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坡面雨强率定的降雨收集装置

文档序号:29989032发布日期:2022-05-11 13:34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坡面雨强率定的降雨收集装置

1.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坡面雨强率定的降雨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2.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是水利工程和农业工程中常见的研究方法之一,为降雨入渗分析、降雨再分配、降雨同位素追踪等一系列降雨信息收集工作提供相应可控流程的试验基础。其中,坡面降雨收集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对于雨强率定和降雨均匀度的要求能够对应满足,才能确保后续试验及分析的顺利进行。
3.在降雨试验中,由于计算降雨强度需要考虑到各个取样点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部分取样地点或模拟实际工况会设定在斜坡面上。常见的用于坡面的降雨收集器往往因为存在坡度,使直接放置在坡面上的降雨收集器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从而造成结果上的偏差。降雨强度的计算对于降雨试验来说是用于下一步有关试验分析的基础,所以贴合实际降雨量的采集需求显得十分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坡面雨强率定的降雨收集装置,以解决现有针对降雨试验中斜坡面取样环节因倾斜坡面存在的取样不充分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坡面雨强率定的降雨收集装置,包括:自动平衡取样器、可伸缩连接杆、可伸缩支撑杆、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底座;
7.底座上设置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自动平衡取样器底部与可伸缩连接杆顶端相连;可伸缩连接杆底部固定在第一转轴上;可伸缩支撑杆的顶端支撑在可伸缩连接杆上;可伸缩支撑杆的底部固定在第二转轴上。
8.进一步的,所述自动平衡取样器包括固定细杆、第一转动边框、第二转动边框、取样容器和固定框架;固定框架固定连接在可伸缩连接杆顶端;第二转动边框的两侧与固定框架内壁转动连接;第一转动边框底端和第二转动边框底端转动连接;第一转动边框的顶端第二转动边框顶端转动连接;取样容器的两侧与第一转动边框的两侧转动连接;固定细杆一端与取样容器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动边框和第二转动边框均为圆环结构。
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框架和取样容器均为空心半圆球结构。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通过第一连接板固定在底座上;第二转轴通过第二连接板固定在底座上;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能够相对于底座旋转。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四个角均铆接在底座上。
13.进一步的,所述可伸缩支撑杆的顶端为y字形,支撑在可伸缩连接杆的上端。
14.进一步的,所述可伸缩连接杆底部与第一转轴通过螺栓连接;可伸缩支撑杆的底部与第二转轴通过螺栓连接。
15.进一步的,固定细杆的一端与取样容器的连接方式为铰接。
16.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细杆的另一端设有钩子,取样时设置在第一转动边框和第二转动边框顶端的连接处。
17.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坡面雨强率定的降雨收集装置,构造简单,放置取样器后,通过人工调节伸缩杆长度,并固定可伸缩连接杆和可伸缩支撑杆,使得取样装置整体不会在坡面倾倒,在降雨试验进行中,取样器部分将会自动维持在平衡状态,提高降雨量的承接率。
19.2、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针对降雨试验中斜坡面取样环节因倾斜坡面存在的取样不充分问题,且能够在不同坡面坡度下实现自平衡。
附图说明
20.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平衡取样器的细节结构示意图。
23.1、自动平衡取样器;2、可伸缩连接杆;3、可伸缩支撑杆;4、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6、底座;7、第一连接板;8、第二连接板;11、固定细杆;12、第一转动边框;13、第二转动边框;14、取样容器;15、固定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5.以下详细说明均是示例性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所有技术术语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并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26.实施例1
2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坡面雨强率定的降雨收集装置,包括:自动平衡取样器1、可伸缩连接杆2、可伸缩支撑杆3、第一转轴4、第二转轴5和底座6;底座6上设置有第一转轴4和第二转轴5;自动平衡取样器1底部与可伸缩连接杆2顶端相连;可伸缩连接杆2底部固定在第一转轴4上;可伸缩支撑杆3的顶端支撑可伸缩连接杆2上;可伸缩支撑杆3的底部固定在第二转轴5上。
28.自动平衡取样器1包括固定细杆11、第一转动边框12、第二转动边框13、取样容器14和固定框架15;固定框架15固定连接在可伸缩连接杆2顶端;第二转动边框13的两侧与固定框架15内壁转动连接;第一转动边框12底端和第二转动边框13底端转动连接;第一转动
边框12的顶端第二转动边框13顶端转动连接;取样容器14的两侧与第一转动边框12的两侧转动连接;固定细杆11一端与取样容器14连接。
29.第一转动边框12和第二转动边框13均为圆环结构;固定框架15均为空心半圆球结构。
30.第一转轴4通过第一连接板7固定在底座6上;第二转轴5通过第二连接板8固定在底座6上;第一转轴4和第二转轴5能够相对于底座6旋转。
31.第一连接板7和第二连接板8的四个角均铆接在底座6上。
32.可伸缩连接杆2底部与第一转轴4通过螺栓连接;可伸缩支撑杆3的底部与第二转轴5通过螺栓连接。
33.可伸缩支撑杆3的顶端为y字形,支撑在可伸缩连接杆2的上端。
34.固定细杆11的一端设有钩子,取样时设置在第一转动边框12和第二转动边框13顶端的铰接处。
35.可伸缩连接杆2和可伸缩支撑杆3均可以调节长度。
36.实施例2
3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坡面雨强率定的降雨收集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
38.首先,将装置整体放置在降雨试验的坡面上,可伸缩连接杆2和可伸缩支撑杆3沿坡面方向放置,调节可伸缩连接杆2和可伸缩支撑杆3的长度,调节可伸缩连接杆2和第一转轴4间的角度,调节可伸缩支撑杆3和第二转轴5间的角度,调至可伸缩连接杆2基本垂直于水平面后,调节可伸缩连接杆2与第一转轴4、可伸缩支撑杆3与第二转轴5连接处的螺栓,使可伸缩连接杆2和可伸缩支撑杆3固定,即可开始试验。
39.实验结束后,在未扰动的情况下,使固定细杆11顶端的钩子挂在第一转动边框12和第二转动边框13的连接处以阻止第一转动边框12和第二转动边框13转动,将取样容器14中的降雨量导入可读取准确数据的容器进行数据读取,用于后续实验分析。
40.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41.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