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装置及旋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46514发布日期:2022-07-30 05:27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定装置及旋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及旋转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检测设备检测过程中,通常会通过配置的检测探头对待测工件进行光学检测,以获取工件的相关信息。就检测探头而言,一般是将检测探头固定在预设位置(如检测设备的机台上),通过对待测工件进行运动调控,以适时调整工件与探头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完成检测作业。然而,现有的光学探头普遍存在安装不牢固、稳定性差、探头的本体与线束连接不良等问题,这与检测探头的固定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定装置以及应用了该固定装置的旋转装置,以达到能够对检测探头进行稳固固定的目的。
4.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机构,用于固定探头本体;第二固定机构,用于固定与探头本体连接的探头线束;以及定位联接机构,具有沿轴向相对的两端,所述定位联接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机构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固定机构与所述第二固定机构沿轴向间隔相对并固定连接。
5.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定位件,与所述定位联接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定位件具有沿轴向贯通设置的第一孔道,所述第一孔道用于探头本体贯穿所述第一定位件布置;第一限位件,沿轴向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件背向所述第二固定机构的一侧;以及第一抵压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以围绕所述第一孔道的轴心线的方式排布,所述第一抵压件用于配合所述第一限位件,以夹紧或松开自所述第一孔道穿出的探头本体。
6.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压件具有沿周向相对的连接端和开合端,所述第一抵压件的连接端与所述第一限位件连为一体;所述第一抵压件的开合端与所述第一限位件之间设有第一锁止结构,所述第一锁止结构用于将所述第一抵压件的开合端以可分离的方式锁固于所述第一限位件。
7.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第二定位件,与所述定位联接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定位件具有切口结构,所述切口结构沿径向延伸并沿轴向贯通所述第二定位件设置;以及第二抵压件,插嵌于所述切口结构内,以与所述第二定位件围合形成第二孔道,所述第二孔道用于探头线束贯穿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布置;所述第二抵压件被构造成能够沿径向在所述切口结构内移动,以抵压或松开探头线束。
8.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件与所述第二抵压件之间设有第二锁止结构,所述第二锁止结构用于将所述第二抵压件与所述第二定位件以可拆卸的方式锁固为一体。
9.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和/或所述第二固定机构被构造成以能够相对所述定位联接机构沿轴向调节位置的方式连接所述定位联接机构的对应端。
10.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联接机构包括至少两根沿轴向延伸设置的连接杆,所述第一固定机构与所述第二固定机构以可沿轴向相对移动的方式分别连接所述连接杆;所述至少两根连接杆以能够沿周向围绕探头本体和探头线束的方式间隔排布。
11.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位置调节机构,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第三定位件,具有沿轴向贯通设置的第三孔道,所述第一固定机构穿设于所述第三孔道;以及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以可沿径向相对所述第三定位件运动的方式装设于所述第三定位件,以能够抵持并推动所述第一固定机构移动,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在所述第三孔道内的位置调节。
12.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调节件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调节件和至少一个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第二调节件的运动方向相互正交,或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第二调节件沿径向相对布置。
13.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线束保护机构,沿轴向布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机构背向所述第一固定机构的一侧;所述线束保护机构具有沿径向贯通设置的第四孔道,所述第四孔道用于探头线束贯穿所述线束保护机构布置。
14.根据第二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旋转装置,包括:支撑件;固定件,用于固定具有探头本体和探头线束的检测探头,所述固定件采用第一方面所述的固定装置;承载件,具有沿轴向贯通设置的第五孔道,所述固定件贯穿所述第五孔道布置,并固定于所述承载件;以及驱动件,固定于所述支撑件,所述驱动件的动力端耦合至所述承载件,所述驱动件被配置成:驱使所述承载件带动所述固定件绕所述第五孔道的轴心线转动。
15.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限位件和第三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固定于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三限位件固定于所述承载件,所述第三限位件能够随所述承载件转动至预设位置时抵靠所述第二限位件,以阻止所述承载件转动;和/或还包括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所述第一检测件固定于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二检测件固定于所述承载件,所述第一检测件与所述第二检测件相互配合,以感测并获取所述承载件的位置信息。
16.依据上述实施例的固定装置,包括定位联接机构、用于固定探头本体的第一固定机构和用于固定探头线束的第二固定机构,定位联接机构在轴向上的一端连接第一固定机构、另一端连接第二固定机构,以使得第一固定机构与第二固定机构沿轴向间隔相对并固定连接。利用定位联接机构将两个固定机构以沿轴向间隔相对的方式固定连接,可使得两个固定机构之间保持恒定的轴向间距,通过两个固定机构分别定位固定检测探头的本体和
线束,可实现对检测探头的两点式固定,既能够确保检测探头被固定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又可避免因线束牵扯、缠绕等而造成本体与线束连接出现接触不良、甚至相互脱离的问题。同时,通过配置的线束保护机构等,在使得检测探头具备旋转能力的条件下,也可避免发生线缠绕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固定装置处于应用状态下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18.图2为一种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主体部分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19.图3为一种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主体部分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20.图4为一种实施例的固定装置中线束保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一种实施例的固定装置中位置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一种实施例的旋转装置处于应用状态下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23.图7为一种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省略线束保护机构后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24.图中:10、第一固定机构;10a、第一孔道;10b、第一固定孔;10c、第三固定孔;11、第一定位件;12、第一限位件;13、第一抵压件;20、第二固定机构;20a、切口结构;20b、第二孔道;20c、第二固定孔;20d、第五固定孔;20e、第六固定孔;21、第二定位件;22、第二抵压件;30、定位联接机构;31、连接杆;40、线束保护机构;40a、第四孔道;40b、缺口位;50、位置调节机构;50a、第三孔道;51、第三定位件;52、第一调节件;53、第二调节件;60、支撑件;70、承载件;70a、第五孔道;80、驱动件;90a、第二限位件;90b、第三限位件;90c、第一检测件;90d、第二检测件;a、探头本体;b、探头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技术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技术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技术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26.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27.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技术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28.本文中所用术语“轴向”、“径向”和“周向”是基于固定装置本身的结构轮廓或者固
定装置定位固定检测探头时所自定义的三个不同方向;其中,“轴向”可以理解为是固定装置的长度方向,亦或者检测探头的探头本体的轴心线所在方向(或探头本体的轴心线的延伸方向);相适应地,“径向”是指垂直于“轴向”的方向,“周向”是指绕“轴向”的方向。
29.本技术提供的固定装置,利用定位联接机构将第一固定机构与第二固定机构进行固定连接,并使得两者能够沿轴向间隔相对,从而可通过第一固定机构对检测探头的探头本体进行定位固定、通过第二固定机构对检测探头的探头线束进行定位固定,以实现对检测探头的两点式定位固定。在能够确保检测探头被牢固固定的同时,可有效避免线束的牵扯、扭转等因素对探头本体与探头线束的连接结构造成影响,如线束与本体连接不良、甚至相互脱离等问题。
30.另外,通过对该固定装置的结构优化,也能够在不发生线缠绕的情况下,保证探头本体具有一定旋转运动的条件,以解决长直类检测探头的固定及绕线问题,满足不同的检测需求。
31.请参阅图1至图5并结合图6和图7,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装置,可用于对长直类检测探头进行定位固定;该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机构10、第二固定机构20、定位联接机构30和线束保护机构40,下面具体说明。
32.请参阅图1至图3并结合图6和图7,第一固定机构10主要用于定位固定检测探头的探头本体a(下文均称探头本体a);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固定机构10采用一体式构造,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定位件11、第一限位件12和第一抵压件13;第一定位件11的轮廓大致呈柱体状,在第一定位件11上沿轴向贯通地设置有通孔结构,为便于区分和描述,将该通孔结构定义为第一孔道10a,第一限位件12和第一抵压件13则沿轴向布置于第一定位件11的一侧(如布置在第一定位件11在轴向上背向第二固定机构20的一侧),并且两者以围绕第一孔道10a的轴心线的方式彼此面对,以在两者之间形成与第一孔道10a同轴相通的另一通孔结构;其中,第一限位件12与第一定位件11固定连为一体,第一抵压件13则与第一定位件11呈结构分离设置;具体而言,第一抵压件13在周向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为与第一限位件12连为一体的连接端、另一端为能够相对第一限位件12移动开合的开合端。
33.当探头本体a经第一孔道10a自第一限位件12与第一抵压件13围合形成的通孔结构穿出时,可利用如螺丝等锁止件或者其他固定结构(如卡扣结构等)等将第一抵压件13的开合端固定于第一限位件12,从而利用第一抵压件13与第二限位件12的配合对探头本体a进行夹紧固定,以完成探头本体a在第一固定机构10上的装配与固定。而通过将第一抵压件13的开合端与第一限位件12之间的相对位置(如间距等)则松开释放探头本体a或者调节探头本体a被固定时的松紧度。
34.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第一限位件12和第一抵压件13沿轴向布置于第一定位件11的一侧,也有利于延长探头本体a与第一固定机构10之间的连接距离,提高探头本体a被夹紧固定的稳定性。另外,具体实施时,第一孔道10a的尺寸(如内径、孔体的截面轮廓形状等)可与探头本体a接近或相同,以通过第一孔道10a实现探头本体a与第一定位件11、乃至第一固定机构10的适配组合,进一步增强探头本体a固定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35.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机构10也可采用分体式构造,如第一限位件12与第一定位件11一体构造成型,或者借助螺丝等紧固件固定为一体;而第一抵压件13则与第一定位件11和第一限位件12均采用可分离的结构构造,在需要将探头本体a固定于第一定位件11
时,再利用相关紧固件或者固定结构将第一抵压件13的连接端和开合端分别固定于第一限位件12,从而实现对探头本体a的夹紧固定。
36.其他实施例中,也可省略第一限位件12和第一抵压件13,通过在第一定位件11上沿径向设置于第一孔道10a相贯通的孔道,利用锁紧螺丝等紧固件来替代第一限位件12和第一抵压件13的功能;即:将紧固件以可转动的方式螺接于第一定位件11在径向上的孔道内,通过旋拧紧固件,使紧固件的端部抵压穿设于第一孔道10a的探头本体a,亦可实现对探头本体a的固定或释放。
37.请参阅图1至图3并结合图6和图7,第二固定机构20与第一固定机构10沿轴向间隔相对布置,具体而言,该第二固定机构20沿轴向布置于第一定位件11背向第一限位件12(连同第一抵压件13)一侧,当探头本体a以贯穿第一固定机构10的方式固定于第一固定机构10时,可利用第二固定机构20定位固定检测探头的探头线束b(下文均称探头线束b,基于检测探头的类型的差异,探头线束b可具体指与探头本体a连接的光纤束、线缆束等),使探头线束b与探头本体a连接的部位位于第二固定机构20与第一固定机构10之间,以此实现对检测探头的两点式固定。
38.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第二固定机构20包括第二定位件21和第二抵压件22;其中,第二定位件21的轮廓大致呈盘状,在第二定位件21上设置有切口结构20a,该切口结构20a沿轴向贯通第二定位件21设置,并且自第二定位件21的轮廓边缘延伸至靠近第二定位件21的几何中心位置;第二抵压件22的外轮廓形态与切口结构20a的形状大致相同,其以能够沿径向在切口结构20a内移动的方式插嵌于切口结构20a内,从而可在第二抵压件22与第二定位件21之间围合形成沿轴向贯通分布的通孔结构,为便于区分和描述,将该通孔结构定义为第二孔道20b。
39.在探头线束b处于自第二孔道20b贯穿第二固定机构20布置的状态下,通过操控第二抵压件22在切口结构20a内移动,可调节第二孔道20b的大小,以便通过向探头线束b施加抵压力,实现对探头线束b的夹紧固定;或者松开释放探头线束b以及调节探头线束b被固定的松紧度等。具体实施时,可借助螺丝等紧固件或者其他固定结构(如卡扣等),保持第二抵压件22与第二定位件21之间的连接关系。
40.其他实施例中,在不考虑固定装置的结构复杂性以及能够满足特定场景固定需求的情况下,第二固定机构20的结构构造,也可参考第一固定机构10进行选择配置;凡此种种,不作赘述。
41.请参阅图1至图3并结合图6和图7,定位联接机构30在轴向上延伸有一定的长度,其在轴向上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机构10(具体如第一定位件11)连接、在轴向上的另一端则与第二固定机构20(具体如第二定位件21)连接;一方面,利用定位联接机构30确保第一固定机构10与第二固定机构20之间在轴向上保持合适的间距,以实现对检测探头的两点式固定;另一方面,利用定位联接机构30将第一固定机构10与第二固定机构20固定连接为一体,以避免完成对检测探头的固定后,因两者之间发生相对的位置偏移而影响检测探头的固定效果。
42.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定位联接机构30包括两根沿轴向延伸设置的连接杆31,连接杆31的一端连接第一定位件11、另一端连接第二定位件21;在检测探头固定于第一固定机构10和第二固定机构20的状态下,两根连接杆31以沿着周向围绕探头本体a和
探头线束b的方式间隔排布。具体实施时,可在第一定位件11位于第一孔道10a的外周侧设置用于固定连接杆31的端部的第一固定孔10b,该第一固定孔10b可设置为螺纹孔结构,以通过螺接的方式实现连接杆31与第一固定机构20的拆解组合或者调节等;在第二定位件21位于第二孔道20b的外周侧则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杆31的另一端部的第二固定孔20c,该第二固定孔20c可设置为贯通的阶梯孔结构,而连接杆31的对应端则与第二固定孔20c的轮廓形态相适配。
43.借助连接杆31将第一固定机构10与第二固定机构20固定连接时,可将连接杆31的一端插置于第一固定孔10b内,并通过旋转连接杆31或第一定位件11来调节连接杆31插置于第一固定孔10b内的深度;而连接杆31的另一端则贯穿第二固定孔20c布置,利用该端与第二固定孔20c之间结构匹配关系,并在如螺母等紧固配件的配合下,将连接管31最终锁固于第一固定机构10与第二固定机构20之间,并使两者之间保持合适的轴向间距(需要说明的是,该轴向间距由连接杆31插置于第一固定孔10b内的深度来决定)。当然,具体实施时,连接杆31的数量也可设置为三个、四个或其他更多数量,多个连接杆31最好围绕检测探头或第一孔道10a间隔且均匀排布,有利于保持第一固定机构10与第二固定机构20固定连接后的结构平稳性。
44.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孔10b也可设置为光滑的盲孔结构,以使得连接杆31的端部能够以固定深度插置于第一固定孔10b内,从而使两个固定机构以固定间距的形式进行组合固定。亦或者,定位联接机构30也可采用其他结构构造,如条形板状物等,就该类构造的定位联接机构30而言,可采用螺丝、卡扣等可拆卸方式与第一固定机构10和第二固定机构20连接;凡此种种,要点在于:确保第一固定机构10与第二固定机构20能够固定连接为一体,并且在某一状态下(如完成对检测探头的固定后),两个固定机构之间的间距或者相对位置能够保持稳定。
45.基于此,借助第一固定机构10和第二固定机构20分别对探头本体a和探头线束b进行定位固定,可使得检测探头的部件连接位置(如探头线束b与探头本体a的连接位置等薄弱处)位于两个固定机构之间,形成对检测探头的两点式固定;而利用定位联接机构30将两个固定机构进行固定,则可确保检测探头的被固定部分保持良好的结构稳定性。
46.一方面,能够将检测探头定位固定在预设位置,如光学检测设备上,确保检测探头固定安装后的结构稳定性和牢固性;另一方面,基于第一固定机构10、第二固定机构20及定位联接机构30之间的结构组合关系,也可将固定装置(如第一固定机构10)安装在旋转机构,借助旋转机构控制固定装置及检测探头相对检测对象进行转动,从而满足特定的检测需求;在此类场景下,由于探头线束b连接探头本体a的端部是通过该固定装置与探头本体a固定为一体的,故而在探头线束b的其他部分在发生缠绕、牵扯、扭转等变化时,探头线束b与探头本体a的连接处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结构稳定性,不易发生连接不良、甚至探头线束b与探头本体a相互脱离等问题。
47.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第一限位件12与第一抵压件13的开合端之间设有第一锁止结构,该第一锁止结构主要用于将第一抵压件13的开合端以可分离的方式锁固于第一限位件12;具体而言,该第一锁止结构包括第三固定孔10c和第四固定孔(图中未示出);其中,第三固定孔10c沿第一限位件12与第一抵压件13彼此面对的方向(如径向或者周向)贯通第一抵压件13的开合端设置,第四固定孔则设置于第一限位件12对应于第三固定孔10c
的位置;如此,可在如螺钉、螺丝等紧固件的配合下,利用第一锁止结构将第一抵压件13锁定于第一限位件12,或者通过旋拧紧固件插置于第四固定孔内的深度来调节第一抵压件13的开合端与第一限位件12之间的相对位置,实现对探头本体a的松紧度调整。当然,根据实际需求,第一锁止结构也可采用其他结构形式,如在第一限位件12上设置卡口结构,在第一抵压件13的开合端设置卡扣结构,通过卡扣连接关系将第一限位件12与第一抵压件13进行固定。
48.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第二定位件21与第二抵压件22之间设有第二锁止结构,该第二锁止结构主要用于将第二抵压件22以可拆卸的方式锁定于切口结构20a内;具体而言,该第一锁止结构包括第五固定孔20d和第六固定孔20e;其中,第五固定孔20d设置于第二定位件21位于切口结构20a的切口的两侧,第二抵压件22的轮廓大致呈t形,第六固定孔20e贯通第二抵压件22的横向部分的两端设置,从而亦可在螺钉、螺丝等紧固件的配合下,使第二锁止结构能够将第二定位件21与第二抵压件22锁定为一体,并利用紧固件插入第五固定孔20d的深度差异来实现对第二孔道20b大小的调节。
49.请参阅图1和图4并结合图6,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装置,还包括线束保护机构40,该线束保护机构40沿轴向布置于第二固定机构20背向第一固定机构10的一侧,并且线束保护机构40与第二固定机构20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亦可理解为:就探头线束b而言,该线束保护机构40与第二固定机构20处于探头线束b的不同位置;利用该线束保护机构40可起到固定探头线束b或者改变探头线束b的延伸布置方向的作用,在将固定装置的主体部分(即:第一固定机构10、第二固定机构20和定位联接机构30)固定装设于旋转机构上,以使得固定装置的主体部分能够带动探头本体a及部分探头线束b相对检测对象作转动运动时,利用线束保护机构40与第二固定机构20的配合,可位于两者之间的线束部分或者线束保护机构40与探头本体a之间的线束部分出现线缠绕的问题。
50.具体而言,该线束保护机构40具有第四孔道40a,该第四孔道40a沿径向贯通线束保护机构40设置,利用第四孔道40a可改变探头线束b延伸布置的方向,如自第二固定机构20沿轴向延伸而出的探头线束b,在穿过第四孔道40a后,改变为沿径向延伸,或者探头线束b同时与线束保护机构40进行固定;从而利用线束保护机构40对探头线束b延伸方向的改变和/或固定,可避免探头线束b发生线缠绕;具体实施时,为使得探头线束b能够更为平顺地引入第四孔道40a,并自第四孔道40a穿过线束保护机构40;在线束保护机构40上还设置有以沿轴向贯通的缺口位40b,该缺口位40b与第四孔道40a连通设置,以便探头线束b能够经过缺口位40b后引入第四孔道40a内,从而使得探头线束b能够与线束保护机构40保持足够的接触距离,为有效避免发生线缠绕等创造有利条件。
51.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的粗体虚线代表探头线束b经过线束保护机构40时的延伸布置路径或方向。
52.请参阅图1和图5并结合图6和图7,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装置,还包括位置调节机构50,该位置调节机构50主要用于将固定装置的主体部分(连同检测探头)固定于旋转机构上,以确保检测探头(具体如探头本体a)的旋转中心与旋转机构的旋转中心保持一致,从而保证检测探头相对检测对象具有作一定角度旋转的能力,以满足检测需求。
53.该位置调节机构50包括第三定位件51、第一调节件52和第二调节件53;其中,第三定位件51可耦合连接旋转机构的动力端,在第一定位件50上沿轴向贯通地设置有第三孔道
50a,而第一固定机构10则贯穿或穿设于第三孔道50a布置;第一调节件52和第二调节件53以可沿径向相对第三定位件51运动的方式装设于第三定位件51,并且两个调节件的运动方向相互正交;具体而言,在第一定位件51上设有沿不同的径向延伸并贯通至第三孔道50a的通孔结构,第一调节件52和第二调节件53以螺接的方式贯穿对应的通孔结构装设于第三定位件51。
54.以第一调节件52为例,当旋拧第一调节件52并使其沿径向相对第三定位件51朝第三孔道50a的中心移动时,利用第一调节件52位于第三孔道50a内的一端可抵持并推动第一固定机构10(连同第二固定机构20、定位联接机构30及探头本体a和探头线束b等)同向移动,从而可改变第一固定机构10在第三孔道50a内的位置,而利用两个不同方向上的调节件则可最终保证第一固定机构10(或者探头本体a)的旋转中心、第三定位件51的旋转中心与旋转机构的旋转中心保持一致,避免因探头本体a发生近似于偏心转动的运动效果而增加线缠绕的几率。反之,当旋拧第一调节件52(和/或第二调节件53)使其沿径向逐渐远离第一固定机构10时,则可释放固定装置的主体部分,以便对固定装置的主体部分与位置调节机构50进行拆装组合。
55.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调节件52与第二调节件53也可沿径向相对布置,使得两者能够自第一固定机构10的两个相对侧对其进行抵持推动或者解除抵压力;亦或者,第一调节件52和第二调节件53也可设置在第三定位件51在轴向上的一侧,两者沿径向相对布置,并以可调节位置的方式装设于第三定位件51上,从而将第一固定机构10夹持固定于第三定位件51。
56.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调节件52和第二调节件53也可择一设置,亦或者设置多个近似于第一调节件52(或第二调节件53)的调节件,而多个调节件则以沿周向围绕第一固定机构10(或第三孔道50a)的方式间隔排布,或者两两成组相对排布,以利用多个调节件的相互配合,实现对第一固定机构10在第三孔道50a内的位置的精确调节。
57.请参阅图6和图7并结合图1至图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旋转装置,可用于实现检测探头在0-360
°
范围内的转动及位置保持,借助该旋转装置使得检测探头具备相对检测对象进行检测位置(或方位)变换调节的能力,以满足不同的检测需求;该旋转装置包括支撑件60、固定件、承载件70、驱动件80以及因应需要而存在的其他部件;下面具体说明。
58.请参阅图6和图7,支撑件60固定设置在预设位置(如检测设备上或者检测设备周边的设备上),承载件70具有沿轴向贯通设置的第五孔道70a;驱动件80采用如电机等能够输出旋转运动的动力输出元件,驱动件80的本体固定装设于支撑件60上,驱动件80的动力端则耦合至承载件70上,如通过齿轮传动组件等进行动力耦合连接,以能够驱使承载件70相对于支撑件60绕第五孔道70a的轴心线转动;而固定件则采用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固定装置,该固定件贯穿第五孔道70a布置,并与承载件70固定连接。
59.具体而言,定位联接机构30及检测探头贯穿第五孔道70a布置,使得第一固定机构10和第二固定机构20位于第一孔道70a或者承载件70的轴向两侧,此时,可借助位置调节机构50以叠置的方式固定于承载件70在轴向上的一侧,从而完成对固定装置及检测探头的固定装配(此时,线束保护机构40则位于第二固定机构20远离承载件70的一端);同时,利用位置调节机构50的结构配置来调节固定装置的主体部分及检测探头的位置,使其轴心与承载件70的旋转中心保持一致或重合。当然,在省略位置调节机构50的实施例下,也可将第一固
定机构10直接固定装设在承载件70上,并确保两者的旋转中心保持一致。
60.以检测对象为待检工件上的孔位结构为例,在旋转装置具体应用时,在完成对检测探头的固定后,可将探头本体a插置于待检工件的孔位结构内,使得探头本体a的信号收发端与孔位结构沿径向彼此面对;通过对驱动件80的控制,使得固定装置能够带动探头本体a绕第五孔道70的轴心线(或者其自身的轴心线)在孔位结构内转动(如在0-360
°
范围内),以此既可以实现对孔位结构的全面检测,又可以确保对孔位结构检测的精确度。
61.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该旋转装置还包括第二限位件90a和第三限位件90b;其中,第二限位件90a沿承载件70的旋转轨迹固定设置在支撑件60的某一位置处(如0
°
或360
°
的角度位置),第三限位件90b则固定设置在承载件70的轮廓边缘;当驱动件80驱使承载件70带动固定装置及检测探头旋转至预设位置时(即:第二限位件90a所处的位置时),第三限位件90b即会抵靠第二限位件90a,通过获取此时的相关信号,可控制驱动件80适时停止输出动力或者改变动力输出方向(如正反转变换),从而阻止承载件70等继续转动,以避免无效运动或者线缠绕等问题的发生。
62.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该旋转装置还包括第一检测件90c和第二检测件90d;其中,第一检测件90c和第二检测件90d中的一者可设置为多个,以设置有多个第一检测件90c为例,多个第一检测件90c沿承载件70的旋转轨迹间隔地布置在支撑件60上,而第二检测件90d则固定设置在承载件70上;当承载件70带动第二检测件90d同步旋转时,可利用第一检测件90c的位置布置关系及其与第二检测件90d之间的配合关系,实现对承载件70(或者探头本体a的信号收发端)的位置信息的感测及获取,如探头本体a的信号收发端相对检测对象的角度信息或方位信息等;基于此,利用第一检测件90c与第二检测件90d的配合,可便于对承载件70或者探头本体a的旋转行程进行精确调控,满足检测需求。具体实施时,第一检测件90c和第二检测件90d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如光电传感器等位置感测器件。
63.需要说明的是,图7中带箭头的粗实线代表承载件70(亦或者检测探头的旋转方向)。
64.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