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能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22380发布日期:2022-10-04 23:38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能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计量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能表。


背景技术:

2.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电能的仪表,又称电度表、火表、千瓦小时表,指测量各种电学量的仪表。
3.例如,申请号为cn201720615678.x(公告号为cn20736661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能表结构》,该电能表结构包括端纽盒以及与端纽盒连接的电路板,端纽盒上包括若干能与电路板直接焊接在一起的插针,将插针设置在端纽盒上,然后将插针与电路板直接焊接,这样就避免了端纽盒和电路板之间通过软线直接连接,端纽盒和电路板形成了一体式结构,在装配时也避免了装配的复杂性,同时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不会有软件安装错误这种情况发生。
4.但是上述专利没有公开其它的电能表结构,因此还可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电能表,同样方便生产装配。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能表,包括底壳、端纽盒、罩壳、接线端子、设置在底壳上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7.所述端纽盒与底壳相连,所述接线端子与罩壳相连并向下外露于罩壳;
8.所述罩壳与底壳相连时,接线端子向下与电路板组件电连接。
9.接线端子与电路板组件电连接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优选地,与所述接线端子与电路板组件在上下方向上抵触配合而实现两者的电连接。
10.电路板组件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优选地,所述接线端子包括抵接部;
11.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
12.电路板;
13.金属连接件,设置在电路板上,用于向上与抵接部抵触配合。
14.金属连接件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优选地,所述金属连接件包括
15.第一部分,与电路板的上表面相连;
16.第二部分,位于第一部分的上方且与第一部分相连,该第二部分至少局部采用用于与接线端子的抵接部抵触配合的弹性材质。
17.第二部分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优选地,所述第二部分包括
18.第一段,与第一部分的前端相连并向后延伸;
19.第二段,自第一段的后端向上且向后延伸。
20.第二部分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优选地,所述第二部分还包括
21.第三段,与第二段的后端相连,该第三段向下且向前延伸;
22.第四段,自第三段的前端向上且向前延伸,第四段与第三段相连的位置用于向下与第一部分的上表面抵触配合。
23.为了使金属连接件和接线端子之间接触良好,所述第二段,或/和第三段,或/和第四段,采用弹性材质。这样,金属连接件和接线端子即使存在一定的生产和装配误差,也可以通过弹性的部分得到补偿,有利于金属接触件和接线端子之间接触良好。
24.第二部分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优选地,所述第二部分包括
25.第一段,与第一部分的前端相连且向上且向后延伸,第一段的中部设置有朝上延伸的弹性抵接臂;
26.第二部分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优选地,所述第二部分还包括
27.第二段,与第一段的后端相连,该第二段向下且向前延伸;
28.第三段,自第二段的前端向上且向前延伸,第三段与第二段相连的位置用于向下与第一部分的上表面抵触配合。
29.为了使金属连接件和接线端子之间接触良好,所述第一段,或/和第二段,或/和第三段,采用弹性材质。通过采用弹性材质,有利于金属连接件和接线端子之间接触良好。
30.金属连接件和接线端子之间抵触配合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优选地,所述金属连接件和接线端子的其中一个具有弹性顶针,弹性顶针包括底座,上下活动地设置在底座上的连接部、设置在底座和连接部之间且上下延伸的弹性件,该弹性件具有使连接部朝金属连接件和接线端子的中的另一个延伸并相抵的趋势。
31.接线端子和电路板组件之间电连接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优选地,所述接线端子与电路板组件在上下方向上插接配合而实现两者的电连接。
32.电路板组件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优选地,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
33.电路板;
34.金属连接件,与电路板电连接,用于向上与接线端子插接配合。
35.金属连接件和接线端子的插接配合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优选地,所述金属连接件和接线端子的其中一个具有前后延伸的插针,而另一个具有座体,座体具有供插针插接的插槽。
36.为了使金属连接件和接线端子之间接触良好,所述插槽的槽体内壁具有上下延伸的弹性连接臂,所述弹性连接臂用于与插针插接配合。通过设置弹性连接臂,有利于金属连接件和接线端子之间接触良好。
37.为了进一步使金属连接件和接线端子之间接触良好,所述弹性连接臂有至少两个,并在周向上间隔设置,所有弹性连接臂用于包裹插针。这样金属连接件与接线端子的接触的位置比较多,有利于两者之间接触良好。
38.金属连接件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优选地,所述金属连接件包括底板、相对设置在底板上的两个第一弹性臂,两个第一弹性臂均向上延伸;
39.所述接线端子具有插入两个第一弹性臂之间的插接部。
40.第一弹性臂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臂自底板向上且向靠近插接部的方向延伸,再向上且向远离插接部的方向延伸。
41.金属连接件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优选地,所述金属连接件还包括自底板向上延伸的第二弹性臂,该第二弹性臂与第一弹性臂间隔设置,该第二弹性臂用于与邻近接线端子
的插接部的位置抵触配合。
42.金属连接件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优选地,所述金属连接件还包括与第一弹性臂间隔设置的第三弹性臂,该第三弹性臂自底板向上且向靠近插接部的方向延伸,再向上且向远离插接部的方向延伸,再向下且向靠近插接部的方向延伸,第三弹性臂的末端用于与插接部抵触配合。
43.为了提高防护等级,所述端纽盒和底壳一体注塑成型。这样端纽盒和底壳之间不容易有缝隙,从而防尘、防水效果较好,有利于提高防护等级。
44.为了提高防护等级,所述罩壳和接线端子一体注塑成型。这样罩壳和接线端子之间不容易有缝隙,从而防尘、防水效果较好,有利于提高防护等级。
4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将端纽盒与底壳相连,接线端子与罩壳相连并向下外露于罩壳,然后将罩壳与底壳相连即可,此时接线端子向下与电路板组件电连接,这样提供了一种新的电能表结构,同样具有便于生产装配的优点。
附图说明
4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能表的立体示意图;
47.图2为图1的电能表的分解图;
4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罩壳和接线端子的装配示意图;
4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罩壳和接线端子的分解图;
50.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接线端子和电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一个接线端子与一个金属连接件处于分解状态);
5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金属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5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接线端子和电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一个接线端子与一个金属连接件处于分解状态);
53.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金属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54.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接线端子和电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一个接线端子与一个金属连接件处于分解状态);
55.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接线端子和电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一个接线端子与一个金属连接件处于分解状态);
56.图11为图10中座体的分解图;
57.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接线端子和电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一个接线端子与一个金属连接件处于分解状态);
58.图13为图12中金属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59.图14为图12中金属连接件与接线端子的装配示意图;
60.图15为图14另一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61.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62.如图1~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能表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63.该电能表包括底壳4、端纽盒5、罩壳6、接线端子3、设置在底壳4上的电路板组件
100等。
64.其中,端纽盒5与底壳4相连,接线端子3与罩壳6相连并向下外露于罩壳6;罩壳6与底壳4相连时,接线端子3向下与电路板组件100电连接。
65.接线端子3与电路板组件100在上下方向上抵触配合而实现两者的电连接。接线端子3包括抵接部31。接线端子3为辅助端子,用于信号线接线。
66.电路板组件100包括电路板2和金属连接件1,该金属连接件1设置在电路板2上,用于向上与抵接部31抵触配合。
67.端纽盒5和底壳4一体注塑成型,这样端纽盒5和底壳4之间不容易有缝隙,防水效果较好。端纽盒5内设置有电流端子。
68.罩壳6和接线端子3一体注塑成型,这样罩壳6和接线端子3之间不容易有缝隙,防水、防尘效果较好,具体地,罩壳6具有前后贯穿的供接线端子穿过的贯穿孔6a。
69.金属连接件1包括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第一部分11与电路板2的上表面相连;第二部分12位于第一部分11的上方且与第一部分11相连,该第二部分12至少局部采用用于与接线端子3的抵接部31抵触配合的弹性材质。
70.其中,第二部分12包括第一段121、第二段122、第三段123、第四段124。
71.第一段121与第一部分11的前端相连并向后延伸,第二段122自第一段121的后端向上且向后延伸,第三段123与第二段122的后端相连,该第三段123向下且向前延伸,第四段124自第三段123的前端向上且向前延伸,第四段124与第三段123相连的位置用于向下与第一部分11的上表面抵触配合。优选地,第二段122、第三段123、第四段124,均采用弹性材质。金属连接件1与电路板2之间通过插脚电连接或者通过焊接电连接。
72.本实施例中的电能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如下。
73.端纽盒5和底壳4一体成型而使两者相连,将金属连接件1与电路板2相连,将电路板2安装在底壳4上,罩壳6和接线端子3一体成型而使两者相连,然后将罩壳6与底壳4相连,此时接线端子3与金属连接件1抵触配合,从而实现两者的电连接,具体是金属连接件1的第二段122和第三段123相连的位置与金属连接件1抵触配合。金属连接件1具有多个位置与接线端子3接触,接触良好。
74.实施例2
75.如图7~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实施例2的电能表和实施例1 的电能表的区别在于:金属连接件1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2中,第二部分12包括第一段121a、第二段122a、第三段123a。
76.第一段121a与第一部分11的前端相连且向上且向后延伸,第一段121a的中部设置有朝上延伸的弹性抵接臂1211;第二段122a与第一段121a的后端相连,该第二段 122a向下且向前延伸;第三段123a自第二段122a的前端向上且向前延伸,第三段123a 与第二段122a相连的位置用于向下与第一部分11的上表面抵触配合。第一段121a,第二段122a,第三段123a,采用弹性材质。
77.本实施例中的电能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弹性抵接臂1211、第一段121a和第二段122a相连的位置与接线端子3的抵接部31抵触配合,金属连接件1具有多个位置与接线端子3接触,接触良好。
78.实施例3
79.如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3的电能表与实施例1的电能表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金属连接件1与接线端子3的抵触配合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3中,金属连接件1具有弹性顶针11a,弹性顶针11a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弹性顶针11a包括底座111a,上下活动地设置在底座上的连接部112a、设置在底座111a 和连接部112a之间且上下延伸的弹性件(图中未示出),该弹性件具有使连接部112a 朝接线端子3延伸并相抵的趋势。在其它实施例中,弹性顶针11a也可以设置在接线端子3上。
80.本实施例中的电能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接线端子3的抵接部31向下与弹性顶针11a的连接部112a接触。
81.实施例4
82.如图10~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优选实施例。实施例4的电能表与实施例的电能表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金属连接件1与接线端子3之间的配合结构不同。本实施例4中,接线端子3与电路板2电路板组件100在上下方向上插接配合而实现两者的电连接。电路板组件100包括电路板2和金属连接件1,金属连接件1与电路板2 电连接,用于向上与接线端子3插接配合。
83.金属连接件1具有前后延伸的插针31a,接线端子3具有座体11b,座体11b具有供插针31a插接的插槽111a’。插槽111a’的槽体内壁具有上下延伸的弹性连接臂112a’,弹性连接臂112a’用于与插针31a插接配合。弹性连接臂112a’有3个,并在周向上间隔设置,所有弹性连接臂112a’用于包裹插针31a。弹性连接臂112a’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座体11b为分体件,包括与电路板2相连的连接座111b、设置在连接座111b内的槽体112b,在其它实施例中,座体11b也可以为一体件,插针31a 和座体11b的位置也可以互换。
84.本实施例中的电能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接线端子3的插针31a插入座体11b的槽体112b内,弹性连接臂112a’与插针31a的周壁接触。金属连接件1具有多个位置与接线端子3接触,接触良好。
85.实施例5
86.如图12~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优选实施例。实施例5的电能表与实施例 4的电能表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金属连接件1与接线端子3之间的配合结构不同。本实施例5中,金属连接件1包括底板11f、相对设置在底板11f上的两个第一弹性臂11c、自底板11f向上延伸的第二弹性臂11d、与第一弹性臂11c间隔设置的第三弹性臂11e。两个第一弹性臂11c均向上延伸,接线端子3具有插入两个第一弹性臂11c 之间的插接部3c,第一弹性臂11c自底板11f向上且向靠近插接部3c的方向延伸,再向上且向远离插接部3c的方向延伸,第二弹性臂11d与第一弹性臂11c间隔设置,该第二弹性臂11d用于与邻近接线端子3的插接部3c的位置抵触配合,第三弹性臂11e 自底板11f向上且向靠近插接部3c的方向延伸,再向上且向远离插接部3c的方向延伸,再向下且向靠近插接部3c的方向延伸,第三弹性臂11e的末端用于与插接部3c抵触配合。
87.本实施例中的电能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接线端子3的插接部3c插入相对的两个第一弹性臂11c之间,插接部3c与第一弹性臂11c 插接,第三弹性臂11e、第二弹性臂11d与接线端子3抵触配合,这样金属连接件1具有多个位置与接线端子3接触,接触良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