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预制墙体的坚固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38508发布日期:2023-01-24 20:43阅读:24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预制墙体的坚固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建筑行业检测设备领域,具体为混凝土预制墙体的坚固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行业中,完成了墙体的大致框架建设后,为了房屋安全性及后续施工的持续性,需要对墙体进行坚固度检测。
3.如公开号为cn212622001u的一种建筑检测用房屋墙壁硬度检测装置,包括升降板、检测铁板、受力板、钢制限位板、扭力弹簧、移动杆以及击打头,支撑板内部上侧卡套有升降板,钢制撑板内部右侧卡装有钢制限位板,钢制限位板右端面中间位置焊接有受力板,受力板右端面焊接有检测铁板,钢制限位板左端面中间位置贴合有击打头,击打头左端面焊接有移动杆,移动杆前后两侧对称卡装有扭力弹簧,该设计解决了原有墙壁硬度检测装置构造复杂,不方便进行调节击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具备高低可调和移动能力,方便对墙壁进行硬度检测,构造简单,便于使用。
4.该专利中检测装置,让击打头发生运动的外力是检测人员拉动移动杆,使扭力弹簧发生形变,首先这种工作模式,每检测一个地点就需要操作人员拉动一次移动杆,增加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另外,由于是靠人力拉动扭力弹簧,那么使扭力弹簧发生形变的力相对于检测墙体坚固程度来说较小,通过此装置无法正确检测墙体的坚固程度。
5.所以我们提出了混凝土预制墙体的坚固度检测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混凝土预制墙体的坚固度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检测装置,击打头发生运动的外力是检测人员拉动移动杆,使扭力弹簧发生形变,首先这种工作模式,每检测一个地点就需要操作人员拉动一次移动杆,增加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另外,由于是靠人力拉动扭力弹簧,那么使扭力弹簧发生形变的力相对于检测墙体坚固程度来说较小,通过此装置无法正确检测墙体的坚固程度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混凝土预制墙体的坚固度检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安装有滚轮的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板;
8.还包括:
9.测试组件,所述测试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板的顶部,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外周面转动套设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顶部固定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外周面对称设置有两个打击部,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外周面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及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底部相固定;
10.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源部,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无底的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内水平设置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
固定杆上滑动套设有直齿条,所述直齿条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直齿条的底部固定有螺块,所述保护壳内壁一侧设置有第三固定杆,所述第三固定杆外周面转动套设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穿过所述螺块,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螺块螺纹连接,所述安装板顶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源部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电源部与所述第一电机电性连接;
11.在所述直齿条单向行程内,所述直齿条与所述第一齿轮的接触关系发生改变。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电机、第一螺杆、直齿条、电源部、转动盘等,实现通过第一电机最终带动转动盘转动的目的,大幅度降低操作人员的体力劳动,同时保证对墙体的击打力量复合标准,极好的对墙体坚固程度进行检测。
13.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弧形板,两个所述弧形板的一端均穿过所述保护壳,两个所述弧形板的一侧均与所述转动盘外周面相贴合;
14.所述转动盘外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弧形板的一侧固定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内部,所述第一滑动块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两个弧形板、第一滑动块及第一滑槽,两个弧形板对转动盘起到支撑作用,避免转动盘在快速转动过程中出现倾斜等现象,减轻了第一转动杆的负载,提高第一转动杆的使用寿命。
16.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安装座之前设置有移动组件;
17.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四固定杆,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放置槽,所述第四固定杆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五固定杆,所述第五固定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装座外侧并固定有第一旋钮;
18.所述安装板的底边固定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位于所述第一放置槽之间,所述第二螺杆穿过所述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第二滑动块螺纹连接;
19.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定位组件。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移动组件,移动组件中第二滑动块及第二螺杆方便操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测试组件的水平位置。
21.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六固定杆,所述第六固定杆固定在所述安装板的顶部,所述第六固定杆外周面滑动套设有l形板,所述l形板的顶部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的顶部设置有拉板,所述l形板中竖板底部固定有第二直齿条;
22.所述第五固定杆外周面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直齿条位于所述第二齿轮正上方;
23.所述第六固定杆外周面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l形板底部及所述安装板顶部相固定,当所述第一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二直齿条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二直齿条及第二齿轮,通过第一弹簧的弹性恢复力,使第二直齿条与第二齿轮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始终相接触,避免第一旋钮自主转动。
25.优选的,所述底板下方设置有两个阻尼板,每个所述阻尼板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导杆,两个所述导杆穿过所述底板,两个所述导杆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对称设
置有两个第七固定杆,所述第七固定杆外周面转动设置有第三螺杆,所述第三螺杆穿过对应所述连接板,且所述第三螺杆与所述连接板螺纹连接。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阻尼板、第三螺杆、连接板及导杆等,通过改变阻尼板与地面的位置关系,从而改变装置本体与地面的位置关系,将装置本体的位置固定后,保证了墙体坚固程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7.优选的,每个所述阻尼板的底部均设置有若干防滑条。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防滑条,进一步增加了阻尼板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改进型墙体坚固度检测装置,实现通过第一电机最终带动转动盘转动的目的,大幅度降低操作人员的体力劳动,同时保证对墙体的击打力量复合标准,极好的对墙体坚固程度进行检测,其具体内容如下;
30.1、设置第一电机、第一螺杆、直齿条、电源部、转动盘等,实现通过第一电机最终带动转动盘转动的目的,大幅度降低操作人员的体力劳动,同时保证对墙体的击打力量复合标准,极好的对墙体坚固程度进行检测;
31.2、设置有两个弧形板、第一滑动块及第一滑槽,两个弧形板对转动盘起到支撑作用,避免转动盘在快速转动过程中出现倾斜等现象,减轻了第一转动杆的负载,提高第一转动杆的使用寿命;
32.3、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二直齿条及第二齿轮,通过第一弹簧的弹性恢复力,使第二直齿条与第二齿轮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始终相接触,避免第一旋钮自主转动;
33.4、设置有阻尼板、第三螺杆、连接板及导杆等,通过改变阻尼板与地面的位置关系,从而改变装置本体与地面的位置关系,将装置本体的位置固定后,保证了墙体坚固程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34.图1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本发明图1中转动盘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36.图3为本发明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7.图4为本发明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38.图5为本发明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9.图6为本发明图5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40.图7为本发明图1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41.图中:1、装置本体;11、底板;12、安装座;13、安装板;2、测试组件;21、第一固定杆;22、第一转动杆;23、转动盘;24、打击部;25、扭簧;3、动力组件;31、电源部;32、第一齿轮;33、保护壳;34、第二固定杆;35、直齿条;36、螺块;37、第三固定杆;38、第一螺杆;39、第一固定块;310、第一电机;4、弧形板;41、第一滑槽;42、第一滑动块;5、移动组件;51、第四固定杆;52、第一放置槽;53、第二螺杆;54、第五固定杆;55、第一旋钮;56、第二滑动块;6、定位组件;61、第六固定杆;62、l形板;63、套管;64、第二直齿条;65、第二齿轮;66、第一弹簧;7、阻尼板;71、导杆;72、连接板;73、第七固定杆;74、第三螺杆;8、防滑条。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3.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混凝土预制墙体的坚固度检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包括安装有滚轮的底板11,底板11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座12,安装座12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板13。底板11下方设置有两个阻尼板7,每个阻尼板7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导杆71,两个导杆71穿过底板11,两个导杆71之间设置有连接板72,底板11的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七固定杆73,第七固定杆73外周面转动设置有第三螺杆74,第三螺杆74穿过对应连接板72,且第三螺杆74与连接板72螺纹连接。每个阻尼板7的底部均设置有若干防滑条8。
44.安装板13与安装座12之前设置有移动组件5。移动组件5包括第四固定杆51,安装座12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放置槽52,第四固定杆51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二螺杆53,第二螺杆53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五固定杆54,第五固定杆54的另一端延伸至安装座12外侧并固定有第一旋钮55;安装板13的底边固定有第二滑动块56,第二滑动块56位于第一放置槽52之间,第二螺杆53穿过第二滑动块56,第二螺杆53与第二滑动块56螺纹连接。
45.安装板13上设置有定位组件6。定位组件6包括第六固定杆61,第六固定杆61固定在安装板13的顶部,第六固定杆61外周面滑动套设有l形板62,l形板62的顶部设置有套管63,套管63的顶部设置有拉板,l形板62中竖板底部固定有第二直齿条64;第五固定杆54外周面设置有第二齿轮65,第二直齿条64位于第二齿轮65正上方;第六固定杆61外周面设置有第一弹簧66,第一弹簧66的两端分别与l形板62底部及安装板13顶部相固定,当第一弹簧66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二直齿条64与第二齿轮65相啮合。
46.装置本体1上设置有测试组件2。测试组件2包括第一固定杆21,第一固定杆21的一端固定在安装板13的顶部,第一固定杆21的外周面转动套设有第一转动杆22,第一转动杆22的顶部固定有转动盘23,转动盘23外周面对称设置有两个打击部24,第一固定杆21的外周面套设有扭簧25,扭簧25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板13的顶部及第一转动杆22的底部相固定。
47.测试组件2还包括动力组件3。动力组件3包括电源部31,第一转动杆22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一齿轮32,安装板13的顶部设置有无底的保护壳33,保护壳33内水平设置有第二固定杆34,第二固定杆34上滑动套设有直齿条35,直齿条35与第一齿轮32相啮合,直齿条35的底部固定有螺块36,保护壳33内壁一侧设置有第三固定杆37,第三固定杆37外周面转动套设有第一螺杆38,第一螺杆38穿过螺块36,第一螺杆38与螺块36螺纹连接,安装板13顶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块39,第一固定块39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电机310,第一电机310输出端与第一螺杆38的一端相连接,电源部31固定在底板11上,电源部31与第一电机310电性连接。在直齿条35单向行程内,直齿条35与第一齿轮32的接触关系发生改变。
48.安装板13的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弧形板62l4,两个弧形板62l4的一端均穿过保护壳33,两个弧形板62l4的一侧均与转动盘23外周面相贴合。转动盘23外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41,弧形板62l4的一侧固定有第一滑动块42,第一滑动块42位于第一滑槽41内部,第一滑动块42与第一滑槽41滑动连接。
49.工作原理:开设工作时,操作人员将装置本体1运动到适当位置后。操作人员转动两个第三螺杆74,第三螺杆74转动带动连接板72沿着导杆71所在直线方向运动。两个导杆71带动对应的阻尼板7向下运动。阻尼板7带动防滑条8向下运动。当防滑条8与地面接触后,操作人员继续转动第三螺杆74,使防滑条8发生形变。由于防滑条8厚度较薄。当整个阻尼板7大部分与地面接触时,操作人员停止转动第三螺杆74。通过阻尼板7及防滑条8将装置本体1的位置固定。
50.接着,操作人员连接电源,启动第一电机310。第一电机310带动第一螺杆38转动,第一螺杆38带动螺块36沿着第一螺杆38自身所在直线方向运动。螺块36带动直齿条35运动。在第一电机310刚开始工作时,直齿条35没有与第一齿轮32相接触,第一电机310工作一会之后,直齿条35与第一齿轮32相接触。直齿条35带动第一齿轮32转动。第一齿轮32带动第一转动杆22转动。第一转动杆22转动时带动转动盘23转动。转动盘23带动其上的两个打击部24运动。第一转动杆22转动的同时带动扭簧25发生弹性形变。
51.随着第一电机310的继续转动,直齿条35最终与第一齿轮32脱离接触。此时,其中一个打击部24中竖平面与墙面相贴合。直齿条35与第一齿轮32脱离接触后。第一转动杆22在扭簧25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第一转动杆22开始反向转动,并带动转动盘23转动。转动盘23带动其上的两个打击部24运动。其中一个与墙体脱离接触的打击部24重重击打在墙壁上。此时打击部24中竖平面与墙面贴合。
52.第一电机310继续转动一会之后,停止转动。
53.当开始下一步操作后,操作人员连接电源,启动第一电机310,第一电机310开始反转。重复上述动作。
54.操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测试组件2的位置。操作人员拉动套管63,套管63带动l形板62运动,l形板62带动第一弹簧66发生弹性形变的同时带动第二直齿条64与第二齿轮65脱离接触。
55.操作人员保持第二直齿条64所在位置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操作人员转动第一旋钮55,第一旋钮55带动第五固定杆54转动,第五固定杆54带动第二螺杆53转动,第二螺杆53带动第二滑动块56运动,第二滑动块56带动安装板13运动。安装板13带动整个测试组件2在水平方向运动。
56.操作人员可使用此装置对若干墙体进行测试,且此装置操作简单。
57.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58.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