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脂肪耐量试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083808发布日期:2022-05-18 05:05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脂肪耐量试验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高脂餐耐量试验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脂肪耐量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2.血脂是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目前临床常规检测血脂指标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脂异常是指血脂水平过高(血浆总胆固醇浓度》5.17mmol/l(200mg/dl)可定为高胆固醇血症,血浆甘油三酯浓度》2.3mmol/l(200mg/dl)为高甘油三酯血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是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代谢类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3.现有血脂检查通常安排在早上空腹抽血检测空腹血脂评估血脂代谢水平,但人一天的大半时间里都处于餐后状态,空腹是一种特殊的状况,以空腹采血为前提进行的血脂检查,能检查出某个体是否已经患有空腹血脂异常。但是,已有的研究表明,很多患者在出现空腹血脂异常之前已有很长时间的餐后血脂代谢紊乱,血脂的消耗吸收及清除速率已经出现了问题,而尚未出现空腹血脂异常。因此,单纯检测空腹血脂不能反映人体血脂代谢全貌。
4.人一天大部分时间处于餐后状态,餐后血脂紊乱同样是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众多代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检测餐后血脂,更全面的评估个体血脂代谢,对于上述疾病的早期干预及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5.目前尚无评价餐后血脂紊乱的统一标准,主要原因是临床缺乏实用的口服脂肪耐量试验方法。既往有研究对受试者进行脂肪餐负荷试验,并动态观测餐前及餐后10小时内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变化,发现在排除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及吸烟等主要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混杂影响后,餐后血脂水平与胰岛素抵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呈正相关;
6.然而既往脂肪耐量试验对受试者进行餐后血脂异常血脂检测过程中,受试者服用高脂餐后试验时间过长,持续空腹10小时并经历多次采血,使部分受试者出现受饥饿、头晕等生理不适,影响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依从性;整体试验时间过长,经过数据分析发现,在四小时后,试验数据波动性较大,结果不稳定;既往试验采血间隔为2小时,不能排除有遗漏血脂变化峰值的情况存在;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脂肪耐量试验方法。
8.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9.一种脂肪耐量试验方法,包括步骤:
10.1、招募体检志愿者,通过调查问卷和常规体检收集受试者身高、体重、血压、血尿便常规、生化全项、超声等一般情况,并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排除糖尿病患者;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和存在极端值的受试者;受试者性别和年龄无明显差异,受试者资料经统计学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11.2、试验前一天晚10点后禁食水,第二天八点统一给予脂肪餐,并要求受试者10分钟内进食完毕,在后续试验过程的4h内禁止摄入任何食物和饮品,可饮白水,禁止吸烟与剧烈运动。
12.3、受试者服用高脂餐配方后,在空腹及餐后1、2、3、4小时于肘静脉采血,离心后用于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及其它化验指标的测定。
13.4、获取数据变化值及高峰值与正常范围作比较,以及通过达峰时间间隔评判受试者血脂情况。
14.评判流程:
15.1、输入进食高脂餐前静脉采血得到的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数据a0。
16.2、输入进餐后第一小时血脂数据a1。
17.3、计算进餐前和进餐第一小时的差值为c1(c1=a1-a0),甘油三酯开始升高。
18.4、输入进餐后第二小时血脂数据a2。
19.5、计算进餐后第二小时和进餐第一小时的差值为 c2(c2=a2-a1),甘油三脂继续升高;
20.比较c2与c1大小,并计算c1与c2差值x1,x1=(c2-c1),从c2》c1可知,甘油三脂升高速度加快。
21.6、输入进餐后第三小时血脂数据a3。
22.7、计算进餐后第三小时和进餐两小时的差值为c3(c3=a3-a2),甘油三酯继续升高;
23.比较c3与c2大小,并计算c3与c2差值x2,x2=(c3-c2),若c3《c2,则证明甘油三脂增高速度放缓,接近峰值,若c3》c2,则证明甘油三脂升高速度继续加快,患者的甘油三脂达峰时间延迟。
24.8、输入进餐后第四小时血脂数据a4。
25.9、计算进餐后第四小时和进餐三小时的差值为c4(c4=a4-a3), c4为负值,甘油三脂开始下降,a3为患者甘油三酯峰值;
26.比较c4与c3大小,并计算c4与c3差值x3,x3=(c4-c3),甘油三酯下降速度加快。
27.10、通过筛选数据x2为正值,c4为负值的患者,筛选出达峰时间推迟的患者。
2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9.一种脂肪耐量试验方法,通过本发明试验中受试者服用高脂餐后的采血次数以及采血间隔时间,缩短试验时间,取消受试者在中午没有进餐后的采血检测,去除因为饥饿等生理反应影响的失去观察意义数据,节省医疗资源和医护人员工作量;使受试者尽快完成试验,减少对受试者的日常生活与进餐影响,避免受试者禁食过长感到不适而退出试验,保证试验稳定推进,同时减少了对无用数据的处理;同时通过缩短两次采血时间间隔,采集血样捕捉到服用高脂餐后血液内各指标的峰值,避免现有试验中间隔两小时采血检测方法,错过血脂指标变化过程中的峰值,导致获取的峰值与受试者实际峰值不同,对受试者血脂情况误判的问题,从在血液内指标变化峰值附近集中的采集,获得受试者到达峰值所需要的时间,增加对受试者血脂情况的评判,避免错过达峰时间延迟一类的餐后血脂异常的受
试者;本发明人克服数据匮乏的问题,进行大量的试验,通过获得试验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并针对餐后高脂餐试验进行创新合适且结果更加准确的试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30.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2.实施例1
33.试验一、按既往餐后血脂试验
34.1、招募健康体检志愿者,通过调查问卷和常规体检收集受试者身高、体重、血压、血尿便常规、生化全项、超声等一般情况,并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除外糖尿病患者;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和存在极端值的受试者;受试者性别和年龄无明显差异,受试者资料经统计学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共100名志愿者进行口服脂肪耐量试验。
35.2、试验前一天晚10点后禁食水,第二天八点统一给予脂肪餐,并要求受试者10分钟内进食完毕,在后续试验过程的10h内禁止摄入任何食物和饮品,可饮白水,禁止吸烟与剧烈运动。
36.3、受试者服用高脂餐配方后,在进食前及进食后2、4、6、8、 10h于肘静脉采血,离心后用于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它化验指标的测定。
37.4、获取数据与相应范围作比较。
38.根据空腹及进食脂肪餐后血脂结果将受试者分为3组:

脂耐量正常组(空腹甘油三酯<1.7mmol/l且餐后任意时间点甘油三酯<2.5 mmol/l);

脂耐量减低组(空腹甘油三酯<1.7mmol/l且餐后任意时间点甘油三酯≥2.5mmol/l);

高甘油三酯血症组(空腹甘油三酯≥1.7mmol/l)。结果统计如下:
39.表1:不同受试者按现有餐后血脂试验前四小时数据
[0040][0041]
*p<0.05,**p<0.01与脂耐量正常组相比;
&
p<0.05,
&&
p<0.01,与脂耐量减低组相比
[0042]
表2:不同受试者按现有餐后血脂试验后四小时数据
[0043][0044]
*p<0.05,**p<0.01与脂耐量正常组相比;
&
p<0.05,
&&
p<0.01,与脂耐量减低组相比。
[0045]
如上结果所示,脂耐量正常组受试者餐后甘油三酯在餐后2小时达到峰值,脂耐量减低组及高甘油三酯组受试者餐后甘油三酯在餐后 4小时达到峰值。通过统计结果发现,三组受试者餐后4小时后血脂水平标准差较大,反映不同个体数据差别较大;脂耐量减低组及高甘油三酯组受试者血脂水平达到峰值后甘油三酯水平不稳定,餐后10 小时甘油三酯水平较餐后8小时反而升高,提示试验时间过长,试验结果波动性较大,不具有代表性。
[0046]
受试者餐后甘油三酯数据达峰之后逐渐降低,本试验显示受试者餐后甘油三酯在餐后4小时达到高峰,但由于采血时间间隔2小时,不能除外真实峰值出现在2-4小时之间但没有通过数据表现出来的可能;试验过程中,4小时后受试者部分反应饥饿感明显(58名),其中15名在餐后8小时自觉头晕,受试者试验依从性受影响。
[0047]
试验二、本发明餐后血脂试验
[0048]
1、再次招募100名志愿者参与口服脂肪耐量试验,要求同上。
[0049]
2、试验前一天晚10点后禁食水,第二天八点统一给予脂肪餐,并要求受试者10分钟内进食完毕,在后续试验过程的4h内禁止摄入任何食物和饮品,可饮白水,禁止吸烟与剧烈运动。
[0050]
3、受试者服用高脂餐配方后,在进食前及进食后1、2、3、4h 于肘静脉采血,离心后用于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及其它化验指标的测定。
[0051]
4、获取数据与相应范围作比较,比较峰值与相邻数据的关系。
[0052]
表1:不同受试者按本发明餐后血脂试验数据
[0053][0054]
*p<0.05,**p<0.01与脂耐量正常组相比;
&
p<0.05,
&&
p<0.01,与脂耐量减低组相比。
[0055]
通过上述结果发现,脂耐量正常组及脂耐量减低组餐后甘油三酯均在餐后3小时
达到峰值,达峰后逐渐下降,高甘油三酯组餐后甘油三酯在餐后4小时达到峰值;所有受试者均顺利完成试验,未诉饥饿、头晕、恶心等不适。
[0056]
通过本发明试验,保证餐后四小时内有效数据获取,取消餐后四小时后的采血检测,避免了禁食时间过长,没有价值的采血检测,缩短试验时间,方便受试者及时进餐,节约医疗资源,提高受试者依从性,增加试验数据可靠性及代表性。
[0057]
实施例2
[0058]
评判流程:
[0059]
1、输入进食高脂餐前静脉采血得到的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数据a0。
[0060]
2、输入进餐后第一小时血脂数据a1。
[0061]
3、计算进餐前和进餐第一小时的差值为c1(c1=a1-a0),甘油三酯开始升高。
[0062]
4、输入进餐后第二小时血脂数据a2。
[0063]
5、计算进餐后第二小时和进餐第一小时的差值为 c2(c2=a2-a1),甘油三脂继续升高;
[0064]
比较c2与c1大小,并计算c1与c2差值x1,x1=(c2-c1),从c2》c1可知,甘油三脂升高速度加快。
[0065]
6、输入进餐后第三小时血脂数据a3。
[0066]
7、计算进餐后第三小时和进餐两小时的差值为c3(c3=a3-a2),甘油三酯继续升高;
[0067]
比较c3与c2大小,并计算c3与c2差值x2,x2=(c3-c2),若c3《c2,则证明甘油三脂增高速度放缓,接近峰值,若c3》c2,则证明甘油三脂升高速度继续加快,患者的甘油三脂达峰时间延迟。
[0068]
8、输入进餐后第四小时血脂数据a4。
[0069]
9、计算进餐后第四小时和进餐三小时的差值为c4(c4=a4-a3), c4为负值,甘油三脂开始下降,a3为患者甘油三酯峰值;
[0070]
比较c4与c3大小,并计算c4与c3差值x3,x3=(c4-c3),甘油三酯下降速度加快。
[0071]
10、通过筛选数据x2为正值,c4为负值的患者,筛选出达峰时间推迟的患者。
[0072]
通过实施例1,通过缩短两次采血时间间隔,采集血样捕捉到服用高脂餐后血液内各指标的峰值,从在血液内指标变化峰值附近集中的采集,获得受试者到达峰值所需要的时间,并比较峰值和相邻数据的差值,明显判断出峰值数据靠近前一个时间点或后一个时间点,评判受试者的达峰时间,增加对受试者血脂情况的评判,避免错过达峰时间延迟一类的餐后血脂异常的受试者的筛选。
[0073]
综上所述,本发明一种脂肪耐量试验方法,通过本发明试验中受试者服用高脂餐后的采血次数以及采血间隔时间,节省受试者和医护人员时间,使试验结果准确率提高。
[0074]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75]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