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用取样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45889发布日期:2022-08-06 05:23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检测用取样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医用采样物品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检测用取样瓶。


背景技术:

2.粪便常规检查是体检中的基础检查,大便隐血仅限于专业医疗机构内进行,检测人员时一般先将粪便置于带缓冲液的容器内溶解,接着,将容器内粪便溶液用加样枪加入试剂卡样本垫中进行检测。在所有检测过程中都必需开放粪性液体,检测人员在检测时需要多次直视粪便。
3.另外,粪便样本并不能随时采集,如果体检者从家中采集样本,需要将粪便样本转运到检验中心,粪便样本难以长时间保存,在转运中容易倾覆溢漏,粪便中夹杂着数百种细菌,容易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便于粪便样本的保存、运输,提高检测的便捷性,同时,减少检测时造成污染的可能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检测用取样瓶。技术方案如下:
5.本技术提供了检测用取样瓶,包括外瓶、内瓶、采样件和稀释液,所述内瓶的两端均呈敞口状且分别为a端和b端,所述内瓶中设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上开设有圆孔,所述外瓶内的内底壁上设有密封件,所述内瓶设置在所述外瓶中且与所述外瓶螺纹连接,当所述内瓶与所述外瓶紧密连接时,所述密封件密封所述a端,所述稀释液预装在所述a端与所述隔离层之间,所述采样件通过所述b端活动插设在所述圆孔内并密封所述圆孔,松开所述内瓶与所述外瓶的连接,所述a端与所述密封件分离,所述稀释液从所述内瓶流入所述外瓶中。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样件取样后插入圆孔内并密封圆孔,此时,采样件上的样本浸没在稀释液内,且密封件密封a端,检测人员晃动使样本和稀释液均匀混合。检测时,检测人员将外瓶和内瓶相对转动,a端与密封件分离,混有样本的稀释液从a端流出,即可进行检测。上述过程对取样后的样本封闭保存,便于样本的保存和转运,同时,减少了污染的可能,检测过程便捷。
7.进一步地,所述外瓶内设有试剂条,所述稀释液流入所述外瓶后与所述试剂条接触。
8.具体的,所述密封件为硅胶垫。
9.特别地,所述b端的外壁上设有瓶盖,所述瓶盖的内壁与所述外瓶的外周壁螺纹配合。
10.进一步地,所述外瓶包括瓶体和底座,所述瓶体的底部敞口设置,所述底座螺纹连接于所述瓶体的底部且密封所述瓶体,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内底壁上。
11.具体的,所述采样件包括同轴连接的连接盖和采样棒,所述连接盖套设在所述内瓶上,所述采样棒伸入所述内瓶内。
12.特别地,所述采样件和所述内瓶之间连接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连接盖的第一限位卡扣、连接于所述内瓶的第二限位卡扣,所述第一限位卡扣和所述第二限位卡扣相卡接。
13.进一步地,所述采样棒的底端设有采样凹槽。
1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先抽出采样棒进行取样,取样完成后,将采样棒插入圆孔内密封圆孔,直至第一限位卡扣和第二限位卡扣相卡接。此时,采样凹槽内的样本和稀释液接触,检测人员晃动使样本和稀释液均匀混合。需要检测时,检测人员将外瓶和内瓶相对转动,a端与硅胶垫分离,稀释液从a端流出进入外瓶,稀释液与试剂条接触。试剂从底部向上层析反应,5分钟后观察结果。检测过程中,样本的检测环境保持封闭,进一步减少了污染的可能,且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15.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其中:
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内瓶的剖视图;
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采样件的剖视图;
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瓶体的剖视图。
21.附图标记:1、外瓶;11、卡板;12、试剂条;13、瓶体;14、底座;2、内瓶;21、b端;22、a端;3、采样件;31、连接盖;32、采样棒;4、硅胶垫;5、瓶盖;6、隔离层;61、圆孔;7、采样凹槽;8、限位组件;81、第一限位卡扣;82、第二限位卡扣;10、a端;11、b端。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23.粪便常规检查是体检中的基础检查,大便隐血仅限于专业医疗机构内进行,检测人员时一般先将粪便置于带缓冲液的容器内溶解,接着,将容器内粪液倒入小杯或小孔中,再将吸液试纸条插入小杯或小孔进行检测。在所有检测过程中都必需开放粪性液体,检测人员在检测时需要多次直视粪便。
24.另外,粪便样本并不能随时采集,如果体检者从家中采集样本,需要将粪便样本转运到检验中心,粪便样本难以保存,在转运中容易倾覆溢漏,粪便中夹杂着数百种细菌,容易造成污染。技术方案如下:
25.下面根据图1至图5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6.实施例1
27.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检测用取样瓶,包括外瓶1、内瓶2、采样件3和稀释
液。内瓶2和外瓶1均呈竖向设置,外瓶1的顶端呈敞口状、底部密封设置。内瓶2设置在外瓶1内,内瓶2的顶端为b端21、底端为a端22,且a端22和b端21均呈敞口状。
28.如图1和图2所示,外瓶1为透明塑料瓶,外瓶1内设有密封件,本实施例中,密封件为硅胶垫4,硅胶垫4胶接于外瓶1的内底壁。b端21的外壁上成型有瓶盖5,瓶盖5的内壁和外瓶1外周壁的上部螺纹配合,实现了瓶盖5和外瓶1的螺纹连接,从而实现了内瓶2和外瓶1的螺纹连接。
29.如图1所示,当内瓶2与外瓶1紧密连接时,硅胶垫4密封a端22,此时,稀释液预装在内瓶2中。外瓶1内设有卡板11和试剂条12,试剂条12夹紧于外瓶1的内壁和卡板11之间,且试剂条12竖向设置,稀释液流入外瓶1后与试剂条12接触。
30.如图2和图3所示,内瓶2中设置有隔离层6,隔离层6上开设有圆孔61,圆孔61的中心线和内瓶2的中心线共线。采样件3包括同轴连接的连接盖31和采样棒32,连接盖31套设在内瓶2的顶端。采样棒32活动插设在圆孔61内,并密封圆孔61,采样棒32的底端伸入所述内瓶2内且设有采样凹槽7。
31.如图1和图3所示,为了提高采样棒32的稳定性,减少误操作的可能,连接盖31和内瓶2之间连接有限位组件8。限位组件8包括第一限位卡扣81和第二限位卡扣82,第一限位卡扣81连接于连接盖31的内壁,第二限位卡扣82连接于内瓶2的外周壁。第一限位卡扣81和第二限位卡扣82均为弹性塑料,两者相互卡接。
32.本技术的实施原理为:使用前,内瓶2与外瓶1紧密连接,硅胶垫4密封a端22,稀释液预装在隔离层6和a端22之间。使用时,先抽出采样棒32进行取样,取样完成后,将采样棒32插入圆孔61内密封圆孔61,直至第一限位卡扣81和第二限位卡扣82相卡接。此时,采样凹槽7内的样本与稀释液接触,检测人员晃动使样本与稀释液均匀混合。需要检测时,检测人员拧动内瓶2,使外瓶1和内瓶2相对转动,a端22与硅胶垫4分离,稀释液从a端22流入外瓶1,稀释液与试剂条12接触,试剂从底部向上层析反应,5分钟后观察结果。取样后对样本进行封闭保存,便于样本的保存和转运,减少了污染的可能,同时,检测过程中,样本的检测环境保持封闭,进一步减少了污染的可能,且操作方式便捷。
33.实施例2
34.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外瓶1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中,外瓶1包括瓶体13和底座14,瓶体13的底端和顶端分别为a端10和b端11,a端10和b端11均呈敞口状设置。
35.如图4和图5所示,内瓶2插设在瓶体13内且密封b端11,底座14的内壁与b端11外周壁螺纹连接,且底座14密封a端10,硅胶垫4胶接于底座14的内底壁。
36.本技术的实施原理为:实际使用时,检测人员驱使底座14和瓶体13相对转动,瓶体13联动内瓶2,驱使a端22与硅胶垫4分离,稀释液从a端22流出进入外瓶1,稀释液与试剂条12接触。
37.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发明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技术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38.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
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