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肺炎流感类抗体抗原联合检测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65319发布日期:2022-10-19 08:56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肺炎流感类抗体抗原联合检测板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体外诊断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肺炎流感类抗体抗原联合检测板。


背景技术:

2.肺炎/流感的检测对于传染病的筛选有很重要的价值。目前常用免疫法肺炎/流感检测指标为抗体和抗原。
3.然而,目前肺炎/流感类检测试剂盒有抗体检测试剂盒、抗原检测试剂盒,但没有抗体和抗原联合检测试剂盒,导致肺炎/流感的检测很不方便,检测效率低,还容易出现错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肺炎流感类抗体抗原联合检测板。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肺炎流感类抗体抗原联合检测板,包括:
7.上板,其包括抗体检测板和抗原检测板,所述抗体检测板设置于抗原检测板一侧,所述抗体检测板和抗原检测板上中心对称开设有加样孔和观察窗;以及
8.底板,其设置于上板底部,包括抗体检测底板和抗原检测底板,所述抗体检测底板和抗原检测底板分别设置于抗体检测板和抗原检测板下方,所述抗体检测底板和抗原检测底板上均开设有试纸仓,且两个试纸仓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试纸仓内中心对称设置有若干支撑块。
9.优选的,所述观察窗远离加样孔的一侧设置有指示箭头。
10.优选的,所述加样孔和观察窗外侧均设置有指示标记。
11.优选的,所述上板上还设置有名称标识。
12.优选的,所述抗体检测板的加样孔远离观察窗的一侧还开设有缓冲液孔。
13.优选的,所述加样孔、观察窗、缓冲液孔侧壁均向下延伸至检测试纸条上表面。
14.优选的,所述抗体检测底板一侧壁采用内凹结构,形成防呆凸块。
15.优选的,所述试纸仓内设置有检测试纸条,所述检测试纸条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方设置有硝酸纤维素膜,所述硝酸纤维素膜两端上方分别设置有吸水垫和金标垫,所述金标垫远离吸水垫的一端上方设置有样品垫,所述硝酸纤维素膜上包被有检测线和对照线,所述对照线设置于硝酸纤维素膜靠近吸水垫的一侧。
16.优选的,所述检测试纸条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包括抗体检测试纸条和抗原检测试纸条,两者分别设置于抗体检测底板的试纸仓和抗原检测底板的试纸仓内,且抗体检测试纸条上设置有对应防呆凸块的防呆凹槽。
1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本发明中,将抗体检测试剂盒、抗原检测试剂盒集成在一起,得到体抗原联合检测
板,能够在同一个检测板上同时进行抗体检测和抗原检测,实现一人一板,不容易出现错误,大大方便了肺炎/流感的检测流程,提高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发明一种肺炎流感类抗体抗原联合检测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20.图2是本发明一种肺炎流感类抗体抗原联合检测板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发明一种肺炎流感类抗体抗原联合检测板的检测试纸条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发明一种肺炎流感类抗体抗原联合检测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23.图5是本发明一种肺炎流感类抗体抗原联合检测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三;
24.图6是本发明一种肺炎流感类抗体抗原联合检测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四。
25.附图标记:1、上板;11、抗体检测板;12、抗原检测板;13、加样孔;14、观察窗;15、指示箭头;16、指示标记;17、名称标识;18、缓冲液孔;2、底板;21、抗体检测底板;22、抗原检测底板;23、隔板;24、试纸仓;25、支撑块;26、防呆凸块;3、检测试纸条;31、底板;32、硝酸纤维素膜;33、吸水垫;34、金标垫;35、样品垫;36、检测线;37、对照线。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1-6,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一种肺炎流感类抗体抗原联合检测板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一种肺炎流感类抗体抗原联合检测板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27.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28.一种肺炎流感类抗体抗原联合检测板,包括:
29.上板1,其包括抗体检测板11和抗原检测板12,抗体检测板11设置于抗原检测板12一侧,抗体检测板11和抗原检测板12上中心对称开设有加样孔13和观察窗14;以及
30.底板2,其设置于上板1底部,包括抗体检测底板21和抗原检测底板22,抗体检测底板21和抗原检测底板22分别设置于抗体检测板11和抗原检测板12下方,抗体检测底板21和抗原检测底板22上均开设有试纸仓24,且两个试纸仓24之间设置有隔板23,试纸仓24内中心对称设置有若干支撑块25。
31.进一步的,观察窗14远离加样孔13的一侧设置有指示箭头15。
32.进一步的,加样孔13和观察窗14外侧均设置有指示标记16。
33.进一步的,上板1上还设置有名称标识17。
34.进一步的,抗体检测板11的加样孔13远离观察窗14的一侧还开设有缓冲液孔18。
35.进一步的,加样孔13、观察窗14、缓冲液孔18侧壁均向下延伸至检测试纸条3上表面,与底部的支撑块25配合,将检测试纸条3位置限定。
36.进一步的,抗体检测底板21一侧壁采用内凹结构,形成防呆凸块26。
37.进一步的,试纸仓24内设置有检测试纸条3,检测试纸条3包括底板31,底板31上方设置有硝酸纤维素膜32,硝酸纤维素膜32两端上方分别设置有吸水垫33和金标垫34,金标垫34远离吸水垫33的一端上方设置有样品垫35,硝酸纤维素膜32上包被有检测线36和对照线37,对照线37设置于硝酸纤维素膜32靠近吸水垫33的一侧。
38.进一步的,检测试纸条3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包括抗体检测试纸条和抗原检测试纸条,两者分别设置于抗体检测底板21的试纸仓24和抗原检测底板22的试纸仓24内,
且抗体检测试纸条上设置有对应防呆凸块26的防呆凹槽。
39.实施例1:
40.本实施例给出一种肺炎流感类抗体抗原联合检测板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包括:
41.上板1,其包括抗体检测板11和抗原检测板12,抗体检测板11设置于抗原检测板12一侧,抗体检测板11和抗原检测板12上中心对称开设有加样孔13和观察窗14;以及
42.底板2,其设置于上板1底部,包括抗体检测底板21和抗原检测底板22,抗体检测底板21和抗原检测底板22分别设置于抗体检测板11和抗原检测板12下方,抗体检测底板21和抗原检测底板22上均开设有试纸仓24,且两个试纸仓24之间设置有隔板23,试纸仓24内中心对称设置有若干支撑块25。
43.进一步的,观察窗14远离加样孔13的一侧设置有指示箭头15。
44.进一步的,加样孔13和观察窗14外侧均设置有指示标记16。
45.进一步的,上板1上还设置有名称标识17。
46.进一步的,加样孔13、观察窗14、缓冲液孔18侧壁均向下延伸至检测试纸条3上表面。
47.进一步的,抗体检测底板21一侧壁采用内凹结构,形成防呆凸块26。
48.进一步的,试纸仓24内设置有检测试纸条3,检测试纸条3包括底板31,底板31上方设置有硝酸纤维素膜32,硝酸纤维素膜32两端上方分别设置有吸水垫33和金标垫34,金标垫34远离吸水垫33的一端上方设置有样品垫35,硝酸纤维素膜32上包被有检测线36和对照线37,对照线37设置于硝酸纤维素膜32靠近吸水垫33的一侧。
49.进一步的,检测试纸条3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包括抗体检测试纸条和抗原检测试纸条,两者分别设置于抗体检测底板21的试纸仓24和抗原检测底板22的试纸仓24内,且抗体检测试纸条上设置有对应防呆凸块26的防呆凹槽。
50.进一步的,抗体检测板11和抗原检测板12均采用长方形结构,抗体检测板11的长边与抗原检测板12的长边相连。
51.实施例2:
52.本实施例给出一种肺炎流感类抗体抗原联合检测板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似,进一步的,抗体检测板11的加样孔13远离观察窗14的一侧还开设有缓冲液孔18。
53.实施例3:
54.本实施例给出一种肺炎流感类抗体抗原联合检测板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包括:
55.上板1,其包括抗体检测板11和抗原检测板12,抗体检测板11设置于抗原检测板12一侧,抗体检测板11和抗原检测板12上中心对称开设有加样孔13和观察窗14;以及
56.底板2,其设置于上板1底部,包括抗体检测底板21和抗原检测底板22,抗体检测底板21和抗原检测底板22分别设置于抗体检测板11和抗原检测板12下方,抗体检测底板21和抗原检测底板22上均开设有试纸仓24,且两个试纸仓24之间设置有隔板23,试纸仓24内中心对称设置有若干支撑块25。
57.进一步的,观察窗14远离加样孔13的一侧设置有指示箭头15。
58.进一步的,加样孔13和观察窗14外侧均设置有指示标记16。
59.进一步的,上板1上还设置有名称标识17。
60.进一步的,加样孔13、观察窗14、缓冲液孔18侧壁均向下延伸至检测试纸条3上表面。
61.进一步的,抗体检测底板21一侧壁采用内凹结构,形成防呆凸块26。
62.进一步的,试纸仓24内设置有检测试纸条3,检测试纸条3包括底板31,底板31上方设置有硝酸纤维素膜32,硝酸纤维素膜32两端上方分别设置有吸水垫33和金标垫34,金标垫34远离吸水垫33的一端上方设置有样品垫35,硝酸纤维素膜32上包被有检测线36和对照线37,对照线37设置于硝酸纤维素膜32靠近吸水垫33的一侧。
63.进一步的,检测试纸条3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包括抗体检测试纸条和抗原检测试纸条,两者分别设置于抗体检测底板21的试纸仓24和抗原检测底板22的试纸仓24内,且抗体检测试纸条上设置有对应防呆凸块26的防呆凹槽。
64.进一步的,抗体检测板11和抗原检测板12均采用长方形结构,抗体检测板11的短边与抗原检测板12的短边相连。
65.实施例4:
66.本实施例给出一种肺炎流感类抗体抗原联合检测板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其他结构与实施例3相似,进一步的,抗体检测板11的加样孔13远离观察窗14的一侧还开设有缓冲液孔18。
67.工作原理:如图1-6所示,图中,指示标记16分别为t(单抗原检测线),g&m(抗体检测线igg&igm),c(对照线37),s(加样孔13),b(缓冲液孔18)。
68.抗体检测说明:igg和igm分别是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一般来说,igm出现的较早、在感染结束后消失,igg出现的较晚、感染结束后一直存在。抗体检测试纸条上分别对应g和m两条检测线。
69.抗体抗原联合检测板使用过程如下:
70.首先,将检测试纸条3(抗体检测试纸条和抗原检测试纸条)分别装入抗体检测底板21的试纸仓24和抗原检测底板22的试纸仓24内,将抗体检测试纸条上的防呆凹槽与抗体检测底板21的试纸仓24内的防呆凸块26对应,并将两个检测试纸条3上的样品垫35、检测线36和对照线37分别与抗体检测板11和抗原检测板12上的指示标记16一一对应,将上板1和下板2卡合,抗体抗原联合检测板组装完成。
71.检测时在抗原检测板12的加样孔13位置加入3~4滴经过缓冲液缓冲的口腔提取物样本,即可在观察窗14处观察到检测结果,完成抗原检测;
72.抗体检测部分第一种(如实施例2和4所示),加样孔13处滴入1滴指尖血后在缓冲液孔18处滴入3~4滴缓冲液,即可在观察窗14处观察到检测结果,抗体检测完成;
73.抗体检测部分第二种(如实施例1和3所示),在加样孔13处滴入1滴指尖血后,再在加样孔13处滴入3~4滴缓冲液,即可在观察窗14处观察到检测结果,抗体检测完成。
74.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