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发明涉及超声波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用于汽车配件气密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2.在一些汽车配件生产的过程中,为了检验配件的防水性以及在行车过程中产生的风噪,需要对汽车配件的气密性进行检测,而现有的气密性检测装置主要利用超声波,将超声波发射器放在待测配件内部,由于超声波的特性,这些波能穿透小孔,在容器外使用超声波检测系统检测,检查者能迅速找出缺陷源,进而发现潜在的漏水或风噪点。
3.而现有的超声波气密性检测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再将超声波发射器放置在配件内部后,不会进行移动,而由于超声波发射器在作用的过程中外围的声波强软是不同的,因此作用在配件上不同位置上的声波不同,使得检测结果存在误差,且传统超声波检测系统的信号接收板在使用的过程中与待测配件之间的距离是一定的,因此一次只能得到单个测量数据,数据单一使得精度不高,而改变声波大小和调节距离又需要反复测试,降低了检测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4.为解决上述检测结果存在误差,一次只能得到单个测量数据,数据单一使得精度不高,多组数据需要反复测试,降低了检测的效率的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用于汽车配件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底部的内部设置有旋转调节机构,所述旋转调节机构包括有旋转轴、中心齿轮、行星齿轮、偏心柱、摆杆、腰孔、滑槽、滑块和传动杆,所述旋转轴转动连接在壳体的底部,所述旋转轴的外围固定安装有中心齿轮,所述壳体内部中心齿轮的外围转动连接有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偏心柱,所述旋转轴外围中心齿轮的上方转动连接有摆杆,所述摆杆的外侧开设有腰孔,所述壳体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摆杆远离旋转轴的一侧传动连接有传动杆。
5.进一步的,所述行星齿轮的数量共有六个,均匀分布在中心齿轮的外围,且均与中心齿轮相互啮合,因此在中心齿轮发生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外围的行星齿轮进行同步的转动。
6.进一步的,所述摆杆有六根支杆,中心与旋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腰孔开设在支杆上,且所述偏心柱向上延伸,限位滑动连接在腰孔的内部,因此在行星齿轮带动偏心柱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摆杆进行摆动。
7.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轴的底端传动连接有电机,进而带动旋转轴进行旋转。
8.进一步的,所述滑块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之间连接有信号接收板,所述信号接收板围成圆形,且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的信号接收板为套接伸缩设计,因此,当连接杆发生移动时,能够使信号接收板进行收缩或扩张。
9.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部空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放置台,所述旋转轴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柱。
10.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顶端设置有覆盖机构,所述覆盖机构包括有盖板、螺旋轴、限位柱、安装杆和超声波发射器,所述盖板底部的中心活动连接有螺旋轴,所述盖板内部螺旋轴的两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柱,所述螺旋轴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外围限位固定有超声波发射器。
11.进一步的,所述螺旋轴的外围开设有循环螺旋槽,所述限位柱的内侧限位滑动连接在循环螺旋槽的内部,因此,当螺旋轴发生转动时,自身能够进行上下移动。
12.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杆底部的四周固定有限位凸块,所述连接柱的内部开设有十字槽,且与限位凸块相适配,使得安装杆的底部能够从上方限位插接在连接柱的内部。
1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用于汽车配件气密性检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可用于汽车配件气密性检测装置,通过旋转调节机构设计,在带动超声波发射器在待测配件内部转动的同时,利用齿轮作用带动连接杆的摆动,也能够使配件外侧的信号接收板进行间歇的收缩和扩张,进而来不断改变信号接收板内侧与待测配件之间的距离,使得信号接收板能够得到一个线性的数据,提高了检测的精度,同时也避免了调节距离的反复测试,提高了检测的效率。
15.2、该可用于汽车配件气密性检测装置,通过安装杆与连接柱的限位连接,以及安装杆顶端螺旋轴与限位柱的相互作用,使得安装杆在转动的同时,也能够上下往复移动,进而带动超声波发射器在待测配件内部进行转动并上下移动,来使超声波发射器外侧不同强弱的声波对配件进行不同位置的循环作用,进而来避免不同位置声波不同所带来的误差。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结构的剖视图;
17.图2为本发明图1中a-a处结构的剖视图;
18.图3为本发明图2中摆杆摆动后结构的效果图;
19.图4为本发明图1中b-b处结构的剖视图;
20.图5为本发明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21.图6为本发明图1中b处结构的放大图。
22.图中:1、壳体;2、旋转调节机构;21、旋转轴;22、中心齿轮;23、行星齿轮;24、偏心柱;25、摆杆;26、腰孔;27、滑槽;28、滑块;29、传动杆;3、电机;4、连接杆;5、信号接收板;6、放置台;7、连接柱;8、覆盖机构;81、盖板;82、螺旋轴;83、限位柱;84、安装杆;85、超声波发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该可用于汽车配件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实施例如下:
25.请参阅图1-图6,一种可用于汽车配件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底部的内部设置有旋转调节机构2,旋转调节机构2包括有旋转轴21、中心齿轮22、行星齿轮23、偏心柱24、摆杆25、腰孔26、滑槽27、滑块28和传动杆29,旋转轴21转动连接在壳体1的底部,旋转轴21的底端传动连接有电机3,进而带动旋转轴21进行旋转,旋转轴21的外围固定安装有中心齿轮22,壳体1内部中心齿轮22的外围转动连接有行星齿轮23,行星齿轮23的数量共有六个,均匀分布在中心齿轮22的外围,且均与中心齿轮22相互啮合,因此在中心齿轮22发生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外围的行星齿轮23进行同步的转动,行星齿轮2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偏心柱24,旋转轴21外围中心齿轮22的上方转动连接有摆杆25,摆杆25的外侧开设有腰孔26,摆杆25有六根支杆,中心与旋转轴21转动连接,腰孔26开设在支杆上,且偏心柱24向上延伸,限位滑动连接在腰孔26的内部,因此在行星齿轮23带动偏心柱24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摆杆25进行摆动,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滑槽27,滑槽2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28,滑块28与摆杆25远离旋转轴21的一侧传动连接有传动杆29,滑块28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4,连接杆4之间连接有信号接收板5,信号接收板5围成圆形,且相邻两个连接杆4之间的信号接收板5为套接伸缩设计,因此,当连接杆4发生移动时,能够使信号接收板5进行收缩或扩张,通过旋转调节机构2设计,在带动超声波发射器85在待测配件内部转动的同时,利用齿轮作用带动连接杆4的摆动,也能够使配件外侧的信号接收板5进行间歇的收缩和扩张,进而来不断改变信号接收板5内侧与待测配件之间的距离,使得信号接收板5能够得到一个线性的数据,提高了检测的精度,同时也避免了调节距离的反复测试,提高了检测的效率。
26.壳体1内部空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放置台6,旋转轴2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柱7,壳体1的顶端设置有覆盖机构8,覆盖机构8包括有盖板81、螺旋轴82、限位柱83、安装杆84和超声波发射器85,盖板81底部的中心活动连接有螺旋轴82,螺旋轴82的外围开设有循环螺旋槽,限位柱83的内侧限位滑动连接在循环螺旋槽的内部,因此,当螺旋轴82发生转动时,自身能够进行上下移动,盖板81内部螺旋轴82的两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柱83,螺旋轴8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杆84,安装杆84底部的四周固定有限位凸块,连接柱7的内部开设有十字槽,且与限位凸块相适配,使得安装杆84的底部能够从上方限位插接在连接柱7的内部,安装杆84的外围限位固定有超声波发射器85,通过安装杆84与连接柱7的限位连接,以及安装杆84顶端螺旋轴82与限位柱83的相互作用,使得安装杆84在转动的同时,也能够上下往复移动,进而带动超声波发射器85在待测配件内部进行转动并上下移动,来使超声波发射器85外侧不同强弱的声波对配件进行不同位置的循环作用,进而来避免不同位置声波不同所带来的误差。
27.在使用时,将需要检测的汽车配件放置在壳体1内部的放置台6上,然后根据待测配件的高度对安装杆84上的超声波发射器85的位置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扣上盖板81,并使安装杆84的底部限位连接在连接柱7的内部。
28.然后启动电机3,使电机3带动旋转轴21进行旋转,并带动中心齿轮22进行旋转,在中心齿轮22旋转的过程中,利用中心齿轮22与外围行星齿轮23的相互啮合,能够带动行星齿轮23进行同步的旋转,而利用行星齿轮23顶端偏心连接的偏心柱24在摆杆25外侧开设的腰孔26内部的限位滑动连接,能够带动摆杆25进行往复的转动,而在摆杆25往复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摆杆25与滑块28之间传动杆29的设计,能够使滑块28在滑槽27内部进行滑动,进而带动连接杆4同步向内收缩或向外延伸,来使信号接收板5进行间歇的收缩和扩张,改变
信号接收板5内侧与待测配件之间的距离,来得到一个线性的数据,提高检测的精度。
29.而在旋转轴21旋转的过程中,通过旋转轴21顶端连接柱7与安装杆84底部的限位连接,能够带动安装杆84进行旋转,进而带动超声波发射器85在待测配件的内部进行旋转,同时在安装杆84带动顶端螺旋轴82旋转的过程中,利用螺旋轴82与两端限位柱83的作用,能够使螺旋轴82和安装杆84进行往复的上下移动,进而使得超声波发射器85能够在待测配件内部转动的同时也能够进行上下移动,来使超声波发射器85外侧不同强弱的声波对配件进行不同位置的循环作用,进而来避免不同位置声波不同所带来的误差。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