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矿产勘查用高效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06052发布日期:2022-08-12 20:13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质矿产勘查用高效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矿产勘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质矿产勘查用高效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2.地质勘查是根据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运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钻探、坑探、采样测试、地质遥感等地质勘查方法,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
3.现有的取样装置使用时大多需要通过手持下压旋转的方式实现对土壤的采样,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容易造成取样时的工作效率低下,现有的取样装置单次大多只能够对一处位置进行取样,不便于同时对多处位置进行取样,取样效率低,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地质矿产勘查用高效取样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地质矿产勘查用高效取样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地质矿产勘查用高效取样装置,包括矩形盒,所述矩形盒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l形导向杆,两个l形导向杆上滑动套设有同一个横板,横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u形把手,所述横板的顶部嵌装有内螺纹套管,内螺纹套管内螺纹套设有螺杆,螺杆的底端延伸至矩形盒内并与矩形盒的底部内壁转动安装,所述矩形盒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矩形盒的底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四个转动杆,转动杆的底端延伸至矩形盒的下方,转动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螺旋输送叶片,所述螺杆上固定套设有第二链轮,四个转动杆上均固定套设有第一链轮,四个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上传动连接有同一个链条,位于左前侧的转动杆的顶端与驱动电机输出轴的底端固定安装,所述矩形盒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底部为开口设置的方形盒,四个方形盒分别套设在对应的转动杆上,所述方形盒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放置板,放置板的顶部设置有顶部为开口设置的采样盒,所述采样盒的右侧内壁上开设有倾斜设置的进料口,方形盒的左侧内壁上开设有与对应的进料口相连通的倾斜设置的出料口,所述采样盒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矩形板,矩形板的左侧设置有快固螺钉,快固螺钉的右端与对应的放置板螺纹固定。
7.优选的,所述矩形盒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四个圆形孔,圆形孔内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四个第一轴承的内圈分别与对应的转动杆的外侧固定套装。
8.优选的,所述横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导向孔,两个导向孔的内壁分别与对应的l形导向杆的外侧滑动接触。
9.优选的,所述u形把手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横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内壁均与内螺纹套管的外侧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矩形盒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圆形槽,圆形槽内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内圈与螺杆的外侧固定套装,矩形盒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一个供螺杆进行竖直穿过的第二圆形穿孔。
11.优选的,所述方形盒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圆形穿孔,第一圆形穿孔的内壁与对应的转动杆的外侧滑动接触。
12.优选的,所述矩形板的左侧开设有与对应的快固螺钉螺纹配合的螺纹孔,放置板的左侧开设有与对应的快固螺钉螺纹配合的螺纹槽。
13.优选的,所述矩形盒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蓄电池,蓄电池通过导线与驱动电机电性连接。
14.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便于对不同位置处的土壤进行同步自动螺旋向下取样作业,不需要人工向下推动整个装置对土壤进行采样,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取样效率,便于在螺旋输送叶片钻入土壤时,自动对土壤进行收集,且便于在采样结束将采样盒取下进行倒土作业,满足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地质矿产勘查用高效取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地质矿产勘查用高效取样装置中第一链轮、链条与第二链轮连接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矩形盒;2、横板;3、l形导向杆;4、内螺纹套管;5、u形把手;6、方形盒;7、转动杆;8、放置板;9、采样盒;10、驱动电机;11、螺杆;12、第一链轮;13、链条;14、快固螺钉;15、矩形板;16、螺纹槽;17、第二链轮;18、螺旋输送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参照图1-5,一种地质矿产勘查用高效取样装置,包括矩形盒1,矩形盒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l形导向杆3,两个l形导向杆3上滑动套设有同一个横板2,横板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u形把手5,横板2的顶部嵌装有内螺纹套管4,内螺纹套管4内螺纹套设有螺杆11,螺杆11的底端延伸至矩形盒1内并与矩形盒1的底部内壁转动安装,矩形盒1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0,矩形盒1的底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四个转动杆7,转动杆7的底端延伸至矩形盒1的下方,转动杆7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螺旋输送叶片18,螺杆11上固定套设有第二链轮17,四个转动杆7上均固定套设有第一链轮12,四个第一链轮12与第二链轮17上传动连接有同一个链条13,位于左前侧的转动杆7的顶端与驱动电机10输出轴的底端固定安装,矩形盒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底部为开口设置的方形盒6,四个方形盒6分别套设在对应的
转动杆7上,方形盒6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放置板8,放置板8的顶部设置有顶部为开口设置的采样盒9,采样盒9的右侧内壁上开设有倾斜设置的进料口,方形盒6的左侧内壁上开设有与对应的进料口相连通的倾斜设置的出料口,采样盒9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矩形板15,矩形板15的左侧设置有快固螺钉14,快固螺钉14的右端与对应的放置板8螺纹固定,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便于对不同位置处的土壤进行同步自动螺旋向下取样作业,不需要人工向下推动整个装置对土壤进行采样,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取样效率,便于在螺旋输送叶片18钻入土壤时,自动对土壤进行收集,且便于在采样结束将采样盒9取下进行倒土作业,满足使用需求。
24.本实用新型中,矩形盒1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四个圆形孔,圆形孔内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四个第一轴承的内圈分别与对应的转动杆7的外侧固定套装,横板2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导向孔,两个导向孔的内壁分别与对应的l形导向杆3的外侧滑动接触,u形把手5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横板2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内壁均与内螺纹套管4的外侧固定连接,矩形盒1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圆形槽,圆形槽内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内圈与螺杆11的外侧固定套装,矩形盒1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一个供螺杆11进行竖直穿过的第二圆形穿孔,方形盒6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圆形穿孔,第一圆形穿孔的内壁与对应的转动杆7的外侧滑动接触,矩形板15的左侧开设有与对应的快固螺钉14螺纹配合的螺纹孔,放置板8的左侧开设有与对应的快固螺钉14螺纹配合的螺纹槽16,矩形盒1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蓄电池,蓄电池通过导线与驱动电机10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便于对不同位置处的土壤进行同步自动螺旋向下取样作业,不需要人工向下推动整个装置对土壤进行采样,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取样效率,便于在螺旋输送叶片18钻入土壤时,自动对土壤进行收集,且便于在采样结束将采样盒9取下进行倒土作业,满足使用需求。
25.工作原理:使用时,当需要进行土壤采样时,握住u形把手5,正向启动驱动电机10,驱动电机10带动位于左前侧的转动杆7转动,左前侧的转动杆7转动的同时带动左前侧的第一链轮12转动,左前侧的第一链轮12通过链条13带动另外三个第一链轮12以及第二链轮17转动,第一链轮12带动对应的转动杆7转动,同时第二链轮17带动螺杆11在内螺纹套管4内转动,螺杆11在内螺纹套管4内转动的同时并向下移动,螺杆11带动矩形盒1向下移动,矩形盒1带动两个l形导向杆3向下移动,同时矩形盒1带动四个转动杆7向下移动,四个转动杆7转动的同时分别带动对应的螺旋输送叶片18转动,使得转动杆7和螺旋输送叶片18转动的同时并螺旋钻入土壤内,螺旋输送叶片18转动的同时对土壤进行输送,使得土壤通过方形盒6上的出料口以及采样盒9上的进料口掉落至对应的采样盒9内,对采样的土壤进行收集,取样结束后,反向启动驱动电机10,同理与正向启动驱动电机10运动过程相反,使得矩形盒1带动四个转动杆7和螺旋输送叶片18螺旋向上移动从土壤内旋出,关停驱动电机10;
26.当需要将采样盒9取下时,反向旋转快固螺钉14使其与对应的螺纹槽16以及螺纹孔相分离,向左拉动采样盒9将其从放置板8的顶部取下,即可将采样盒9内收集的土壤倒出,倒出后,将采样盒9再次放置在放置板8的顶部,正向旋转快固螺钉14,再次将采样盒9固定在放置板8的顶部,即可等待下一次取样作用,四个螺旋输送叶片18和转动杆7的设置,能够实现同时对多处土壤进行采样的功能,便于单驱动带动四个螺旋输送叶片18自动转动并螺旋钻入土壤内,不需要人员向下按压,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便于在螺旋输送叶片18钻入土壤时,自动对土壤进行收集,且能够将采样盒9取下进行倒土作业。
27.本实用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
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中的具体含义。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