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核磁分频处理的流体分布及油层解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465670发布日期:2024-03-28 18:48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核磁分频处理的流体分布及油层解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致密油气勘探开发,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核磁分频处理的流体分布及油层解释方法。


背景技术:

1、非常规储层岩性多样、孔隙结构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单井产能差异较大,原油有效动用效率规律不明。在开发过程中,储层流体类型的识别以及大孔可动油占比是制约单井产能的关键因素,如何提高采收率与致密储层中流体分布特征密切相关。核磁测井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被引入石油行业以来,在复杂储层的解释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国内外研究学者针对储层流体类型判别和油层解释方法多样,但识别精度普遍较低,且针对储层流体分布特征的量化表征更少,目前利用核磁测井进行储层流体识别的方法主要有差谱法、移谱法和固定t2截止值法。

2、差普法:主要基于水与油、气的纵向弛豫时间t1相差很大,水的纵向恢复速率远比轻烃快,选择长、短不同的2个等待时间,观测到的回波串中将包含不一样的信号,由于水的信号在短等待时间下能够被完全极化,烃的信号在短等待时间下不能完全极化,因此2个不同等待时间观测到的回波串幅度存在差异,双tw测井利用这个差异来识别储层是否含烃。

3、移谱法:是一种扩散系数加权方法,通过设置长、短不同的2个回波间隔te,在足够长的等待时间下te测量2组回波串,由于水与气或油的扩散系数d不一样,使得各自在t2分布上的位置发生变化,由此识别出储层中油、气、水。

4、由于核磁测井信号受孔隙结构和流体性质共同影响,导致差谱法、移谱法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降低了流体识别能力。

5、固定t2截止值法:主要依据饱和多相流体孔隙的t2分布谱的整体形态特征和多相流体中天然气、不同黏度原油以及不同赋存状态的水在t2谱上位置不同识别储层流体性质。固定t2截止值法用“一刀切”的模式,选用固定的t2值来划分含油下限和可动下限往往忽略了不同尺寸孔隙中不同性质流体横向弛豫时间存在的差异,造成了核磁解释结果与实际试油试采结果相悖的情况。

6、因此需要建立一套新的基于核磁测井的油层识别技术,提高核磁测井在油层识别及评价方面的准确率。

7、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不足之处:

8、1.由于核磁测井信号受孔隙结构和流体性质共同影响,导致差谱法和移谱法两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差谱法只适用于中小孔,对于超低孔渗、致密油藏,差谱现象不明显,移谱法只适用于大孔,降低了流体识别能力,差普法、移普法区分流体分布特征的资料稀缺,推广应用难度较大。

9、2.固定t2截止值法选用固定的t2值来划分含油下限和可动下限往往忽略了不同尺寸孔隙中不同性质流体横向弛豫时间存在的差异,当油、水信号重叠在一起,固定t2截止值法难以区分油、水,造成了核磁解释结果与实际试油试采结果相悖的情况,固定t2截止值法无法评价油水可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核磁分频处理的流体分布及油层解释方法,通过检测样品分别饱和油、饱和水、饱和油离心后和饱和水离心后状态下的1d/2d核磁谱,厘定不同性质流体在横向弛豫时间上的分布特征,通过核磁分频处理将核磁测井t2谱分解为油谱和水谱两个子频谱;再分别将油谱和水谱进行二次分频处理,得到束缚水子频谱、可动水子频谱、束缚油子频谱和可动油子频谱,通过四个子频谱的波峰面积占比获取不同性质流体的含量,根据核磁t2谱的形态,识别储层的不同状态流体,最后基于核磁分频处理结果对油层进行评价及分类。本发明实现了对储层存在于不同孔隙的不同性质流体的定量识别,能更有效、更准确的进行储层流体性质划分,大大提高了油层识别精度,解决了非常规储层流体识别难度大、识别精度低的问题。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核磁分频处理的流体分布及油层解释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厘定不同性质流体在横向弛豫时间上的分布特征,建立流体识别图版;

4、通过核磁分频处理进行储层流体识别;

5、基于核磁分频处理结果对油层进行评价及分类。

6、优选地,通过检测样品分别饱和油、饱和水、饱和油离心后和饱和水离心后状态下的1d/2d核磁谱,厘定不同性质流体在横向弛豫时间上的分布特征。

7、优选地,建立流体识别图版的依据为:油赋存于大孔隙之中,水赋存于小孔隙之中,油的t2值高于水的t2值,且可动油t2值高于束缚油t2值,可动水t2值高于束缚水t2值,大孔隙具体为t2值10ms以上;小孔隙具体为t2值10ms以下。

8、优选地,通过核磁分频处理来进行储层流体识别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9、拾取核磁测井数据,运用核磁分频处理技术将核磁测井t2谱分解为油谱和水谱两个子频谱;

10、再分别将油谱和水谱进行二次分频处理,得到四个子频谱,四个子频谱分别代表束缚水子频谱、可动水子频谱、束缚油子频谱和可动油子频谱。

11、优选地,在得到束缚水子频谱、可动水子频谱、束缚油子频谱和可动油子频谱四个子频谱后,还包括通过四个子频谱的波峰面积占比获取不同性质流体的含量。

12、优选地,根据核磁t2谱的形态,识别储层的不同状态流体,具体为:

13、核磁t2谱形态为双峰型时,可动油占主体;

14、核磁t2谱形态为三峰型时束缚油和可动油为主;

15、核磁t2谱形态为单峰型时束缚油或可动水为主;

16、核磁t2谱形态为左偏单峰型可动水占主体。

17、优选地,在核磁t2谱中,束缚水波峰中心分布区间为0.6-4ms;可动水波峰中心分布区间为1-15ms;束缚油波峰中心分布区间为10-70ms;可动油波峰中心分布区间为40-200ms。

18、优选地,基于核磁分频处理结果对油层进行评价及分类包括如下步骤:

19、基于核磁分频处理结果,计算可动油相对占比;

20、根据可动油相对占比计算可动油绝对占比;

21、构建可动油指示因子;

22、对油层进行精细评价及分类。

23、优选地,考虑储层物性,根据可动油相对占比计算可动油绝对占比。

24、优选地,可动油绝对占比采用如下公式确定:

25、可动油绝对占比=可动油相对占比×孔隙度。

26、优选地,考虑储层物性、含油性及油水两相流分布,构建可动油指示因子。

27、优选地,可动油指示因子采用如下公式确定:

28、可动油指示因子=可动油绝对占比×渗流因子;

29、其中,

30、

31、t2_可动油为可动油子频谱峰值对应的t2值;

32、t2_可动水为可动水子频谱峰值对应的t2值。

33、与现有技术相对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34、(1)本发明采用不同子频谱面积占比来表征赋存于基质孔隙内不同性质流体的相对含量,实现了对储层不同孔隙、不同性质流体的定量识别;

35、(2)本发明将核磁测井t2谱分解为四个子频谱,能更有效、更准确的进行储层流体性质划分;

36、(3)本发明对流体性质进行动态识别与划分,综合考虑储层物性及含油性影响,相比固定t2值的“一刀切”的方法,核磁解释结果与实际试油试采结果更贴近;

37、(4)本发明在考虑储层物性、含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储层两相流分布对不同性质流体识别的影响,大大提高了油层识别精度,解决了非常规储层流体识别难度大、识别精度低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