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新型建材的防水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80317发布日期:2022-06-21 22:45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新型建材的防水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新型建材的防水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建材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的统称,随着建筑物防水要求的不断提高,防水建材在出厂前需要经过严格的防水性能检测。
3.相关技术中,建材的防水测试装置多采用喷淋冲水方式进行检测。
4.但是,在建材的实际应用场景中,建材存在浸入水中的现象,仅通过喷淋冲水进行防水检测的结果不准确,难以保证产品的品质,而且部分检测装置在固定建材时,需要保证测试板边缘的密封性,导致夹持结构复杂,成本增加。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基于新型建材的防水测试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新型建材的防水测试装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仅通过喷淋冲水进行防水检测的结果不准确,难以保证产品的品质的技术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新型建材的防水测试装置包括:
8.分隔机构,所述分隔机构包括折板、隔板和方形管;所述折板固定与箱体的底板上,所述隔板的一端连接所述折板,所述隔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方形管,所述折板和所述方形管之间形成有浸水腔;
9.检测器,所述检测器安装于所述方形管的内部;
10.气泵,所述气泵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前侧壁上;
11.喷水机构,所述喷水机构包括水泵、开关和水管;所述水泵和所述开关分别固定于所述箱体后板的内外两面上,所述水管的底端连接所述水泵;
12.水平夹持机构,所述水平夹持机构包括支撑板、连杆、弹簧及压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折板和所述方形管之间,所述连杆贯穿所述支撑板,所述弹簧套装在所述连杆上,所述压板连接所述连杆的顶端;
13.竖直夹持机构,所述竖直夹持机构包括压紧块、套管与螺杆;所述压紧块固定于所述螺杆的一端,所述套管固定于所述箱体和所述折板之间。
14.优选地,所述折板呈u形结构,所述折板的左右两侧板之间依次安装有隔板、方形管和隔板,且左侧的所述隔板底部开设有排水孔,所述隔板与所述方形管的前侧面相齐平,所述方形管的后侧面与所述折板的后端相齐平。
15.优选地,所述方形管的后侧面和所述折板的前侧面顶部均设有导流件,所述方形管内部形成有检测腔,所述方形管的前侧面中部开设有开槽,所述开槽连通所述检测腔和所述浸水腔,所述浸水腔通过所述排水孔连通储水腔,所述排水孔内插接有孔塞。
16.优选地,所述水管为转动结构,所述水管高于所述箱体高于所述折板,所述水管的
另一端连接喷头。
17.优选地,所述水平夹持机构还包括连板;所述连板固定于所述连杆的底端,所述连板和所述支撑板之间的所述连杆上套装有所述弹簧。
18.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上均匀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靠近所述折板,所述通孔与所述连杆相适配。
19.优选地,所述竖直夹持机构还包括旋钮;所述旋钮固定于所述螺杆的外端,所述螺杆由内向外依次贯穿所述折板、所述套管和所述箱体。
20.优选地,所述套管和所述螺杆为螺接结构,所述套管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所述套管和所述气泵位于同一高度,且所述套管关于所述气泵对称。
2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新型建材的防水测试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新型建材的防水测试装置,所述基于新型建材的防水测试装置使用时,根据建材的应用场景,选择相应的夹持装置,按动所述开关,水泵抽取储水腔中的水通过所述水管向外喷出,转动所述水管至检测腔上方,水流喷洒在建材上,检测腔内的检测器对喷淋状态的下建材进行检测,转动水管至浸水腔上方,水流灌满浸水腔,检测器对浸水状态下的建材进行检测;
23.实现在不同场景中的对建材进行防水检测,从而提高建材的防水检测结果的精准性,保障了产品的品质,利用分隔机构形成小型检测腔和浸水腔,将建材覆盖在较小的检测腔上,降低对夹持装置的密封性要求,小型浸水腔在满足浸水高度的前提下,减少使用的水量,有利于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8.图中标号:
29.1、箱体,11、储水腔;
30.2、分隔机构,21、折板,22、隔板,23、方形管,24、浸水腔, 25、排水孔,26、孔塞,27、导流件;
31.3、检测器,31、检测腔,32、开槽;
32.4、气泵;
33.5、喷水机构,51、水泵,52、开关,53、水管;
34.6、水平夹持机构,61、支撑板,62、通孔,63、连杆,64、弹簧,65、压板,66、连板;
35.7、竖直夹持机构,71、压紧块,72、套管,73、螺杆,74、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7.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3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39.基于新型建材的防水测试装置包括:
40.分隔机构2,分隔机构2包括折板21、隔板22和方形管23;折板21固定与箱体1的底板上,隔板22的一端连接折板21,隔板22 的另一端连接方形管23,折板21和方形管23之间形成有浸水腔24;
41.检测器3,检测器3安装于方形管23的内部;
42.气泵4,气泵4固定于箱体1的前侧壁上;
43.喷水机构5,喷水机构5包括水泵51、开关52和水管53;水泵 51和开关52分别固定于箱体1后板的内外两面上,水管53的底端连接水泵51;
44.水平夹持机构6,水平夹持机构6包括支撑板61、连杆63、弹簧64及压板65;支撑板61设置于折板21和方形管23之间,连杆 63贯穿支撑板61,弹簧64套装在连杆63上,压板65连接连杆63 的顶端;
45.竖直夹持机构7,竖直夹持机构7包括压紧块71、套管72与螺杆73;压紧块71固定于螺杆73的一端,套管72固定于箱体1和折板21之间;
46.其中,所述基于新型建材的防水测试装置使用时,按动所述开关 52,所述水泵51抽取所述储水腔11中的水通过所述水管53向外喷出,转动所述水管53至所述检测腔31上方,水流喷洒在建材上,所述检测腔31内的检测器3对喷淋状态的下建材进行检测,转动所述水管53至所述浸水腔24上方,水流灌满所述浸水腔24,所述检测器3对浸水状态下的建材进行检测。
47.实现在不同场景中的对建材进行防水检测,从而提高建材的防水检测结果的精准性,保障了产品的品质,利用分隔机构2形成小型检测腔31和浸水腔24,将建材覆盖在较小的检测腔31上,降低对夹持装置的密封性要求,小型浸水腔24在满足浸水高度的前提下,减少使用的水量,有利于保护环境。
48.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折板21呈u形结构,折板21的左右两侧板之间依次安装有隔板22、方形管23和隔板22,且左侧的隔板22底部开设有排水孔25,隔板22与方形管23的前侧面相齐平,方形管23的后侧面与折板21的后端相齐平,利用分隔机构2形成不同作用的腔室。
49.在本实施例中,方形管23的后侧面和折板21的前侧面顶部均设有导流件27,方形管23内部形成有检测腔31,方形管23的前侧面中部开设有开槽32,开槽32连通检测腔31和浸水腔24,浸水腔24 通过排水孔25连通储水腔11,排水孔25内插接有孔塞26,导流件 27防止水流沿建材底面流向方形管23,避免影响检测结果。
50.在本实施例中,水管53为转动结构,水管53高于箱体1高于折板21,水管53的另一端连接喷头。
51.在本实施例中,水平夹持机构6还包括连板66;连板66固定于连杆63的底端,连板66和支撑板61之间的连杆63上套装有弹簧 64,通过设置可被建材遮挡的方形管23,在进行喷水检测时,水流沿建材流向储水腔11,从而降低对夹持机构的密封性要求。
52.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61上均匀开设有通孔62,通孔62靠近折板21,通孔62与连杆
63相适配。
53.在本实施例中,竖直夹持机构7还包括旋钮74;旋钮74固定于螺杆73的外端,螺杆73由内向外依次贯穿折板21、套管72和箱体 1。
5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套管72和螺杆73为螺接结构,套管72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套管72和气泵4位于同一高度,且套管 72关于气泵4对称,气泵4用于使浸水腔24水产生流动效果,从而检测建材在动态水流中的防水效果,避免单一的检测建材在静态水中的防水性。
55.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新型建材的防水测试装置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56.当建材放置方形管23上,通过水平夹持机构6固定建材,向上拉动压板65,连杆63带动连板66向上压缩弹簧64,将压板65搭接在建材上,松开压板65,此时弹簧64恢复形变使压板65压紧建材,按动开关52,使水泵51将储水腔11内的水直接泵入水管53,转动水管53至检测腔31正上方,水流喷洒在建材上,此时建材遮挡方形管23顶端,水流沿建材流向储水腔11,实现对喷淋状态下的建材防水性检测;
57.当建材竖直插入浸水腔24,通过竖直夹持机构7固定建材,转动旋钮74使螺杆73带动压紧块71向内移动,压紧块71将建材抵压在开槽32前,此时建材遮挡开槽32,按动开关52,使水泵51将储水腔11内的水直接泵入水管53,转动水管53至浸水腔24正上方,水流灌满浸水腔24,实现对浸水状态下的建材防水性检测,拔出孔塞26,使浸水腔24中的水流向储水腔11,当水流降低至开槽32以下时,取出建材,避免水流进入检测腔31。
5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