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涨卡安装支架及利用这一支架的热电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85591发布日期:2023-01-03 18:35阅读:49来源:国知局
灯笼涨卡安装支架及利用这一支架的热电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热电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灯笼涨卡安装支架及利用这一支架的热电偶。


背景技术:

2.热电偶是各类化工、核电等工程中常用的温度检测和控制单元,需要能够实际反应温度并及时予以反馈,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实际使用环境各异,就需要对热电偶进行各种适应性的改进,例如耐酸、耐碱的耐腐蚀要求,耐粉尘冲击的耐磨要求,以及各个特殊测温结构的位置要求等等。
3.在实际使用工况中,存在一种长度很长的管式结构,需要在长度方向上设置多个热电偶测温点,且需要将热电偶的测温点设置在金属管式结构内进行测温。管式结构的长度已经给多个热电偶测温点的安装带来很大的不便,即便利用支架将热电偶设置在管式结构内,参与反应或者温控的流体或者催化剂需要利用管道中剩余空间进行输送,支架会对经由管式结构输送的参与反应或者温控的流体或者催化剂造成一定的阻挡,导致其输送缓慢甚至是无法正常输送,进而影响反应的温控或者反应的正常进行。
4.我公司研发的“居中弹性安装支架及利用这一支架的热电偶”(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21224827098,申请日为2021年10月14日)和“居中支撑安装支架及利用这一支架的热电偶”(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21224760581,申请日为2021年10月14日)即可将热电偶的测温点居中设置在金属管式结构内进行测温,“贴壁安装支架及利用这一支架的热电偶”(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21224822554,申请日为2021年10月14日)即可将热电偶的测温点贴壁设置在金属管式结构内进行测温,但由于上述安装支架只能将热电偶的测温点居中或者是贴壁设置在金属管式结构(如长距离管式结构)内,在实际的销售过程中,客户的某些反应不仅仅需要对金属管式结构的居中和贴壁位置进行温度测量,同时需要对金属管式结构的偏心位置处的温度进行测量,采用上述安装支架则无法实现将热电偶的测温点偏心设置在金属管式结构内。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灯笼涨卡安装支架及利用这一支架的热电偶。
6.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7.灯笼涨卡安装支架,包括上端口和下端口,在上端口和下端口之间设置弧形连接部件,以将上端口和下端口连接为一体,相邻的弧形连接部件之间设置空隙,上端口、下端口以及弧形连接部件共同围成灯笼涨卡安装支架的内部空间,将灯笼涨卡安装支架置于反应装置中,弧形连接部件的弧形部分向远离灯笼涨卡安装支架的内部空间的方向凸出并与反应装置的内壁相接触,以使整个灯笼涨卡安装支架位于反应装置的中央位置。
8.在上述灯笼涨卡安装支架的技术方案中,灯笼涨卡安装支架的内部空间中,在上
端口或下端口的内壁上设置贴壁安装部件,在贴壁安装部件上设置热电偶测温芯体安装孔。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弧形连接部件选择在圆周上均匀分布。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上端口上设置凹槽,在上端口的圆周上均匀设置2—4个凹槽。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下端口上设置凹槽,在下端口的圆周上均匀设置2—4个凹槽。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上端口和下端口的内壁上均设置贴壁安装部件,在贴壁安装部件上均设置热电偶测温芯体安装孔,且上、下端口的贴壁安装部件的热电偶测温芯体安装孔相对。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上、下端口的凹槽沿着灯笼涨卡安装支架的轴向上对齐,上端口的凹槽和下端口的凹槽之间为相邻弧形连接部件的空隙。
14.利用上述灯笼涨卡安装支架的热电偶,其中热电偶测温芯体采用如下设置方式:
15.(1)热电偶测温芯体沿整体灯笼涨卡安装支架的中心设置;
16.(2)热电偶测温芯体在灯笼涨卡安装支架的内部空间中,通过贴壁安装部件以及热电偶测温芯体安装孔进行设置,以使热电偶测温芯体在反应器中心位置和反应器内壁位置之间进行测温,实现偏心式温度监控;
17.(3)热电偶测温芯体沿着上端口凹槽—空隙—下端口凹槽的路线进行安装设置。
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保护套管沿整体灯笼涨卡安装支架的中心设置,在保护套管中设置热电偶测温芯体。
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保护套管的一端设置卡套。
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热电偶测温芯体为单支单点式铠装热电偶测温芯体或者单支多点式铠装热电偶测温芯体。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灯笼涨卡安装支架,利用弧形连接部件与反应装置的内壁相接触,以使整个灯笼涨卡安装支架位于反应装置的中央位置,此时热电偶沿灯笼涨卡安装支架的长度(或称为高度)来进行居中设置。在灯笼涨卡安装支架的内部空间中设置贴壁安装部件,将热电偶测温芯体通过贴壁安装部件进行设置,就可以使热电偶测温芯体实现偏心式温度监控。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发明的灯笼涨卡安装支架结构示意图(1);
23.图2是本发明的灯笼涨卡安装支架结构示意图(2);
24.图3是本发明的灯笼涨卡安装支架结构示意图(3);
25.图4是本发明的灯笼涨卡安装支架结构示意图(4);
26.图5是利用本发明的灯笼涨卡安装支架的热电偶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本发明的灯笼涨卡安装支架的热电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1);
28.图7是本发明的灯笼涨卡安装支架的热电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2)。
29.图中:1为上端口,2为下端口,3为弧形连接部件,4为空隙,5为灯笼涨卡安装支架的内部空间,6为贴壁安装部件,7为热电偶测温芯体安装孔,8为保护套管,9为卡套,10为凹
槽,11为第一热电偶测温芯体,12为第二热电偶测温芯体,13为管式反应器。
30.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以上附图获得其他的相关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32.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灯笼涨卡安装支架的外部结构,包括上端口和下端口,在上端口和下端口之间设置弧形连接部件,以将上端口和下端口连接为一体;弧形连接部件的数量不止一个,选择在圆周上均匀分布,且相邻的弧形连接部件之间设置空隙,这样一来,上端口、下端口以及若干个弧形连接部件连接为一个整体—灯笼涨卡安装支架,整个安装支架的上端口、下端口以及若干个弧形连接部件共同围成灯笼涨卡安装支架的内部空间。将这一灯笼涨卡安装支架置于反应装置中,弧形连接部件的弧形部分向远离灯笼涨卡安装支架的内部空间的方向凸出并与反应装置的内壁相接触,以使整个灯笼涨卡安装支架位于反应装置(如管道、管式反应器、列管式反应器)的中央位置。为方便反应装置中物料的添加,选择在上端口、下端口上设置凹槽,如在上端口的圆周上均匀设置2—4个凹槽,在下端口的圆周上均匀设置2—4个凹槽。
33.如图5所示,保护套管沿整体灯笼涨卡安装支架的中心设置,即沿灯笼涨卡安装支架的长度(或称为高度)来进行设置,从横截面来看,保护套管设置在灯笼涨卡安装支架的内部空间的中心。在保护套管中设置热电偶测温芯体,即可构成热电偶,选择在保护套管的一端设置卡套,以实现与相连的保护套管相连以及与上端口、下端口锁紧固定。
34.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灯笼涨卡安装支架的一种内部结构,上端口、下端口以及若干个弧形连接部件连接为一个整体—灯笼涨卡安装支架,整个安装支架的上端口、下端口以及若干个弧形连接部件共同围成灯笼涨卡安装支架的内部空间。在灯笼涨卡安装支架的内部空间中,在上端口或者下端口的内壁上设置贴壁安装部件,在贴壁安装部件上设置热电偶测温芯体安装孔。由于弧形连接部件和反应装置内壁相接触,就使得上下端口不与反应器内壁相接触,将热电偶测温芯体通过贴壁安装部件以及热电偶测温芯体安装孔进行设置,就可以使热电偶测温芯体在反应器中心位置(如管道中心)和反应器内壁位置(如管道内壁)之间进行测温,实现偏心式温度监控。
35.在上端口和下端口的内壁上均设置贴壁安装部件,且热电偶测温芯体安装孔相对,这样以来,整个热电偶测温芯体固定在上、下端口处的贴壁安装部件之间,使热电偶测温芯体以偏离灯笼涨卡安装支架的内部空间中心位置的方式进行安装,即可实现偏心的温度测量。
36.在工程实践中,根据客户要求,通过调整弧形连接部件与反应装置内壁的接触力度、贴壁安装部件的安装位置和大小,或者热电偶测温芯体安装孔的设置位置、上下端口的大小等因素,对热电偶测温芯体的偏心位置进行调整。在灯笼涨卡安装支架的中心位置设置用于居中测温的热电偶测温芯体,通过贴壁安装部件以及热电偶测温芯体安装孔设置用于偏心测温的热电偶测温芯体,均可选择单支单点式或者单支多点式铠装热电偶测温芯体。在上、下端口的圆周上设置多个贴壁安装部件,可实现多个用于偏心测温的热电偶测温芯体的安装。这样一来,对于某一反应,可监控居中位置的温度、不同偏心位置的温度,更加
详尽地掌握反应温度的情况。
37.在上端口、下端口上设置凹槽,除去能够方便反应装置中物料的添加之外,上下端口的凹槽沿着灯笼涨卡安装支架的轴向(即长度或者高度方向)上对齐,上端口的凹槽和下端口的凹槽之间为相邻弧形连接部件的空隙,热电偶测温芯体沿着“上端口凹槽—空隙—下端口凹槽”的路线进行安装设置,如附图1和6—7所示。
38.如附图6—7所示(图7为图6中沿着a方向的视图),选择以管式反应器为例,第一热电偶测温芯体通过贴壁安装部件进行安装设置,在一端伸出保护套管后,选择弯折到反应器中心位置,以对偏心和/或中心进行测温,第二热电偶测温芯体则通过“上端口凹槽—空隙—下端口凹槽”的路线进行安装设置,以延伸到下一个灯笼涨卡安装支架再进行偏心和/或中心的设置;这样一来,可将多个热电偶测温芯体在灯笼涨卡安装支架之间进行安装设置,可避免多个热电偶测温芯体集中在上下端口处对物料的影响,充分利用反应容器内部空间。
39.以上对本发明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