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三维地震数据可重复性评价方法、系统和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2392978发布日期:2022-11-30 09:0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二次三维地震数据可重复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二次三维地震数据分别生成基础数据和监测数据的信息列表;根据所述信息列表,对地震数据中各点的进行坐标变换,使变换后的坐标轴平行或垂直于测线方向,并计算目的层反射信号的相干距离;确定所述二次三维地震数据的共中心点覆盖的重叠区域,并根据所述相干距离将所述重叠区域划分为若干面元;逐一计算所述基础数据子集中某一共中心点位置与所述监测数据子集中每个共中心点位置的炮点位置误差和接收点位置误差;计算炮点位置误差与接收点位置误差之和,若最小的炮点位置误差与接收点位置误差之和小于相干距离,则将所述监测数据子集记入匹配索引表;遍历所有相干面元上所有共中心点位置,直至完成全部面元中的共中心点位置一致性匹配;根据道集匹配索引表生成评价图表,并据此给出二次三维数据时移地震可重复性分析结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三维地震数据可重复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列表包括船参考点、炮点和接收点的位置信息列表、炮线名列表以及时间列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三维地震数据可重复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标变换的公式为:其中,(x,y)是原坐标,(x’,y’)是变换后的坐标,θ是原坐标轴x逆时针旋转到坐标轴x’的角度,(x1,y1)是坐标旋转后工区坐标中距离原点最近的点的坐标。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时移地震数据可重复性的道集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干距离d的计算公式为:其中,h为地震数据采集时的水深,z是目标储层海底埋深;v是上覆地层的等效速度;f
p
是地震波主频;r是四分之一波长。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时移地震数据可重复性的道集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中心点位置的坐标(x
cmp
,y
cmp
)计算公式为:其中,炮点位置坐标为(x
src
,y
src
),接收点位置坐标为(x
rec
,y
rec
),根据所述共中心点位置的坐标,将监测数据和基础数据的共中心点投影到坐标平面上,确定二次地震采集的共中心点覆盖的重叠区域。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时移地震数据可重复性的道集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致性匹配为所述面元中基础数据与监测数据的一致性匹配,所述一致性匹配的步骤为:从基础数据炮点s和接收点r列表中查找落在面元(i,j)内的共中心点,生成炮点列表s
b
和接收点列表r
b
;从基础数据炮点s和接收点r列表中查找落在与面元(i,j)相邻的若干个面元,并获得所述若干个面元内的共中心点,生成监测数据炮点列表s
m
和监测数据接收点列表r
m
;计算炮点列表s
b
中第k个炮点距离监测数据炮点列表s
m
中全部炮点的距离,即炮点位置误差ds;计算接收点列表r
b
中第k个接收点距离监测数据接收点列表r
m
中全部接收点的距离,即接收点位置误差dr;找到炮点位置误差ds和接收点位置误差dr相加值最小且小于相干距离的炮-检对,将所述炮-检对写入道集匹配索引表t。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高时移地震数据可重复性的道集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道集匹配索引表t为m
×
(3n+2)的无符号短整型矩阵,其中,m是基础数据总炮数,n是基础数据每炮接收道数,所述道集匹配索引表t的第一列是基础数据炮线号,其第二列为基础数据炮号,此后每三列数依次是与基础数据该位置接收点相匹配的监测数据地震道的炮线号、炮号和接收点号。8.一种二次三维地震数据可重复性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将二次三维地震数据分别生成基础数据和监测数据的位置信息列表;坐标变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列表,对地震数据中各点的坐标进行变换,使变换后的坐标轴平行或垂直于测线方向,并计算目的层反射信号的相干距离;面元分隔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基础数据和监测数据的共中心点覆盖的重叠区域,并根据所述相干距离将所述重叠区域划分为若干面元;一致性匹配模块,用于逐一计算所述基础数据子集中某一共中心点位置与所述监测数据子集中每个共中心点位置的炮点位置误差和接收点位置误差,计算炮点位置误差与接收点位置误差之和,若最小的炮点位置误差与接收点位置误差之和小于相干距离,则将所述监测数据子集记入匹配索引表;遍历输出模块,用于遍历所有相干面元上所有共中心点位置,直至完成全部面元中的共中心点位置一致性匹配;结果输出模块,用于根据道集匹配索引表生成评价图表,并据此给出二次三维数据时移地震可重复性分析结果。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次三维地震数据可重复性评价系统,所述坐标变换的公式为:其中,(x,y)是原坐标,(x’,y’)是变换后的坐标,θ是原坐标轴x逆时针旋转到坐标轴x’的角度,(x1,y1)是坐标旋转后工区坐标中距离原点最近的点的坐标。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中所述的二次三维地震数据可重复性评价方法。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三维地震数据可重复性评价方法、系统和介质,包括:将二次三维地震数据分别生成基础数据和监测数据的信息列表;对地震数据中各点的进行坐标变换,并计算目的层反射信号的相干距离;确定二次三维地震数据的共中心点覆盖的重叠区域;逐一计算基础数据子集中某一共中心点位置与监测数据子集中每个共中心点位置的炮点位置误差和接收点位置误差;若最小的炮点位置误差与接收点位置误差之和小于相干距离,则将监测数据子集记入匹配索引表;根据道集匹配索引表生成评价图表,并据此给出二次三维数据时移地震可重复性分析结果。其根据满足可重复性要求的共中心点覆盖范围和匹配程度判断该二次三维采集数据的时移地震可重复性。移地震可重复性。移地震可重复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东川 朱振宇 米立军 黄饶 李超 欧阳炀 王小六 丁继才 孙文博 马良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2.08.16
技术公布日:2022/11/2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