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平均压力的毕托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29600发布日期:2022-06-08 05:16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量平均压力的毕托管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毕托管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测量平均压力的毕托管。


背景技术:

2.在多数流体输送的场合,都需要在流体输送的过程中,对输送设备或者系统的压力进行监测,或者在有需要的现场进行即时测量,例如水泵运行现场,测量水泵的扬程是否满足客户的输送压力需求;风机运行现场,测量风机的运行及输送介质的管道压力是否能达到客户需求的压力等。
3.相关技术中,如图x所示,存在一种l型毕托管,包括主体,主体包括一体成型且垂直设置的水平段和竖直段,水平段的端部开设有滞止压力孔,水平段上圆周阵列开设有若干个静压孔,主体内中部开设有与滞止压力孔相连通的滞止压力流道,主体位于滞止压力流道的周侧开设有与静压孔相连通的静压流道。
4.采用上述相关技术中的l型毕托管,只有一个检测头,即一次只能测量一个位置点的全压、静压或者动压;由于管路内的测量面上流体流动状态一般都是不稳定且不均匀的,因此要在该位置处的测量平面上,需要反复多次调整毕托管的测头位置,取得各点各自的对应压力值,再求其平均值,以获得该位置测量面上的平均压力,操作过程繁琐耗时,存在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简化检测操作步骤,本技术提供一种测量平均压力的毕托管。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测量平均压力的毕托管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测量平均压力的毕托管,包括杆体,所述杆体内开设有滞止压力流道和静压流道,所述杆体包括相连通的主杆收集部和支杆汇流部,所述主杆收集部上开设有静压接口和滞止压力接口,所述支杆汇流部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朝向相同的检测头,任一所述检测头上均开设有滞止压力孔和静压孔,所有所述滞止压力孔均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朝向均相同,所述静压孔均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朝向均相同,所述滞止压力孔的朝向与静压孔的朝向垂直,所述滞止压力孔、滞止压力流道和滞止压力接口相连通,所述静压孔、静压流道和静压接口相连通,所述主杆收集部上设置有与检测头朝向相同的校正杆。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检测头,可对流体不同高度的滞止压力和静压力进行检测,并通过支杆汇流部实现汇流,再通过主杆上的滞止压力接口和静压接口与对应的压力变送介质输出相应的压力数据,可一次性测取多个点的滞止压力、静压或动压,从而可一次性获得多个点平均压力数值,简化了测量过程,提高了测量的效率,减少计算过程中的人为误差。
8.优选的,所述静压孔在对应的检测头上呈圆周均匀阵列分布设置有多个。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静压孔在对应的检测头上呈圆周均匀阵列分布设置有多个,可提高对流体静压力的测量精度。
10.优选的,所述支杆汇流部包括竖向汇流杆,所述检测头沿竖向汇流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竖向汇流杆,具体实现了对流通不同液位高度的压力数据进行一次性检测并进行汇流,一次性获得平均值,以提高检测效率。
12.优选的,所述支杆汇流部包括与竖向汇流杆相连通的横向汇流杆,所述竖向汇流杆沿横向汇流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横向汇流杆与主杆收集部相连通。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横向汇流杆和竖向汇流杆的连接,使得支杆汇流部分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此时,利用每个竖直汇流杆上的检测头,除了对不同高度的流体压力进行检测之外,还可对不同横向维度的流体压力进行检测,大大提高对该流体压力检测的精度。
14.优选的,任一所述竖向汇流杆上检测头的数量均相同。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任一竖向汇流杆上的检测头数量均呈相同设置,有利于获得更为准确的平均压力值。
16.优选的,所述支杆汇流部包括多个同心且同平面设置的第一弧形汇流杆,所述检测头设置在任一第一弧形汇流杆上并位于第一弧形汇流杆的同一径向平面内。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同心且同平面设置的多个第一弧形汇流杆,使得该支杆汇流部形成圆形检测平面,然后利用同一径向平面内的检测头对流体压力进行检测,以提高检测精度。
18.优选的,任一径向平面的所述检测头的数量均相同。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任一径向平面的检测头数量呈相同设置,有利于获得更为准确的平均压力值。
20.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汇流杆呈圆形设置。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弧形汇流杆呈圆形设置,增大了第一弧形汇流杆的覆盖面积,进而提高对流体的检测面积,并通过径向分布的检测头,提高检测精度。
22.优选的,所述支杆汇流部包括同心且同平面设置的多个第二弧形汇流杆,所述检测头设置在任一第二弧形汇流杆上并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同心且同平面设置的多个第二弧形汇流杆以及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检测头,可对流体同一竖直平面且不同高度的流体压力进行检测作业,以提高检测范围和检测精度。
24.优选的,所述第二弧形汇流杆呈圆形设置。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弧形汇流杆呈圆形设置,增大了第二弧形汇流杆的覆盖面积,进而提高对流体的检测面积,并通过竖向分布的检测头,提高检测精度。
26.优选的,任一竖直平面的所述检测头的数量均相同。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任一竖直平面的检测头的数量呈相同设置,有利于获得更加准确的平均压力值。
2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利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检测头,可对流体不同高度的滞止压力和静压力进行检测,可一次性测取多个点的滞止压力、静压或动压,从而可一次性获得多个点平均压力数值,简化了测量过程,提高了测量的效率,减少计算过程中的人为误差;
2.借助横向汇流杆和竖向汇流杆,大大提高支杆汇流部在流体内的检测面积,增加了横向的检测维度,以提高对流体压力的检测精度;3.通过呈圆形设置的第一弧形汇流杆或第二弧形汇流杆,以及径向或竖向分布的检测头,提高检测面积,根据流体流动特性,进行定制化的分布形式,以提高对流体压力的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主要体现测量平均压力的毕托管整体结构的轴测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主要体现测量平均压力的毕托管结构的局部剖视图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二例主要体现测量平均压力的毕托管结构的示轴测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三例主要体现测量平均压力的毕托管结构的示轴测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四例主要体现测量平均压力的毕托管结构的示轴测示意图。
30.附图标记:1、杆体;11、滞止压力流道;12、静压流道;2、主杆收集部;21、滞止压力接收杆;211、滞止压力接口;22、静压接收杆;221、静压接口;23、校正杆;3、支杆汇流部;31、竖直汇流杆;32、横向汇流杆;33、第一弧形汇流杆;34、第二弧形汇流杆;4、检测头;41、滞止压力孔;42、静压孔。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x-x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测量平均压力的毕托管。
33.实施例1参照图1和图2,测量平均压力的毕托管包括杆体1,杆体1的中部开设有滞止压力流道11,且杆体1位于滞止压力流道11的周侧开设有静压流道12;杆体1包括相连通的主杆收集部2和支杆汇流部3。支杆汇流部3实现对流体多个位置的滞止压力和静压力的数据收集并汇流至主杆收集部2进行收集并输出平均值。
34.参照图1和图2,支杆汇流部3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朝向相同且平行设置的检测头4,任一检测头4上均开设有滞止压力孔41和静压孔42,且滞止压力孔41位于检测头4的端部,静压孔42在对应的检测头4上呈圆周均匀阵列分布设置有多个,本技术实施例,静压孔42设置有四个;且所有滞止压力孔41均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朝向均相同,所有静压孔42均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朝向均相同,任一检测头4上的滞止压力孔41的朝向与静压孔42的朝向垂直。
35.参照图1和图2,主杆收集部2包括竖直设置的滞止压力接收杆21和垂直滞止压力接收杆21设置、静压接收杆22和校正杆23,且滞止压力接收杆21远离支杆汇流部3的端部开设有滞止压力接口211,静压接收杆22远离支杆汇流部3的端部开设有静压接口221,校正杆23的朝向与检测头4的朝向相同,以起到校正提醒的作用;滞止压力孔41、滞止压力流道11和滞止压力接口211相连通,静压孔42、静压流道12和静压接口221相连通。
36.利用支杆汇流部3以及设置的多个检测头4,大大提高支杆汇流部3在流体内的检测面积,并通过支杆汇流部3实现汇流,再通过主杆上的滞止压力接口211和静压接口221与
对应的压力变送介质输出相应的压力数据,可一次性测取多个点的滞止压力、静压或动压,从而可一次性获得多个点平均压力数值,简化了测量过程,提高了测量的效率,减少计算过程中的人为误差。
37.参照图1和图2,其中,支杆汇流部3包括竖直汇流杆31,检测头4沿竖直汇流杆31的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本技术实施例中,检测头4设置有三个,且三个检测头4平行且相邻的间距可根据应用情况呈等距或者非等距设置。
3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测量平均压力的毕托管的实施原理为:利用竖直方向的三个检测头4对流通三个不同高度位置流体的滞止压力和静压力进行检测,经过竖直汇流杆31实现汇流,并从滞止压力接口211和静压接口221与对应的压力变送介质输出相应的压力数据,简化了检测步骤。
39.实施例2参照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杆汇流部3还包括与竖向汇流杆相连通的横向汇流杆32,竖向汇流杆沿横向汇流杆32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本技术实施中,竖向汇流杆设置为四个,且四个竖直汇流杆31可根据应用情况呈等距或非等距设置,对应地,任一竖直汇流杆31上的检测头4均沿其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本技术实施中,任一竖直汇流杆31上的检测头4均设置为四个;即横向汇流杆32和竖向汇流杆之间形成矩形状的检测平面,对该检测平面内的流体压力进行检测,增加了横向和竖向的检测维度,进而大大提高了检测精度。
40.实施例3参照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杆汇流部3包括同心且同平面设置的多个第一弧形汇流杆33,该第一弧形汇流杆33可设置为半圆弧段,也可整圆弧段,本技术以呈圆形设置的第一弧形汇流杆33为例进行阐述,且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弧形汇流杆33设置有三个,检测头4在任一第一弧形汇流杆33上均有多个,三个第一弧形汇流杆33上的检测头4沿第一弧形汇流杆33的径向分布并位于同一径向平面内,且同一径向平面内检测头4的数量相同。
41.利用多个呈同心圆形且位于同一平面的第一弧形汇流杆33,使得支杆汇流部3形成圆形状检测平面,同时利用不同径向分布的检测头4,对流体不同径向位置的压力进行检测,提高该毕托管的适用性。
42.实施例4参照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杆汇流部3包括同心且同平面设置的多个第二弧形汇流杆34,该第二弧形汇流杆34可设置为半圆弧段,也可整圆弧段,本技术以呈圆形设置的第二弧形汇流杆34为例进行阐述,且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弧形汇流杆34设置有三个,检测头4在任一第二弧形汇流杆34上均有多个,三个第二弧形汇流杆34上的检测头4沿第二弧形汇流杆34的径向分布并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且同一竖直平面内检测头4的数量呈相同设置即呈矩形阵列分布,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检测头4可根据需求在第二弧形汇流杆34上进行分布。
43.利用呈圆形设置的第二弧形汇流杆34,增加了检测面积,同时,利用同一竖直平面内的检测头4,以检测该流体竖向不同位置的压力数据,提高该毕托管的适用性。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
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