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钢筋承重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26732发布日期:2022-06-01 01:49阅读:71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承重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建筑钢筋承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人们在建筑楼层时,为了使楼层更加坚固,通常在修建承重柱时,都是使用到大量的钢筋,由于高楼在建筑后,承重柱需要承受很大的重力,因此,在挑选钢筋做承重柱时,都会使用到钢筋承重检测装置对钢筋进行承重检测。
3.由于现有的钢筋检测装置大多构造简单,通常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安装有两组固定机构,其在使用时,将钢筋置于底座上方,然后通过相关工作人员开启液压缸,从而对钢筋进行挤压,进而对钢筋进行承重检测,由于这种方式在对钢筋进行承重检测时,钢筋在被挤压时容易发生变形,使得此时的钢筋对人们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容易弹出对人体造成伤害,安全性较低。
4.因此,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安全性较高的建筑钢筋承重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人们在使用大部分现有的钢筋检测装置对钢筋进行承重检测时,发生变形的钢筋容易弹出对人体造成伤害,导致安全性较低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性较高的建筑钢筋承重检测装置。
6.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途径实现:一种建筑钢筋承重检测装置,包括有外壳、第一支撑柱、气缸、活塞、支撑架、气管、第一活动杆、支撑机构、固定机构和防护机构,外壳底部前侧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支撑柱,外壳内部后侧的下侧中部设有气缸,气缸的伸缩杆上设有活塞,外壳内部后侧的上侧中部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气管,气管下部后侧均与活塞滑动式设有连接,气管下部前侧均滑动式设有用于挤压钢筋的第一活动杆,外壳内侧下部设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上设有用于人们检测的固定机构,外壳上部设有用于保护人们的防护机构。
7.进一步地,支撑机构包括有支撑板、第一限位杆和第一弹簧,外壳内侧下部滑动式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部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限位杆,支撑板底部左右两侧均前后对称与外壳之间设有四个第一弹簧。
8.进一步地,固定机构包括有第一活动块、第二限位杆、第二活动块和第二弹簧,第一限位杆之间的左右两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一活动块,第一活动块顶部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二限位杆,纵向同侧的第二限位杆下侧之间均滑动式设有第二活动块,第二活动块顶部前后两侧与同侧的第二限位杆之间均设有第二弹簧。
9.进一步地,防护机构包括有第一转轴、第一活动板和第一扭簧,外壳上部后侧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一活动板,第一活动板挡住外壳的顶部,第一活动板左右两侧与外壳之间均设有第一扭簧。
10.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用于卡住第一活动板的扣紧机构,扣紧机构包括有支撑杆、第
二活动杆和第三弹簧,外壳内底部前侧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两个支撑杆,纵向同侧的两个支撑杆内侧之间均滑动式设有第二活动杆,第二活动杆均与支撑板接触,第二活动杆向外侧移动时会与第一活动板接触,第二活动杆外侧下部的前后两侧与同侧的支撑杆之间均设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均绕在同侧的支撑杆上。
11.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用于防止钢筋翘起太高的提拉机构,提拉机构包括有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拉绳、第四支撑柱、第二转轴、收线轮和第二扭簧,第二活动块外侧下部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二支撑柱,第二活动块外侧上部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三支撑柱,外壳内底部左右两侧均前后对称设有第四支撑柱,第四支撑柱上部均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外侧设有收线轮,第二转轴内侧与同侧的第四支撑柱之间均设有第二扭簧,第二支撑柱上均连接有拉绳,拉绳的另一端均绕过同侧的第三支撑柱与同侧的收线轮连接。
12.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用于挡住圆孔的遮挡机构,遮挡机构包括有第五支撑柱、第三转轴、第三活动杆、第二活动板、第三扭簧、第四转轴、第四活动杆和第四扭簧,外壳内部左侧上部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五支撑柱,第五支撑柱之间转动式设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三活动杆,第三转轴中部设有第二活动板,第二活动板挡住圆孔,第二活动板上部前后两侧与同侧的第五支撑柱之间均设有第三扭簧,第三扭簧均绕在第三转轴上,外壳内部左侧上部中间转动式设有第四转轴,第四转轴上设有第四活动杆,第三活动杆转动时会与第四活动杆接触,第四活动杆前后两侧的中部与外壳之间均设有第四扭簧,第四扭簧均绕在第四转轴上。
13.进一步地,外壳左侧中部上侧开有圆孔。
1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钢筋承重检测装置,具备的优点是:1、本发明将钢筋放入外壳内,通过开启气缸,能够使第一活动杆向下移动,从而使第一活动杆挤压钢筋向下移动,在第一弹簧无法压缩时,能够使第一活动杆对钢筋进行挤压,从而对钢筋进行承重检测,进而方便人们操作。
15.2、本发明在钢筋发生弯曲时,通过在第一活动板和外壳的作用下,能够将因发生弯曲而弹出的钢筋挡住,从而防止钢筋弹出对人体造成伤害,进而对人们进行防护,安全性较高。
16.3、本发明在第二活动杆的作用下,能够将第一活动板卡住,从而防止钢筋在弹出后将第一活动板撞开。
17.4、本发明在第二活动板的作用下,通过第二活动板反转关闭,能够使第二活动板挡住圆孔,从而防止灰尘通过圆孔进入外壳内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的支撑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发明的固定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发明的防护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发明的a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发明的扣紧机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发明的扣紧机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1为本发明的提拉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2为本发明的b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13为本发明的遮挡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4为本发明的c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1_外壳,2_第一支撑柱,3_气缸,4_活塞,5_支撑架,6_气管,7_第一活动杆,8_支撑机构,81_支撑板,82_第一限位杆,83_第一弹簧,9_固定机构,91_第一活动块,92_第二限位杆,93_第二活动块,94_第二弹簧,10_防护机构,101_第一转轴,102_第一活动板,103_第一扭簧,11_扣紧机构,111_支撑杆,112_第二活动杆,113_第三弹簧,12_提拉机构,121_第二支撑柱,122_第三支撑柱,123_拉绳,124_第四支撑柱,125_第二转轴,126_收线轮,127_第二扭簧,13_遮挡机构,131_第五支撑柱,132_第三转轴,133_第三活动杆,134_第二活动板,135_第三扭簧,136_第四转轴,137_第四活动杆,138_第四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并结合说明书附图给出本发明的实施例。
34.实施例1一种建筑钢筋承重检测装置,包括有外壳1、第一支撑柱2、气缸3、活塞4、支撑架5、气管6、第一活动杆7、支撑机构8、固定机构9和防护机构10,参看图1-图8所示,外壳1左侧中部上侧开有圆孔,外壳1底部前侧的左右两侧均焊接有第一支撑柱2,外壳1内部后侧的下侧中部栓接有气缸3,气缸3的伸缩杆上设有活塞4,外壳1内部后侧的上侧中部焊接有支撑架5,支撑架5上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气管6,气管6下部后侧均与活塞4滑动式设有连接,气管6下部前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一活动杆7,第一活动杆7能够对钢筋进行挤压,从而继进行承重检测,外壳1内侧下部设有支撑机构8,支撑机构8上设有固定机构9,外壳1上部设有防护机构10。
35.支撑机构8包括有支撑板81、第一限位杆82和第一弹簧83,参看图5所示,外壳1内侧下部滑动式设有支撑板81,支撑板81上部前后两侧均焊接有第一限位杆82,支撑板81底部左右两侧均前后对称与外壳1之间设有四个第一弹簧83。
36.固定机构9包括有第一活动块91、第二限位杆92、第二活动块93和第二弹簧94,参看图6所示,第一限位杆82之间的左右两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一活动块91,第一活动块91顶部前后两侧均焊接有第二限位杆92,纵向同侧的第二限位杆92下侧之间均滑动式设有第二活动块93,在对钢筋进行承重检测时,人们可以通过观看第二活动块93是否移动从而判断检测是否合格,第二活动块93顶部前后两侧与同侧的第二限位杆92之间均设有第二弹簧94。
37.防护机构10包括有第一转轴101、第一活动板102和第一扭簧103,参看图7和图8所示,外壳1上部后侧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101,第一转轴101上设有第一活动板102,第一活动板102和外壳1能够将因发生弯曲而弹出的钢筋挡住,从而防止钢筋弹出对人体造成伤害,进而对人们进行保护,第一活动板102挡住外壳1的顶部,第一活动板102左右两侧与外壳1
之间均设有第一扭簧103。
38.当人们需要使用该建筑钢筋承重检测装置时,首先将钢筋通过圆孔放入外壳1内,使钢筋处于第一活动块91上,然后开启气缸3,控制气缸3的伸缩杆伸长,从而带动活塞4向上移动,使活塞4对气管6内部的空气进行挤压,从而使气管6内部的空气挤压第一活动杆7向下移动,当第一活动杆7与钢筋接触时,第一活动杆7会挤压钢筋向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活动块91、第二限位杆92、第二活动块93、第一限位杆82和支撑板81向下移动,第一弹簧83压缩,当第一弹簧83无法压缩时,第一活动杆7则会对钢筋进行挤压,从而对钢筋进行承重检测,当钢筋发生弯曲时,钢筋的两端会与第二活动块93接触,从而挤压第二活动块93向上移动,第二弹簧94压缩,然后人们可以通过观看第二活动块93是否移动从而判断检测是否合格,期间第一活动板102和外壳1能够将因发生弯曲而弹出的钢筋挡住,从而防止钢筋弹出对人体造成伤害,当钢筋完成承重检测后,控制气缸3的伸缩杆缩短,从而带动活塞4向下移动复位,此时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第一活动杆7会向上移动复位,当第一活动杆7与钢筋分离时,弯曲的钢筋会恢复原状,当钢筋的两端与第二活动块93分离时,第二弹簧94恢复原状,第二弹簧94带动第二活动块93向下移动复位,同时第一弹簧83恢复原状,第一弹簧83带动支撑板81、第一限位杆82、第一活动块91、第二限位杆92和第二活动块93向上移动复位,然后关闭气缸3,再将第一活动板102转动打开,第一扭簧103发生形变,然后将外壳1内检测完的钢筋通过圆孔向左推出,再松开第一活动板102,第一扭簧103恢复原状,第一扭簧103带动第一活动板102反转关闭,然后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对全部的钢筋进行承重检测。
39.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还包括有扣紧机构11,扣紧机构11包括有支撑杆111、第二活动杆112和第三弹簧113,参看图4、图9和图10所示,外壳1内底部前侧的左右两侧均焊接有两个支撑杆111,纵向同侧的两个支撑杆111内侧之间均滑动式设有第二活动杆112,第二活动杆112在与第一活动板102接触后,能够将第一活动板102卡住,第二活动杆112均与支撑板81接触,第二活动杆112向外侧移动时会与第一活动板102接触,第二活动杆112外侧下部的前后两侧与同侧的支撑杆111之间均设有第三弹簧113,第三弹簧113均绕在同侧的支撑杆111上。
40.当支撑板81向下移动时,支撑板81挤压第二活动杆112向外侧移动,第三弹簧113压缩,当第二活动杆112与第一活动板102接触时,第二活动杆112能够将第一活动板102卡住,当支撑板81向上移动复位时,支撑板81会与第二活动杆112分离,此时第三弹簧113恢复原状,第三弹簧113带动第二活动杆112向内侧移动复位,使第二活动杆112与支撑板81接触,当第二活动杆112与第一活动板102分离时,第二活动杆112松开第一活动板102,从而方便人们在对钢筋进行承重检测时将第一活动板102卡住。
41.还包括有提拉机构12,提拉机构12包括有第二支撑柱121、第三支撑柱122、拉绳123、第四支撑柱124、第二转轴125、收线轮126和第二扭簧127,参看图4、图11和图12所示,第二活动块93外侧下部的前后两侧均焊接有第二支撑柱121,第二活动块93外侧上部的前后两侧均焊接有第三支撑柱122,外壳1内底部左右两侧均前后对称焊接有第四支撑柱124,第四支撑柱124上部均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125,第二转轴125外侧设有收线轮126,第二转轴125内侧与同侧的第四支撑柱124之间均设有第二扭簧127,第二支撑柱121上均连接有拉绳123,通过拉绳123拉住第二支撑柱121,使第二支撑柱121停止移动,从而能够防止钢筋的
两端翘起太高,拉绳123的另一端均绕过同侧的第三支撑柱122与同侧的收线轮126连接。
42.初始状态下,第二扭簧127为形变状态,当第二活动块93向下移动时,第二活动块93带动第二支撑柱121和第三支撑柱122向下移动,使第二支撑柱121将拉绳123放松,此时第二扭簧127恢复原状,第二扭簧127带动第二转轴125和收线轮126转动,当钢筋发生弯曲时,会使第二活动块93向上移动时,第二活动块93带动第二支撑柱121和第三支撑柱122向上移动,使第二支撑柱121拉紧拉绳123,从而带动收线轮126和第二转轴125反转复位,第二扭簧127发生形变,当第二扭簧127无法再发生形变时,收线轮126和第二转轴125停止反转,此时收线轮126通过拉绳123使第二支撑柱121停止移动,从而防止钢筋的两端翘起太高,当钢筋恢复原状后,会使第二活动块93向下移动时,第二活动块93带动第二支撑柱121和第三支撑柱122向下移动,使第二支撑柱121放松拉绳123,此时第二扭簧127恢复原状,第二扭簧127带动第二转轴125和收线轮126转动,当第二活动块93向上移动复位时,第二活动块93带动第二支撑柱121和第三支撑柱122向上移动复位,使第二支撑柱121拉紧拉绳123,从而带动收线轮126和第二转轴125反转复位,第二扭簧127发生形变。
43.还包括有遮挡机构13,遮挡机构13包括有第五支撑柱131、第三转轴132、第三活动杆133、第二活动板134、第三扭簧135、第四转轴136、第四活动杆137和第四扭簧138,参看图1、图4、图13和图14所示,外壳1内部左侧上部的前后两侧均焊接有第五支撑柱131,第五支撑柱131之间转动式设有第三转轴132,第三转轴132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三活动杆133,第三转轴132中部设有第二活动板134,第二活动板134在反转关闭后,能够将圆孔挡住,从而防止灰尘进入外壳1内部,第二活动板134挡住圆孔,第二活动板134上部前后两侧与同侧的第五支撑柱131之间均设有第三扭簧135,第三扭簧135均绕在第三转轴132上,外壳1内部左侧上部中间转动式设有第四转轴136,第四转轴136上设有第四活动杆137,第三活动杆133转动时会与第四活动杆137接触,第四活动杆137前后两侧的中部与外壳1之间均设有第四扭簧138,第四扭簧138均绕在第四转轴136上。
44.当人们将钢筋通过圆孔放入外壳1内时,钢筋会与第二活动板134接触,此时钢筋会挤压第二活动板134转动打开,第二活动板134不再挡住圆孔,第三扭簧135发生形变,从而带动第三转轴132和第三活动杆133转动,使第三活动杆133与第四活动杆137接触,当钢筋向下移动时,在第三扭簧135的弹力作用下,从而带动第二活动板134反转,当钢筋向上移动复位时,钢筋会挤压第二活动板134转动,当人们需要将钢筋通过圆孔从外壳1内推出时,拉动第四活动杆137转动,第四扭簧138发生形变,第四活动杆137挤压第三活动杆133转动,从而带动第三转轴132和第二活动板134转动,使第二活动板134与钢筋分离,然后人们即可将钢筋通过圆孔从外壳1内推出,再松开第四活动杆137,第四扭簧138恢复原状,第四扭簧138带动第四活动杆137反转复位,同时第三扭簧135恢复原状,第三扭簧135带动第二活动板134反转关闭,使第二活动板134重新挡住圆孔,从而防止灰尘通过圆孔进入外壳1内部,同时第二活动板134带动第三转轴132和第三活动杆133反转复位,使第三活动杆133与第四活动杆137分离即可。
4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