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损检测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91793发布日期:2022-10-14 15:44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损检测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线损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线损检测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2.线损指输电线路上的电能损耗,也可称为线路损失负荷。引起线损的原因主要包括线路绝缘老化、计量故障以及用户窃电等。线损通常用来考核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可以间接反映供电的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供电公司需要定期对输电线路上的线损进行检测。
3.在线损检测过程中,需要利用定位装置对线缆的位置进行固定,否则容易出现线缆晃动影响检测工作的现象,现有的定位装置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定位装置多采用工作人员操作螺栓来实现对线缆的夹持工作,非常不便,而且由于不同粗细的线缆对应不同大小的检测头,导致检测过程中,不仅需要手动对线缆直径进行测量,而且还要调节检测头的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损检测定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损检测定位装置,包括底座、顶座、检测箱以及若干个接收头,顶座设置在底座上,底座上设有若干个万向轮,检测箱设置在顶座上,若干个接收头环布在检测箱的一侧且相邻接收头的尺寸均匀变化,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转盘,活动设置在检测箱上,若干个接收头环布在转盘上;动力元件,设置在检测箱上且其输出端和转盘连接;以及夹持系统,数量为若干组且均匀设置在顶座上,用于固定线缆的位置并可检测线缆的尺寸,所述夹持系统和动力元件以及检测箱电性连接;其中所述夹持系统包括:安装座,设置在顶座上;固定环,活动设置在安装座内侧且两者同心布设,所述固定环和安装座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以及夹持模块,数量为若干组且环布在固定环内,用于固定线缆的位置并可检测线缆尺寸。
6.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每组所述夹持模块包括:夹持座,呈三角状且一端与固定环铰接,驱动臂和固定环之间的铰接处设有扭簧;调位弧部,成型在夹持上;以及辅助单元,设置在安装座上,辅助单元位于调位弧部的移动路径上且可检测调位弧部的转动角度。
7.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辅助单元包括轴座、套环以及检测元件;所述轴座设置在安装座上,套环套设在轴座上且两者之间设有扭簧,套环和调位弧部滑动配合,检测元件设置在套环和轴座之间且可检测套环相对轴座转动的角度。
8.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检测元件包括导电块以及电阻条,所述导电块和电阻条分别设置在套环以及轴座上,电阻条设置在导电块的移动路径上。
9.本技术又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夹持座上成型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均匀且活动设置有若干个锁紧触头,每个所述锁紧触头和凹槽弹性连接。
10.本技术又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顶座活动设置在底座上,底座和顶座之间对称设有若干组高度调节模块,用于调节顶座的高度。
11.本技术又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每组所述高度调节模块包括滑块、驱动臂以及伸缩元件;所述滑块活动设置在底座上,伸缩元件设置在底座和滑块之间,驱动臂活动连接在滑块和顶座之间。
12.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三角状的夹持座,并且在夹持座上设置调位弧部,在固定环带动夹持座转动的同时,能够利用套环和调位弧部之间的抵触作用,实现对不同直径大小的线缆的夹持工作,并且还能利用套环和调位弧部之间的摩擦阻力,实现对线缆直径的自动测量工作,从而对应的调节接收头的位置,使得对应接收头到达线缆的移动路径上,整个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减少劳动力的投入。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线损检测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线损检测定位装置中夹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线损检测定位装置中辅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线损检测定位装置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线损检测定位装置中轴座和套环的装配图。
14.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底座、2-万向轮、3-滑块、4-电动伸缩杆、5-驱动臂、6-顶座、7-步进电机、8-检测箱、9-转盘、10-接收头、11-安装座、12-手柄、13-固定环、14-弹簧、15-夹持座、16-轴座、17-套环、18-导电块、19-电阻条、20-凹槽、21-锁紧触头、22-通窗、23-限位条、24-限位槽、25-调位弧部。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16.请参阅图1-5,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线损检测定位装置,包括底座1、顶座6、检测箱8以及若干个接收头10,顶座6设置在底座1上,底座1上设有若干个万向轮2,检测
箱8设置在顶座6上,若干个接收头10环布在检测箱8的一侧且相邻接收头10的尺寸均匀变化,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转盘9,活动设置在检测箱8上,若干个接收头10环布在转盘9上;动力元件,设置在检测箱8上且其输出端和转盘9连接;以及夹持系统,数量为若干组且均匀设置在顶座6上,用于固定线缆的位置并可检测线缆的尺寸,所述夹持系统和动力元件以及检测箱8电性连接;其中所述夹持系统包括:安装座11,设置在顶座6上;固定环13,活动设置在安装座11内侧且两者同心布设,所述固定环13和安装座11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以及夹持模块,数量为若干组且环布在固定环13内,用于固定线缆的位置并可检测线缆尺寸。
17.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述动力元件可以为步进电机7或者伺服电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元件优选为步进电机7,步进电机7设置在检测箱8上且其输出端和转盘9连接,至于步进电机7的具体型号,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18.非限制性的,所述弹性件可以为弹簧14、弹片或者弹性钢板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优选为弹簧14,所述弹簧14连接在固定环13以及安装座11之间,至于弹簧14的具体型号,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19.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每组所述夹持模块包括:夹持座15,呈三角状且一端与固定环13铰接,驱动臂5和固定环13之间的铰接处设有扭簧;调位弧部25,成型在夹持上;以及辅助单元,设置在安装座11上,辅助单元位于调位弧部25的移动路径上且可检测调位弧部25的转动角度。
20.在实际应用时,拨动固定环13到如图2所示状态,将待检测线缆穿过固定环13,并释放固定环13,在弹簧14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固定环13如图2所示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夹持座15转动,在夹持座15转动时,由于调位弧部25受到了辅助单元的抵触作用,从而使得夹持座15沿其铰接处转动,实现对不同直径大小的线缆的夹持工作,并且在此过程中,辅助单元能够自动检测线缆直径大小并反馈给控制箱,使得步进电机7通电工作带动转盘9转动,从而实现对接收头10位置的转换工作,使得对应线缆直径的接收头10移动到最下侧并处于线缆的移动路径上,从而方便线缆的安装工作。
21.请参阅图1-5,作为本技术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辅助单元包括轴座16、套环17以及检测元件;所述轴座16设置在安装座11上,套环17套设在轴座16上且两者之间设有扭簧,套环17和调位弧部25滑动配合,检测元件设置在套环17和轴座16之间且可检测套环17相对轴座16转动的角度。
22.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情况中,所述检测元件包括导电块18以及电阻条19,所述导电块18和电阻条19分别设置在套环17以及轴座16上,电阻条19设置在导电块18的移动路径上。
23.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述检测元件并非局限于上述的机械机构,还可以采用红外线测距传感器或者激光测距传感器测量夹持座15的运动距离即可,在此不做一一列举。
24.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具体情况中,所述夹持座15上成型有凹槽20,所述凹槽20内均匀且活动设置有若干个锁紧触头21,每个所述锁紧触头21和凹槽20弹性连接。
25.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所述安装座11上设有通窗22,通窗22内活动设置有手柄12,手柄12和固定环13连接,手柄12的一端铰接有限位条23且铰接处设有扭簧,安装座11上设有与限位条23相配合的限位槽24。
26.在将线缆穿过固定环13后,工作人员拨动限位条23,使得限位条23脱离限位槽24,在弹簧14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固定环13如图2所示方向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夹持座15同步运动,在夹持座15运动时,由于调位弧部25受到了套环17的抵触作用,从而使得夹持座15沿其铰接处转向线缆的表面,直到夹持座15对线缆完成夹持工作,通过设置若干个锁紧触头21,能够增加夹持座15与线缆之间的压强值,进一步提高了对线缆的夹持效果,在此过程中,利用调位弧部25与套环17之间的摩擦阻力,能够带动套环17在轴座16上转动,根据夹持座15转动角度,能够使得导电块18与电阻条19上的不同位置接触,此时检测箱8能够根据电阻值大小判断线缆的直径大小,从而控制步进电机7转动带动转盘9转动,实现对接收头10位置的转换工作,使得接收头10能够顺利与对应直径大小的线缆相配合,整个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操作,减少劳动力的投入。
27.请参阅图1,作为本技术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顶座6活动设置在底座1上,底座1和顶座6之间对称设有若干组高度调节模块,用于调节顶座6的高度。
28.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每组所述高度调节模块包括滑块3、驱动臂5以及伸缩元件;所述滑块3活动设置在底座1上,伸缩元件设置在底座1和滑块3之间,驱动臂5活动连接在滑块3和顶座6之间。
29.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述伸缩元件可以为线性电机、气缸或者液压缸,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元件优选为电动伸缩杆4,所述电动伸缩杆4设置在底座1和滑块3之间,至于电动伸缩杆4的具体型号,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30.在实际应用时,通过控制电动伸缩杆4伸长或者收缩,从而带动滑块3在底座1上水平移动,通过驱动臂5的作用,能够带动顶座6相对底座1上移或者下移,从而实现对整个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方便不同身高的工作人员进行线损检测的工作。
3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将线缆穿过固定环13后,工作人员拨动限位条23,使得限位条23脱离限位槽24,在弹簧14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固定环13如图2所示方向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夹持座15同步运动,在夹持座15运动时,由于调位弧部25受到了套环17的抵触作用,从而使得夹持座15沿其铰接处转向线缆的表面,直到夹持座15对线缆完成夹持工作,通过设置若干个锁紧触头21,能够增加夹持座15与线缆之间的压强值,进一步提高了对线缆的夹持效果,在此过程中,利用调位弧部25与套环17之间的摩擦阻力,能够带动套环17在轴座16上转动,根据夹持座15转动角度,能够使得导电块18与电阻条19上的不同位置接触,此时检测箱8能够根据电阻值大小判断线缆的直径大小,从而控制步进电机7转动带动转盘9转动,实现对接收头10位置的转换工作,使得接收头10能够顺利与对应直径大小的线缆相配合,整个过程自动化
程度高,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操作,减少劳动力的投入。
32.通过控制电动伸缩杆4伸长或者收缩,从而带动滑块3在底座1上水平移动,通过驱动臂5的作用,能够带动顶座6相对底座1上移或者下移,从而实现对整个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方便不同身高的工作人员进行线损检测的工作。
33.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4.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