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本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39411发布日期:2022-08-23 23:43阅读:33来源:国知局
样本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样本分析仪。


背景技术:

2.随着样本分析仪的广泛应用,其多样化的功能要求也随之提高。以血球分析仪为例,多数结构复杂,内部器件布置不合理,造成分析仪内部的空间紧张。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样本分析仪,包括:
4.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底板与顶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分别与所述底板、所述顶板连接,所述第二板体分别与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连接;
5.第一间隔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以在所述第一间隔板与所述第一板体之间形成第一空间,及在所述第一间隔板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形成第二空间,所述第一间隔板上转动连接有翻转板;
6.第一阀组件,安装在所述翻转板上,所述翻转板用于翻转所述第一阀组件至所述第一空间内,或翻转所述第一阀组件至所述第一阀组件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空间内;以及
7.反应检测组件,位于所述第二空间内,所述反应检测组件与所述第一阀组件连接,所述第一阀组件用于控制注入所述反应检测组件的试剂。
8.本技术通过第一间隔板将壳体内的空间进行分割,利用翻转板可以进行第一阀组件的翻转并翻转至第一空间内,将反应检测组件放置在第二空间内,可实现样本分析仪内各个器件在各个空间内分布设置,进而可以有效利用空间,并且各个器件合理分布在不同的空间时,减少器件与器件之间的相互影响,另外,翻转板的设置可便于第一阀组件的维护。
附图说明
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样本分析仪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图1所示样本分析仪中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12.图3为图2中所示样本分析仪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3.图4为图1中所示样本分析仪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4.图5为图3中所示间隔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5.图6为图3中所示样本分析仪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6.图7为图3中所示第四间隔板与第五间隔板、配液系统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17.图8为图7中所示配液系统、第四间隔板及第五间隔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18.图9为图3所示样本分析仪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0.在本技术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21.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样本分析仪的结构示意图。样本分析仪100可用于对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进行数据分析。样本分析仪100可包括用于放置样本的承载台101以及与承载台101组装在一起并用于对样本进行检测的样本分析主体102。其中,承载台101可用于放置用户收集到的样本。承载台101可组装在样本分析主体102上,以便样本分析主体102对承载台101上的样本进行采样、检测。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台101可以省略。样本分析主体102可对样本进行检测及数据分析,以生成检测结果。
22.请参阅图2和图3,图2为图1所示样本分析仪中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中所示样本分析仪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样本分析主体102可包括与承载台101组装在一起且具有布置空间的保护壳10、组装在保护壳10上的触控屏20、组装在保护壳10内以将布置空间分割成多个子空间的间隔板组件30、组装在保护壳10内并用于对样本进行处理的反应检测组件40、组装在保护壳10内并用于将样本移液至反应检测组件40内的移液组件50、组装在保护壳10内并用于对反应检测组件40内经过试剂处理的样本进行光学检测的光学检测组件60、组装在保护壳10内并用于控制样本分析主体102正常运行的主板70以及组装在保护壳10内并用于实现样本和/或试剂在反应检测组件40、移液组件50、光学检测组件60之间输送的配液系统。
23.其中,保护壳10用于保护样本分析主体102内的各个器件,也可用于将各个器件与外界分割,避免外界的干扰。触控屏20用于对主板70输入控制指令,也可以用于显示样本分析主体102的运行数据及检测结果。间隔板组件30用于将保护壳10内的布置空间分割为多个子空间,实现各个器件的分空间设置,进而营造了干湿分离、液电分离的环境。反应检测组件40用于对样本利用试剂进行处理。移液组件50可在配液系统配合下进行样本移液,以注入光学检测组件60内。光学检测组件60用于对经过试剂处理后的样本进行光学检测。主板70可与反应检测组件40、移液组件50、光学检测组件60、配液系统等样本分析主体102内的器件电连接,以实现样本分析主体102例如反应检测组件40、移液组件50、光学检测组件60、配液系统等的正常运行。配液系统可用于样本移液,也可用于将经过试剂处理的样本注入光学检测组件60,还可用于将样本分析主体102例如反应检测组件40、光学检测组件60中的废液排出。
24.可以理解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
语“安装”、“装配”、“组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管路、液路等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文中的具体含义。
25.请参阅图1和图2,保护壳10可采用硬性材料。保护壳10可包括与承载台101组装在一起并设置有布置空间的第一壳体11以及组装在第一壳体11朝向承载台101一侧的第二壳体12。其中,第二壳体12用于遮挡第一壳体11朝向承载台101一侧的部位,以便避免第一壳体11内的器件显露在外,提升样本分析仪100的外观表现力。
26.需要指出的是,此处以及上、下文中的术语“第一”、“第二
”……
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
”……
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
27.可以理解地是,对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保护壳体”以及“壳体”等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可被称为“第二壳体”,而“第二壳体”可被称为“第一壳体”。
28.请参阅图1、图2和图4,图4为图1中所示样本分析仪100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壳体11可包括相对设置的底板111及顶板112、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113及第二板体114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板体115及第四板体116。第一板体113可与底板111和/或底板111连接,第二板体113可与底板111和/或底板111连接,第三板体115可与底板111和/或底板111和/或第一板体113和/或第二板体114连接,第四板体116可与底板111和/或底板111和/或第一板体113和/或第二板体114连接。即,底板111、顶板112、第一板体113、第二板体114、第三板体115及第四板体116围设形成布置空间。
29.可以理解地是,对于“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四板体”以及“板体”等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体”可被称为“第二板体”,而“第二板体”可被称为“第一板体”。
30.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111可与承载台101连接组装在一起,例如通过焊接、卡扣连接、插接、螺接等方式。
31.在一些实施例中,顶板112与底板111相对设置,以在顶板112与底板111之间形成布置空间。
3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13可分别与底板111、顶板112连接组装,例如通过焊接、卡扣连接、插接、螺接等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13可分别与底板111、顶板112可拆卸连接,以便可以随时拆卸,对样本分析主体102进行检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13可与底板111和顶板112中的至少一者为一体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13可位于底板111及顶板112的同一侧。
3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13靠近承载台101一侧的部位可与承载台101连接组装,例如通过焊接、卡扣连接、插接、螺接等方式。当然也可以不连接组装仅接触或间隔设置。
3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板体114可与第一板体113相对设置,以在第一板体113与第二板体114之间形成布置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板体114可分别与底板111、顶板112连接组装,例如通过焊接、卡扣连接、插接、螺接等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板体114可分别
与底板111、顶板112可拆卸连接,以便可以随时拆卸,对样本分析主体102进行检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板体114可与底板111和顶板112中的至少一者为一体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板体114可位于底板111及顶板112的同一侧。
3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板体114靠近承载台101一侧的部位可与承载台101连接组装,例如通过焊接、卡扣连接、插接、螺接等方式。当然也可以不连接组装仅接触或间隔设置。
3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板体114靠近底板111的一侧设置第一装配口1141。即,第一装配口1141与底板111邻近设置。当然,第一装配口1141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板体114上的任意位置,不作赘述。第一装配口1141与布置空间相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板体114在第一装配口1141处设置第一维护门1142。以通过第一维护门1142进行简单维护,避免拆卸第二板体114替代第一维护门1142导致的维护工程扩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维护门1142上设置有与布置空间连通的通风孔。
3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板体115在底板111远离承载台101的一侧设置。第三板体115可与底板111、顶板112、第一板体113及第二板体114连接组装,例如通过焊接、卡扣连接、插接、螺接等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板体115可分别与底板111、顶板112、第一板体113及第二板体114可拆卸连接,以便可以随时拆卸,对样本分析主体102进行检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板体115可与底板111、顶板112、第一板体113及第二板体114中的至少一者为一体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板体115可位于底板111、顶板112、第一板体113及第二板体114同一侧。
3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板体115靠近第一板体113的一侧设置第二装配口1151。即,第二装配口与第一板体113邻近设置。当然,第二装配口1151也可以设置在第三板体115任意位置,不作赘述。第二装配口1151与布置空间相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板体115在第二装配口1151处设置第二维护门1152。以通过第二维护门1152进行简单维护,避免拆卸第三板体115替代第二维护门1152导致的维护工程扩大。
3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板体116设置在第三板体115靠近承载台101的一侧。第四板体116与第三板体115相对设置,以在第三板体115与第四板体116之间形成布置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板体116可与底板111、顶板112、第一板体113及第二板体114连接组装,例如通过焊接、卡扣连接、插接、螺接等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板体116可分别与底板111、顶板112、第一板体113及第二板体114可拆卸连接,以便可以随时拆卸,对样本分析主体102进行检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板体116可与底板111、顶板112、第一板体113及第二板体114中的至少一者为一体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板体116可位于底板111、顶板112、第一板体113及第二板体114的同一侧。
4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板体116可与承载台101连接组装,例如通过焊接、卡扣连接、插接、螺接等方式。当然也可以不连接组装仅接触或间隔设置。
4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板体116靠近底板111的一侧设置第三装配口1161。即第三装配口1161与底板111邻近设置。
42.可以理解地,第一壳体11中的底板111、顶板112、第一板体113、第二板体114、第二板体114及第四板体116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不限于此,也可采用其他方式设置,不做限定。
43.请参阅图1和图2,第二壳体12可设置在第一壳体11朝向承载台101的一侧。第二壳体12可与第四板体116相对设置,以在第二壳体12与第四板体116之间形成置样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2可与顶板112、第一板体113、第二板体114、第四板体116及承载台101中的至少一者连接组装,例如通过焊接、卡扣连接、插接、螺接等方式。当然,也可采用其他方式实现第二壳体12与第一壳体11之间的连接组装。
44.请参阅图1和图2,触控屏20可嵌设在第二壳体12上。具体触控屏20可为设置在第二壳体12远离第一壳体11的一侧,以便用户操作样本分析仪100例如控制样本分析仪100运行的同时还可以操作样本在承载台101上的取放、挪移。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屏20可作为输出设备以将样本分析仪100的运行数据及检测数据输出。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屏20可作为输入设备以输入控制样本分析仪100的运行的控制指令。可以理解的,触控屏20作为输出设备时,可用其他输出设备例如打印机等替代。触控屏20作为输入设备时,可用其他输出设备例如键盘、扫码设备等替代。
45.请参阅图3和图5,图5为图3中所示间隔板组件30的结构示意图。间隔板组件30可采用硬性材料制成,当然也可以采用与保护壳10相同的材料制成。间隔板组件30可包括设置在底板111与顶板112之间并分别与第一板体113、第二板体114相对设置的第一间隔板31、设置在第一间隔板31与第二板体114之间并分别与底板111、顶板112相对设置的第二间隔板32及第三间隔板33、设置在第一间隔板31与第一板体113之间并分别与底板111、顶板112相对设置的第四间隔板34以及设置在底板111与第四间隔板34之间并分别与第一板体113、第一间隔板31相对设置的第五间隔板35。
46.可以理解地是,对于“第一间隔板”、“第二间隔板”、“第三间隔板”、“第四间隔板”、“第五间隔板”以及“间隔板”等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间隔板”可被称为“第二间隔板”,而“第二间隔板”可被称为“第一间隔板”。
47.请参阅图3和图5、图6,图6为图3中所示样本分析仪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第一间隔板31可与底板111、第三板体115、第四板体116连接组装,例如通过焊接、卡扣连接、插接、螺接等方式。可以理解地,第一间隔板31可与底板111、顶板112、第三板体115、第四板体116中的至少一者连接组装。
48.第一间隔板31可将布置空间分割为两个子空间,例如,第一间隔板31与第二板体114之间的第一空间301及第一间隔板31与第一板体113之间的第二空间302。
49.第二间隔板32可与第一间隔板31、第三板体115、第四板体116连接组装,例如通过焊接、卡扣连接、插接、螺接等方式。可以理解地,第二间隔板32可与第一间隔板31、第二板体114、第三板体115、第四板体116中的至少一者连接组装。
50.第二间隔板32可将第一空间301分割为两个子空间,例如,第二间隔板32与底板111之间的第三空间3011及第二间隔板32与顶板112之间的第四空间3012。第二间隔板32的设置进而使得第三空间3011与第四空间3012分离。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间隔板32可以省略。
5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空间3011与第一装配口1141(图2)邻近设置并连通。
52.第三间隔板33可与第三板体115、第四板体116连接组装,例如通过焊接、卡扣连接、插接、螺接等方式。可以理解地,第三间隔板33可与第一间隔板31、第二板体114、第三板体115、第四板体116中的至少一者连接组装。
53.第三间隔板33可将第四空间3012分割为两个子空间,例如,第三间隔板33与第二间隔板32之间的第五空间3013及第三间隔板33与顶板112之间的第六空间30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间隔板33可以省略。
54.第四间隔板34可与第一间隔板31、第三板体115、第四板体116连接组装,例如通过焊接、卡扣连接、插接、螺接等方式。可以理解地,第四间隔板34可与第一间隔板31、第一板体113、第三板体115、第四板体116中的至少一者连接组装。
55.第四间隔板34可将第二空间302分割为两个子空间,例如,第四间隔板34与底板111之间的第七空间3021及第二间隔板32与顶板112之间的第八空间3022。
56.第四间隔板34的设置进而使得第七空间3021与第八空间3022分离。
57.第五间隔板35可与底板111、第四间隔板34、第三板体115、第四板体116连接组装,例如通过焊接、卡扣连接、插接、螺接等方式。可以理解地,第五间隔板35可至少与底板111、第四间隔板34、第三板体115、第四板体116中一个连接组装。
58.第五间隔板35可将第七空间3021分割为两个子空间,例如,第四间隔板34与第一板体113之间的第九空间3023及第四间隔板34与第一间隔板31之间的第十空间3024。
59.第五间隔板35的设置进而使得第九空间3023与第十空间3024分离。
60.可以理解地是,对于“第一空间”、“第二空间”、“第三空间”、“第四空间”、“第五空间”、“第六空间”、“第七空间”、“第八空间”、“第九空间”、“第十空间”以及“空间”等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空间”可被称为“第二空间”,而“第二空间”可被称为“第一空间”。
6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十空间3024与第二装配口1151(图4)邻近设置并连通。
62.请参阅图5和图7、图8,图7为图3中所示第四间隔板34与第五间隔板35、配液系统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所示配液系统、第四间隔板34及第五间隔板35配合的结构示意图。第五间隔板35在靠近第四板体116的一侧上设置有第四装配口351。即,第四装配口351与第四板体116邻近设置。第四装配口351可连通第九空间3023与第十空间3024。
63.可以理解地是,对于“第一装配口”、“第二装配口”、“第三装配口”、“第四装配口”以及“装配口”等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装配口”可被称为“第二装配口”,而“第二装配口”可被称为“第一装配口”。
64.在一实施例中,第五间隔板35在第四装配口351处设置第一枢接部353。
6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枢接部353可为连接耳、枢接孔、枢接柱等结构。
66.第五间隔板35在第四装配口351处设置有翻转板352,以用于封堵第四装配口351。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板352可翻转(转动)至第九空间3023中。
67.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板352可以省略。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板352与第五间隔板35为一体结构。
68.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板352上设置有第二枢接部3521,以与第一枢接部353例如连接耳、枢接孔、枢接柱等结构枢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枢接部3521可为连接耳、枢接孔、枢接柱等结构。
69.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板352上设置第一限位部3522,以对翻转板352翻转的位置进行限位,以避免翻转板352转动至第十空间3024,以在翻转板352转动至第十空间3024的路径上进行限位。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限位部3522与第五间隔板35抵接时,可保障翻转
板352对第五间隔板35的第四装配口351的遮挡。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3522可与第五间隔板35在第四装配口351处的边缘部位连接,例如通过卡扣连接、插接、螺接等可拆卸方式组装。
70.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对翻转板352限位与固定。第四间隔板34可在第四装配口351处设置第二限位部341,以便对翻转板352翻转的位置进行限位,以避免翻转板352翻转至第十空间3024,以在翻转板352转动至第十空间3024的路径上进行限位。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限位部341与翻转板352抵接时,可保障翻转板352对第五间隔板35的第四装配口351的遮挡。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341可不设置在第四间隔板34上而设置在第五间隔板35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342可与翻转板352在第四装配口351处的边缘部位连接,例如通过卡扣连接、插接、螺接等可拆卸方式组装。
71.可以理解地是,对于“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以及“限位部”等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可被称为“第二限位部”,而“第二限位部”可被称为“第一限位部”。
72.翻转板352在第十空间3524内设置保护架354。保护架354与第四装配口351对应设置。
73.请参阅图3,反应检测组件40可组装在第三空间3011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应检测组件40可组装在底板111与第一间隔板31中的至少一者上,例如通过焊接、卡扣连接、插接、螺接等方式组装。反应检测组件40可包括血常规测量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血常规测量组件包括ret反应池组件、wbc反应池组件及hgb反应池组件。反应检测组件40可用试剂对样本进行处理,以便处理后的样本可被检测。
74.在一实施例中,反应检测组件40可临近第一装配口1141设置,以便通过第一装配口1141进行简易维护,以便通过第一维护门1142通风。
75.在一实施例中,反应检测组件40与第三装配口1161相对设置,以便样本移液至反应检测组件40中。
76.请参阅图3,移液组件50可组装在第三空间3011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移液组件50组装在第一间隔板31上,例如通过焊接、卡扣连接、插接、螺接等方式组装。移液组件50位于反应检测组件40上方,以便移液组件50将样本移液至反应检测组件40内。
77.移液组件50可包括组装在第一间隔板31上的横梁51以及与横梁51滑动连接的采样组件52。
78.其中,横梁51可设置在反应检测组件40的上方。横梁51在延伸方向上的一端可位于第三空间3011内,另一端可在第三装配口1161处伸出布置空间,以伸入第一壳体11例如第四板体116与第二壳体12之间的置样空间。
79.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梁51也可直接设置在第二间隔板32上,不作赘述。
80.采样组件52可与横梁51滑动连接,以在横梁51的延伸方向上滑动。在一些实施例中,采样组件52可被驱动装置驱动,以在横梁51上滑动。
81.采样组件52可包括采样针,采样针可用于吸取样本。采样组件52可在横梁51上滑动并滑动至第一壳体11例如第四板体116与第二壳体12之间的置样空间内,以对位于置样空间的样本进行采样移液,并在横梁51上滑动,以滑动至反应检测组件40的上方,将样本注入反应检测组件40内。
82.请参阅图3、图6和图9,图9为图3所示样本分析仪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光学检测组件60用于对在反应检测组件40内经过试剂处理的样本进行检测。光学检测组件60可设置在第八空间3022内,并与反应检测组件40连接且邻近设置,可缩减反应检测组件40与光学检测组件60之间配液系统例如液路的距离,例如连接反应检测组件40与光学检测组件60的液路距离会缩减,便于清洗。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检测组件60可至少组装在第一间隔板31与第四间隔板34中的一个上,例如通过焊接、卡扣连接、插接、螺接等方式组装。光学检测组件60与反应检测组件40分别设置在不同的空间可实现干湿分离。
83.请参阅图3,主板70可与触控屏20、反应检测组件40、移液组件50、光学检测组件60电连接,以驱动各个器件进行运行,并可获取反应检测组件40及光学检测组件60的检测数据。主板70可包括主控板组件、驱动板组件、温控板组件与信号板组件等。其中,主控板组件可分别与驱动板组件、温控板组件、信号板组件电连接。其中,主控板组件可统筹驱动板组件、温控板组件和信号板组件的正常运行。驱动板组件可用于控制配液系统,信号板组件可用于获取反应检测组件40和光学检测组件60的检测数据及传输反应检测组件40和光学检测组件60的控制数据、运行数据,温控板组件可用于检测空间内的温度变化情况。
84.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板70可分为互相电连接的两部分,即组装在第二间隔板32上第一主板71以及组装在第三间隔板33上的第二主板72。第一主板71设置在第五空间3013内。第二主板72设置在第六空间3014内。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温控板组件可不作为第一主板71和/或第二主板72的一部分,而设置在第三空间3011和/或第七空间3021和/或第八空间3022内,以对相应的空间进行温度监控。可以理解地,主板70设置在第四空间3012内,可与第三空间3011起到液电分离的效果。
85.配液系统可用于实现样本和/或试剂在反应检测组件40、移液组件50、光学检测组件60之间输送。
86.请参阅图4,配液系统可包括试剂接口801。在一些实施例中,试剂接口801可设置在第三板体115上,例如通过焊接、卡扣连接、插接、螺接等方式组装。当然,也可根据需要设置在其他板体或底板111上,不作赘述。在一些实施例中,试剂接口801可伸入第九空间3023。在一些实施例中,试剂接口801可设置在靠近底板111一侧的位置。即,试剂接口801与底板111邻近设置。
87.试剂接口801用于与容纳试剂的容器例如试剂包等进行连接,以使试剂从试剂接口801流入样本分析仪100内。可以理解地,试剂可有至少一种,具体种类数量可根据反应检测组件40的需要正常配置,不作赘述。
88.请参阅图7和图9,配液系统可包括液位与气源检测组件802。在一些实施例中,液位与气源检测组件802可设置在第九空间3023中,并设置在第五间隔板35上,例如通过焊接、卡扣连接、插接、螺接等方式组装。在一些实施例中,液位与气源检测组件802与试剂接口801邻近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液位与气源检测组件802与第三板体115邻近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液位与气源检测组件802较试剂接口801更远离底板111。
89.液位与气源检测组件802用于检测与试剂接口801连接的液路中的试剂液位,保障试剂的正常供应。液位与气源检测组件802的设置位置可便于试剂在与试剂接口801连接的液路中从低处流动到高处,使得液位与气源检测组件802对液路中液位的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在一些实施例中,液位与气源检测组件802可以省略。
90.请参阅图9,配液系统可包括注射器组件803。在一些实施例中,注射器组件803可设置在第五间隔板35上,例如通过焊接、卡扣连接、插接、螺接等方式组装,以便通过拆卸第一板体113,即可对注射器组件803进行维护。在一些实施例中,注射器组件803可设置在液位与气源检测组件802靠近第四板体116的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注射器组件803可设置在翻转板352的下方。即,注射器组件803较翻转板352更靠近底板111。
91.注射器组件803可用于试剂、样本等的抽取与注入。注射器组件803可包括多个注射器件,以便每一个注射器件与配液系统中的一个阀组件连接,以达到控制配液系统的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注射器组件803例如注射器件在第九空间3023内的部分可与移液组件50例如采样组件52的采样针连接,以实现采样针对样本的抽取,及实现采样针将样本注入反应检测组件40例如血常规测量组件中。
92.请参阅图7、图8和图9,配液系统可包括第一阀组件804。第一阀组件804可设置在第五间隔板35例如翻转板352上,例如通过焊接、卡扣连接、插接、螺接等方式组装,以在翻转板352翻转至第九空间3023时全部翻转至第九空间3023内,以便通过拆卸第一板体113,即可对第一阀组件804进行维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组件804可在翻转板352转动时,第一阀组件804部分位于第十空间3024,且位于保护架354内,以得到保护架354的隔离及保护。
93.第一阀组件804可包括多个液阀。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组件804例如液阀在第九空间3023内与注射器组件803连接,在第十空间3024内可与反应检测组件40连接。第一阀组件804例如液阀与注射器组件803配合,可将注射器组件803抽取的试剂注入反应检测组件40例如血常规测量组件中。
94.请参阅图8,配液系统可包括第二阀组件80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阀组件805设置在第五间隔板35上并位于第九空间3023内,例如通过焊接、卡扣连接、插接、螺接等方式组装,以便通过拆卸第一板体113,即可对第二阀组件805进行维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阀组件805位于第一阀组件804远离第四板体116的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阀组件805位于注射器组件803的上方。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阀组件805位于液位与气源检测组件802的上方。
95.第二阀组件805可包括至少一个气阀及至少一个液阀。第二阀组件805例如液阀可与试剂接口801连接,以便液位与气源检测组件802对连接第二阀组件805例如液阀与试剂接口801的液路进行液位检测。
96.第二阀组件805例如液阀可与注射器组件803例如注射器件在第九空间3023内的部分连接以与注射器组件803例如注射器件配合,从试剂接口801抽取试剂,以进而在注射器组件803例如注射器件与第一阀组件804例如液阀的配合下注入反应检测组件40中。
97.请参阅图6和图8,配液系统可包括第三阀组件80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阀组件806可设置在第九空间3023内,以便通过拆卸第一板体113,即可对第二阀组件805进行维护。当然,也可设置在第十空间3024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阀组件806可设置在注射器组件803的上方。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阀组件806分别与反应检测组件40、光学检测组件60邻近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阀组件806可设置在第四间隔板34、第五间隔板35、第四板体116中的一者上,例如通过焊接、卡扣连接、插接、螺接等方式组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阀组件806可设置在第一阀组件804靠近第四板体116的一侧。
98.第三阀组件806可包括至少一个液阀。第三阀组件806例如液阀可连接注射器组件803例如注射器件在第九空间3023内的部分、反应检测组件40及光学检测组件60,以便第三阀组件806例如液阀与注射器组件803例如注射器件配合,使得注射器组件803例如注射器件抽取反应检测组件40经过试剂处理的样本,并注入光学检测组件60中。
99.请参阅图8和图9,配液系统可包括气泵组件807。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泵组件807位于第十空间3024内并设置在第五间隔板35上,例如通过焊接、卡扣连接、插接、螺接等方式组装。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泵组件807与第二阀组件805邻近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泵组件807与第二装配口1151邻近设置,以便通过第二装配口1151进行维护。
100.气泵组件807用于支持配液系统中的气路。气泵组件807可用于与第二阀组件805例如气阀连接,以在第二阀组件805例如气阀与注射器组件803例如注射器件或继电器等的配合下,实现气泵组件807内的气体输送。
101.请参阅图8和图9,配液系统可包括气压室组件808。在一些实施例中,气压室组件808位于第十空间3024内并组装在第五间隔板35上,例如通过焊接、卡扣连接、插接、螺接等方式组装。在一些实施例中,气压室组件808位于气泵组件807的下方。在一些实施例中,气压室组件808与液位与气源检测组件802邻近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气压室组件808与第二装配口1151邻近设置,以便通过第二装配口1151进行维护。
102.气压室组件808与第二阀组件805例如气阀连接,以使气泵组件807在第二阀组件805例如气阀与注射器组件803例如注射器件或继电器等的配合下进行气体输送,使得气压室组件808产生负压。气压室组件808与液位与气源检测组件802连接,使液位与气源检测组件802检测气压室组件808的负压压力。
103.请参阅图6和图9,配液系统可包括过滤器组件809。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器组件809位于第十空间3024内并组装在第一间隔板31上,例如通过焊接、卡扣连接、插接、螺接等方式组装。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器组件809与气压室组件808邻近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器组件809与第二装配口1151邻近设置,以便通过第二装配口1151进行维护。
104.过滤器组件809分别与反应检测组件40、光学检测组件60连接,以便对反应检测组件40与光学检测组件60中的废液进行过滤,减少对配液系统的影响。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器组件809可以省略。
105.请参阅图3、图6和图8,配液系统可包括第四阀组件8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阀组件810位于第三空间3011及第十空间3024内并组装在第一间隔板31上,例如通过焊接、卡扣连接、插接、螺接等方式组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阀组件810与气压室组件808邻近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阀组件810与第一装配口1141和/或第二装配口1151邻近设置,以便通过第一装配口1141和/或第二装配口1151进行维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阀组件810位于过滤器组件809的下方。
106.可以理解地是,对于“第一阀组件”、“第二阀组件”、“第三阀组件”、“第四阀组件”以及“阀组件”等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组件”可被称为“第二阀组件”,而“第二阀组件”可被称为“第一阀组件”。
107.第四阀组件810可包括多个液阀。第四阀组件810例如液阀在第十空间3024内与过滤器组件809、气压室组件808连接,以在气压室组件808产生负压的情况下,抽取反应检测组件40和光学检测组件60中的废液。第四阀组件810例如液阀可在第三空间3011内将气压
室组件808抽取的废液排出。
108.请参阅图3、图6和图8,配液系统可包括液泵组件811。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泵组件811可位于第三空间3011内并组装在底板111上,例如通过焊接、卡扣连接、插接、螺接等方式组装。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泵组件811与第四阀组件810邻近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泵组件811与第三板体115邻近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泵组件811与第一装配口1141邻近设置,以便通过第一装配口1141进行维护。
109.液泵组件811与第四阀组件810例如液阀连接,以使液泵组件811通过第四阀组件810抽取气压室组件808中的废液。
110.请参阅图3和图4,配液系统可包括废液接口812。在一些实施例中,废液接口812可位于第三空间3011内并组装在第三板体115上,例如通过焊接、卡扣连接、插接、螺接等方式组装。可以理解地,废液接口812也可以设置在其他板体或底板111上。
111.在一些实施例中,废液接口812与液泵组件811邻近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废液接口812与底板111邻近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废液接口812与第一装配口1141邻近设置,以便通过第一装配口1141进行维护。
112.废液接口812与液泵组件811连接,以排出液泵组件811抽取的废液。
113.本技术通过间隔板组件30将保护壳10内的布置空间分割为多个子空间,实现各个器件的分空间设置,进而营造了干湿分离、液电分离的环境。配液系统在第五间隔板35上的设置。可便于维护。配液系统在布置空间内的设置可便于液路及气路的简洁,可便于配液系统的维护。例如各阀组件根据分布设置到与其所连通器件相近位置,提高空间利用率且相互之间连接的液路、气路也可相对地缩短。
114.另外,主板70通过第二间隔板32、第三间隔板33与其他组件分隔防止其他空间内的部件如漏液等其他情况而损坏,降低了主板70的受损风险,而移液组件50可直接将样本运输至反应检测组件40内,提高效率。
115.本技术结构布局合理,各部件布局紧凑,可相对的减小样本分析仪100的体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