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装方法、样本测定装置及分装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3326734发布日期:2023-03-03 23:36阅读:29来源:国知局
分装方法、样本测定装置及分装装置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分装方法、样本测定装置及分装装置。


背景技术:

2.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样本分析装置,该样本分析装置具备在夹持反应杯的状态下对其进行移送的抓取器单元、以及使用吸移管进行样本、试剂的吸移

排出的分装单元。
3.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19111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4.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上述样本分析装置中,使用个别设置的抓取器单元和分装单元进行样本和试剂的吸移

排出,因此不适于小型装置。在小型装置中,要求高效进行样本和试剂的吸移

排出。
5.本发明有鉴于相关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得装置小型化、且能高效进行样本和试剂的吸移

排出的分装方法、样本测定装置及分装装置。
6.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如图4、图10及图13所示,本发明的分装方法是使用具有在分离的至少一对安放构件(220)之间安放容器(70)的容器安放部(201)和吸移管(200)的分装装置(140)向容器(70)分装包括样本及试剂的至少一者的试样的分装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在安放构件(220)不安放容器(70)的情况下,让容器安放部(201)和吸移管(200)在铅直方向相对移动,由此使得吸移管(200)的前端部(210)位于介由一对安放构件(220)之间吸移一对安放构件(220)下方的试样的吸移位置(c1)的工序;通过前端部(210)位于吸移位置(c1)的吸移管(200)吸移试样的工序;让容器安放部(201)和吸移管(200)在铅直方向相对移动,由此使得前端部(210)位于一对安放构件(220)上方的位置的工序;让容器安放部(201)移动,由此通过一对安放构件(220)安放容器(70)的工序;让容器安放部(201)和吸移管(200)在铅直方向相对移动,由此使得前端部(210)位于向一对安放构件(220)所安放的容器(70)排出试样的排出位置(c2)的工序;通过前端部(210)位于排出位置(c2)的吸移管(200)向容器(70)排出试样的工序。
7.根据本发明的分装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在安放构件(220)不安放容器(70)的情况下,让容器安放部(220)和吸移管(200)在铅直方向相对移动,由此使得吸移管(200)的前端部(210)位于介由一对安放构件(220)之间吸移一对安放构件(220)下方的试样的吸移位置(c1)的工序;让容器安放部(201)和吸移管(200)在铅直方向相对移动,由此使得前端部(210)位于向一对安放构件(220)所安放的容器(70)排出试样的排出位置(c2)的工序,因此
能够使得装置小型化,且能高效进行样本、试剂的吸移

排出。
8.如图4、图10及图13所示,本发明的样本测定装置具备:吸移及排出包括样本及试剂的至少一者的试样的吸移管(200);能够在分离的至少一对安放构件(220)之间安放收纳试样的容器(70)的容器安放部(201);让吸移管(200)和容器安放部(201)在铅直方向相对移动的移动机构(202);测定试样的测定部(34);其中,移动机构(202)让吸移管(200)向以下位置移动:吸移管(200)的前端部(210)位于一对安放构件(220)下方的、介由一对安放构件(220)之间吸移试样的吸移位置(c1)、前端部(210)向一对安放构件(220)所安放的容器(70)排出试样的排出位置(c2)。
9.根据本发明的样本测定装置,移动机构(202)让吸移管(200)向以下位置移动:吸移管(200)的前端部(210)位于一对安放构件(220)下方的、介由一对安放构件(220)之间吸移试样的吸移位置(c1)、前端部(210)向一对安放构件(220)所安放的容器(70)排出试样的排出位置(c2),因此能够使得装置小型化,且能高效进行样本、试剂的吸移

排出。
10.如图4、图10及图13所示,本发明的分装装置具备:吸移及排出包括样本及试剂的至少一者的试样的吸移管(200);能够在分离的至少一对安放构件(220)之间安放收纳试样的容器(70)的容器安放部(201);让吸移管(200)和容器安放部(201)在铅直方向相对移动的移动机构(202);其中,移动机构(202)让吸移管(200)向以下位置移动:吸移管(200)的前端部(210)位于一对安放构件(220)下方的、介由一对安放构件(220)之间吸移试样的吸移位置(c1)、吸移管(200)的前端部(210)向一对安放构件(220)所安放的容器(70)排出试样的排出位置(c2)。
11.根据本发明的分装装置,移动机构(202)让吸移管(200)向以下位置移动:吸移管(200)的前端部(210)位于一对安放构件(220)下方的、介由一对安放构件(220)之间吸移试样的吸移位置(c1)、吸移管(200)的前端部(210)向一对安放构件(220)所安放的容器(70)排出试样的排出位置(c2),因此能够使得装置小型化,且能高效进行样本、试剂的吸移

排出。
12.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使得装置小型化,且能高效进行样本和试剂的吸移

排出的分装方法、样本测定装置及分装装置。
附图说明
13.图1是样本测定装置外观的斜视图;图2是样本测定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反应容器的斜视图;图4是分装装置结构的示意图;图5是移送装置结构的示意图;图6是安放了反应容器的安放构件的斜视图;图7是控制装置的框图;图8是样本测定方法的流程图;图9是反应容器的移送工序的流程图;图10是吸移管和容器安放部在第1位置时的分装装置的示意图;
图11是吸移管和容器安放部在第2位置时的分装装置的示意图;图12是样本的分装工序的流程图;图13是吸移管在第3位置时的分装装置的示意图;图14是试剂的分装工序的流程图;图15是反应容器的回收

废弃工序的流程图;图16是在联动部使用了滚珠丝杠时的分装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图17是具有卡止部的分装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样本测定装置、分装装置及分装方法的实施方式的一例。
15.<样本测定装置>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样本测定装置1的外观的斜视图。样本测定装置1是分析样本(血液样本)的凝固因子的活性的血液凝固测定装置。
16.样本测定装置1具有大致长方体状的装置主体10。装置主体10在其前侧面具有开闭自如的罩20,通过打开罩20,用户能够接触装置主体10的内部。装置主体10在其前侧面的右侧具备监控21,在监控21下具备打印机22。另外,在装置主体10的侧面连接有条形码读取器23。本说明书中的“上”为图1中的样本测定装置1的顶面侧,“下”是样本测定装置1的底侧。关于样本测定装置1的“前”、“后”,罩20侧为“前”,罩20的相反侧为“后”。样本测定装置1的“左”、“右”以从正面看罩20时的方向为基准。
17.罩20能够向铅直方向z或左右方向x转动来开闭装置主体10的前侧面。
18.监控21是触摸屏式的显示器,能够输入、显示样本测定所需各种信息,或显示样本测定的结果信息。
19.打印机22能够印刷样本测定的结果信息。
20.条形码读取器23能够读取样本测定所需样本编号、试剂信息等各种信息。
21.图2是样本测定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俯视图。样本测定装置1在装置主体10的内部具备:样本收纳部30、试剂收纳部31、2个容器收纳部32、2个加热部33、被2个加热部33夹着配置的测定部34、液体收纳部35、清洗部36、废弃部37、分装装置140、在装置主体10内向左右方向x和前后方向y移送分装装置140的移送装置141。
22.样本收纳部30设于装置主体10的前方侧。样本收纳部30具有供样本架51放置的架放置部52。
23.样本架51能够将收纳有样本的复数个样本容器50排列成一列安放。能够将1个样本架51定位并放置于架放置部52。而样本架51也可以将复数个样本容器50排列成复数列安放,此时能够将复数个样本架51定位并放置于架放置部52。
24.试剂收纳部31设于装置主体10的样本收纳部30的后方侧。试剂收纳部31与样本收纳部30相邻设置。试剂收纳部31具有供试剂架61放置的架放置部62。
25.试剂架61能够将收纳有试剂的复数个试剂容器60排列成两列安放。能够将1个试剂架61定位并放置于架放置部62。而试剂架61也可以将复数个试剂容器60排列成一列或三列以上安放。
26.容器收纳部32设于装置主体10的后方侧。容器收纳部32设于试剂收纳部31的后方。容器收纳部32具有供安放作为容器的反应容器70的容器架71放置的架放置部72。
27.如图3所示,反应容器70为上端开放、下端封闭的大致圆筒状。反应容器70具有收纳液体的体部70a、设于体部70a上端并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法兰部70b。
28.如图2所示,容器架71能够将复数个反应容器70排列成纵横的复数列安放。容器架71具有载置并安放反应容器70的复数个安放孔73。
29.能够将单一或复数个容器架71定位并放置于架放置部72。
30.加热部33设于在装置主体10的y方向中央的后述导轨420的后方侧。加热部33设于容器收纳部32的右侧。加热部33具有载置并安放反应容器70的复数个安放孔80。复数个安放孔80在左右方向x排列配置。且各安放孔80排列成一列。加热部33能够加热安放于安放孔80的反应容器70。安放孔80例如设有6个。
31.测定部34具有载置并安放反应容器70的复数个安放孔100。复数个安放孔100集中配置于被加热部33的复数个安放孔80夹着的区域。在测定部34,与各安放孔100对应地设有6对照射部和受光部。
32.液体收纳部35设于装置主体10的前方侧。液体收纳部35与试剂收纳部31的右侧相邻设置。液体收纳部35具有收纳有稀释液或清洗液的复数个容器110。
33.清洗部36与液体收纳部35的右侧相邻设置。清洗部36具有清洗后述吸移管200的清洗槽120。在清洗槽120贮存有清洗液。
34.废弃部37设于清洗部36附近。废弃部37具备废弃反应容器70的废弃口130。
35.如图4及图5所示,样本测定装置1具备:用于向反应容器70分装样本、试剂等各种液体的分装装置140、在装置主体10内向左右方向x和前后方向y移送分装装置140的移送装置141。
36.<分装装置>图4是分装装置140的结构的一例的斜视图。分装装置140具备吸移管200、容器安放部201、移动机构202等。
37.吸移管200是在铅直方向z延伸的细长管,在管内能安放规定量的液体。吸移管200能够从前端部210吸移液体或排出吸移的液体。如图6所示,吸移管200的前端部210相对于铅直方向z弯曲,与安放在容器安放部201的反应容器70的内壁面抵接。
38.容器安放部201具有平行延伸的两条(一对)安放构件220。一对安放构件220彼此分离并形成间隙a。一对安放构件220的间隙a的尺寸与反应容器70的体部70a的外径为同等程度。安放构件220能够朝向前后方向y的前方向,从后方侧接近反应容器70,夹着反应容器70的体部70a,从下支撑法兰部70b,安放反应容器70。另外,安放构件220能够从上下夹入反应容器70的法兰部70b来安放反应容器70。而在容器安放部201的安放构件220是否安放有反应容器70能够由设于后述安放位置b1附近的光学式传感器222检知。
39.容器安放部201的安放构件220配置于吸移管200的下方,能够在吸移管200铅直方向z的同轴上的安放位置b1安放反应容器70。吸移管200比容器安放部201的两条安放构件220的间隔a细,能够在铅直方向z插入两条安放构件220之间。
40.图4所示移动机构202在将安放构件220的安放位置b1和吸移管200维持在同轴上的状态下,让吸移管200和容器安放部201在铅直方向z相对移动。移动机构202让吸移管200
向以下位置移动:吸移管200的前端部210位于安放构件220的安放位置b1下方的、用于吸移样本及试剂的至少一者的吸移位置;吸移管200的前端部210向安放构件220的安放位置b1的反应容器70排出样本及试剂的至少一者的排出位置。并且移动机构202让容器安放构件220向位于吸移管200下方的、能够接触反应容器70的接触位置移动。
41.移动机构202具有若吸移管200和容器安放部201的一者上升,则另一者与之联动下降的机械机构。移动机构202还具有以下机械机构:吸移管200下降,容器安放部201与之联动上升,容器安放部201上升到规定位置时联动解除,在容器安放部201停止上升的状态下,吸移管200下降。在此,容器安放部201与吸移管200的下降联动上升解除的吸移管200的位置及容器安放部201的位置是第2升降构件300与限位器302抵接、且按压构件303上升到不再向下方推下第2升降构件300的位置时吸移管200及容器安放部201各自的位置。以下,对相关机械机构的一例进行说明。
42.移动机构202具有:用于让吸移管200在铅直方向z移动的第1移动部250、用于让容器安放部201在铅直方向z移动的第2移动部251、用于让第1移动部250和第2移动部251联动的联动部252、驱动联动部252的驱动源253。
43.移动机构202具有大致长四边形的板状构件260。板状构件260立着且板面朝向左右方向x。第1移动部250、第2移动部251及联动部252设于板状构件260的左右方向x的右侧(图4的表面侧)的第1板面260a。驱动源253设于板状构件260的左右方向x的左侧(图4的背面侧)的第2板面260b。
44.第1移动部250具有:安放吸移管200的吸移管安放构件270、供吸移管安放构件270固定且由联动部252升降的第1升降构件271。且移动机构202具有在铅直方向z引导第1升降构件271的第1引导导轨272。
45.吸移管安放构件270具有轴朝向铅直方向z的圆筒形状。吸移管安放构件270在吸移管200的同轴上与吸移管200的上部连接。吸移管安放构件270直径大于吸移管200,比容器安放部201的两条安放构件220的间隔a粗。用于向吸移管200内部进行供气和吸移的配管280与吸移管安放构件270的上部连接。配管280与泵装置连通。
46.第1升降构件271为板形状。吸移管安放构件270固定于第1升降构件271的右侧(图4的表面侧)的板面。
47.第1升降构件271移动自如地安装于第1引导导轨272。第1引导导轨272在板状构件260的第1板面260a的铅直方向z延伸,从板状构件260的上端附近形成到下端附近。第1升降构件271沿着第1引导导轨272升降自如。第1升降构件271安装于后述传送带322。
48.第2移动部251具有:供容器安放部201固定且升降自如的第2升降构件300、对第2升降构件300向上方施力的施力构件301、让第2升降构件300停止上升的限位器302、由联动部252升降且能够向下方按压第2升降构件300的按压构件303。且移动机构202具有在铅直方向z引导第2升降构件300的第2引导导轨304。
49.第2升降构件300具备主体部310和连接主体部310与容器安放部201的肢部311。主体部310配置于吸移管200和容器安放部201的前后方向y的后方侧。主体部310为四边形的板形状。肢部311呈从容器安放部201向铅直方向z的上方延伸,之后向前后方向y的后方侧延伸的大致l型形状。
50.第2升降构件300移动自如地安装于第2引导导轨304。第2引导导轨304在板状构件
260的第1板面260a的铅直方向z延伸。第2升降构件300沿着第2引导导轨304升降自如。
51.施力构件301是弹簧,朝向铅直方向z。施力构件301的上端固定于板状构件260中第2升降构件300上方的位置,下端固定于第2升降构件300的上部。施力构件301对第2升降构件300向上方施力。
52.限位器302为板形状。限位器302设于板状构件260中第2升降构件300上方的位置。限位器302在第2升降构件300上升到规定上限位置、吸移管200插入安放于容器安放部201的安放构件220的反应容器70的规定位置(容器安放部201(安放构件220)到达后述第1位置p1-1的位置)时与第2升降构件300的上部抵接并使第2升降构件300停止上升。
53.按压构件303为大致长方体形状。按压构件303设于第2升降构件300的上方的位置。按压构件303安装于后述传送带322,通过传送带322升降自如。按压构件303在下降时能向下按第2升降构件300,且能上升到相较于第2升降构件300的上限位置而言的上方。
54.所涉及的第2移动部251在让容器安放部201下降时,通过联动部252使按压构件303下降且与施力构件301的施加力相抗向下方推下第2升降构件300,在让容器安放部201上升时,通过联动部252使按压构件303上升,由于施力构件301的施加力,第2升降构件300上升,容器安放部201上升到规定位置后,通过限位器302让第2升降构件300停止上升。
55.联动部252具有配置于铅直方向z的一对带轮320、321和挂在一对带轮320、321上的环状的传送带322。
56.一对带轮320、321在板状构件260中上下配置。一对带轮320、321在前后方向y设于第1移动部250的第1引导导轨272和第2移动部251的第2引导导轨304之间。带轮320设于板状构件260的上部附近,带轮321设于板状构件260的下部附近。
57.传送带322挂在一对带轮320、321上,介由带轮320、321,在前后方向y相对的传送带部分330、331向相反的方向升降。
58.第1移动部250由传送带部分330驱动。即,第1升降构件271安装于传送带部分330,随着传送带部分330的升降,第1升降构件271、吸移管安放构件270及吸移管200升降。
59.第2移动部251由传送带部分331驱动。即,按压构件303安装于传送带部分331,随着传送带部分331的升降,按压构件303升降。随着该按压构件303的升降,第2升降构件300及容器安放部201能够升降。
60.根据相关结构,联动部252能够让第1移动部250和第2移动部251联动。
61.驱动源253是单一的电机,与带轮320连接。驱动源253固定于板状构件260的左右方向x的左侧的第2板面260b。驱动源253能够切换正旋转和逆旋转,能够介由带轮320让传送带322向右和向左旋转。
62.移动机构202具有让容器安放部201中安放的反应容器70振动的振动构件350。振动构件350是通过供电而振动的振动元件,设于第2升降构件300的肢部311。
63.移动机构202具有对吸移管200的样本或试剂加热的加热部360。加热部360是通过供电而发热的发热元件,设于吸移管安放构件270。
64.图5是移送装置141的一例的斜视图。移送装置141向装置主体10内的左右方向x和前后方向y的任意位置移送分装装置140。移送装置141具有向前后方向y移送分装装置140的第1移送部400和向左右方向x移送分装装置140的第2移送部401。
65.第1移送部400具备在前后方向y延伸且移动自如地安装有分装装置140的导轨410
和供分装装置140安装并通过驱动源411向前后方向y移动的驱动带412。由此,分装装置140能够向装置主体10内前后方向y的任意位置移动。
66.第2移送部401具备在左右方向x延伸且移动自如地安装有分装装置140及第1移送部400的两条导轨420和供分装装置140安装并通过驱动源421向左右方向x移动的驱动带422。由此,分装装置140能够向装置主体10内左右方向x的任意位置移动。
67.样本测定装置1具有控制装置430(图1所示)。如图7所示,控制装置430具备各种信息的输入部500、各种信息的显示部501、样本测定的分析部及控制部502、通信部503、i/o基板504等。控制装置430是计算机,具有存储器和cpu,cpu能够通过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来控制样本测定装置1的加热部33、测定部34、分装装置140、移送装置141等驱动系统和电源等的各种作业,实施样本测定。
68.<样本测定方法>接下来,对使用如上构成的样本测定装置1进行的样本测定的一例进行说明。图8是样本测定整体的处理流程的一例。
69.在样本测定装置1的样本测定中,主要依次进行反应容器的移送工序s1、样本的分装工序s2、试剂的分装工序s3、测定工序s4及反应容器的回收

废弃工序s5。上述各处理由控制装置430执行。
70.样本测定开始后,首先进行反应容器的移送工序s1。图9是反应容器的移送工序s1的处理流程的一例。图10及图11是用于说明吸移管200和容器安放部201的作业的分装装置140的示意图。
71.在反应容器的移送工序s1中,首先,分装装置140通过移送装置141向图2所示容器收纳部32的容器架71上移动(工序s1-1)。此时,如图4及图10所示,第2升降构件300上升到在限位器302停止的规定位置,容器安放部201(安放构件220)位于第1位置p1-1。另外,吸移管200位于第1位置p1-2。如图4、图6及图10所示,上述容器安放部201的第1位置p1-1及吸移管200的第2位置p1-2是吸移管200的前端部210插入容器安放部201的安放构件220所安放的反应容器70内,吸移管200能够向该反应容器70排出试剂的位置。
72.接着,容器安放部201的安放构件220下降到能够接触容器架71的反应容器70的接触位置(工序s1-2)。此时,如图11所示,通过驱动源253使带轮320、321旋转,传送带322向右旋转,按压构件303下降。由此,按压构件303与施力构件301的施加力相抗,向下方推下第2升降构件300,安放构件220下降到第2位置p2-1。另一方面,吸移管200与容器安放部201联动,通过传送带322,上升到前端部210远离安放构件220的第2位置p2-2。由此,安放构件220移动到位于吸移管200下方的、能够接触容器架71的反应容器70的接触位置c3。
73.接着,容器安放部201的安放构件220通过移送装置141前进,并如图6所示那样安放容器架71的反应容器70(工序s1-3)。
74.接着,在容器收纳部32的容器架71上,容器安放部201的安放构件220上升(工序s1-4)。此时,如图10所示,通过驱动源253使带轮320、321旋转,传送带322向左旋转,按压构件303上升。此时,第2升降构件300由于施力构件301的施加力上升直到在限位器302处停止,安放构件220上升到原来的第1位置p1-1。另一方面,吸移管200与容器安放部201联动,通过传送带322,下降到前端部210位于安放构件220附近的原来的第1位置p1-2。
75.接着,分装装置140通过移送装置141向图2所示加热部33上移动(工序s1-5)。
76.接着,容器安放部201的安放构件220朝着加热部33的安放孔80下降(工序s1-6)。此时,如图11所示,通过驱动源253使带轮320、321旋转,传送带322向右旋转,按压构件303下降。由此,按压构件303与施力构件301的施加力相抗,向下方推下第2升降构件300,安放构件220下降到第2位置p2-1。另一方面,吸移管200与容器安放部201联动,通过传送带322,上升到前端部210远离安放构件220的第2位置p2-2。
77.接着,容器安放部201的安放构件220通过移送装置141后退,将反应容器70载置并安放于加热部33的安放孔80(工序s1-7)。
78.最后,在加热部33上,容器安放部201的安放构件220上升(工序s1-8)。此时,如图10所示,通过驱动源253使带轮320、321旋转,传送带322向左旋转,按压构件303上升。此时,第2升降构件300由于施力构件301的施加力,上升直到在限位器302处停止,安放构件220上升到第1位置p1-1。另一方面,吸移管200与容器安放部201联动,通过传送带322,下降到前端部210位于安放构件220附近的第1位置p1-2。容器安放部201由于限位器302不能再上升,而吸移管200能够下降,此时,为容器安放部201和吸移管200的联动解除的状态。
79.接下来,进行样本的分装工序s2。图12是样本的分装工序s2的处理流程的一例。
80.在样本的分装工序s2中,首先,分装装置140通过移送装置141向图2所示样本收纳部30的样本架51上移动(工序s2-1)。
81.接下来,吸移管200下降到能够接触样本架51的样本容器50的、吸移样本的吸移位置(工序s2-2)。此时,如图13所示,通过驱动源253使带轮320、321旋转,传送带322向左旋转,吸移管200介由第1升降构件271及吸移管安放构件270下降到第3位置p3-2。另一方面,第2升降构件300被限位器302停止,因此按压构件303通过传送带322远离第2升降构件300并上升。因此,容器安放部201与吸移管200的联动解除,安放构件220维持在第1位置p1-1。这样,吸移管200移动到前端部210位于安放构件220的安放位置b1的下方并吸移样本容器50的样本的吸移位置c1。
82.接着,吸移管200通过配管280进行吸移,由此吸移样本容器50的样本(工序s2-3)。
83.接着,在样本收纳部30的样本架51上,吸移管200上升(工序s2-4)。此时,由图13的状态起,通过驱动源253使带轮320、321旋转,传送带322向右旋转,图10所示吸移管200上升到第1位置p1-2。按压构件303下降到第2升降构件300被限位器302停止的规定位置,不会推下第2升降构件300,因此安放构件220维持在第1位置p1-1。
84.接着,分装装置140通过移送装置141向加热部33上移动(工序s2-5)。
85.接着,吸移管200朝向加热部33的反应容器70下降(工序s2-6)。此时,如图13所示,通过驱动源253使带轮320、321旋转,传送带322向左旋转,吸移管200下降到相较于安放构件220而言下方的第3位置p3-2,前端部210插入加热部33的反应容器70。另一方面,容器安放部201与吸移管200的联动解除,安放构件220维持在第1位置p1-1。
86.接着,吸移管200通过配管280进行供气,由此将吸移管200的样本注入加热部33的反应容器70(工序s2-7)。
87.接着,在加热部33上,吸移管200上升(工序s2-8)。此时,如图10所示,吸移管200上升到第1位置p1-2,安放构件220维持在第1位置p1-1。
88.接着,分装装置140通过移送装置141向清洗部36上移动(工序s2-9)。
89.接着,吸移管200朝着清洗部36的清洗槽120下降(工序s2-10)。此时,如图13所示,吸移管200下降到相较于安放构件220而言下方的第3位置p3-2,前端部210插入清洗部36的清洗槽120。另一方面,容器安放部201与吸移管200的联动解除,安放构件220维持在第1位置p1-1。
90.接着,通过清洗槽120的清洗液清洗吸移管200(工序s2-11)。
91.最后,在清洗部36上,吸移管200上升(工序s2-12)。此时,如图10所示,吸移管200上升到第1位置p1-2,安放构件220维持在第1位置p1-1。
92.在上述样本的分装工序s2中,吸移管200也可以在吸移样本收纳部30的样本容器50的样本之前,吸移液体收纳部35的容器110的稀释液,之后接着吸移样本收纳部30的样本容器50的样本。在相关情况下,与上述同样地,吸移管200在液体收纳部35中下降到第3位置p3-2(吸移位置c1),前端部210插入容器110内,吸移稀释液,之后在液体收纳部35上上升。
93.接着,进行试剂的分装工序s3。图14是试剂的分装工序s3的处理流程的一例。
94.首先,通过移送装置141,分装装置140向图2所示试剂收纳部31的试剂架61之上移动(工序s3-1)。
95.接下来,吸移管200下降到能够接触试剂架61的试剂容器60的、吸移试剂的吸移位置c1(工序s3-2)。此时,如图13所示,传送带322向左旋转,吸移管200下降到第3位置p3-2,前端部210插入试剂容器60。另一方面,容器安放部201与吸移管200的联动解除,安放构件220维持在第1位置p1-1。这样,吸移管200移动到前端部210位于安放构件220的安放位置b1的下方并吸移试剂容器60的试剂的吸移位置c1。
96.接着,吸移管200通过配管280进行吸移,由此吸移试剂容器60的试剂(工序s3-3)。
97.接着,在试剂收纳部31的试剂架61上,吸移管200上升(工序s3-4)。此时,如图10所示,吸移管200上升到第1位置p1-2,安放构件220维持在第1位置p1-1。
98.接着,通过加热部360加热吸移管200的试剂(工序s3-5)。
99.加热吸移管200的试剂,并通过移送装置141将分装装置140向加热部33上移动(工序s3-6)。
100.接着,容器安放部201的安放构件220朝向加热部33的反应容器70下降(工序s3-7)。此时,如图11所示,传送带322向右旋转,按压构件303向下方推下第2升降构件300,安放构件220下降到第2位置p2-1。另一方面,吸移管200与容器安放部201联动,通过传送带322,上升到前端部210远离安放构件220的第2位置p2-2。由此,安放构件220移动到位于吸移管200下方的、能够接触加热部33的反应容器70的接触位置c3。
101.接着,安放构件220通过移送装置141前进并安放加热部33的反应容器70(工序s3-8)。
102.接着,在加热部33上,容器安放部201的安放构件220上升,吸移管200下降并插入反应容器70(工序s3-9)。此时,如图10所示,传送带322向左旋转,按压构件303上升,第2升降构件300上升到在限位器302停止的规定位置,安放构件220上升到第1位置p1-1。吸移管200通过传送带322下降到第1位置p1-2。这样,吸移管200的前端部210插入安放构件220的反应容器70内,吸移管200向对安放构件220的安放位置b1的反应容器70排出试剂的排出位置c2移动。
103.接着,吸移管200通过配管280进行供气,由此将吸移管200的试剂注入安放构件220的反应容器70(工序s3-10)。
104.接着,通过振动构件350振动安放构件220的反应容器70,搅拌样本和试剂(工序s3-11)。
105.接着,分装装置140通过移送装置141向测定部34上移动(工序s3-12)。
106.接着,容器安放部201的安放构件220朝着测定部34的安放孔100下降(工序s3-13)。此时,如图11所示,传送带322向右旋转,按压构件303向下方推下第2升降构件300,安放构件220下降到第2位置p2-1。另一方面,吸移管200与容器安放部201联动,通过传送带322,上升到前端部210远离安放构件220的第2位置p2-2。
107.接着,通过移送装置141使安放构件220后退,将反应容器70载置并安放于测定部34的安放孔100(工序s3-14)。
108.最后,在测定部34上,容器安放部201的安放构件220上升(工序s3-15)。此时,如图10所示,通过传送带322使按压构件303上升,第2升降构件300上升直到在限位器302停止,安放构件220上升到第1位置p1-1。吸移管200通过传送带322下降到第1位置p1-2。
109.接着,进行测定工序s4。在测定部34中进行分析血液样本的凝固因子的活性的血液凝固测定。
110.最后,进行反应容器的回收

废弃工序s5。图15是反应容器的回收

废弃工序s5的处理流程的一例。
111.首先,分装装置140通过移送装置141向图2所示测定部34之上移动(工序s5-1)。
112.接下来,容器安放部201的安放构件220下降到能够接触测定部34的反应容器70的接触位置c3(工序s5-2)。此时,如图11所示,通过传送带332使按压构件303向下方推下第2升降构件300,安放构件220下降到第2位置p2-1。吸移管200与容器安放部201联动,通过传送带322,上升到前端部210远离安放构件220的第2位置p2-2。由此,安放构件220移动到位于吸移管200下方的、能够接触测定部34的反应容器70的接触位置c3。
113.接着,容器安放部201的安放构件220通过移送装置141前进并安放测定部34的反应容器70(工序s5-3)。
114.接着,在测定部34上,容器安放部201的安放构件220上升(工序s5-4)。此时,如图10所示,安放构件220上升到第1位置p1-1,吸移管200下降到第1位置p1-2。
115.接着,分装装置140通过移送装置141向图2所示废弃部37上移动(工序s5-5)。
116.接着,容器安放部201的安放构件220朝着废弃部37的废弃口130下降(工序s5-6)。此时,如图11所示,安放构件220下降到第2位置p2-1,吸移管200上升到第2位置p2-2。
117.接着,将安放构件220的反应容器70废弃至废弃部37(工序s5-7)。
118.最后,在废弃部37上,安放构件220上升(工序s5-8)。此时,如图10所示,安放构件220上升到第1位置p1-1,吸移管200下降到第1位置p1-2。
119.根据本实施方式,样本测定装置1及分装装置140具备:吸移管200、能够在分离的至少一对安放构件220之间安放反应容器70的容器安放部201、让吸移管200和容器安放部201在铅直方向相对移动的移动机构202。移动机构202让吸移管200向以下位置移动:吸移管200的前端部210位于一对安放构件220下方的、介由一对安放构件220的间隙a吸移试样的吸移位置c1、前端部210向一对安放构件220所安放的反应容器70排出试样的排出位置
c2。根据相关结构,通过移动机构202能够让吸移管200和容器安放部201在铅直方向z相对移动,且能让吸移管200向吸移位置c1和排出位置c2移动,因此能够简化样本测定装置1的结构,能够使得样本测定装置1小型化且能高效进行样本、试剂的吸移

排出。
120.移动机构202在将吸移管200和一对安放构件220维持在同轴上的状态下,让吸移管200和容器安放部201在铅直方向相对移动。由此,能够简化样本测定装置1的结构,能使得样本测定装置1小型化且高效进行样本、试剂的吸移

排出。
121.移动机构202让安放构件220向位于吸移管200下方的、能够接触反应容器70的位置(接触位置c3)移动。由此,进一步简化样本测定装置1的结构,能够使得样本测定装置1小型化,且能高效进行样本、试剂的吸移

排出。
122.移动机构202具有吸移管200和容器安放部201(安放构件220)的一者上升、则另一者与之联动下降的机构。由此,能够使得移动机构202的结构简化、小型化,因此进一步简化样本测定装置1的结构,能够使得样本测定装置1小型化,且能高效进行样本、试剂的吸移

排出。
123.移动机构202具有以下机构:吸移管200下降、容器安放部201与之联动上升,容器安放部201上升到规定位置时联动解除,在容器安放部201停止上升的状态(联动解除状态)下吸移管200下降。根据相关结构,能够使吸移管200在不与容器安放部201联动的情况下下降,因此能够确保吸移管200的下降量,由此易于让吸移管200向吸移位置c1和排出位置c2等移动。
124.移动机构202具有:用于让吸移管200在铅直方向z移动的第1移动部250、用于让容器安放部201在铅直方向z移动的第2移动部251、用于让第1移动部250和第2移动部251联动的联动部252、驱动联动部252的驱动源253。由此,能够合适地进行吸移管200和容器安放部201的联动。
125.第1移动部250具有:安放吸移管200的吸移管安放构件270、供吸移管安放构件270固定且由联动部252升降的第1升降构件271。由此,能够适当地进行吸移管200的安放、升降。
126.移动机构202还具有在铅直方向z引导第1升降构件271的第1引导导轨272,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稳定地进行第1升降构件271的升降。
127.第2移动部251具有:供容器安放部201固定且升降自如的第2升降构件300、向上方对第2升降构件300施力的施力构件301、使第2升降构件300停止上升的限位器302、由联动部252升降且能够向下方按压第2升降构件300的按压构件303。第2移动部251在让容器安放部201下降时,通过联动部252使按压构件303下降并与施力构件301的施加力相抗向下方推下第2升降构件300,在让容器安放部201上升时,通过联动部252使按压构件303上升,由于施力构件301的施加力,第2升降构件300上升,容器安放部201上升到规定位置后,通过限位器302使第2升降构件300停止上升。根据相关结构,能够适当地进行容器安放部201的升降。且能用简单的结构进行吸移管200和容器安放部201的联动和联动的解除。
128.移动机构202还具有在铅直方向z引导第2升降构件300的第2引导导轨304,因此能够稳定地适当进行第2升降构件300的升降。
129.联动部252具有:在铅直方向z配置的一对带轮320、321、挂在一对带轮320、321上的环状的传送带322,第1移动部250和第2移动部251由传送带322的向相反的铅直方向z移
动的传送带部分330、331驱动。根据相关结构,能够用简单的结构适当进行吸移管200和容器安放部201的联动。
130.移动机构202具有板状构件260,第1移动部250、第2移动部251及联动部252设于板状构件260的第1板面260a。由此,能够使得移动机构202紧凑化,并使得样本测定装置1小型化。
131.吸移管200具有相对于铅直方向z的轴来说弯曲的前端部210,因此能够让前端部210抵接或接近反应容器70的内壁面,由此,从吸移管200向反应容器70注入时,样本和试剂不会飞溅,能够适当地注入。
132.移动机构202具有让安放构件220安放的反应容器70振动的振动构件350,因此能够安放反应容器70并搅拌反应容器70内的液体。
133.移动机构202具有加热吸移管200的样本或试剂的加热部360,因此能够用吸移管200移送并加热样本、试剂。
134.以上实施方式中的样本测定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在安放构件220不安放容器的情况下,让容器安放部201和吸移管200在铅直方向相对移动,由此使得吸移管200的前端部210位于介由一对安放构件220之间吸移一对安放构件220下方的试样的吸移位置c1的工序;通过前端部210位于吸移位置c1的吸移管200吸移试样的工序;让容器安放部201和吸移管200在铅直方向相对移动,由此使得前端部210位于一对安放构件220上方的位置的工序;让容器安放部201移动,由此通过一对安放构件220安放容器的工序;让容器安放部201和吸移管200在铅直方向相对移动,由此使得前端部210位于向一对安放构件220所安放的容器排出试样的排出位置c2的工序;通过前端部210位于排出位置c2的吸移管200向容器排出试样的工序。由此,简化实施相关样本测定方法的样本测定装置1的结构,能够使得样本测定装置1小型化,且能高效进行样本、试剂的吸移

排出。
135.在以上实施方式的样本的分装工序s2中,吸移管200也可以向安放于安放构件220的安放位置b1的反应容器70排出样本。在相关情况下,如图11所示,安放构件220将反应容器70安放于安放位置b1后,如图10所示,通过传送带322使按压构件303上升,第2升降构件300上升到在限位器302停止的规定位置,安放构件220上升到第1位置p1-1。吸移管200通过传送带322下降到第1位置p1-2。这样,吸移管200的前端部210插入安放构件220的反应容器70内,吸移管200向对安放构件220的安放位置b1的反应容器70排出样本的排出位置c2移动。
136.在以上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如图16所示,联动部252具有:在铅直方向z延伸并在水平方向排列配置的2条滚珠丝杠500、501、让2条滚珠丝杠500、501相互反向旋转的齿轮502、503,第1移动部250和第2移动部251由2条滚珠丝杠500、501中不同的滚珠丝杠驱动。
137.在相关情况下,第1移动部250的第1升降构件271安装于滚珠丝杠500,第2移动部251的按压构件303安装于滚珠丝杠501。2个齿轮502、503通过驱动源253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滚珠丝杠500、501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由此,第1升降构件271上升且吸移管200上升的话,则按压构件303与之联动下降且介由第2升降构件300使容器安放部201下降。另外,按压构件303上升且容器安放部201上升的话,则第1升降构件271与之联动下降且使吸移管200下降。根据相关例子,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适当进行吸移管200和容器安放部201的联动。
138.在以上实施方式中,样本测定装置1的分装装置140也可以还具有在吸移管200下
降时让吸移管200侧的构件和容器安放部201侧的构件相互卡止,推下容器安放部201的位置的卡止部。
139.在相关情况下,如图17所示,在第1升降构件271设有向第2升降构件300侧(后侧)突出的突出部530,在第2升降构件300设有向第1升降构件271侧(前侧)突出的突出部531。在第1升降构件271和第2升降构件300升降时,突出部530和突出部531相互卡止。
140.在让吸移管200从图13所示状态向容器安放部201的安放构件220进一步下降时,图17所示第1升降构件271的突出部530与第2升降构件300的突出部531卡止,推下第2升降构件300。由此,维持容器安放部201的安放构件220和吸移管安放构件270之间的距离,防止它们相互干扰。由此,相对于安放构件220能够让吸移管200下降到更下方的位置,能确保吸移管200的下降量,由此易于让吸移管200向吸移位置c1和排出位置c2等移动。而突出部530不限于设在第1升降构件271,也可以设于吸移管安放构件270、吸移管200等,突出部531不限于设在第2升降构件300,也可以设于容器安放部201。
141.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为相关例子所限定。应该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明显能够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思想范畴内想到各种变形例或修正例,那些自然也属于本发明技术范围内。
142.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样本测定装置1也可以具有其他结构。分装装置140的吸移管200、容器安放部201、移动机构202等结构也可以具有其他结构。
143.本发明的样本测定装置也能适用于血液凝固测定以外的样本测定、血液免疫分析、血细胞数测定、生化学分析、尿分析等。
144.实用性本发明在提供能够使得装置小型化且能高效进行样本、试剂的吸移

排出的分装方法、样本测定装置及分装装置时是有用的。
145.编号说明1样本测定装置70反应容器140分装装置200吸移管201容器安放部202移动机构210前端部220安放构件250第1移动部251第2移动部252联动部253驱动源270吸移管安放构件271第1升降构件272第1引导导轨300第2升降构件
301施力构件302限位器303按压构件304第2引导导轨320、321带轮322传送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