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两相流掺混的低温循环试验系统

文档序号:32487235发布日期:2022-12-10 01:31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液两相流掺混的低温循环试验系统

1.本发明涉及两相流掺混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液两相流掺混的低温循环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2.在液氧煤油发动机分级燃烧循环中,液氧与少部分煤油在燃气发生器中反应产生高温富氧燃气驱动涡轮,高温富氧燃气通过涡轮后压力降低,略高于预压泵后的液氧管路压力。为了简化系统管路布置和回收富氧燃气,将此富氧燃气引入预压泵后液氧管路外侧的气体腔室,然后通过管壁上的气孔注入管路中。过热燃气与过冷液氧发生热质交换,为避免主泵气蚀威胁发动机安全运行,富氧燃气需在主泵入口前完全冷凝。这种不经过中间壁面而直接被冷却气体与液体掺混的冷凝方式称为直接接触冷凝。
3.常温情况下,过热气体射流在过冷液体中的冷凝有着多年的研究历史,对直接接触冷凝的传热系数,冷凝控制机理,射流形状与冷凝长度都有相应的实验研究。低温液体发动机中泵间管路的掺混冷凝研究迫切需要此类研究支持,故需进行低温下的大流量的气液两相流掺混的试验。
4.现有的气液两相流掺混的试验一般需要低温液体循环泵进行。但低温液体循环泵的价格高,导致气液两相流掺混试验的成本增加,气液两相流掺混试验的低温液体消耗量大,由于低温液体循环泵价格高且可提供流量范围有限,较大规模的气液两相流掺混试验需采用液氧或液氮槽车直接接入试验装置供给所需低温流体,这样会造成大量的低温流体的浪费与排放困难,仅经过一次试验仍具有应用价值的低温流体无法再次利用,再次提高了试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气液两相流掺混的低温循环试验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气液两相流掺混中使用的液体循环泵的价格高和液体浪费导致试验的成本增加的技术问题。
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气液两相流掺混的低温循环试验系统,包括:
7.第一储液罐;
8.第二储液罐;
9.试验装置;
10.供气装置,所述供气装置与所述试验装置连接,所述供气装置用于向所述试验装置提供气体;
11.第一回路,所述第一回路分别与所述第一储液罐、所述试验装置和所述第二储液罐连接,所述第一储液罐内的液体能够通过第一回路依次流入所述试验装置和所述第二储液罐;及
12.第二回路,所述第二回路分别与所述第二储液罐、所述试验装置和所述第一储液
罐连接,所述第二储液罐内的液体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回路依次流入所述试验装置和第一储液罐,以使所述液体能够在所述第一储液罐和所述第二储液罐之间循环。
13.进一步地,所述试验系统还包括第一增压机构,所述第一增压机构与所述第一储液罐连接,所述第一增压机构用于增加所述第一储液罐内的气压,以使所述第一储液罐内的液体通过所述第一回路依次流入所述试验装置和所述第二储液罐。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增压机构包括第一气化器和第一增压开启阀,所述第一气化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储液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增压开启阀连接,所述第一增压开启阀远离所述第一气化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储液罐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试验系统包括第二增压机构,所述第二增压机构与所述第二储液罐连接,所述第二增压机构用于增加所述第二储液罐内的气压,以使所述第二储液罐内的液体通过所述第二回路依次流入所述试验装置和所述第一储液罐。
16.进一步地,所述试验系统还包括第一减压机构,所述第一减压机构与所述第一储液罐连接,所述第一减压机构用于减小所述第一储液罐内的气压,以使所述第二储液罐内的液体通过所述第二回路依次流入所述试验装置和所述第一储液罐。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回路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储液罐连接,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试验装置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与所述试验装置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液罐连接,所述第一管道设置有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二管道设置有第二截止阀。
18.进一步地,所述供气装置与所述第一储液罐连接,所述供气装置能够向所述第一储液罐提供气体,以增加所述第一储液罐内的压力;或
19.所述供气装置与所述第二储液罐连接,所述供气装置能够向所述第二储液罐提供气体,以增加所述第二储液罐内的压力。
20.进一步地,所述试验装置包括注气段、掺混段和可视化段,所述注气段与所述掺混段法兰连接,所述掺混段与所述可视化段法兰连接。
21.进一步地,所述试验系统还包括第三管道和第三截止阀,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与所述供气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试验装置连接,所述第三截止阀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内,所述第三截止阀用于控制第三管道内的气体的截止和流通。
22.进一步地,所述试验系统还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内,所述加热器用于对所述第三管道内的气体加热。
2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气液两相流掺混的低温循环试验系统,供气装置向试验装置提供气体,通过第一储液罐、第二储液罐、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向试验装置提供液体,以使气体和液体在试验装置掺混。试验开始时,向第一储液罐注入液体,第一储液罐的液体通过第一回路流入试验装置,液体进入试验装置后与气体掺混反应,试验装置的液体通过第一回路流入第二储液罐,该过程中,第一储液罐的液位降低,第二储液罐的液位升高,当第一储液罐的液体的液位降低到预设深度时,第二储液罐的液体通过第二回路流入试验装置,液体进入试验装置后与气体掺混反应,试验装置的液体通过第二回路流入第一储液罐,该过程中,第二储液罐的液位升高,第一储液罐的液位降低。通过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使得液体在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之间循环,循环的路径经过试验装置,使得液体和气体掺混。该试验系统无需低温液体循环泵就能实现气液两相流掺混,且液体能够在第一储液罐和第二
储液罐之间循环使用,解决仅经过一次试验仍具有应用价值的液体无法再次利用的技术问题,从而降低了试验的成本。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气液两相流掺混的低温循环试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6.主要元件:
27.a、第一储液罐;a1、第一充装阀;a2、第二充装阀;a3、第一排气阀;a4、第一溢流阀;a5、第一真空规管;a6、第一压力表;a7、第一液位计;a8、第一液位计气相阀;a9、第一液位计均衡阀;a10、第一液位计液相阀;a11、第一增压回气阀;a12、第一气化器;a13、第一截止阀;a14、第一增压开启阀;a15、第一三通阀;a16、第一调压阀;a20、第一安全阀;a21、第一爆破片;a22、第二爆破片;a23、第二安全阀;a24、第三安全阀;a26、第一真空规管;
28.b、第二储液罐;b1、第三充装阀;b2、第四充装阀;b4、第二溢流阀;b5、第二真空规管;b6、第二压力表;b7、第二液位计;b8、第二液位计气相阀;b9、第二液位计均衡阀;b10、第二液位计液相阀;b11、第二增压回气阀;b12、第二气化器;b13、第四截止阀;b14、第二增压开启阀;b15、第二三通阀;b16、第二调压阀;b20、第四安全阀;b21、第三爆破片;b22、第四爆破片;b23、第五安全阀;b24、第六安全阀;b26、第二真空规管;b27、第三排气阀;11、第一管道;12、第二管道;13、第三管道;14、第四管道;15、第六管道;
29.c、供气装置;c1、第二减压阀;c2、第三减压阀;c3、第三压力表;
30.d、试验装置;d1、第一减压阀;d3、过滤器;d4、低温质量流量计;d5、第七安全阀;d6、第一温度压力传感器;d8、第三截止阀;d9、第二调节阀;d10、气体流量计;d11、加热器;d12、第六截止阀;d14、第二温度压力传感器;d15、注气段;d16、掺混段;d17、第三温度压力传感器;d18、可视化段;d19、法兰;d20、第八安全阀;d23、第二排气阀;d24、第二截止阀。
31.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3.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4.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
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5.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气液两相流掺混的低温循环试验系统包括第一储液罐a、第二储液罐b、供气装置c、试验装置d、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供气装置c与试验装置d连接,供气装置c用于向试验装置d提供气体,第一回路分别与第一储液罐a、试验装置d和第二储液罐b连接,第一储液罐a内的液体能够通过第一回路依次流入试验装置d和第二储液罐b。第二回路分别与第二储液罐b、试验装置d和第一储液罐a连接,第二储液罐b内的液体能够通过第二回路依次流入试验装置d和第一储液罐a,以使液体能够在第一储液罐a和第二储液罐b之间循环。
36.实验时,供气装置c向试验装置d提供气体,通过第一储液罐a、第二储液罐b、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向试验装置d提供液体,以使气体和液体在试验装置d掺混。试验开始时,向第一储液罐a注入液体,第一储液罐a的液体通过第一回路流入试验装置d,液体进入试验装置d后与气体掺混反应,试验装置d的液体通过第一回路流入第二储液罐b。该过程中,第一储液罐a的液位降低,第二储液罐b的液位升高,当第一储液罐a的液体的液位降低到预设深度时,第二储液罐b的液体通过第二回路流入试验装置d,液体进入试验装置d后与气体掺混反应,试验装置d的液体通过第二回路流入第一储液罐a,该过程中,第二储液罐b的液位升高,第一储液罐a的液位降低。通过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使得液体在第一储液罐a和第二储液罐b之间循环,循环的路径经过试验装置d,使得液体和气体掺混。该试验系统无需低温液体循环泵就能实现气液两相流掺混,且液体能够在第一储液罐a和第二储液罐b之间循环使用,解决仅经过一次试验仍具有应用价值的液体无法再次利用的技术问题,从而降低了试验的成本,又能解决液体的排放问题。且低温液体循环泵的流量范围有限,无法实现液体大流量的试验工况。该试验系统无需低温液体循环泵就能实现气液两相流掺混,降低了试验的成本,避免液体的流量范围的限制。
37.具体地,第一储液罐a和第二储液罐b为高真空多层绝热储罐。真空多层绝热储罐对低温流体的保存作用使得试验时间更为灵活,每次掺混后的流体回收再利用节约了低温流体的消耗,减少每次试验的成本。更具体地,第一储液罐a和第二储液罐b的结构相同,第一储液罐a和第二储液罐b交替作为高压供液罐和低压受液罐,起到提供和保存液体的作用。进一步地,第一储液罐a和第二储液罐b内的液体可以但不限于为液氮、液氧、液甲烷或其他低温流体。在该试验中,液体为低温液体,液体经过的装置优选为耐低温装置。第一回路的材料和第二回路的材料均为绝热材料,例如,聚氨酯发泡绝热材料,第一回路的内部和第二回路的内部为真空状态。
38.具体地,试验系统还包括第一增压机构,第一增压机构与第一储液罐a连接,第一增压机构用于增加第一储液罐a内的气压,以使第一储液罐a内的液体通过第一回路依次流入试验装置d和第二储液罐b。
39.更具体地,试验系统包括第二增压机构,第二增压机构与第二储液罐b连接,第二增压机构用于增加第二储液罐b内的气压,以使第二储液罐b内的液体通过第二回路依次流入试验装置d和第一储液罐a。
40.进一步地,试验系统还包括第一减压机构,第一减压机构与第一储液罐a连接,第一减压机构用于减小第一储液罐a内的气压,以使第二储液罐b内的液体通过第二回路依次流入试验装置d和第一储液罐a。
41.更进一步地,试验系统还包括第二减压机构,第二减压机构与第二储液罐b连接,第二减压机构用于减小第二储液罐b内的气压,以使第一储液罐a内的液体能够通过第二回路依次流入试验装置d和第二储液罐b。
42.试验开始时,将液体注入第一储液罐a内,开启第一增压机构和第二减压机构,增加第一储液罐a内的气压,减小第二储液罐b内的气压,以使第一储液罐a的气压高于第二储液罐b的气压,第一储液罐a内的液体能够通过第一回路从第一储液罐a依次流入试验装置d和第二储液罐b。当第一储液罐a内的液体降低到预设深度时,关闭第一增压机构和第二减压机构,开启第二增压机构和第一减压机构,以使第二储液罐b内的气压高于第一储液罐a内的气压,以使第二储液罐b内的液体能够通过第二回路从第二储液罐b依次流入试验装置d和第一储液罐a内。在现有技术中,槽车的工业不稳定,来流的压力与流量无法控制,该试验系统中,能够通过第一增压机构、第二增压机构、第一减压机构和第二减压机构来控制液体的压力与流量。
4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增压机构包括第一气化器a12和第一增压开启阀a14,第一气化器a12的一端与第一储液罐a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增压开启阀a14连接,第一增压开启阀a14远离第一气化器a12的一端与第一储液罐a连接。优选地,第一增压开启阀a14为低温阀门。更优选地,第一气化器a12为外置式气化器。
44.进一步地,第二增压机构包括第二气化器b12和第二增压开启阀b14,第二气化器b12的一端与第二储液罐b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增压开启阀b14连接,第二增压开启阀b14远离第二气化器b12的一端与第二储液罐b连接。第二增压开启阀b14为低温阀门。第二气化器b12为外置式气化器。
45.更进一步地,第一减压机构为第一溢流阀a4,第二减压机构为第二溢流阀b4。具体地,第一溢流阀a4和第二溢流阀b4为低温阀门。
46.在一些实施例中,试验系统还包括第一液位检测装置和第二液位检测装置,第一液位检测装置与第一储液罐a连接,第一液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第一储液罐a内的液体的液位,第二液位检测装置与第二储液罐b连接,第二液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第二储液罐b内的液体的液位。
47.具体地,第一液位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液位计a7、第一液位计气相阀a8、第一液位计均衡阀a9和第一液位计液相阀a10,第一液位计气相阀a8从第一储液罐a的顶部引出,第一液位计均衡阀a9和第一液位计液相阀a10设置于第一储液罐a的底部,第一液位计均衡阀a9与第一液位计a7并联,第一液位计气相阀a8与第一液位计均衡阀a9之间设有第一压力表a6。第一液位计气相阀a8、第一液位计均衡阀a9和第一液位计液相阀a10为低温阀门。第一液位计a7为差压式液位计。
48.更具体地,第二液位检测装置包括第二液位计b7、第二液位计气相阀b8、第二液位计均衡阀b9和第二液位计液相阀b10,第二液位计均衡阀b9和第二液位计液相阀b10设置于第二储液罐b的底部,第二液位计均衡阀b9与第二液位计b7并联,第二液位计气相阀b8与第二液位计均衡阀b9之间设有第二压力表b6。优选地,第二液位计气相阀b8、第二液位计均衡
阀b9和第二液位计液相阀b10为低温阀门。更优选地,第二液位计b7为差压式液位计。
49.进一步地,第一储液罐a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充装阀a1,第一储液罐a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充装阀a2,外部的液体通过第一充装阀a1和第二充装阀a2注入到第一储液罐a内。第一充装阀a1依次管路连接有第一增压开启阀a14、第一气化器a12、第一安全阀a20、第一调压阀a16、第一增压回气阀a11和第二充装阀a2。更进一步地,第一充装阀a1、第二充装阀a2、第一调压阀a16为低温阀门。第一安全阀a20为耐低温安全阀。
5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减压机构连接有第一三通阀a15,第一三通阀a15的一路连接有第一爆破片a21与第二安全阀a23,第一三通阀a15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爆破片a22与第三安全阀a24。第一储液罐a的顶部设有第一真空规管a26,第一真空规管a26通过第一真空阀a5与第一储液罐a串联。具体地,第二安全阀a23和第三安全阀a24为耐低温安全阀。
51.进一步地,第二储液罐b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充装阀b1,第二储液罐b的顶部设置有第四充装阀b2,外部的液体通过第三充装阀b1和第四充装阀b2注入到第二储液罐b内。第三充装阀b1依次管路连接有第二增压开启阀b14、第二气化器b12、第四安全阀b20、第二调压阀b16、第二增压回气阀b11和第四充装阀b2。
52.更进一步地,第一减压机构连接有第二三通阀b15,第二三通阀b15的一路连接有第三爆破片b21与第五安全阀b23,第二三通阀b15的另一端连接有第四爆破片b22与第六安全阀b24。第二储液罐b的顶部设有第二真空规管b26,第二真空规管b26通过第二真空阀b5与第二储液罐b串联。
53.具体地,第一回路包括第一管道11和第二管道12,第一管道11的一端与第一储液罐a连接,第一管道11的另一端与试验装置d连接,第二管道12的一端与试验装置d连接,第二管道12的另一端与第二储液罐b连接,第一管道11设置有第一截止阀a13,第一截止阀a13用于控制第一管道11内的液体的截止和流通,第二管道12设置有第二截止阀d24,第二截止阀d24用于控制第二管道12内的液体的截止和流通。
54.更具体地,第一管道11内设置有过滤器d3和第一排气阀a3,过滤器d3用于过滤固体杂质。过滤器d3为低温流体过滤器d3。第一管道11内还设置有第一低温质量流量计d4、第七安全阀d5和第一减压阀d1。第二管道12内设置有第八安全阀d20、第二排气阀d23和第二调节阀d9,第二调节阀d9用于控制液体的流量。
55.进一步地,第二回路包括第四管道14和第五管道,第四管道14的一端与第二储液罐b连接,第四管道14的另一端与试验装置d连接,第五管道的一端与试验装置d连接,第五管道的另一端与第一储液罐a连接,第四管道14设置有第四截止阀b13,第四截止阀b13用于控制第四管道14内的液体的截止和流通,第五管道设置有第五截止阀,第五截止阀用于控制第五管道内的液体的截止和流通。
56.更进一步地,第四管道14内设置有过滤器d3和第三排气阀b27,过滤器d3用于过滤固体杂质。过滤器d3为低温流体过滤器d3。第四管道14内还设置有第二低温质量流量计、第九安全阀和第四减压阀。第五管道内设置有第十安全阀、第四排气阀和第二调节阀d9,第二调节阀d9用于控制液体的流量。
57.在一些实施例中,试验装置d包括注气段d15、掺混段d16和可视化段d17,注气段d15与掺混段d16通过法兰d19连接,掺混段d16与可视化段d17通过法兰d19连接,在第七安全阀d5和注气段d15之间设置有第一温度压力传感器d6,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第七安
全阀d5至注气段d15之间的液体的温度和压力。注气段d15设置有第二温度压力传感器d14,第二温度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注气段内的气体的温度和压力,掺混段d16设置有第三温度压力传感器d17,第三温度压力传感器d17用于测量掺混段d16内的气液的温度和压力。注气段d15为双层结构件,内径与连接的第一管道11相同,设置有不同数量、直径、形状、方向的小孔。通过注气孔的大小、数量、形状、位置、排列方式等不同的注气段d15更换,可实现不同结构下的直接接触冷凝的机理研究。可视段为通过螺栓紧固的真空绝热双层结构。可视段为玻璃材质,通过玻璃材质可以观测可视段内的流动冷凝情况。掺混段d16具有不同的长度,便于调整可视段的位置,更便于观测全周期流动的冷凝情况。
58.更具体地,试验系统还包括加热器d11和第二调节阀d9,第二调节阀d9和加热器d11设置于第三管道13内,加热器d11用于对第三管道13内的气体加热,第二调节阀d9控制气体的流量。加热器d11为电阻丝缠绕或内置电阻丝的气体加热器。调节加热器d11功率改变气体温度,调节加热器d11功率表可实现气液温差可控目标。
59.具体地,供气装置分别与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连接,供气装置能够向第一储液罐提供气体,以增加第一储液罐内的压力,供气装置能够向第二储液罐提供气体,以增加第二储液罐内的压力。
60.供气装置c可以为高压气瓶组,通过集装格或汇流排集成的多个高压气瓶,当第一储液罐a和第二储液罐b的气压不够时,高压气瓶组也可以为第一储液罐a和第二储液罐b补充增压。试验系统还包括第三管道13和第三截止阀d8,第三管道13的一端与供气装置c连接,另一端与试验装置d连接,第三截止阀d8设置于第三管道13内,第三截止阀d8用于控制第三管道13内的气体的截止和流通。
61.进一步地,第三管道13设置有第二减压阀c1、第六截止阀d12和气体流量计d10,第二减压阀c1用于减小第三管道13内的气压。
62.更具体地,试验系统还包括第六管道15,第六管道15的一端与供气装置c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储液罐a和第二储液罐b连接,第六管道15上设置有第三减压阀c2和第三压力表c3。
63.工作过程:
64.第一储液罐a和第二储液罐b交替作为高压供液罐使用,以第一储液罐a为高压供液罐,第二储液罐b作为低压受注罐为例,打开第一溢流阀a4,液氮从槽车由第一储液罐a底部的第一充装阀a1注入第一储液罐a内,加注完成后关闭第一溢流阀a4和第一充装阀a1,打开第一增压开启阀a14,对第一储液罐a进行增压,增压至所需压力后打开第一截止阀a13,液氮由第一截止阀a13流入第一储液罐a,液氮在第一管道11内经过过滤器d3、低温质量流量计d4、第七安全阀d5、第一减压阀d1、注气段d15、掺混段d16、可视化段d17、第二截止阀d24后流入第二储液罐b,第二储液罐b为受注罐时保持第二溢流阀b4,若第一储液罐a的气压不足,可以开启高压气瓶组为第一储液罐a增压,供气装置c提供气体,气体经过加热器d11、第二调节阀d9、第二减压阀c1、第六截止阀d12和气体流量计d10后进入注气段d15,在压差的作用下气体通过注气段d15的内壁小孔注入管内与液氮进行掺混。
65.当第一储液罐a的液氮的液位降低到预设深度时,关闭第一增压开启阀a14,停止对第一储液罐a进行增压,关闭第一截止阀a13,停止第一储液罐a的液氮向第二储液罐b输送,打开第一排气阀a3和第二排气阀d23,对第一管道11和第二管道12进行排气泄压,防止
第一管道11和第二管道12的压力过大。打开第一溢流阀a4、第二气化器b12和第二增压开启阀b14,对第二储液罐b进行增压,第二储液罐b的压力增加至所需压力后关闭第一排气阀a3和第二排气阀d23,打开第二截止阀d24,使得第二储液罐b的液氮通过第四管道14进入试验装置d,通过第五管道进入第一储液罐a,该过程中,第一储液罐a为低压受注罐,第二储液罐b为高压供液罐。
66.试验结束后需对各个装置进行检查,防止低温系统过高,关闭第一泄压阀、第二气化器b12和第二增压开启阀b14停止供液,打开第三排气阀b27和第四排气阀,对第三管道13和第四管道14进行排气泄压,防止第三管道13和第四管道14的压力过高。
67.该试验装置d不需要采用槽车直接供液,通过第一储液罐a和第二储液罐b增压供液更为稳定可靠,通过排空再增压的低温流体过冷度更高。
6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