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新冠病毒抗体半定量检测的参考物质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76527发布日期:2022-05-11 12:11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新冠病毒抗体半定量检测的参考物质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新冠病毒抗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新冠病毒抗体半定量检测的参考物质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2.新冠病毒抗体半定量检测的参考物质是一套由3支标准品组成的能够半定量检测待测样本中rbd igg抗体的含量的参考物质,其标准品的制备,是选取一份tcid50的值为1280的恢复期血清样品,并将该份样本用血清样本稀释液分别进行200、400、800倍稀释而得的样品。
3.目前对于参考物质的制备需要借助辅助工具进行,一般通过将血清与稀释液进行搅拌稀释,以此得到参考物质,然而现有的辅助工具对两者进行搅拌稀释时,工作人员无法得知辅助工具内部稀释的情况,得到的参考物质可能存在稀释不够均匀的情况,并且现有的辅助工具无法对两者的稀释物进行二次混合,使得血清与稀释液的稀释质量得到降低,适用范围不够广泛,因此,亟需一种用于新冠病毒抗体半定量检测的参考物质制备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新冠病毒抗体半定量检测的参考物质制备装置,具备血清与稀释液可以二次混合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血清与稀释液无法进行二次混合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新冠病毒抗体半定量检测的参考物质制备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一侧内壁固定连接隔断板,所述箱体正面设置有观察框,所述箱体一侧设置有循环结构。
6.所述循环结构包括横板、第一出水管、第一控制阀、第一抽水泵、导流管,所述横板设置于箱体一侧,所述横板一端与箱体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抽水泵固定在箱体一侧,所述第一出水管一端连接在第一抽水泵上,另一端端口封闭且设置于箱体内,所述导流管一端连接在第一抽水泵上,另一端封闭且设置于箱体内,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于第一出水管顶部。
7.通过打开第一控制阀,使隔断板底部的混合物受到第一抽水泵的作用通过第一出水管进入导流管内部,然后通过导流管进行箱体内部,使对稀释物进行二次稀释,进而使血清与稀释液混合得更加均匀。
8.优选的,所述箱体顶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外壁固定连接有搅拌棒,所述搅拌轴顶端贯穿箱体内部并延伸至箱体顶部,所述搅拌轴顶端与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箱体内底壁在搅拌轴端头部固定连接有稳定盘,所述搅拌轴转动连接在稳定盘内。
9.通过搅拌棒带动血清与稀释液进行转动,使血清与稀释液两者稀释的速度得到提高,稳定盘使搅拌轴转动时更加稳定。
10.优选的,所述箱体顶部连接有血清入管,所述箱体顶部与血清入管相背离一侧连接有稀释液入管,所述箱体一侧外壁设置有收集管,所述收集管顶部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收集管一端贯穿箱体一侧外壁并延伸至箱体内部。
11.优选的,所述箱体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部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一侧设置有第二抽水泵,所述第二抽水泵一侧连接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另一端端口封闭且设置于水箱内,所述第二抽水泵远离第二出水管一侧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远离第二抽水泵一端贯穿箱体一侧外壁并延伸至箱体内部。
12.通过箱体一侧的第二抽水泵抽取水箱内部的水通过第二出水管进入进水管内部,然后由进水管进入箱体内部,通过水对箱体内部的稀释残留物进行清洗。
13.优选的,所述箱体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导流管设置于限位块内部,所述导流管一端贯穿限位块内部并延伸至限位块顶部,所述导流管外壁与限位块内部固定连接。
14.优选的,所述隔断板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隔断板在通孔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拉块。
1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6.1、该用于新冠病毒抗体半定量检测的参考物质制备装置,通过设置有循环结构,具体为当需要对血清与稀释液进行二次混合时,工作人员通过打开第一控制阀,使箱体内部的稀释物受到第一抽水泵的作用通过第一出水管进入导流管内部,进而通过导流管重新进入箱体内部,然后对混合物进行二次稀释,使血清与稀释液混合得更加均匀,提高了血清与稀释液的稀释质量,达到血清与稀释液稀释混合更加均匀的效果。
17.2、该用于新冠病毒抗体半定量检测的参考物质制备装置,通过设置有水箱,具体为当需要对箱体内部进行清洗时,工作人员通过箱体一侧的第二抽水泵抽取水箱内部的水通过第二出水管进入进水管内部,然后由进水管进入箱体内部,通过搅拌轴与搅拌棒的作用带动水在箱体内部进行圆周运动,使水对箱体内部的稀释残留物进行清洗,然后进行集中处理,避免形成污染源,使箱体的实用性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
20.图3为本技术结构立体图;
21.图4为本技术图3中b处放大图;
22.图5为本技术结构侧视图。
23.其中:1、箱体;101、横板;102、第一出水管;103、第一控制阀;104、第一抽水泵;105、导流管;106、电机;107、搅拌轴;108、搅拌棒;109、稳定盘;110、血清入管;111、稀释液入管;112、收集管;113、第二控制阀;114、固定板;115、水箱;116、第二抽水泵;117、第二出水管;118、进水管;119、限位块;2、隔断板;201、通孔;202、滑槽;203、滑块;204、挡板;205、拉块;3、观察框。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新冠病毒抗体半定量检测的参考物质制备装置,参照图1、图3和图4,一种用于新冠病毒抗体半定量检测的参考物质制备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一侧内壁固定连接隔断板2,箱体1正面设置有观察框3,箱体1一侧设置有循环结构,循环结构包括横板101、第一出水管102、第一控制阀103、第一抽水泵104、导流管105,工作人员将血清与稀释液投入箱体1内部进行稀释,稀释完成后,进入隔断板2底部,此时可通过观察框3对稀释物进行观察,当需要对稀释物进行二次稀释时,通过打开第一控制阀103,使隔断板2底部的混合物受到第一抽水泵104的作用通过第一出水管102进入导流管105内部,然后通过导流管105进行箱体1内部,使对稀释物进行二次稀释,进而使血清与稀释液混合得更加均匀。
26.参照图1,箱体1顶部设置有电机106,箱体1内部设置有搅拌轴107,搅拌轴107外壁固定连接有搅拌棒108,搅拌轴107顶端贯穿箱体1内部并延伸至箱体1顶部,搅拌轴107顶端与电机106输出端固定连接,箱体1内底壁在搅拌轴107端头部固定连接有稳定盘109,搅拌轴107转动连接在稳定盘109内,工作人员通过将血清与稀释液投入箱体1内部,然后通过箱体1顶部的电机106驱动搅拌轴107与搅拌棒108转动,通过搅拌棒108带动血清与稀释液进行转动,使血清与稀释液两者稀释的速度得到提高,稳定盘109使搅拌轴107转动时更加稳定。
27.参照图5,箱体1顶部连接有血清入管110,箱体1顶部与血清入管110相背离一侧连接有稀释液入管111,箱体1一侧外壁设置有收集管112,收集管112顶部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13,收集管112一端贯穿箱体1一侧外壁并延伸至箱体1内部,工作人员通过血清入管110与稀释液入管111,可将血清与稀释液倒入箱体1内部,通过收集管112与第二控制阀113,可从箱体1取出血清与稀释液的稀释物。
28.参照图1,箱体1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14,固定板114顶部设置有水箱115,水箱115一侧设置有第二抽水泵116,第二抽水泵116一侧连接有第二出水管117,第二出水管117另一端端口封闭且设置于水箱115内,第二抽水泵116远离第二出水管117一侧连接有进水管118,进水管118远离第二抽水泵116一端贯穿箱体1一侧外壁并延伸至箱体1内部,工作人员通过箱体1一侧的第二抽水泵116抽取水箱115内部的水通过第二出水管117进入进水管118内部,然后由进水管118进入箱体1内部,通过水对箱体1内部的稀释残留物进行清洗。
29.参照图1,箱体1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19,导流管105设置于限位块119内部,导流管105一端贯穿限位块119内部并延伸至限位块119顶部,导流管105外壁与限位块119内部固定连接,限位块119主要对导流管105进行固定,使导流管105输送混合物时更加牢固可靠。
30.参照图2和图3,隔断板2内部开设有通孔201,隔断板2在通孔201侧壁开设有滑槽202,滑槽202内部设置有滑块203,滑块203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204,挡板204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拉块205,工作人员拉动拉块205,通过滑槽202与滑块203的滑动连接使挡板204滑动到箱体1外部,使血清与稀释液的混合物通过通孔201进入隔断板2底部,拉块205方便工作人员对挡板204提供拉力。
31.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新冠病毒抗体半定量检测的参考物质制备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对血清与稀释液进行二次混合时,工作人员通过打开第一控制阀103,使箱体1内部的稀释物受到第一抽水泵104的作用通过第一出水管102进入导流管105内部,进而通过导流管105重新进入箱体1内部,然后对混合物进行二次稀释,使血清与稀释液混合得更加均匀。
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