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样系统及样本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11278发布日期:2022-09-14 11:13阅读:40来源:国知局
进样系统及样本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进样系统及样本分析仪。


背景技术:

2.样本通常放置在样本架上输送到样本分析仪中进行检测分析,在拥有直线形样本架进样系统的样本分析仪中,在进样系统内通常会设有缓存通道,目的是缓存样本架,释放调度装置(比如调度机械手),提高样本分析仪的工作效率。
3.由于检验科室的空间一般比较紧凑,对各种设备在尺寸上的要求也是越小越好,在空间有限的样本分析仪中,进样系统的缓存通道通常会被布局成一个长悬臂结构,如何保证缓存通道与吸样通道的对齐精度是对样本分析仪的隐性需求。目前,有两种方式制作缓冲通道:(1)利用钣金焊接方式制作缓冲通道,该种制作方案精度低,无法满足缓存通道与其他通道对齐的精度要求;(2)采用机加方案制作缓冲通道,该种制作方案成本高,不宜大批量生产,另外,该种制作方案无法消除因缓存通道安装底面不平(比如安装底面呈斜面)而导致缓存通道精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样系统,其旨在解决缓存通道与吸样通道对齐精度差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样本分析仪。
6.为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是:一种进样系统,用于样本分析仪,包括:
7.支撑组件;
8.缓存通道,所述缓存通道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间隔相对设置以形成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用于缓存承载有样本容器且样本容器内承载有样本的样本架;
9.吸样通道,所述吸样通道形成有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槽上设置有吸样位;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被配置为可调节的连接于所述支撑组件上以使所述第一导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槽的一端对齐;
10.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样本架从所述第一导槽移动至所述第二导槽并驱动所述样本架中承载有样本的样本容器依次通过所述吸样位。
11.为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是:一种样本分析仪,包括:
12.上述的进样系统;
13.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对样本执行至少一个检测项目;
14.采样装置,所述采样装置用于从位于所述进样系统上且承载于所述样本架上的样本容器内采集样本,并将采集的至少部分样本分配至所述检测装置;
15.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进样系统、所述采样装置和所述检测装置工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样系统及样本分析仪,通过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都以可调节的方式连接于支撑组件上,由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间隔相对设置形成第一导槽,所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于支撑组件进行调节时,实现第一导槽的调节,从而能够使第一导槽的一端与第二导槽的一端对齐。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样系统通过以第二导槽为基准调整第一导槽,满足缓存通道与吸样通道对齐的精度要求,样本架能顺利地从缓存通道移至吸样通道。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组件、缓存通道和吸样通道的一个状态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组件和缓存通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组件和缓存通道的爆炸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样本架在进样系统中的一个状态示意图。
22.附图标号说明:10、支撑组件;41、第一支撑板;411、第一支撑部;412、第一固定部;42、第二支撑板;421、第二支撑部;422、第二固定部;20、缓存通道;21、第一侧板;211、第一缓存部;212、第一连接部;22、第二侧板;221、第二缓存部;222、第二连接部;23、第一导槽;30、吸样通道;31、第二导槽;311、吸样位;51、第一安装孔;52、第二安装孔;53、第三安装孔;54、第四安装孔;55、第六安装孔;56、第七安装孔;57、第八安装孔;200、样本架;300、进样通道;400、调度装置;500、识别装置。
23.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6.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27.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
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8.如图1-2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进样系统,用于样本分析仪,包括支撑组件10、缓存通道20、吸样通道30和驱动装置(图未示)。缓存通道20包括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间隔相对设置以形成第一导槽23,第一导槽23用于缓存承载有样本容器且样本容器内承载有样本的样本架200。吸样通道30形成有第二导槽31,第二导槽31上设置有吸样位311,吸样位311用于为样本容器提供被采样装置采集样本的场所,即采样装置从位于吸样位311处的样本容器中采集样本;其中,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被配置为可调节的连接于支撑组件10上以使第一导槽23的一端与第二导槽31的一端对齐。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样本架200从第一导槽23移动至第二导槽31并驱动样本架200中承载有样本的样本容器依次通过吸样位311。本实施例中,样本架200呈直线形。
29.实际应用中,在启动样本分析仪之前,以第二导槽31为基准,预先调整第一导槽23,使第一导槽23和第二导槽31相对齐。样本分析仪启动后,可将部分待测样本置于缓存通道20内进行缓存,需要检测缓存通道20中的待测样品时,缓存通道20运动至吸样通道30,由于预先调整使第一导槽23和第二导槽31相对齐,所以在缓存通道20运动至吸样通道30时,第一导槽23和第二导槽31相对齐,驱动装置可顺利地将承载有待测样品的直线形样本架200从第一导槽23移动到第二导槽31,并驱动样本架200中承载有样本的样本容器依次通过吸样位311,以供检测装置进行检测。
3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都以可调节的方式连接于支撑组件10上,由于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间隔相对设置形成第一导槽23,所以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相对于支撑组件10进行调节时,实现第一导槽23的调节,从而能够使第一导槽23的一端与第二导槽31的一端对齐。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进样系统通过以第二导槽31为基准调整第一导槽23,满足缓存通道20与吸样通道30对齐的精度要求,样本架200能顺利地从缓存通道20移至吸样通道30。
31.请参阅图2-3,进样系统还包括第一支撑板41和第二支撑板42,第一支撑板41和第二支撑板42间隔相对设置且均连接于支撑组件10;第一侧板21以至少沿垂直于第一导槽23之槽底壁的方向可调节的方式连接于第一支撑板41,第二侧板22以至少沿垂直于第一导槽23之槽底壁的方向可调节的方式连接于第二支撑板42。通过将第一侧板21以至少沿垂直于第一导槽23之槽底壁的方向可调节的方式连接于第一支撑板41,第二侧板22以至少沿垂直于第一导槽23之槽底壁的方向可调节的方式连接于第二支撑板42,以使第一导槽23至少能够沿垂直于第一导槽23之槽底壁的方向移动,也就是第一导槽23至少能够沿其高度方向上下移动,从而能够以第二导槽31为基准,调整第一导槽23的高度以使第一导槽23和第二导槽31相对齐。其中,支撑组件10可以为板状结构,也可以为块状结构,在此不对支撑组件10进行限制。
32.实际应用中,当第一导槽23低于第二导槽31时,以第二导槽31为基准,可沿高度方向调高第一侧板21连接于第一支撑板41的位置,以及调高第二侧板22连接于第二支撑板42的位置,从而使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形成的第一导槽23高度增加,实现与第二导槽31的对齐;当第一导槽23高于第二导槽31时,以第二导槽31为基准,可沿高度方向调低第一侧
板21连接于第一支撑板41的位置,以及调低第二侧板22连接于第二支撑板42的位置,从而使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形成的第一导槽23高度降低,实现与第二导槽31的对齐;当支撑组件10之连接第一支撑板41和第二支撑板42的连接部位倾斜设置时,比如连接第一侧板21的部位偏低,连接第二侧板22的部位偏高,致使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围合形成的第一导槽23偏离第二导槽31,此种情况下,以第二导槽31为基准,沿高度方向调高第一侧板21连接于第一支撑板41的位置,从而使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形成的第一导槽23能够与第二导槽31对齐。
33.请参阅图3,第一侧板21通过第一紧固件(图未示)可拆卸连接第一支撑板41,第一侧板21和第一支撑板41中的一者设有供第一紧固件穿设连接的第一安装孔51,另一者上设有供第一紧固件穿设连接的第二安装孔52,第一安装孔51和第二安装孔52中的一者为至少能够供第一紧固件沿垂直于第一导槽23之槽底壁的方向移动的第一调节孔,第一调节孔至少沿垂直于第一导槽23之槽底壁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一紧固件的尺寸。通过设置第一调节孔,并且第一调节孔至少沿垂直于第一导槽23之槽底壁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一紧固件的尺寸,使第一紧固件至少能够沿垂直于第一导槽23之槽底壁的方向移动。而第一侧板21通过第一紧固件可拆卸连接第一支撑板41,第一紧固件沿垂直于第一导槽23之槽底壁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侧板21沿垂直于第一导槽23之槽底壁的方向可调节地安装在第一支撑板41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51为第一调节孔,设于第一支撑板41上。当然,作为一种可替代的实施方案,第二安装孔52为第一调节孔,设于第一侧板21上也是可以的。
34.请参阅图3,第一安装孔51的数量和第二安装孔52的数量相同,并且第一安装孔51和第二安装孔52均设有四个。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51的数量和第二安装孔5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者三个或者五个,第一安装孔51的数量和第二安装孔52的数量不受本实施例和附图的限制。
3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调节孔为腰形孔。当然,作为一种可替代的实施方案,第一调节孔为椭圆形孔或者长方形孔或者圆形孔也是可以的。
36.请参阅图3,第二侧板22通过第二紧固件(图未示)可拆卸连接第二支撑板42,第二侧板22和第二支撑板42中的一者设有供第二紧固件穿设连接的第三安装孔53,另一者上设有供第二紧固件穿设连接的第四安装孔54,第三安装孔53和第四安装孔54中的一者为至少能够供第二紧固件沿垂直于第一导槽23之槽底壁的方向移动的第二调节孔,第二调节孔至少沿垂直于第一导槽23之槽底壁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二紧固件的尺寸。通过设置第二调节孔,并且第二调节孔至少沿垂直于第一导槽23之槽底壁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二紧固件的尺寸,使第二紧固件至少能够沿垂直于第一导槽23之槽底壁的方向移动。而第二侧板22通过第二紧固件可拆卸连接第二支撑板42,第二紧固件沿垂直于第一导槽23之槽底壁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二侧板22沿垂直于第一导槽23之槽底壁的方向可调节地安装在第二支撑板42上。本实施例中,第三安装孔53为第二调节孔,设于第二支撑板42上。当然,作为一种可替代的实施方案,第四安装孔54为第二调节孔,设于第二侧板22上也是可以的。
37.请参阅图3,第三安装孔53的数量和第四安装孔54的数量相同,并且第三安装孔53和第四安装孔54均设有四个。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安装孔53的数量和第四安装孔54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者三个或者五个,第三安装孔53的数量和第四安装孔54的数量不受本实施例和附图的限制。
38.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调节孔为腰形孔。当然,作为一种可替代的实施方案,第二调节孔为椭圆形孔或者长方形孔或者圆形孔也是可以的。
39.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调节孔沿平行于第一导槽23之槽底壁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一紧固件的尺寸,第二调节孔沿平行于第一导槽23之槽底壁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二紧固件的尺寸。如此设置,第一导槽23能够沿平行于第一导槽23之槽底壁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调整第一导槽23和第二导槽31的间距。另外,第一侧板21也可以相对于第一支撑板41转动,第二侧板22也可以相对于第二支撑板42转动,从而使第一导槽23能够相对于支撑组件10转动。
40.请参阅图2-3,第一侧板21包括第一缓存部211和第一连接部212,第二侧板22包括第二缓存部221和第二连接部222;第一缓存部211和第二缓存部221配合形成第一导槽23,第一连接部212从第一缓存部211之远离第二导槽31的一端向下延伸连接于支撑组件10,第二连接部222从第二缓存部221之远离第二导槽31的一端向下延伸连接于支撑组件10;第一连接部212和第二连接部222都可调节的连接于支撑组件10上。具体地,第一连接部212可调节的连接于第一支撑板41,第二连接部222可调节的连接于第二支撑板42。
4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缓存部211的延伸方向和第一连接部212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第二缓存部221的延伸方向和第二连接部222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通过该种设置方式,缓存通道20呈长悬臂结构,有助于样本分析仪中其他部件的布局,尽可能地缩小样本分析仪整体体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缓存部211和第一连接部21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或者锐角,第二缓存部221和第二连接部22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或者锐角也是可以的。
42.请参阅图1-3,第一支撑板41包括第一支撑部411和连接于第一支撑部411的第一固定部412,第一侧板21以至少沿垂直于第一导槽23之槽底壁的方向可调节的方式连接于第一支撑部411,第一固定部412以至少间隔宽度可调节的方式连接于支撑组件10;第二支撑板42包括第二支撑部421和连接于第二支撑部421的第二固定部422,第二侧板22以至少沿垂直于第一导槽23之槽底壁的方向可调节的方式连接于第二支撑部421,第二固定部422以至少间隔宽度可调节的方式连接于支撑组件10。具体地,第一连接部212以至少沿垂直于第一导槽23之槽底壁的方向可调节的方式连接于第一支撑部411,第二连接部222以至少沿垂直于第一导槽23之槽底壁的方向可调节的方式连接于第二支撑部421;并且,第一固定部412自第一支撑部411弯折延伸,第一固定部412和第一支撑部411的夹角为直角,第二固定部422自第二支撑部421弯折延伸,第二固定部422和第二支撑部421的夹角为直角。通过该种设置方式,第一支撑板41和第二支撑板42之间的间隔宽度可调节,从而使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之间的间隔宽度可调节,由于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形成第一导槽23,所以对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之间的间隔宽度进行调节,实现对第一导槽23的宽度的调节。因此,当第一导槽23的宽度和第二导槽31的宽度之间有偏差时,以第二导槽31为基准,调节第一导槽23的宽度,从而实现第一导槽23和第二导槽31在宽度方向上的对齐。比如,当第一导槽23窄于第二导槽31时,以第二导槽31为基准,增大第一固定部412和第二固定部422之间的间隔宽度,从而增大第一导槽23的宽度,使第一导槽23和第二导槽31在宽度方向上对齐;当第一导槽23宽于第二导槽31时,以第二导槽31为基准,缩小第一固定部412和第二固定部422之间的间隔宽度,从而缩小第一导槽23的宽度,使第一导槽23和第二导槽31在宽度方向上对齐。
43.请参阅图3,第一固定部412通过第三紧固件(图未示)可拆卸连接支撑组件10,第一固定部412和支撑组件10中的一者设有供第三紧固件穿设连接的第五安装孔(图未示),另一者设有供第三紧固件穿设连接的第六安装孔55,第五安装孔和第六安装孔55中的一者为至少能够供第三紧固件沿间隔宽度方向移动的第三调节孔,第三调节孔至少在沿间隔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三紧固件的尺寸。通过设置第三调节孔,并且第三调节孔至少在沿间隔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三紧固件的尺寸,使第三紧固件能够在第三调节孔内至少沿间隔宽度方向移动。而第一固定部412通过第三紧固件可拆卸连接支撑组件10,第三紧固件至少沿间隔宽度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固定部412至少沿间隔宽度方向可调节地安装在支撑组件10上。本实施例中,第五安装孔为第三调节孔,设于第一固定部412上。当然,作为一种可替代的实施方案,第六安装孔55为第三调节孔,设于支撑组件10上也是可以的。
44.请参阅图3,第五安装孔的数量和第六安装孔55的数量相同,并且第五安装孔和第六安装孔55均设有两个。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五安装孔的数量和第六安装孔5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三个或者四个,第五安装孔的数量和第六安装孔55的数量不受本实施例和附图的限制。
4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三调节孔为圆形孔。当然,作为一种可替代的实施方案,第三调节孔为腰形孔或者椭圆形孔或者长方形孔也是可以的。
46.请参阅图3,第二固定部422通过第四紧固件(图未示)可拆卸连接支撑组件10,第二固定部422和支撑组件10中的一者设有供第四紧固件穿设连接的第七安装孔56,另一者设有供第四紧固件穿设连接的第八安装孔57,第七安装孔56和第八安装孔57中的一者为至少能够供第四紧固件沿间隔宽度方向移动的第四调节孔,第四调节孔在沿间隔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四紧固件的尺寸。通过设置第四调节孔,并且第四调节孔至少在沿间隔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四紧固件的尺寸,使第四紧固件能够在第四调节孔内至少沿间隔宽度方向移动。而第二固定部422通过第四紧固件可拆卸连接支撑组件10,第四紧固件至少沿间隔宽度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二固定部422至少沿间隔宽度方向可调节地安装在支撑组件10上。本实施例中,第七安装孔56为第四调节孔,设于第二固定部422上。当然,作为一种可替代的实施方案,第八安装孔57为第四调节孔,设于支撑组件10上也是可以的。
47.请参阅图3,第七安装孔56的数量和第八安装孔57的数量相同,并且第七安装孔56和第八安装孔57均设有两个。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七安装孔56的数量和第八安装孔57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三个或者四个,第七安装孔56的数量和第八安装孔57的数量不受本实施例和附图的限制。
48.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四调节孔为圆形孔。当然,作为一种可替代的实施方案,第四调节孔为腰形孔或者椭圆形孔或者长方形孔也是可以的。
49.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412和第二固定部422均能相对于支撑组件10转动,从而使第一支撑板41和第二支撑板42均能相对于支撑组件10转动,从而使第一导槽23能够相对于支撑组件10转动。通过如此设置,当第一导槽23朝向第二导槽31的一端和第二导槽31朝向第一导槽23的一端错开时,以第二导槽31为基准,转动第一导槽23使第一导槽23和第二导槽31对齐。具体地,第一固定部412在第三紧固件未锁紧之前以第二导槽31为基准进行转动,待转动一定角度后,锁紧第三紧固件,第二固定部422在第四紧固件未锁紧之前以第二导槽31为基准进行转动,待转动一定角度后,锁紧第四紧固件,从而实现第一导槽23的转
动。
50.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驱动装置包括推动部件和与推动部件连接的驱动机构,推动部件用于抵压于样本架200的一侧部,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推动部件沿第一导槽23的长度方向直线运动,这样,可以使得推动部件可以推动样本架200沿第一导槽23的长度方向直线运动。
51.请参阅图4,进样系统还包括进样通道300和调度装置400,进样通道300用于放置样本架200;调度装置400包括调度通道、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样本架200移至调度通道或者从调度通道移出,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调度通道水平移动。调度装置400用于将进样通道300中的样本架200调度到缓存通道20中。
5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缓存通道20为可变轨机构。使用时,缓存通道20可以沿吸样通道30的宽度方向进行移动,其具有两个工作位,其中一个工作位为与吸样通道30的一端对齐,另一个工作位为与调度通道的一端对齐。当缓存通道20对准调度通道时,调度装置400的拨叉驱动样本架200从调度通道运动到缓存通道20的第一导槽23中;然后缓存通道20运动至与吸样通道30对齐的工作位,然后通过驱动装置推动样本架200从第一导槽23运动至吸样通道30的第二导槽31中。
5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4所示,进样系统还包括识别装置500,识别装置500用于识别样本容器上的识别码;调度装置400用于先将样本架200从进样通道300调度至识别装置500,再将样本架200从识别装置500调度至缓存通道20或进样通道300。具体应用中,当用户将装载有样本容器且样本容器内装载有待测样本的样本架200放置于进样通道300中后,调度装置400先将样本架200从进样通道300调度至识别装置500,识别装置500对样本容器上的识别码进行识别,从而获取样本容器内样本的关联信息;当识别装置500完成识别工作后,调度装置400再将样本架200调离识别装置500,此时如果缓存通道20上没有样本架200,则调度装置400将识别完成后的样本架200调度至缓存通道20进行缓存;而如果缓存通道20上有样本架200,则调度装置400先将识别完成后的样本架200调度至进样通道300进行放置,待缓存通道20上没有样本架200时,再将进样通道300上完成识别的样本架200调度至缓存通道20。本实施方案中,吸样通道30和识别装置500分开设置,二者可以并行工作,这样,利于保证测试效率,即吸样时不占用调度装置400的资源。
54.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识别装置500为扫描装置,识别码为设于样本容器上的条形码或者二维码。具体应用中,可在样本容器的外壁粘贴记载样本信息的标签,标签上设有条形码或者二维码等识别码,在进样过程中,采用识别装置500对样本容器外壁的标签进行扫描,以完成样本标签信息的收集与管理,从而获取样本关联的信息。
5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样本分析仪,其包括检测装置、采样装置、控制器和上述的进样系统;检测装置用于对样本执行至少一个检测项目;采样装置用于从位于进样系统上且承载于样本架200上的样本容器内采集样本,并将采集的至少部分样本分配至检测装置;控制器用于控制进样系统、采样装置和检测装置工作。具体地,采样装置从吸样位311的样本容器内采集样本。本实施例提供的样本分析仪,由于采用了上述的进样系统,故能够满足缓存通道20与吸样通道30对齐的精度要求。
56.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采样装置包括采样针、吸样管路、吸排液动力装置和运动动力装置。吸样管路分别与采样针和吸排液动力装置连通。吸排液动力装置可以为采样针提供
抽吸流体的驱动力,且可以为采样针提供排放流体的驱动力。采样针安装于运动动力装置上,运动动力装置可以驱动采样针进行空间运动,以使采样针运动至不同的工位,例如待机位、吸样位311、分样位等。
5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样本分析仪还包括显示部件,显示部件可以为单独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屏,也可以为集成有显示功能和触控功能的触控屏。
58.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样本分析仪可以为生化分析仪、生化免疫分析仪、凝血分析仪、血液细胞分析仪中的任意一种。
59.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上述的进样系统也可以应用于具有两个以上样本分析仪的样本分析系统中。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