘子呈多排多列布设在所述动模板上。
9.上述的一种电缆附加产品电性能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板和所述动模板均为圆形,多个所述绝缘子呈同心圆环式布设在所述动模板上。
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架上安装定模板,并在定模板的上方平行设置动模板,在动模板的上方平行设置顶板,且定模板与顶板之间设置有导向柱,此时,支架、定模板、动模板、顶板和导向柱共同形成一个结构稳定可靠的试验平台,由于动模板滑动套装在导向柱上,当利用气缸带动动模板沿导向柱向下移动时,即能够带动动模板和定模板进行合模,当利用气缸带动动模板沿导向柱向上移动时,即能够带动动模板和定模板进行开模,该试验工装操作简单,且开合模精度高,使用效果好。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定模板上固定安装多个试验端盖,在动模板上固定安装多个绝缘子,且多个试验端盖和多个绝缘子一一对应,实际使用时,将多个待试验的电缆附件产品分别一一对应放置在多个试验端盖上,当利用气缸带动动模板沿导向柱向下移动时,动模板能够带动多个绝缘子分别压紧在多个电缆附件产品上,由于多个绝缘子通过铜排串联为一体,且铜排上连接有高压接线端,试验端盖上开设螺纹孔,因此,只需要将高压线连接在高压接线端,并将接地线固定安装在螺纹孔内,即能够对多个电缆附件产品同时进行电性能的测试,便于试验人员手动安装与拆卸多个电缆附件产品,提高了电缆附件产品电性能试验的试验效率和试验精度,省时省力,便于推广应用。
13.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
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对多个电缆附件产品同时进行电性能的测试,便于试验人员手动安装与拆卸多个电缆附件产品,提高了电缆附件产品电性能试验的试验效率和试验精度,省时省力,便于推广应用。
15.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开模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合模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18.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
19.图4为实施例1的动模板、多个绝缘子、铜排和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实施例2的动模板、多个绝缘子、铜排和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支架;
ꢀꢀꢀꢀꢀꢀꢀꢀꢀꢀꢀꢀꢀ
2—定模板;
ꢀꢀꢀꢀꢀꢀꢀꢀꢀꢀ
3—动模板;
23.4—顶板;
ꢀꢀꢀꢀꢀꢀꢀꢀꢀꢀꢀꢀꢀ
5—导向柱;
ꢀꢀꢀꢀꢀꢀꢀꢀꢀꢀ
6—气缸;
24.6-1—活塞杆;
ꢀꢀꢀꢀꢀꢀꢀꢀꢀ
7—行走轮;
ꢀꢀꢀꢀꢀꢀꢀꢀꢀꢀ
8—试验端盖;
25.8-1—螺纹孔;
ꢀꢀꢀꢀꢀꢀꢀꢀꢀ
9—绝缘子;
ꢀꢀꢀꢀꢀꢀꢀꢀꢀꢀ
10—电缆附件产品;
26.11—绝缘橡胶板;
ꢀꢀꢀꢀꢀꢀ
12—铜排;
ꢀꢀꢀꢀꢀꢀꢀꢀꢀꢀꢀ
13—高压接线端;
27.14—不锈钢球形罩。
具体实施方式
2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实施例1和实施例2进行详细阐述:
29.实施例1
30.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架1、安装在所述支架1顶端的定模板2、平行设置在所述定模板2上方的动模板3和平行设置在所述动模板3上方的顶板4,所述定模板2
与所述顶板4之间设置有导向柱5,所述动模板3滑动套装在所述导向柱5上,所述支架1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带动所述动模板3沿所述导向柱5上下移动的气缸6,所述定模板2上固定安装有多个用于支撑电缆附件产品10的试验端盖8,所述动模板3上固定安装有多个绝缘子9,多个所述试验端盖8和多个所述绝缘子9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绝缘子9通过铜排12串联为一体,所述铜排12上连接有高压接线端13,所述试验端盖8上开设有供接地线安装的螺纹孔8-1。
31.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架1上安装定模板2,并在所述定模板2的上方平行设置动模板3,在所述动模板3的上方平行设置顶板4,且定模板2与所述顶板4之间设置有导向柱5,此时,支架1、定模板2、动模板3、顶板4和导向柱5共同形成一个结构稳定可靠的试验平台,由于所述动模板3滑动套装在所述导向柱5上,当利用气缸6带动所述动模板3沿所述导向柱5向下移动时,即能够带动所述动模板3和定模板2进行合模,当利用气缸6带动所述动模板3沿所述导向柱5向上移动时,即能够带动所述动模板3和定模板2进行开模,该试验工装操作简单,且开合模精度高,使用效果好。
32.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定模板2上固定安装多个试验端盖8,在所述动模板3上固定安装多个绝缘子9,且多个所述试验端盖8和多个所述绝缘子9一一对应,实际使用时,将多个待试验的电缆附件产品10分别一一对应放置在多个试验端盖8上,当利用气缸6带动所述动模板3沿所述导向柱5向下移动时,动模板3能够带动多个绝缘子9分别压紧在多个电缆附件产品10上,由于多个所述绝缘子9通过铜排12串联为一体,且铜排12上连接有高压接线端13,所述试验端盖8上开设螺纹孔8-1,因此,只需要将高压线连接在高压接线端13,并将接地线固定安装在螺纹孔8-1内,即能够对多个电缆附件产品10同时进行电性能的测试,便于试验人员手动安装与拆卸多个电缆附件产品10,通过高压接线端13和螺纹孔8-1实现线路连接,提高了电缆附件产品10电性能试验的试验效率,省时省力,便于推广应用。
33.本实施例中,所述动模板3的顶面和所述顶板4的底面上均设置有绝缘橡胶板11。
34.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动模板3的顶面和顶板4的底面均设置绝缘橡胶板11,能够有效避免高压接线端13放电对于待测试的电缆附件产品10的电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35.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子9的顶端套有不锈钢球形罩14。
36.本实施例中,不锈钢球形罩14上开设有供铜排12穿过的让位孔,所述让位孔的数量为2-4个。
37.实际使用时,在进行电缆附件产品10电性能测试时,利用不锈钢球形罩14能够减少工频耐压高压电场的影响,能够提高测试准确性。
38.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1的底端设置有行走轮7。
39.实际使用时,当支架1的底端设置有行走轮7时,提高了支架1移动的灵活性,便于搬运,实用效果好。
40.本实施例中,所述定模板2和所述动模板3均为长方形,多个所述绝缘子9呈多排多列布设在所述动模板3上。
41.本实施例中,所述气缸6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导向柱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导向柱5分别设置在所述定模板2的四个角。
42.实际使用时,首先,将多个待试验的电缆附件产品10分别一一对应放置在多个试验端盖8上,在每个螺纹孔8-1内安装接地线;之后,利用气缸6带动所述动模板3沿所述导向柱5向下移动,使动模板3带动多个绝缘子9分别压紧在多个电缆附件产品10上,之后,在高
压接线端13连接高压线,即可以对多个电缆附件产品10同时进行电性能的测试;在完成多个电缆附件产品10的电性能测试后,先断开高压接线端13与高压线之间的连接,之后,利用气缸6带动所述动模板3沿所述导向柱5向上移动,使动模板3带动多个绝缘子9分别与多个电缆附件产品10脱离,再依次拆除多个电缆附件产品10即可,整个试验过程省时省力,测试准确性高,便于推广应用。
43.实施例2
44.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定模板2和所述动模板3均为圆形,多个所述绝缘子9呈同心圆环式布设在所述动模板3上。
45.实际使用时,当定模板2和所述动模板3均为圆形时,能够有效避免尖端放电对于待测试的电缆附件产品10的电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4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