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手持式探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71193发布日期:2022-10-21 19:23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型手持式探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金属探测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型手持式探测设备。


背景技术:

2.金属探测仪是一种金属检测装置,其中检测器为核心部分,系统可以利用该报警信号把金属物质找出,在一些公共场所,例如火车站、飞机场等,为避免乘客携带金属管制用具,通常都需要工作人员手持金属探测仪对乘客进行安检。
3.现有技术中,传统的金属探测仪在使用的过程中,其内部会产生高温,当天气炎热、温度较高时更为明显,由于安检的工作量较大,这就导致了金属探测仪连续使用的时间较长,且频率较高,连续使用后,金属探测仪内部的检测器很容易因高温受损,造成装置无法使用的情况发生,影响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天气较为炎热时,工作人员在长时间握持金属探测仪,其手心会出大量的汗水,不仅握持不舒适,而且还易在扫描时打滑掉落,影响金属探测仪使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微型手持式探测设备。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微型手持式探测设备,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一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机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检测器,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用于对检测器进行散热的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第一腔体内壁上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远离第二腔体的一端固定套接有两个扇叶,所述机体的两端侧壁上均开设有散热槽,两个所述散热槽的两端内壁上均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散热槽内具设置有防尘网,所述防尘网滑动连接在两个凹槽内,多个所述凹槽内均设置有用于对手柄进行泵气的泵气机构,所述泵气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凹槽内壁与防尘网侧壁上的气囊,所述气囊上分别设置有单向进气管与单向出气管,所述单向进气管延伸至机体外,所述手柄与多个所述单向出气管之间均通过连通管连通。
7.优选地,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在驱动杆的端部。
8.优选地,两个所述防尘网相对的一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磁铁,两侧的第一磁铁的磁极方向呈相反设置。
9.优选地,两个所述扇叶内均开设有滑腔,两个所述滑腔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二磁铁,两个所述第二磁铁的磁极方向呈相反设置,且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相配合。
10.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二磁铁的侧壁与同侧滑腔的内壁之间均通过第一弹簧弹性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弹簧均为拉力弹簧。
11.优选地,所述驱动杆上固定套接有磁感应线圈,所述磁感应线圈位于两侧的第一
磁铁之间。
12.优选地,所述手柄上套设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的材质为橡胶,且所述手柄的上端以及下端均开设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透气孔。
13.优选地,两个所述防尘网远离气囊的一侧与同侧凹槽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二弹簧弹性连接,同侧的两个所述第二弹簧呈对称设置。
14.优选地,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蓄电池组,所述蓄电池组与磁感应线圈相配合。
1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16.1、通过设置散热机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驱动杆转动,从而带动两个扇叶转动,扇叶扰动机体内部的空气流动,使得外部空气与机体内部空气快速对流,实现对机体内部进行有效的散热,避免机体内部产生高温造成检测器损坏。
17.2、通过设置泵气机构,在扇叶转动的同时,带动两个第二磁铁以驱动杆为轴转动,转动的过程中,当第二磁铁转动至第一磁铁处时,若此处的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的磁极为相反设置的,那么根据同极相斥的原理,使得防尘网向外移动,若此处的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的磁极为相同设置的,那么根据异极相吸的原理,防尘网向机体内部移动,持续转动扇叶,防尘网往复以上操作,在散热槽内往复移动,在往复移动的过程中,挤压或拉伸气囊,将外部空气由单向进气管抽入气囊内,再由单向出气管排出至手柄内,气体经过手柄上的透气孔喷出,实现对工作人员的手部进行降温、除汗,避免握持时手心出汗导致使用不舒适,值得一提的是,防尘网在往复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将吸附在防尘网上的灰尘抖落,避免灰尘吸附在防尘网上,导致防尘网堵塞影响散热效果。
18.3、通过设置磁感应线圈,由于两侧的防尘网上安装有两个磁极呈相反设置的第一磁铁,因此驱动杆转动的同时带动磁感应线圈转动,使得磁感应线圈在机体内做切割磁感线,从而产生电流,且磁感应线圈与机体内部的蓄电池组相互配合,将产生的电流传输至蓄电池组内进行储存,能够合理的利用资源,同时改善了传统设备需要频繁充电的问题,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微型手持式探测设备的立体图;
20.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微型手持式探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微型手持式探测设备的剖视图;
22.图4为图2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
23.图5为图3中的b处结构放大图;
24.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微型手持式探测设备的扇叶正视图。
25.图中:1机体、2第一腔体、3第二腔体、4防尘网、5检测器、6第一磁铁、7单向进气管、8散热槽、9凹槽、10磁感应线圈、11扇叶、12驱动杆、13电机、14连通管、15手柄、16透气孔、17蓄电池组、18第二磁铁、19滑腔、20第一弹簧、21第二弹簧、22气囊、23单向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
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27.参照图1-6,一种微型手持式探测设备,包括机体1,机体1的一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手柄15,手柄15上套设有防滑套,防滑套的材质为橡胶,且手柄15的上端以及下端均开设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透气孔16,机体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腔体2与第二腔体3,第二腔体3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电机13,电机13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在驱动杆12的端部,第一腔体2内设置有检测器5。
28.第一腔体2内设置有用于对检测器5进行散热的散热机构,散热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第一腔体2内壁上的驱动杆12,驱动杆12上固定套接有磁感应线圈10,磁感应线圈10位于两侧的第一磁铁6之间,驱动杆12远离第二腔体3的一端固定套接有两个扇叶11,两个扇叶11内均开设有滑腔19,两个滑腔19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二磁铁18,两个第二磁铁18的磁极方向呈相反设置,且第一磁铁6与第二磁铁18相配合,两个第二磁铁18的侧壁与同侧滑腔19的内壁之间均通过第一弹簧20弹性连接,两个第一弹簧20均为拉力弹簧。
29.机体1的两端侧壁上均开设有散热槽8,两个散热槽8的两端内壁上均开设有凹槽9,两个散热槽8内具设置有防尘网4,两个防尘网4相对的一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磁铁6,两侧的第一磁铁6的磁极方向呈相反设置,防尘网4滑动连接在两个凹槽9内,多个凹槽9内均设置有用于对手柄15进行泵气的泵气机构,泵气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凹槽9内壁与防尘网4侧壁上的气囊22,气囊22上分别设置有单向进气管7与单向出气管23,单向进气管7延伸至机体1外,手柄15与多个单向出气管23之间均通过连通管14连通,两个防尘网4远离气囊22的一侧与同侧凹槽9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二弹簧21弹性连接,同侧的两个第二弹簧21呈对称设置,第二腔体3内设置有蓄电池组17,蓄电池组17与磁感应线圈10相配合。
30.本发明使用时,驱动电机13的输出轴转动,带动驱动杆12转动,从而带动两个扇叶11转动,扇叶11扰动机体1内部的空气流动,使得外部空气与机体1内部空气快速对流,实现对机体1内部进行有效的散热,避免机体1内部产生高温造成检测器5损坏;
31.在扇叶11转动的同时,带动两个第二磁铁18以驱动杆12为轴转动,转动的过程中,当第二磁铁18转动至第一磁铁6处时,若此处的第一磁铁6与第二磁铁18的磁极为相反设置的,那么根据同极相斥的原理,使得防尘网4向外移动,若此处的第一磁铁6与第二磁铁18的磁极为相同设置的,那么根据异极相吸的原理,防尘网4向机体1内部移动,持续转动扇叶11,防尘网4往复以上操作,在散热槽8内往复移动,在往复移动的过程中,挤压或拉伸气囊22,将外部空气由单向进气管7抽入气囊22内,再由单向出气管23排出至手柄15内,气体经过手柄15上的透气孔16喷出,实现对工作人员的手部进行降温、除汗,避免握持时手心出汗导致使用不舒适;
32.需要注意的是,当天气炎热,气温较高时,可加快电机13的转速,带动两个扇叶11加快转速,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同时驱动杆12转动的频率升高,此时两个第二磁铁18受到更大的离心力,在惯性的作用下,两个第二磁铁18克服第一弹簧20的弹性势能,向两端移动,使得第二磁铁18更加靠近第一磁铁6,进而能够使得第一磁铁6与第二磁铁18之间的排斥力或吸引力增大,从而增大防尘网4的位移距离,进而使得气囊22被拉伸或挤压的程度增大,增大了对手柄15的泵气量以及泵气速度,提高对工作人员手心除汗的效果,上述中所提及的电机13为可变频电机,此项技术为现有成熟技术,在此不多赘述。
33.值得一提的是,防尘网4在往复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将吸附在防尘网4上的灰尘抖落,避免灰尘吸附在防尘网4上,导致防尘网4堵塞影响散热效果;
34.由于两侧的防尘网4上安装有两个磁极呈相反设置的第一磁铁6因此驱动杆12转动的同时带动磁感应线圈10转动,使得磁感应线圈10在机体1内做切割磁感线,从而产生电流,且磁感应线圈10与机体1内部的蓄电池组17相互配合,将产生的电流传输至蓄电池组17内进行储存,能够合理的利用资源,同时改善了传统设备需要频繁充电的问题,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