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粒子直接发光的低电位电化学发光体系及构建方法

文档序号:32074033发布日期:2022-11-05 03:58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纳米粒子直接发光的低电位电化学发光体系及构建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粒子直接发光的低电位电化学发光体系及构建方法,属于电化学发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罗氏的分子发光型电化学发光体系 (钌联吡啶/三丙胺体系) 独家垄断电化学发光体外诊断应用,该体系长期以来成为电化学发光的热点研究领域。然而,钌联吡啶/三丙胺体系存在两方面的缺陷:1、钌联吡啶的发光电位过高,容易引起化学物质、自由基等的电化学干扰;2、钌联吡啶的高强度电化学发光需基于高浓度的共反应剂三丙胺,过量的共反应剂会影响测试微环境,从而限制电化学发光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0003]
近期文献报道,采用将电化学发光试剂与共反应剂共价键偶联的方式可以实现无外加共反应剂的电化学发光(angew. chem. int. ed. 2021, 60, 197
ꢀ–
201)。截至目前,采用阳极氧化或阴极还原纳米粒子型发光试剂方式的免共反应剂型电化学发光策略依然非常有限,且大多数半导体纳米粒子类发光试剂发光电位过高,如中国专利文献cn112858416a一种免共反应剂型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0004]
申请人前期专利文献cn111139066a报道了一种广谱型低电位电化学发光体系及其构建方法。该发光体系是采用低毒性碳酰肼作为共反应剂,利用nafion固定分子形态钌联吡啶和纳米形态cdte,cdse,au及cuins2/zns纳米晶(nanocrystal, ncs)等发光试剂的方式,在水相缓冲溶液体系中获得了0.55 v附近的低电位共反应剂型电化学发光,其发光电位依然高于0.5 v,难以充分抑制共存物质的电化学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尤其是纳米粒子的免共反应剂型电化学发光电位较高以及低电位电化学发光仍需要特定共反应剂辅助方能实现的局限性,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粒子直接发光的低电位电化学发光体系及构建方法。
[0006]
本发明的电化学发光体系以金电极作为工作电极,cdte ncs为纳米粒子型电化学发光试剂,pb为缓冲溶液,组成电化学发光体系,该体系能够在0.3-0.4 v处产生最大发射波长位于775 nm的电化学发光辐射。
[0007]
本发明所构建的免共反应剂型电化学发光体系,发光试剂为纳米粒子且发光电位小于0.4 v,不但能够充分降低共存物质的电化学干扰,而且有效避免了共反应剂的参与及其对测试微环境的干扰,能够简化操作步骤与检测流程。
[0008]
术语说明:室温:本发明所述的室温具有常规含义,温度范围在25
±
5℃。
[0009]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纳米粒子直接发光的低电位电化学发光体系,该发光体系在0.3-0.4 v处产生最大发射波长位于775 nm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包括工作电极金电极、浓度0.5-5 μmol/l
的cdte ncs单分散液和浓度为0.05-0.2 mol/l的缓冲溶液pb。
[0010]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pb缓冲液的ph=7.0-7.4,进一步优选的,pb缓冲液的ph=7.0-7.2,最为优选的,pb缓冲液的ph=7.0。
[0011]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pb缓冲液的浓度为0.1-0.15 mol/l,最为优选的,pb缓冲液的浓度为0.1 mol/l。
[0012]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cdte ncs单分散液的浓度为0.5-2 μmol/l,最为优选的,cdte ncs单分散液为1 μmol/l。
[0013]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cdte ncs单分散液与缓冲溶液pb的体积比为(0.01-0.3):(3-6)。
[0014]
最为优选的,cdte ncs单分散液与缓冲溶液pb的体积比为0.1:4。
[0015]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cdte ncs的最大发射波长位于775 nm,紫外吸收带边在710 nm,荧光寿命为130 ns。
[0016]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cdte ncs是按如下方法制备得到:以cdcl2为镉源,亚碲酸钠为碲源,巯基丙酸和六偏磷酸钠为双稳定剂,水合肼为还原剂,制备得到;cdcl2与巯基丙酸的摩尔比为1:2.6,cdcl2与六偏磷酸钠的摩尔比为1:3;cdcl2与亚碲酸钠的摩尔比为1:0.15;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32 h;合成ph为9.0。
[0017]
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实施方案:cdte ncs单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1)将0.8 ml 0.2 mol/l的cdcl2溶液加入三口烧瓶中,加水稀释至50 ml;(2)在搅拌下,向步骤(1)中加入0.2936 g六偏磷酸钠和34.6 μl巯基丙酸;(3)向步骤(2)中加入230 μl 6 mol/l的氢氧化钠,调节ph至9.0;(4)向步骤(3)中加入1.2 ml 0.02 mol/l的亚碲酸钠,加热至100℃持续32 h得到cdte ncs;(5)取400 μl步骤(4)得到的cdte ncs和600 μl异丙醇,在13300 rpm下洗涤纯化5 min后,重复3次,将最终产物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cdte ncs的单分散液。
[0018]
上述纳米粒子直接发光的低电位电化学发光体系的构建方法,步骤如下:以金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铂丝为对电极,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浓度0.5-5 μmol/l的cdte ncs单分散液为发光试剂,浓度为0.05-0.2 mol/l的pb缓冲溶液组成电化学发光体系,采用三电极体系与循环伏安扫描方法驱动该体系电化学发光辐射。
[0019]
本发明优选的,纳米粒子直接发光的低电位电化学发光体系的构建方法,以金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铂丝为对电极,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100 μl浓度为1 μmol/l的cdte ncs单分散液为发光试剂,4 ml浓度为0.1 mol/l,ph=7.0的pb为缓冲溶液组成电化学发光体系,采用三电极体系与循环伏安扫描方法驱动该体系电化学发光辐射。
[0020]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执行循环伏安扫描时,扫描电压范围为0-1.6 v,扫描圈数1-3圈,扫描速度为40-60 mv/s。
[0021]
本发明中采用1 μmol/l的cdte ncs单分散液为发光试剂,该发光试剂能够在0.1 mol/l、ph=7.0的pb为缓冲溶液中,经电位扫描驱动产生最大发光电位位于0.32 v的电化学发光辐射。
[0022]
本发明的电化学发光体系以金电极作为工作电极,1 μmol/l的cdte ncs单分散液
作为发光试剂,0.1 mol/l、ph=7.0的pb为缓冲溶液,三者缺一不可,替换、增加或去除任何一个条件,均得不到在0.32 v处产生最大发射波长位于775 nm的电化学发光信号。
[0023]
本发明的技术特点及优点:1、本发明的电化学发光体系以金电极作为工作电极,cdte ncs为发光试剂,pb为缓冲溶液,组成电化学发光体系,在0.3-0.4 v处产生最大发射波长位于775 nm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发光电位小于0.4 v,有效避免了电化学干扰,进一步丰富了免共反应剂型电化学发光体系。
[0024]
2、本发明所构建的电化学发光体系无需添加共反应剂,不但避免了共反应剂对测试微环境的干扰,而且便于简化检测步骤和操作流程。
[0025]
3、本发明的电化学发光体系可在0.32 v产生非常对称且强的氧化-还原型电化学发光信号,具有足够的羧酸基团实施生物标记,适用于进一步研发免共反应剂型的低电位电化学发光生化分析技术。
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cdte ncs的紫外吸收和光致发光图;横坐标为波长,纵坐标为吸光度/荧光强度。
[0027]
图2为cdte ncs的荧光寿命图;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荧光强度。
[0028]
图3为cdte ncs的透射电镜图。
[0029]
图4为cdte ncs的xps元素总谱;横坐标为结合能,纵坐标为强度。
[0030]
图5为cdte ncs的xrd衍射图;横坐标为衍射角,纵坐标为衍射强度。
[0031]
图6为cdte ncs的红外光谱图;横坐标为波数,纵坐标为透过率。
[0032]
图7为实施例1中cdte ncs的差分脉冲伏安曲线;图中的ox1,是oxidative potential的缩写,ox1代表第一个氧化峰,ox2代表第二个氧化峰;发光体系为1 μm cdte ncs、0.1 m ph=7.0 pb;工作电极为金电极;电势窗口为0 ~ 1.6伏,扫描速度为50毫伏/秒;横坐标为电位,纵坐标为电流强度;图8为实施例1中发光体系的循环伏安驱动的电化学发光强度-(电位)时间曲线;发光体系为1 μm cdte ncs、0.1 m ph=7.0 pb;工作电极为金电极;电势窗口为0 ~ 1.6 伏,扫描速度为50 毫伏/秒;横坐标为电位,纵坐标为电化学发光强度。
[0033]
图9为实施例1中发光体系的循环伏安驱动的电化学发光光谱图;发光体系为1 μm cdte ncs、0.1 m ph=7.0 pb;工作电极为金电极;电势窗口为0 ~ 1.6伏,扫描速度为50毫伏/秒;横坐标为波长,纵坐标为电化学发光强度。
[0034]
图10为对比例1中发光体系的循环伏安驱动的电化学发光强度-(电位)时间曲线;图中的a
×
50代表,图中所绘制的a曲线是在实验测得的基础上乘以50后得到的,以便更好的区分,如果采用实验所得原曲线,由于其光强较弱,无法直观判断a曲线的发光电位等信息;同理,d
×
20代表,图中所绘制的d曲线是在实验测得的基础上乘以20后得到的;发光体系为1 μm cdte ncs、0.1 m ph=7.0 pb;工作电极为不同种类的电极;电势窗口为0 ~ 1.6伏,扫描速度为50毫伏/秒;横坐标为电位,纵坐标为电化学发光强度。
[0035]
图11为对比例2中发光体系的电化学发光强度-(电位)时间曲线;图中的a
×
5代表,图中所绘制的a曲线是在实验测得的基础上乘以5后得到的。
[0036]
发光体系为1 μm cdte ncs、不同种类的缓冲溶液;工作电极为金电极;电势窗口为0 ~ 1.6伏,扫描速度为50毫伏/秒;横坐标为电位,纵坐标为电化学发光强度。
[0037]
图12为对比例3中发光体系的循环伏安驱动的电化学发光强度-(电位)时间曲线;发光体系为不同合成ph条件下的1 μm cdte ncs、0.1 m ph=7.0 pb;工作电极为金电极;电势窗口为0 ~ 1.6伏,扫描速度为50毫伏/秒;横坐标为电位,纵坐标为电化学发光强度。
[0038]
图13为对比例4中发光体系的循环伏安驱动的电化学发光强度-(电位)时间曲线;图中的b
×
5代表,图中所绘制的b曲线是在实验测得的基础上乘以5后得到的;c
×
5代表,图中所绘制的c曲线是在实验测得的基础上乘以5后得到的;d
×
5代表,图中所绘制的d曲线是在实验测得的基础上乘以5后得到的;发光体系为不同cdte ncs与异丙醇的离心比例所提纯的1 μm cdte ncs、0.1 m ph=7.0 pb;工作电极为金电极;电势窗口为0 ~ 1.6伏,扫描速度为50毫伏/秒;横坐标为电位,纵坐标为电化学发光强度。
[0039]
图14为对比例5中裸金电极的差分脉冲伏安曲线;缓冲液为0.1 m ph=7.0 pb;工作电极为金电极;电势窗口为0 ~ 1.6 伏,横坐标为电位,纵坐标为电流强度。
[0040]
图15为对比例5中裸金电极在循环伏安驱动下的电化学发光强度-(电位)时间曲线;缓冲液为0.1 m ph=7.0 pb;工作电极为金电极;电势窗口为0 ~ 1.6 伏,扫描速度为50 毫伏/秒;横坐标为电位,纵坐标为电化学发光强度。
[0041]
图16为对比例5中裸金电极在循环伏安驱动下的电化学发光光谱图;缓冲液为0.1 m ph=7.0 pb;工作电极为金电极;电势窗口为0 ~ 1.6 伏,扫描速度为50 毫伏/秒;横坐标为波长,纵坐标为电化学发光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0043]
同时下述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材料和设备,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0044]
实施例中制备的cdte ncs的电化学发光-电位曲线由西安瑞迈的mpi-ii电化学发光分析仪采集获得。电化学发光光谱由美国普林斯顿仪器有限公司的ccd光栅光谱仪采集获得,该仪器由液氮制冷型面阵ccd(pylon400brx)探测器和焦长为300 mm的acton sp2300单色器检测器构成;市购产品。
[0045]
循环伏安驱动由美国普林斯顿有限公司的versastat 3完成,循环伏安驱动的电化学发光光谱的采集时间为64秒。
[0046]
cdte ncs的制备方法:(1)将0.8 ml 0.2 mol/l的 cdcl
2 溶液加入三口烧瓶中,加水稀释至50 ml;然后加入35.5 μl 100 mg/ml的 haucl4∙
3h2o,加入2.5 ml去离子水;(2)在搅拌下,向步骤(1)中加入0.2936 g 六偏磷酸钠和34.6 μl巯基丙酸;
(3)向步骤(2)中加入230 μl 6 mol/l的氢氧化钠,调节ph至9.0;(4)向步骤(3)中加入1.2 ml 0.02 mol/l的亚碲酸钠,加热至100℃持续32 h得到cdte ncs;(5)取400 μl步骤(4)得到的 cdte ncs和600 μl异丙醇,在13300 rpm下洗涤纯化5 min后,重复3次。
[0047]
产品表征:cdte ncs的紫外吸收和光致发光图如图1所示,显示,cdte ncs的紫吸收外带边在710 nm;光致发光特征峰在775 nm。
[0048]
cdte ncs的荧光寿命如图2所示,显示,cdte ncs的荧光寿命为130 ns。
[0049]
cdte ncs的透射电镜图如图3所示,显示,cdte ncs为球形,平均尺寸4.4 nm。
[0050]
cdte ncs的元素分布图如图4所示,显示,cdte ncs由cd、s、te、p等元素组成。
[0051]
cdte ncs的xrd如图5所示,显示,该cdte ncs的晶型介于立方cdte和立方cds之间。
[0052]
cdte ncs的红外光谱图如图6所示,显示,cdte ncs表面富有羧酸基团。
[0053]
实施例1纳米粒子直接发光的低电位电化学发光体系的构建方法,步骤如下:将cdte ncs溶于200 μl去离子水,得到1 μm cdte ncs的单分散溶液,以金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铂丝为对电极,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100 μl浓度为1 μmol/l的 cdte ncs单分散液为发光试剂,4 ml浓度为0.1 mol/l、 ph=7.0 的pb为缓冲溶液,组成电化学发光体系,采用三电极体系与循环伏安扫描方法驱动该体系电化学发光辐射;采用循环伏安法驱动(电势窗口为0 ~ 1.6伏,起始电位为0 v,初扫向正)得到的差分脉冲伏安曲线如图7所示,如图可知,cdte ncs在含有0.1 m ph=7.0 pb中产生0.32 v的氧化峰,0.83 v归因于金电极的氧化。
[0054]
采用循环伏安法驱动(电势窗口为0 ~ 1.6伏,扫描速度为50毫伏/秒,起始电位为0 v,初扫向正)得到的电化学发光强度-(电位)时间曲线如图8所示,如图8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电化学发光体系在0.1 mol/l ph=7.0 pb中可在0.32 v产生非常对称且强的氧化-还原型电化学发光信号。
[0055]
采用循环伏安法驱动(电势窗口为0 ~ 1.6伏,扫描速度为50毫伏/秒,起始电位为0 v,初扫向正)得到的电化学发光光谱图如图9所示,如图9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电化学发光体系在0.1 mol/l ph=7.0 pb中可产生最大发射波长位于775 nm的电化学发光信号,该信号归属于cdte ncs的带隙发光。
[0056]
对比例1同实施例1所述的构建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将金电极分别替换为pt电极、cu电极、ni电极、gce。
[0057]
以不同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铂丝为对电极,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100 μl浓度为1 μmol/l的cdte ncs单分散液为发光试剂,4 ml浓度为0.1 mol/l、ph=7.0 的pb为缓冲溶液,组成电化学发光体系,对体系进行电化学循环伏安驱动。
[0058]
循环伏安法驱动,电势窗口为0 ~ 1.6 伏,扫描速度为50 毫伏/秒,起始电位为0 v,初扫向正;
1 μm cdte ncs为发光试剂,0.1 m ph=7.0 pb为缓冲溶液,pt电极、cu电极、ni电极、gce不同工作电极构建的发光体系的电化学发光强度-(电位)时间曲线如图10所示。
[0059]
由图10可以看出,cdte ncs在pt电极上可以产生发光电位位于0.22 v的电化学发光信号,但发光强度远弱于在金电极上的强度。
[0060]
cdte ncs在cu电极上几乎不产生电化学发光信号。
[0061]
cdte ncs在ni电极上可以产生发光电位位于1.15 v的电化学发光信号,且发光强度弱于在金电极上的强度。
[0062]
cdte ncs在gce上可以产生发光电位位于0.58、0.90、1.20 v的电化学发光信号,且发光强度弱于在金电极上的强度。
[0063]
可见,替换工作电极,导致ecl效率的降低。
[0064]
对比例2同实施例1所述的构建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将0.1 mol/l ph=7.0 pb缓冲溶液分别替换为0.1 mol/l ph=7.0 tris-hcl、0.1 mol/l ph=7.0 柠檬酸盐、0.1 mol/l ph=7.0硼酸盐、0.1 mol/l ph=7.0 hepes,以金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铂丝为对电极,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100 μl浓度为1 μmol/l的 cdte ncs单分散液为发光试剂,4 ml不同缓冲溶液组成电化学发光体系,对体系进行电化学循环伏安驱动。
[0065]
循环伏安法驱动,电势窗口为0 ~ 1.6 伏,扫描速度为50 毫伏/秒,起始电位为0 v,初扫向正;1 μmol/l cdte ncs为发光试剂,金电极作为工作电极,不同缓冲溶液构建的发光体系的电化学发光强度-(电位)时间曲线如图11所示。
[0066]
由图11可以看出,cdte ncs在0.1 mol/l ph=7.0 tris-hcl中仅能产生发光电位位于0.32 v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发光强度远弱于在0.1 mol/l ph=7.0 pb中的强度。
[0067]
cdte ncs在0.1 mol/l ph=7.0 柠檬酸盐中仅能发光电位位于0.70 v的电化学发光信号,且发光强度稍弱于在0.1 mol/l ph=7.0 pb中的强度。
[0068]
cdte ncs在0.1 mol/l ph=7.0硼酸盐中几乎不产生电化学发光信号。
[0069]
cdte ncs在0.1 mol/l ph=7.0 hepes中仅能发光电位位于0.70 v的电化学发光信号,且发光强度弱于在0.1 mol/l ph=7.0 pb中的强度。
[0070]
可见,替换缓冲溶液,导致发光强度降低。
[0071]
对比例3同实施例1所述的构建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将发光试剂由ph 9.0条件下合成的cdte ncs分别替换为ph 8.0条件下、ph 10.0条件下、ph 11.0条件下、ph 12.0条件下进行合成,得到不同cdte ncs。
[0072]
以金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铂丝为对电极,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不同合成ph条件下的1 μmol/l cdte ncs作为发光试剂,对包含0.1 mol/l ph=7.0 pb缓冲溶液和不同合成ph条件下的发光试剂的单分散溶液进行电化学循环伏安驱动。
[0073]
不同合成ph条件下的1 μm cdte ncs作为发光试剂,金电极作为工作电极,0.1 m ph=7.0 pb缓冲溶液构建的发光体系的电化学发光强度-(电位)时间曲线如图12所示。
[0074]
由图12可以看出,ph 8.0条件下合成的1 μm cdte ncs为发光试剂,在0.1 m ph=
7.0 pb可以产生发光电位位于0.35、0.60 v的电化学发光信号,但发光强度弱于ph 9.0条件下合成的cdte ncs的发光信号。
[0075]
ph 10.0条件下合成的1 μm cdte ncs为发光试剂,在0.1 m ph=7.0 pb可以产生发光电位位于0.32 v的电化学发光信号,但伴随着拖尾峰,发光强度弱于ph 9.0条件下合成的cdte ncs的发光信号。
[0076]
ph 11.0条件下合成的1 μm cdte ncs为发光试剂,在0.1 m ph=7.0 pb可以产生发光电位位于0.32 v的电化学发光信号,但发光强度明显弱于ph 9.0条件下合成的cdte ncs的发光信号。
[0077]
ph 12.0条件下合成的1 μm cdte ncs为发光试剂,在0.1 m ph=7.0 pb可以产生发光电位位于0.32 v的电化学发光信号,但发光强度远弱于ph 9.0条件下合成的cdte ncs的发光信号。
[0078]
对比例4同实施例1所述的构建方法,不同之处在于:cdte ncs与异丙醇的离心比例由2:3分别替换为:1:2、1:1、3:2、2:1。
[0079]
不同离心比例下制得的1 μm cdte ncs作为发光试剂,金电极作为工作电极,0.1 m ph=7.0 pb缓冲溶液构建的发光体系的电化学发光强度-(电位)时间曲线如图13所示。
[0080]
由图13可以看出,离心比例为1:2条件下提纯的1 μm cdte ncs为发光试剂,在0.1 m ph=7.0 pb可以产生发光电位位于0.32 v的电化学发光信号,伴随着拖尾峰,且发光强度弱于ph 9.0条件下合成的cdte ncs的发光信号。
[0081]
离心比例为1:1条件下提纯的1 μm cdte ncs为发光试剂,在0.1 m ph=7.0 pb可以产生发光电位位于0.32、0.62 v的电化学发光信号,且发光强度弱于ph 9.0条件下合成的cdte ncs的发光信号。
[0082]
离心比例为3:2条件下提纯的1 μm cdte ncs为发光试剂,在0.1 m ph=7.0 pb可以产生发光电位位于0.32、0.62 v的电化学发光信号,且发光强度弱于ph 9.0条件下合成的cdte ncs的发光信号。
[0083]
离心比例为2:1条件下提纯的1 μm cdte ncs为发光试剂,在0.1 m ph=7.0 pb可以产生发光电位位于0.32、0.62 v的电化学发光信号,且发光强度远弱于ph 9.0条件下合成的cdte ncs的发光信号。
[0084]
对比例5同实施例1所述的构建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将发光试剂cdte ncs去除。
[0085]
以金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铂丝为对电极,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0.1 m ph=7.0 pb作为缓冲溶液。采用循环伏安法驱动(电势窗口为0 ~ 1.6 伏,起始电位为0 v,初扫向正)得到的差分脉冲伏安曲线如图14所示,如图可知,裸金电极在含有0.1 m ph=7.0 pb中只产生金电极的氧化电位。
[0086]
以金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铂丝为对电极,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0.1 m ph=7.0 pb作为缓冲溶液。采用循环伏安法驱动(电势窗口为0 ~ 1.6 伏,扫描速度为50 毫伏/秒,起始电位为0 v,初扫向正)得到的电化学发光强度-(电位)时间曲线如图15所示,如图可知,裸金电极在含有0.1 m ph=7.0 pb中不产生氧化-还原型电化学发光。
[0087]
以金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铂丝为对电极,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0.1 m ph=7.0 pb作为缓冲溶液。采用循环伏安法驱动(电势窗口为0 ~ 1.6 伏,扫描速度为50 毫伏/秒,起始电位为0 v,初扫向正)得到的电化学发光光谱图如图16所示,如图可知,裸金电极在含有0.1 m ph=7.0 pb中不产生电化学发光信号。
[0088]
综上:只有在0.1 mol/l、ph=7.0的pb缓冲液中,cdte ncs的合成条件需控制在ph 9.0,cdte ncs:异丙醇的离心比例为2:3,在金电极上才能只产生0.32 v的免共反应剂型电化学发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