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油藏有利区的筛选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385810发布日期:2023-12-14 23:08阅读:29来源:国知局
稠油油藏有利区的筛选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地质,特别是涉及到一种稠油油藏有利区的筛选方法。


背景技术:

1、稠油油藏资源丰富,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稠油油藏已成为勘探开发的重点对象,稠油油藏发育有利区域的预测作为稠油油藏勘探的难点,稠油油藏的油气分布规律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对于稠油油藏油气分布主控因素的研究直接关系到稠油油藏勘探的成功率。

2、然而,由于稠油油藏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成藏条件的不确定性,使得关于稠油油藏有利区的筛选方法研究进展缓慢。因此,亟需提出一种稠油油藏有利区的筛选方法,为稠油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3、在申请号:cn202011431138.9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油气成藏有利区的筛选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开展区域资料调研;s2)根据区域资料调研结果,开展各项研究,包括:烃源岩评价及其生排烃史研究,储集层及圈闭特征、生储盖组合研究,油气运聚输导体系研究,油气冲注期次研究,重质油与轻质油差异聚集模式研究;s3)在各项研究的基础上,指明油气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s4)在油气富集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油气分布规律,建立油气成藏模式;s5)指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落实成藏有利区,对有利目标开展评价。该发明可以明确油田油气成藏条件,开展有利目标评价,提高钻探成功率,加快产能建设,从而提高油藏勘探开发的效率以及经济效益。

4、在申请号:cn201610601584.7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基于四图叠合法预测岩性油藏有利区的方法及装置,涉及岩性油藏预测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对岩性油藏研究区域进行小层划分,选取待评价油层;对待评价油层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确定四图叠合法的关键因素;获取各待评价油层的各关键因素参数,对各关键因素参数进行标准化处理,生成统一量纲关键因素参数;将各待评价油层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待评价油层的分类结果;根据各油层分类的各关键因素和各关键因素的权重系数确定各油层分类的评价结果;根据各油层分类的评价结果进行平面投点和剖面投点,生成平面油藏分类评价结果图及剖面油藏分类评价结果图,以确定岩性油藏有利区带及圈闭,并可将新钻遇油层按统一标准迅速归类。

5、在申请号:cn201410638163.2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断块油藏人工气顶-边水双向驱开发油藏筛选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开展候选断块油藏精细地层对比和构造解释,建立油藏地质模型,落实油藏参数;步骤2,建立油藏数值模型,开展开发历史拟合,修正油藏地质模型和油藏参数;步骤3,分析双向驱提高油藏采收率潜力,论证开展双向驱开发的必要性;以及步骤4,根据修正的油藏参数,判断该候选断块油藏是否适合双向驱开发。该断块油藏人工气顶-边水双向驱开发油藏筛选评价方法解决了特高含水期断块油藏双向驱开发单元筛选与潜力评价方法不明确、不规范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断块油藏开发后期开展双向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效果与开发调整方案编制水平。

6、以上现有技术均与本发明有较大区别,未能解决我们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稠油油藏有利区的筛选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为稠油油藏勘探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有利于稠油油藏的勘探开发的稠油油藏有利区的筛选方法。

2、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稠油油藏有利区的筛选方法,该稠油油藏有利区的筛选方法包括:

3、步骤1,根据研究区的区域资料,确定研究区的层序组成和沉积特征,选取适合发育稠油油藏的目标区域;

4、步骤2,确定目标区域的沉积基准面,确定目标区域的古地貌;

5、步骤3,绘制目标区域的沉积相平面图,确定目标区域的沉积模式;

6、步骤4,确定钙质砂砾岩的胶结程度,获取钙质砂砾岩的分布特征;

7、步骤5,确定研究区的油水界面位置;

8、步骤6,综合研究区的沉积模式、钙质砂砾岩的分布特征和油水界面位置,在目标区域中确定稠油油藏的有利区。

9、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10、该稠油油藏有利区的筛选方法还包括,在步骤1之前,选取研究区,获取研究区的区域资料,确定研究区的地层分布和构造分布。

11、在步骤1中,研究区的区域资料包括研究区的取芯资料、测井资料、录井资料、地震数据资料和试油试采资料。

12、在步骤1中,取芯资料包括岩性、组分、粒度、磨圆程度,测井资料包括自然伽马测井曲线、深侧向电阻率曲线、中侧向电阻率曲线、浅侧向电阻率曲线中子孔隙度曲线、声波曲线和密度曲线。

13、在步骤2中,通过对目标区域进行砂体划分,根据砂体特征分析目标区域中的砂体分布,利用地质回剥法确定目标区域的沉积基准面,确定目标区域的古地貌。

14、在步骤2中,地质回剥法基于沉积补偿原理,根据目标区域的地层厚度变化反映湖底沉降幅度和古地形的基本轮廓,获取目标区域古地形的起伏状态,恢复目标区域的古地貌。

15、在步骤3中,根据目标区域的古地貌,结合研究区内各单井的取芯资料,分析目标区域的岩性组合,确定目标区域中各沉积微相的特征,绘制目标区域的单井相图,通过与剖面沉积相图相结合,得到目标区域的沉积相平面图,确定目标区域的沉积模式。

16、在步骤3中,沉积微相包括水下河道主体、水下河道侧缘、朵叶体、朵叶体侧缘和浪改砂坝。

17、在步骤3中,水下河道主体的岩性组合为底砾岩、砾质砂岩和含砾砂岩,典型标志为存在砾岩和砾质砂岩,识别模式为底部浊流特征或块状砾岩或正粒级递变。

18、在步骤3中,水下河道侧缘的岩性组合为砾质砂岩、含砾砂岩和砂岩,典型标志为砾质砂岩、含砾砂岩复合或正韵律组合,识别模式为正-反粒级递变或粒级递变层。

19、在步骤3中,朵叶体的岩性组合为含砾砂岩和块状砂岩,典型标志为含砾砂岩和砂岩组合,识别模式为含砾砂岩层或块状砂岩。

20、在步骤3中,朵叶体侧缘的岩性组合为块状砂岩,典型标志为双向层理和反韵律,识别模式为双向层理反粒级递变或块状含砾砂岩层。

21、在步骤3中,浪改砂坝的岩性组合为含砾砂岩、砂岩的反韵律或块状组合,典型标志为双向层理,和反韵律,识别模式为双向层理反粒级递变或块状含砾砂岩层。

22、在步骤4中,基于目标区域的沉积相平面图,利用研究区中各单井的测井资料识别钙质砂砾岩,确定钙质砂砾岩的胶结程度,获取钙质砂砾岩的分布特征。

23、在步骤4中,钙质砂砾岩的分布特征包括钙质砂砾岩的垂向分布特征和钙质砂砾岩的平面分布特征。

24、在步骤5中,利用研究区中各单井的测井资料,结合目标区域的沉积模式,确定目标区域中的有效储层,再根据研究区中各单井的试油试采资料,确定研究区的油水界面位置。

25、在步骤5中,油水界面位置的确定基于试油试采资料中的油水层测井解释结果,通过确定研究区内各单井的最低油层底界深度和最高水层顶界深度,将各单井的最低油层底界深度和最高水层顶界深度换算为海拔高度,连接各单井的最低油层底界深度和最高水层顶界深度确定研究区的油水界面,得到研究区中油水界面的位置。

26、本发明中的稠油油藏有利区的筛选方法,针对稠油油藏有利区难以准确确定的问题,实现了对稠油油藏发育有利区的精确筛选,为稠油油藏勘探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有利于稠油油藏的勘探开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7、本方法实现了对研究区内稠油油藏有利区的精确筛选,通过充分结合研究区内的取芯资料、测井资料和录井资料,发挥测、录井资料纵向上的连续性优势,对目标区域中的相标志、单井相、剖面相及沉积相进行研究,分析目标区域中的砂体成因类型和空间分布,准确筛选目标区域中的稠油油藏有利区,解决了稠油油藏有利区难以识别的问题,为稠油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有利于稠油油藏勘探开发方案的制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