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动态计重系统的车辆行驶方向分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925026发布日期:2022-07-29 23:36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动态计重系统的车辆行驶方向分析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车辆行驶方向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动态计重系统的车辆行驶方向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交管部门对于车辆的跨道与逆行行驶的监管,通常是通过现场执法或者通过监控端的监控视频进行人为判定,这样就造成交通管理部门对车辆跨道和逆行的管理的投入很大的人工成本,同时现场执法时,极易造成交通拥堵,而通过监控端的监控视频进行人为判定,其工作量大且效率不高,无法达到更高的办案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动态计重系统的车辆行驶方向分析方法,用于解决如何对车辆进行逆行管理的技术问题。
4.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动态计重系统的车辆行驶方向分析方法,所述动态计重系统包括横向设置在车道中的秤台、沿所述车道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秤台底部的第一称重传感器、第二称重传感器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连接的动态计重器,所述方法包括:所述动态计重器采集所述秤台下的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记录的某一车轴重量数据,其中所述秤台上始终保持只有某一车辆的一根车轴;判断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的某一车轴重量数据的采集时间是否小于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的某一车轴重量数据的采集时间;若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的某一车轴重量数据的采集时间小于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的某一车轴重量数据的采集时间,则某一车辆行驶方向为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至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的方向;若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的某一车轴重量数据的采集时间大于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的某一车轴重量数据的采集时间,则某一车辆行驶方向为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至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的方向。
5.进一步地,在判断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的某一车轴重量数据的采集时间是否小于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的某一车轴重量数据的采集时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的某一车轴重量数据的采集时间与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的某一车轴重量数据的采集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判断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的某一车轴重量数据的采集时间与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的某一车轴重量数据的采集时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则对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或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进行修正,并由所述动态计重器发送故障信息。
6.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动态计重器发送故障信息具体为所述动态计重器向用户移动终端发送故障短信。
7.进一步地,其中,对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或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进行修正的表达式为:

,,式中, 为修正后的计重数, 为正常的计重数,为异常的计重数,为修正斜率。
8.本技术的基于动态计重系统的车辆行驶方向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不同位置称重传感器的某一车轴重量数据的采集时间的先后时序能够获知车辆行驶的方向,从而解决了双向无中央隔离栏道路通行车辆逆行设备不能正确识别采集到数据,车辆逃避执法检查的问题。
附图说明
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0.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动态计重系统的车辆行驶方向分析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态计重系统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正向行驶传感器信号波形图;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具体实施例的逆向行驶传感器信号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2.请参阅图1,其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基于动态计重系统的车辆行驶方向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13.所述动态计重系统包括横向设置在车道中的秤台、沿所述车道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秤台底部的第一称重传感器、第二称重传感器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连接的动态计重器。
14.如图1所示,基于动态计重系统的车辆行驶方向分析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所述动态计重器采集所述秤台下的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记录的某一车轴重量数据,其中所述秤台上始终保持只有某一车辆的一根车轴;步骤2、判断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的某一车轴重量数据的采集时间是否小于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的某一车轴重量数据的采集时间;步骤3、若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的某一车轴重量数据的采集时间小于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的某一车轴重量数据的采集时间,则某一车辆行驶方向为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至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的方向;
步骤4、若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的某一车轴重量数据的采集时间大于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的某一车轴重量数据的采集时间,则某一车辆行驶方向为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至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的方向。
15.综上,本技术的方法,通过分析不同位置称重传感器的某一车轴重量数据的采集时间的先后时序能够获知车辆行驶的方向,从而解决了双向无中央隔离栏道路通行车辆逆行设备不能正确识别采集到数据,车辆逃避执法检查的问题。
1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的某一车轴重量数据的采集时间与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的某一车轴重量数据的采集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判断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的某一车轴重量数据的采集时间与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的某一车轴重量数据的采集时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则对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或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进行修正,并由所述动态计重器发送故障信息。
17.具体地,所述动态计重器发送故障信息具体为所述动态计重器向用户移动终端发送故障短信。
18.需要说明的是,对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或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进行修正的表达式为: ,,式中, 为修正后的计重数, 为正常的计重数,为异常的计重数,为修正斜率。
19.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采用在道路上横向布局秤台,秤台顺着道路方向的长度通常设计为只能够同时只有一根车轴在秤上,称重传感器布置在秤台的4个角,车辆正向上秤端的称重传感器a1和称重传感器a2接成一个通道至数据处理仪表,车辆正向下秤端的称重传感器b1和称重传感器b2接成一个通道至数据处理仪表,和通过数据处理仪表分析两个信号的先后时序来判别车辆的行驶方向。在不增加任何设备的前提下实时采集通过车辆的轴重并结合车检器判断分隔前后车辆,把动态获取的各个轴重累加得到车辆的总重,同时根据正向上秤端和下秤端的峰值信号先后顺序判别车辆的行驶方向。
20.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秤台横向布置在右车道上,其中右车道的正向行驶方向为如图2所示的箭头方向,安装在秤台上的第一称重传感器包括称重传感器a1和称重传感器a2,安装在秤台上的第二称重传感器包括称重传感器b1和称重传感器b2,其中,称重传感器a1和称重传感器a2接成一个通道至一数据处理仪表,称重传感器b1和称重传感器b2接成一个通道至另一数据处理仪表,当一数据处理仪表采集一车轴重量数据的时间小于另一数据处理仪表采集一车轴重量数据的时间,则此时车辆为正向行驶,当另一数据处理仪表采集一车轴重量数据的时间小于一数据处理仪表采集一车轴重量数据的时间,则此时车辆为逆向行驶。
21.需要说明的是,因秤台设计为只能够有车辆的一根轴在秤台上,当车轴通过秤台时,采集秤台4个传感器总重数据,即4只称重传感器a1+a2+b1+b2,经过滤波算法后得到车辆的重量 ,把正向上秤端a1+a2的峰值数据作为有效轴重的起点,把正向下秤端b1+b2的峰值数据作为有效轴重的终点。把这起点和终点的数据通过滤波算法得到准确的车辆轴重数
据。依此类推得到车辆多个轴重数据,再根据车检器的车辆分离信号判断一辆车的轴数,把获取的这些轴重数据相加即得到车辆重量。
22.秤台4个传感器接成两组的方式,a1和a2接为一个通道,b1和b2接为一个通道;正常行驶,即按图2系统示意图的箭头方向行驶时a1+a2的信号先于b1+b2的信号(如图3所示)。
23.逆向行驶,即按图2系统示意图箭头反方向行驶时b1+b2的信号先于的a1+a2信号 (如图4所示)。
24.上述4个称重传感器为相同规格型号的传感器,在载荷相同时输出的信号幅度是接近相同的。动态计量仪表可以对车轴通过秤台时,根据图3或图4的两个通道峰值差值来判断称重传感器的灵敏度是否发生改变,即称重传感器是否发生故障并提醒用户或维护人员,避免称重传感器发生故障不易发现而导致计重纠纷或功能失效;同时该动态计重秤台采用的是每半个车道独立布置一块上述的秤台,车辆一根轴的重量是由并排两个秤台重量相加得到一根轴的重量。通常车辆载荷在一根轴上两端轮胎的重量是接近的,该动态计重系统发现某个计重单元上下秤峰值信号不一致时,将参考对称轴的重量判定是哪一端的称重传感器灵敏度不准确,采集多笔数据分析得出两端称重传感器的ad差值。用正常一端的称重传感器数据修正发生偏移的传感器灵敏度。
25.综上,本实施例的方法能够实现以下有益效果:1、解决双向无中央隔离栏道路通行车辆逆行设备不能正确识别采集到数据,车辆逃避执法检查问题;2、无附加设备,实现该功能无增加硬件成本和识别设备安装场地要求;3、基于秤台称重传感器信号,稳定可靠,其他方式如雷达、光电、地感、相机等技术不但识别率低且受天气影响较大,同时增加了设备就增加了故障点,降低了可靠性;4、解决了称重传感器发生故障不能察觉问题以及称重传感器发现故障无法做自动补偿使用问题。
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